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 >

第376节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37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断烦恼?首先要认识它,要搞清楚搞明白,决定要接受大乘经的薰习;用大乘经修正我们错误的知见,修正我们的邪知邪见;用大乘经帮助我们觉悟,了解事实真相!
  我常常举例子说,袁了凡先生对於宇宙人生真相并不了解。他相信因果报应,他相信人有命运,他相信一切众生「一饮一啄,莫非前定」,所以他的心是定的,他不强求。为什么?求不到。所以真的,他善业恶业都不造了,永远被无明盖覆,他不觉悟。遇到云谷禅师一番开导之后,他觉悟了。觉悟什么?命原来是自己造的,是善恶业感。过去生中修布施供养,这一生你得福报;过去生中没有修布施供养,你这一生的生活就很苦!你命里头没有财,命里头没有智慧,过去生中又没有修无畏布施,所以寿命也不长。六道众生是业报身,他并没有大彻大悟,小悟。知道这个道理了,过去生中修得不够,太少了,这一生当中赶快来补课,行!
  他很认真很努力的来补,这个念头一生,马上付诸於行动,他的命运就改了。他是读书人,求功名,命里头没有功名,以后居然考中举人,考中进士,那是这一生修的,不是前生的。命中没有儿子,他得了一个好儿子,都是这一生修的。命中的寿命只有五十三岁,他活了七十多岁,多活了二十年,这二十年寿命是他这一生修的。所以真的把业障找到了,忏悔一分得一分善报,忏悔十分那你就得十分的善报,一点都不会差错。为什么不干?
  「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你要懂这个道理,懂感应的道理,懂得求的方法。这一点是我学佛早年的时候,我学佛第一个老师是章嘉大师,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六十多岁,六十出头了,我二十六岁。他看得出我有一点小聪明,一点福报都没有,也短命。所以告诉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教我忏悔法。
  我来说说,怎么样求?忏悔。怎么个忏悔法?他告诉我天天要做反省检点的功夫。每天晚上上床睡觉的时候,还没有睡著多想一想,今天一天做的事,哪些事是对的,哪些事是错的,包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用个几分钟想一想。想清楚想明白了,对的好的,明天不要忘记,依旧要保持,要有进步;错的、过失要改掉,明天不能再犯,这叫真正忏悔。忏悔不在形式,在你内心里面的觉悟,真正能够改过自新,这叫真忏悔。老师教导我的,一点不迷信。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偈颂第七首:
  【普贤大愿力,一切佛海中,修行无量行,严净诸刹海。】
  普贤菩萨修学的十大纲领,我们讲到第四「忏悔业障」。业障确实太多了,不胜枚举。总而言之,自己要常常检点,常常反省,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如果不能认真反省检点,就像《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你怎么能忏除?一定要把它找到,然后下定决心,后不再造,这样业障才能够减轻,渐渐就消除了。
  佛在经教里面教导菩萨所修学的,门门都是忏除业障。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说,布施是忏除悭贪的业障,持戒是忏除恶业的业障,忍辱是忏除瞋恚嫉妒的业障,精进是忏除懈怠懒惰的业障,禅定是忏除散乱的业障,般若是忏除愚痴的业障。你们想想,众生有八万四千业障,佛开八万四千法门,法门都是对治业障的。我们要明了,你要不认真修学,你的业障忏除不了。业障忏除不了,一定带到来生、带到后世,愈积愈严重,最后的果报就是三途地狱。所以佛菩萨教化一切众生,没有别的,千经万论忏除业障而已矣,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业障忏除之后,才知道修随喜功德,所以底下这一条就是「随喜功德」。你把这个字看清楚,随喜就是功德,专门来对治嫉妒障碍。人见不得别人好处,无论在哪一方面,别人超过我,比我强,嫉妒瞋恚立刻就现前,这是与生俱来的烦恼,不是这一生学的。这个烦恼如果不知道把它消融掉,这个烦恼肯定随著你的岁月在增长。这个增长,那就免不了要造作罪业,害人害自己,这是一念痴迷所造极重的罪业。佛教给我们:这个念头一转,别人做的好事有多大功德,你可以跟他分享同样大的功德。你能够分享,为什么不分享?为什么去障碍?
  怎么样去分享?随喜就分享了,当下就分享了。看人家做好事,起的好心、做的好事得名闻利养,我们不但不嫉妒,看了生欢喜心,为他高兴,自己这一念欢喜心就是功德。如果自己有能力,应当随分随力去随喜,这个不能不懂。如果自己没有力量,他需要财,我没有财,没有办法用财力帮助他,我用欢喜心来赞叹他、来表扬他。别的人听到了、见到了,也能生欢喜心,可能他还有一点力量能够帮助一点,这许许多多功德里面我们都有一分,这一分功德跟他无二无别。为什么不干?为什么一切好事都要属於自己的,不能属於别人?
  诸佛如来、菩萨、罗汉跟我们凡夫不一样,他们希望一切好事是属於别人的,自己在旁边修随喜功德。在中国佛教里面最显著的例子,印宗法师跟六祖惠能法师。惠能法师是得道的高僧,我们一般讲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之人,但是他的形象是在家居士。我们在《坛经》里面读到,他二十四岁得五祖忍和尚传法给他,那个时候还传衣钵,他在猎人队里面隐居了十五年;二十六加十五年,四十多岁了。
  在现在的广州光孝寺遇到印宗法师在讲《涅盘经》。法师经讲完了,里面有两个听众在抬杠,因为讲堂外面有个旗杆,旗杆上悬的是幡,风吹得这个幡在动。一个人说风动,一个人说幡动,两个人彼此不服,在那里争论。惠能大师看到了,到当中去打个圆场:你们两个人不要争了,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两个人一听非常惊讶,印宗法师听到了,这个人不是普通人,普通人说不出这个话来,就下来跟他谈话,知道他就是黄梅得法的第六代祖,谈得很投缘。
  惠能大师发心出家了,请印宗法师给他剃度,印宗是他的剃度师。印宗法师了不起,修随喜功德,剃度之后反过来拜他作老师。印宗是惠能的剃度师,惠能大师是印宗法师的传法师。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大家容易懂,惠能是印宗的徒弟,可是印宗法师是惠能法师的法子,他们两个人在这里表演随喜功德,一丝毫嫉妒障碍都没有。双手把这个道场供养给惠能大师,连自己所有的徒众统统皈依,来拜老师。印宗当年在岭南可以说是第一高僧,他这个动作产生的效果把惠能大师一下就捧上去了,惠能大师在岭南弘扬禅宗一点障碍都没有了,印宗随喜护持。这是在中国佛教史里面,修随喜功德最好的榜样。
  我们仔细去想想,细心去体会,印宗法师的智慧成就不在能大师之下,要不是与能大师同样这个程度的人,做不到!今天这个世界,只要看到你的能力智慧成就超过我,我总得想尽方法把你压下去,不让你出头,造谣生事毁谤你。这样的事情太多太多了,那是什么?凡夫!印宗为什么能修随喜功德,能把道场让给能大师?印宗法师是觉悟的人,他不迷惑颠倒。我心里有一个想法,菩萨再来,来示现给我们看的;他们两个在唱戏,表演给我们看的,教我们这样修随喜功德,这样是真正成就。
  六祖的成就,你们想想看是不是印宗的成就?没有印宗,六祖要出来弘法谈何容易?从现在一般讲,你怎么样提高你自己的知名度?怎么样树立你的德行,让大家对你敬仰?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印宗在岭南讲经弘法多少年了,大家都知道他,都尊敬他,都仰慕他。他这一回头拜另外一个人作老师,那别人怎么会不惊讶?这个人了不起,印宗法师都拜他作老师。所以惠能大师的成就就是印宗法师的成就,诸位要明白这个道理。
  我在这一生当中,虽然遇到的是好老师,真善知识,老师只能指点我们的方向目标,没有办法带著我们走,因缘不一样。所以,我也非常幸运遇到了韩瑛馆长,得到她三十年的护持,我的成就就是她的成就。如果没有这三十年的护持,我们今天怎么可能会有成就?我曾经跟诸位讲过多少次,是真话,不是还俗,那就是去赶经忏做法会去了。为什么?在这个社会里头没有人欢喜讲经的,讲经难。
  我学经教的时候,李老师就告诉我,他说:你学讲经,你讲得不好,人家笑话你,还没什么;如果你讲得好,你就走投无路了。所以还在老师身边没有出师的时候,老师就已经警告我了。什么一回事情?嫉妒障碍,会叫你无地容身,你到哪里去?真的,我被李老师说中了。坚持走讲经这个路子,没有一个寺庙肯收容我,到最后就碰到我的听众,韩馆长那时候是我的听众。我到走投无路的时候,我把这个苦衷告诉她。她是北方人,还有一点义气,心里面忿忿不平,收容我,要我住到她家里去。
  我在她家里住了十七年。这十七年当中到哪里讲经?她替我张罗,租地方,借地方,借朋友的办公室,哪个地方有房子出租,就去租。所以这十几年当中常常要搬家,就是搬道场,没有固定的道场,一个道场讲一个月、讲个一两年就要换地方。十七年之后,我们才有一个「图书馆」。
  我在遇到她之前,我在台湾讲经三年,在她家住十七年,所以二十年才有「景美华藏图书馆」,不大,小小的。台湾算面积是五十坪,一坪三十六平方英尺,大概是(算平方英尺)一千八百尺,这么大的一个面积。这才有一个固定的道场,不要到处去奔波了,实实在在不容易。我没有还俗,没有去赶经忏,没有退心,能有今天这一点成就,这是韩馆长的功德。
  人是凡夫,当然她做事情也有过失。我们学普贤菩萨,她的不善处,她的过失处,我们忘得一干二净;我们念念念她的善心善行,念她的随喜功德,成就自己纯净的心、纯善的行。至於别人怎么样批评她,我从来没有放在心上。别人对她的了解,没有我了解得那么深,没有我了解那么多。我跟她三十年生活在一起,她的心善良,她的心慈悲,这一点凡是跟她接触的人,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她做事情要好心切,要求的水准比较高,达不到她的要求,她很会骂人,也不是坏事,那何尝不是在行菩萨道!一般有意见的人,听信谣言的人,於是对她生起毁谤,这是世之常情,我们明白。你知道得愈深,知道得愈多,你对她愈佩服愈尊敬。我们念念不忘护法的恩德。
  她走了,离开我们了,我们图书馆起了变化。我们离开图书馆,接受新加坡李木源居士的护持三年,是我们的转捩点,这个三年的护持,这一分的恩德我们念念不忘,我们知恩报恩。我们这个小道场确实很小,规模很小,我们三个比较大的堂口,我们用来纪念老师、纪念护法。新教堂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叫「嘉南堂」,嘉是章嘉大师,南是李炳南老居士,现在这个讲堂里面悬挂著章嘉大师的照片、李炳南老居士的照片。第二个堂口我们现在做斋堂,吃饭这个地方我们把它作「韩瑛堂」。馆长对吃东西很考究,她自己很能干,有什么法会她都亲自下厨房,厨房里面一把手几乎都是她培养出来的。我们天天吃饭,天天纪念她,我相信她一定很欢喜。我们新教室当中这个堂口,我们做「东源堂」,纪念方东美先生、李木源居士。这里面供养中华民族万姓祖先,将来这个地方也就是念佛堂,我们以念佛来供养祖宗,非常有意义!
  所以学佛到底学什么?一句话,学在这个世间没有对立的人,你就成功了。你还跟哪个对立,你是凡夫,你不是菩萨。菩萨跟十法界一切众生没有一个是对立的、敌对的,没有。菩萨心目中对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是平等的,我们要学这一点。对十法界一切众生,普贤行里面教导我们的礼敬、称赞、供养、随喜,我们懂得;懂得要落实,在这里面修养自己的道德。道德是自性本来具足的,无量劫来迷失了自性,所以起心动念一切作为违背了道德。违背道德就是违背自性,现在我们才觉悟,我们要回过头来随顺道德,远离烦恼习气,这是真正学佛。
  所以把瞋恚心、嫉妒心、傲慢心、是非人我心统统断掉,这些是自性里头本来没有的。这些东西从哪里来的?习性来的,不是本性,本性里头没有,习性。习性本来没有,当然可以断掉。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本来有的,当然可以恢复。恢复自性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断除自性一切本来没有的,哪有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