(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8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介绍过很多。《千佛名经》为我们介绍三千尊佛,过去一千尊、现在一千尊、未来一千尊。在《万佛名经》里面,世尊为我们说了一万两千多尊的佛名,这是讲过去、现在、未来。我们特别重视未来,未来的佛在哪里?现在所有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六道众生、九法界众生统统是未来佛。这一切众生都有佛性,既有佛性,他怎么不作佛?当然作佛!只是现在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断,他变成凡夫;哪一天他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他就成佛了。
成了佛之后,佛没有先后,为什么?称性。佛没有大小、没有先后。所以讲过去现在未来是佛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哪有三世?哪有十方?十方三世是个抽象的概念,不是事实,事实是「佛身周遍一切刹」。你知道佛身周遍,我们的身周不周遍?周遍,决定没有两样。现在我们怎么没有感觉到周遍?是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你没有办法觉察到。离妄想分别执著,你就明白了,道理在此地。
「法身」在哲学里面称之为宇宙万有的本体,在佛法称之为法身。「报身」是什么?报身是智慧,卢舍那佛。卢舍那的意思翻作「净满」,这个意思我们就明白了,净是清净,满是圆满;换句话说,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都圆满了,就叫做报身。所以报身是自受用身,自己得到了大圆满,大自在!这第三句讲『如来自在无等伦』,这是讲的报身。
「应化身」,那是他受用,是帮助别人的,千处祈求千处应。《楞严经》上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应所现的有两种,一种叫应身,一种叫化身。「应身」是什么回事情?也跟我们凡夫一样,像释迦牟尼佛应身到我们这世间来,他也投胎,现的八相成道,这是应身,在这个世间住一段时候。在一般讲佛、菩萨用应身,一定是这个地方缘很深,根熟的众生有相当的数量,不是一次、两次就统统能够度尽的,他要用这个示现。
那「化身」是特别的机缘,一次,再就没有了。像早年我们在台湾,听说周邦道先生的夫人遇到地藏菩萨,那是化身。我们在讲席里头也介绍过几次。这是二次大战之后,他们从贵州回到南京,在南京住的房子很大,他住的房子我去过,前面是个院子,院子外面有围墙,大门距离他自己住的房子还有一段路。这一天有一个出家人到周先生家里来,周夫人问这个法师从哪里来的,他说从九华山来的。来有什么事情?来化缘的。也不多,化五斤香油。那个时候周夫人没有学佛,不懂佛法,但是人很慈悲、很善良,没给他,这个法师就走了。
走了之后,她忽然感觉到一个奇怪的问题,这和尚怎么进来的?门没有开,进来的时候没有开门,门是关著,他怎么进来的?出去的时候门还是关著,这和尚不见了,所以她很疑惑。以后到台湾跟李老师学佛,就把这桩事情详详细细跟李老师做了个报告。李老师说你遇到的不是普通出家人,是地藏菩萨的化身。化身,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都不知道。所以她非常后悔,当时没有供养五斤香油。
我们看虚云老和尚的《年谱》,老和尚朝五台山,为报父母恩,以朝山的功德回向给母亲,三步一拜,几千里的路程,不是近!拜了多久才拜到?三年。他走的速度当然不快,走三步要拜一拜,这个三年经过三个春夏秋冬,你就晓得那多辛苦!所以两次生病,病倒了,在野外,附近没有人家。当他生病严重的时候,遇到一个要饭的叫化子,这个叫化子来照顾他,给他煮一点东西、找一点药。等到他身体复原了,他就问那个叫化子:你是叫什么名字?你是哪里人?这个叫化子告诉他。於是他去讨他的饭,他继续去朝山。
到第二年他又生病,很巧妙又碰到这个叫化子,叫化子告诉他:我住在五台山山下,你到五台山去问我,他们都知道,我叫文吉,文章的文,吉利的吉,我叫文吉。老和尚拜到五台山之后就打听,因为这个叫化子两次救了他的命,人家告诉他是文殊菩萨,他才恍然大悟。那是化身,那不是应身,真有,不是假的。你要是真心,你遭遇到苦难,佛菩萨自然来照顾,你要有信心。佛菩萨从来没有离开过你,一切时、一切处都在照顾你,所以修行人成败关键就在一个信心,真相信,真干!
不怕苦、不怕难,为了报恩。知道父母一生没有真正修行,父母一生的行业,自己哪有不清楚的道理?用佛经一对照,父母现在在哪一道,不要去问人,大概都知道。纵然不能确切的知道,一般都能很正确的判断,正如佛经上讲,生三善道少,往三恶道的多。我们在《地藏经》里面看到婆罗门女、光目女,她们的母亲都是堕地狱。孝子孝女,你怎么样帮助他?这是你报恩的时候,真修,把这个功德回向,真有效果。功德,修行的本人得七分之六,你所回向的那个人得七分之一,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我过去讲《地藏经》讲得很清楚,婆罗门女救母亲的心切,一日一夜(这时间不长)恳切念佛,真心恳切念佛。在念佛当中得到了三昧,那是真诚恳切,三昧是禅定,定中地狱的境界现前。她去参观地狱,遇到地狱里面的鬼王,无毒鬼王。她向鬼王打听,她的母亲是不是在地狱里头?鬼王问她:你母亲什么名字?在生的时候造作什么样的罪业?婆罗门女说明了,鬼王就跟她合掌,称她菩萨:你放心,你的母亲确实到过这个地狱,但是三天前她已经生到忉利天去了。他说:听说她有孝顺的女儿为她修积功德,不但她生天,在地狱同时受苦的那些人也都超生了。这个话我们相信。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力量?说穿了很容易明白,你看婆罗门女,如果她母亲没有死,母亲不堕地狱,她怎么会那么认真念佛?她肯定不行!换句话说,她就没有办法得念佛三昧。她为什么得念佛三昧?是她母亲这个缘成就她的,母亲成就她得念佛三昧,这一个功德生天,这么个道理!由此可知,虚云老和尚去朝五台,把这个功德回向她母亲,他要不是为报母亲的恩,他就不会三步一拜,拜三年才拜到五台山。他三步一拜这种虔诚、真诚感动佛菩萨,他母亲哪有不得利益的道理!
超度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你要有真实功德,不是在佛菩萨面前念几卷经、念几声佛号、磕几个头,那个力量非常微薄。什么原因?你心不真诚。超度这个事情是真有,要如理、要如法才能得到效果。如果不如理、不如法,但也是好事,不能说是坏事,利益有,不大。我们要懂、要明了。换句话说,自己要报佛恩、要报亲恩、要报四重恩,自己要真正有成就,拿这个成就来做报恩的张本。你自己修行没有成就,你拿什么报恩?那我们念佛的人成就是什么?往生。我这一生真正往生净土,亲近弥陀,我所有的恩人的恩都报了,要拿这个功夫、这个功德才真的能报恩。
在不能往生之前,如果能够得功夫成片,得一心不乱,婆罗门女是得一心不乱,至少她得事一心不乱。为什么?如果不到这个境界决定不能到地狱去参观。地狱只有两种人能见到,一个是得道的人。得事一心不乱,他的断证等於阿罗汉,所以鬼王称她菩萨;理一心不乱,我们不敢讲,事一心不乱是肯定的。功夫成片也算不错了,见不到地狱,所以光目女她的功夫,大概用我们念佛法门来说,她是功夫成片。所以她是梦中见到的境界,她不是定中,她的感应在梦中;婆罗门女感应是在定中。这个境界不相同,功夫不一样,果报也不一样,这我们在经典里面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这些都是跟诸位说的叫应身跟化身,应身、化身都是帮助众生的。
那我们自己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我们这个身体是什么身?佛在经上讲得很多,叫业报身。我们是业报,过去生中修的一点善业,五戒十善,过去生中曾经修五戒十善,五戒十善引导你到人间来得个人身。所以在六道里头,我们造的业无量无边,起心动念都是在造业。无量无边的业习,习是习气,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引导你到哪一道去受生。我们都到人道来了,现在我们看到社会许许多多人,但是每一个人生活状况不一样,富贵贫贱、寿命长短不一样,这是什么?这是另外一种业叫「满业」。
由此可知,既到人间来了,我们的「引业」相同,引导我们到这里是相同的,满业不一样。满业就是要是总的来说就是布施,这个我们大家不相等。你这一生发大财,我这一生很贫穷,我们两个业不一样。你过去生中修财布施修得多,我过去生中修财布施修得少,那我们财富就不相同;法布施修的不一样,所以我们的聪明智慧不相等,你很聪明,我很愚痴;无畏布施不一样,你的身体健康长寿,我的身体常常多病、多烦恼,这是满业不相同。
所以满业总的来说,就是三种布施供养,在佛法里头也包括了全部菩萨的行门。菩萨无量无边的行门,把它归纳起来,六度,六个纲领,六度万行;万行归纳成六大类,六大类还可以归纳成一类,就是布施。我在前面跟诸位讲过,布施里面有三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六度里头持戒、忍辱是属於无畏布施,精进、禅定、般若是属於法布施。所以六度还可以归纳,就是一个。
由此可知,大乘佛法的修学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修什么?修布施供养而已。那个智慧、福智无量无边!舍财得财,舍法得聪明智慧,施无畏,观世音菩萨施无畏救苦救难,诚心诚意帮助一切苦难众生,施无畏得健康长寿。所以一个布施包括了全部的佛法,我们要明了。施舍是真实智慧,凡夫迷惑颠倒没有智慧,他不肯做;菩萨知道。
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的示现,他统统舍尽了。布施就是舍,王位也舍掉了,荣华富贵都舍了,没有一样不舍,舍到最后只剩下三衣一钵。过什么样日子?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把所有一切的福德统统布施给一切众生,他自己不享受。我们从这个地方看到佛为我们表演的「大喜大舍济含识」,他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真的舍尽了,供养一切众生。所以佛成就的叫二足尊。
我们今天皈依,「皈依佛,二足尊」,二是两个,足是圆满、满足。福德满足、智慧满足就是这两个圆满,我们一般人讲的福报圆满、智慧圆满。这两种圆满怎么得来的?布施供养得来的。佛教我们不要积蓄财物,世间苦难的人很多,缺乏财物的人很可怜,没有吃的、没有穿的,在饥寒边缘里面度生活的人不少!我们有没有想到?我们能不能在日常生活当中省一点,布施给他们?纵然没有这种机缘,要常存此心,心不能没有,事要看缘分,没有缘分你就没办法做到。佛菩萨有能力,有智慧、有能力他能做得到,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无数菩萨亦充满』,菩萨是佛的学生,向佛学习的都是菩萨,无论是在家出家,这些人亲近诸佛如来,不舍佛陀的教诲。那佛菩萨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在《华严经》里面得到了讯息,佛菩萨比我们的世间人多,比我们世间众生多。这个地球上人不多,只有七十几亿,如果包括所有这些动物,那就多了,佛菩萨比这个还多,所以说「亦充满」。问题在哪里?问题在我们不认识,不认识的原因是迷而不觉。所以人生最可贵的、最难得的是觉而不迷。我们自己能够做到少分觉而不迷,那你也就是菩萨了。菩萨就是觉而不迷,凡夫就是迷而不觉。我们才刚刚开始觉悟,那也是菩萨。
《华严经》里面讲菩萨有五十一个阶位,我们是什么阶位?初信位的菩萨。开始觉悟了,向著觉悟的方向、觉悟的目标去前进,这好事情。可是我们烦恼习气很重,不能说没有觉悟,但是那个觉悟靠不住,一转眼又被境界迷惑了,在境界里头起心动念就迷了,因此修行时间很长。什么原因?进进退退,就是一会儿觉、一会儿迷。我们现在就在这个状况当中,不能把觉悟保持住,时而觉又时而迷。大概在初学,觉悟的时间少,迷的时间多,所以功夫不得力。如果觉悟的时间能够多过迷惑的时间,你就感觉到功夫得力,功夫得力是个好境界。所以最要紧的一桩事情是怎么样能保持自己不退转,我们功夫天天都有进步,这个时候你会得法喜,叫法喜充满,天天有进步。
为什么不能进步?从前章嘉大师所说的,你放不下!所以他教给我「看破、放下」。为什么不能进步?为什么又迷了?放不下。放下就是布施、就是舍,佛用这个方法教化一切菩萨,所以菩萨这个修行方法没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