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 >

第293节

(4)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801-1000集-第29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桩事情,大师过去曾经给我说过,学戒,戒怎么学?你学一条,这一条你就得,你要真正做到,不在形式。这我想想有道理,形式上受的那个戒,你受了之后做不到,那不算数的。发给你这个戒牒,并不是你就得了戒,你要做到。戒是行经,这个经典分四种,教理行果(教经、理经、行经、果经,果是讲境界),那是行的;你做不到,那假的,不是真的。真正做到,那种形式有没有,没有关系。所以大师给我讲的,我听了他老人家的话,合情合理。他不讲很高深的,不讲很玄妙的,叫你听了之后,你自自然然感动,应该是这个样子。所以这回来看戒经,来学戒,能做多少,做多少,做不到的,慢慢再来。总而言之,要真干,如果不干,对不起老师。老师这一句话说了几十遍,我怎么能对不起他?所以以后隔了一年,我把工作辞掉,一心一意走这条路。这个路子,章嘉大师替我选择的。我向他请教,我这一生从事哪一个行业,对自己、对佛法、对众生最有利?他给我选择出家弘法利生,我这个路是他替我选择的。
  所以人不能没有志,没有志,一事无成。你这一生想学一样什么东西,锲而不舍,一直下去,哪有不成就的!就怕三心二意,就怕贪多。这个法门不错,那个也好,贪多嚼不烂,样样懂一点皮毛,没有一样能出人头地。所以连《三字经》上都讲「教之道,贵以专」,这个教学的大道理就是专,专精,你就通了。一样通了,样样都通。世出世间法都这个道理。宋朝程子讲得好,那是讲儒家,他怎么教人?他说儒家,你能够把《论语》、《孟子》,这两部书通了,儒家所有的典籍你全通。你看看,这不是跟佛法讲「一经通一切经通」一个道理?这个意思是,你会么?你真的会么?至诚感通,这是李老师教导我们的。「愿海所出声」。
  后面一句,『修行妙音声』,这个「修行」再加个「妙」字;修行,示范。日常生活,这个生活给世间人做示范;工作,为一切所有工作人在那里做示范,特别是同行。同行是有缘人,你要做好样子,要做好典型、好模范,这是「修行妙音声」。这个「音声」,往往是无声之声,妙不可言。我们要不是这样学习,我们看看释迦牟尼佛,是这样学的,他是这样表演的,做给我们看;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也是这样做给我们看;历代祖师大德,只要依照佛菩萨方法真正去修学的,就成为祖师大德,没有例外的。佛法重在行门。底下一首偈,第八首:
  【三世一切佛,出生诸世界,名号皆具足,音声无有尽。】
  这一首偈,特别著重在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一句祖师大德说得很多,老佛教徒听得都耳熟。虽然耳熟,真正的义趣懂得的人就不多。这一首偈是特别提出来,境界深广无际。『三世一切佛』,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例外的。『出生诸世界』,这个「出生」,应化;应化在九法界,应化在十法界,十法界里面加一个佛法界。这个佛法界是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我们要搞清楚,不是一真法界。十法界里面的佛法界,什么样的佛?天台宗所讲的藏通别圆,藏教的佛,通教的佛,是十法界里面的佛,没见性。在六即里面,他是相似即佛,他不是真佛,十法界里面的佛。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常常示现在这里面,去度化通教佛,度化藏教佛。贤首,就是华严教里面,所讲的小教的佛,华严讲的是始教,小始终顿圆。小教跟始教,跟天台里面所讲的藏教、通教是同样境界。这跟你讲十法界。在这里面现身、示现,帮助这些修行人提升境界。我们今天讲的,破迷开悟,转凡成圣。
  所以这个十法界,六道是凡夫,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叫四圣法界。四圣法界在大乘法里面叫外凡。这凡夫分两类,有内凡,有外凡。内外从哪里分?从六道分,六道之内的,称为内凡;六道之外的,称为外凡。由此可知,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跟这个藏教、通教的佛,都还是外凡;转凡成圣,帮助他们。那个圣就是大圣,法身菩萨超越十法界,契入一真法界,这就是圣人,真正的圣人;天台大师讲,分证即佛。虽然不圆满,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这就是「出生诸世界」,这个「诸世界」就是十法界。
  『名号皆具足』,这个「名号」就是讲的如来果地上的十号,这不是讲的别的名号,十号。十号是通号,什么人有?圆教初住菩萨就有,别教初地菩萨就有,就具足了。显示这一尊佛,智慧德能相好具足,十号里头所说的。将来我们会讲到「名号品」。『音声无有尽』,十号之外,这十号是通号,还有别号,别号也不可思议。别号,譬如释迦牟尼佛,这是他专有的,别的佛不称释迦牟尼佛。但是称佛、称如来、称正遍知、称明行足,所有诸佛都称,通号。别号从哪里来的?别号是因众生而建立的。诸佛菩萨都有名号,诸位要知道,他的名号就是此地讲的「皆具足」,皆具足就是十号。别号之来,实实在在讲,是此时此地这一切众生所需要的教学纲领,这个纲领就是佛的别号。
  我们这个世界叫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众生,现在的众生,从释迦牟尼佛出世,到他的法运终止,这个一万二千年。这里面的众生有什么毛病?这毛病太多了。众多毛病当中,哪一种毛病最重要、最深,对症下药。佛看得很清楚,这些迷惑颠倒的众生,没有慈悲心,慈悲心很弱,所以名号里头用释迦。释迦是梵语,什么意思?古大德翻成能仁,能仁慈。我们这个世间,娑婆世界众生对别人没有仁慈心,自私自利。你看佛用这个。所以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悲方便就是释迦落实,释迦这个名号落实在教学里面,就是慈悲方便;慈悲方便就是真正能仁,是世尊教化众生的总纲领、总原则。这是说教众生怎样处事待人接物,至於众生本身?本身是非常不清净,烦恼习气太重,显出来就是浮躁。真的,妄念纷飞,轻浮烦躁,所以用个牟尼。牟尼是什么意思?寂静。寂是寂灭,把烦恼习气灭掉,恢复到清净心,所以翻作寂静。你看看,牟尼对自己,释迦教我们对别人,你看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我们常常念这一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你懂不懂这个意思?你念这一句名号,供养释迦牟尼佛的形像,天天看他。我们对人没有慈悲心、没有方便法,释迦这两个字,你没有看在眼里;口里念,心里头没有,没有放在心上。果然放在心上,你对人一定是慈悲,一定有善巧方便。对自己一定是清净,心地清净,清净心生智慧,清净平等,这对自己,牟尼是这个意思。佛这个意思是觉,你想想看这个味道,名号的味道。
  所以诸佛菩萨的名号,全是教化众生的。地藏菩萨,这个名号提醒我们,地是什么?心地,自己的心地,藏是宝藏,我们自性真心里面,有圆满的般若智慧,有圆满的德能,有圆满的相好,万德万能,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宝藏。地藏菩萨这个名号提醒我们。提醒就是要懂得开发,用什么方法开发?《地藏菩萨本愿经》里头教导我们,孝亲尊师,所以《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佛门孝经,用什么方法开发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就是孝敬。你想想看,诸佛菩萨的名号,全是表法,全是教学的纲领。现在学佛的人有几个人懂得?每天把佛菩萨当作神明去膜拜,求佛菩萨保佑,错了。佛菩萨保佑你就在名号,让你顾名思义,你就得佛菩萨保佑。你听到地藏菩萨名号,看到地藏菩萨形像,立刻就知道要孝亲、要尊师重道。这样子开发自性的宝藏。智慧;德能,德能是能力,我们今天讲多才多艺,能力;相好,那是福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依正庄严,福报,统统是自性本来具足。这是讲佛菩萨的别号。
  别号也好,通号也好,「音声无有尽」,真的是周遍虚空法界。特别是这些菩萨,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要知道在这个世间示现,完全是为度这个地区,这个时段,这些众生;应机说法,应机示现,示现的身不同。诸位同修在平常你们最容易觉察到的。中国人最崇敬的四大菩萨,四大名山,这四大菩萨,只有地藏菩萨现出家相,其他的观音菩萨在家相,文殊、普贤菩萨都是在家相。在家的菩萨很多,这个道理要懂。地藏菩萨教孝亲尊师,观音菩萨教大慈大悲。文殊菩萨教你理智,不要用感情,处事待人接物要理智;感情会出乱子,理智不会。普贤菩萨教我们实践,真干,就是把孝敬慈悲理智,落实在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之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普贤菩萨。这是中国佛教!你要不懂,你到哪里去学?你学什么?所以如果你懂得,佛教这些造像,现在讲艺术,佛教艺术全是教学的工具。名号是教人的,塑的这些形像也是教人的,没有一样不是在教人,启发人。希望人闻到这个名号,见到这个形像,就知道修行;修正自己的毛病,自己错误的思想见解行为;见色闻声就懂得修行,就觉悟了。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接著看第九首偈:
  【或有刹中闻,一切佛力音,地度及无量,如是法皆演。】
  这一首偈里面讲的内容非常丰富。「或有刹中」,这就说明不是一切刹都有的,「或有」。哪些刹有?根熟的众生,这个刹土里头就有。为什么?佛来示现教化众生,这是属於高级的佛法,这个不是普通的。像前面所讲的「不思议国」、「三世一切佛」,那普遍的,一切刹土统统都有,有显有冥。显是非常明显,你能够觉察得到;冥是什么?不明显,暗中在启示你,你不太容易觉察得到,但是时间久了,缘成熟了,豁然开悟,这个事也很多。那么高级佛法,那一定要根成熟,这不是初学。所以『或有刹中闻,一切佛力音』。如来果地上,有十种殊胜的德能,等觉菩萨都不能比的,何况凡夫。菩萨也有十力,但这个十力不能跟佛相比,这些都是对法身菩萨说的。
  如果我们把这个尺度放宽一点,不是法身菩萨有没有分?像《华严经》前面清凉大师给我们说的十种偈,里头有一种叫大心凡夫,也可能大心凡夫有分,他有能力接受,他能信能解,也能够奉行。那为什么是凡夫?见思烦恼没有断尽,带著业修菩萨行,有这一类的。他心量是真大,虽有烦恼习气,烦恼习气一般讲,不碍事,但是烦恼习气真的没断。处事待人接物,他烦恼不起现行,那就是说他定慧力够。戒定慧三学他有力了,这就是我们一般讲,他能够伏住烦恼,烦恼没有断,确实能伏住,这个叫大心凡夫,《华严》有分。
  一切佛的十力音,底下讲,『地度及无量,如是法皆演』,他当然也有分。「地」是什么?十地,十地菩萨修行的理论方法境界。「度」就是十波罗蜜,通常我们也讲六度,都可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如果是《华严经》上讲的,后面还有方便、愿、力、智,再加上这四种,那就是十波罗蜜。大心凡夫他也能做到。而布施持戒是菩萨修学入手之处,那个布施就是放下。放下身心世界,这个话我们常常听讲,实际上这个话的意思很深,我们初学的人听了,还是不晓得从哪里下手。所以我讲得很简单,讲得很明白,我讲什么?从哪里下手?从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贪瞋痴慢,从这个地方入门。这十六个字,你要是放不下,佛门广大,你不晓得在哪里?你摸不到。
  果然把这十六个字放下,你一定把佛门找到了,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通大道。所以《金刚经》上佛讲得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无论哪个法门,这个通大道就是通明心见性,通见性成佛。但是这十六个字是个障碍,修行人无论在家出家,你修行不能成就,功夫不得力,什么原因?障碍在这里,你有没有发现这是障碍?你要不能发现,不知道这是障碍,你怎么能够突破它?首先要发现、要明了、要清楚这个东西是障碍,这个东西是六道生死轮回的根。这个东西不放下,换句话说,你就不肯放下三途六道。那你来生还得要干,还得在三途六道打滚,生生世世出不了头。这是你不觉悟,你迷惑颠倒。
  现在学佛的人,不觉悟的人太多太多了,什么原因?不读经,不研究教理,他怎么会觉悟?说个老实话,纵然他读经研教,觉悟也不多。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大经大论上佛菩萨讲的「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华严经》、《大智度论》上说的。世间聪明智慧,体会不到佛经的义趣,需要人讲,哪些人讲?真正修行人讲。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