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

第22节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第22节

小说: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常启先生的一位朋友知道了常民的事。这位朋友在一所省重点中学当初中老师,正好她那一年是接初中一年级新生的班主任。经过常启先生和他这位朋友多方努力,常民进了这所省重点中学,在这位朋友的班里学习。这位朋友对常民说:“你还不能算我们学校的正式学生,叫试读生。如果期末考试你能考到班里中上水平就给你转正,如果考不到你就得退学。”

    常民听了班主任的话,小声地对班主任说:“我能考全班第一。”

    班主任对常民说:“考第一就更好了,至少我不希望你退学。”

    升初中考试失败以及家长的态度,触动了常民的心,使常民进入初中之后,学习更加认真了。工夫不负有心人。期末考试常民不但考了全班第一,而且考了全年级6个班的第一,弄得校长不知道这是从哪里杀出来的一匹黑马。为此,校长还专门找了常民的班主任了解常民的情况。

    如果你遇到了常启先生的情况,你会像常启先生那样处理吗?常启先生和他的妻子,在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常立出生之后,就立下了一个规矩:不管孩子怎么样,永远不许说孩子“你真笨,你真窝囊,你真没出息,你怎么就不如人家××呢!你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等话。夫妻俩把以上这些话和类似以上的话叫做“家庭教育禁语”,是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能说的。

    常启先生谈到常民这场经历时说:“我看中的并不是孩子考了全年级6个班的第一名,而是孩子通过这件事所建立起来的自信心以及经受挫折后的自我调适。考了年级第一名是暂时的,而培养起来的自信和自我调适能力将对孩子的一生起作用。”

第四章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四、严格要求适当惩罚(2)

    “严格要求适当惩罚”包括严格要求和适当惩罚两部分:①是对孩子要有严格的要求,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能做的做,不能做的不做,要求必须做到的一定得做到,要求一定不能做的就一定不能做;②是孩子违背了要求,要给予批评教育,批评教育没有效果,要给以适当的惩罚,强行孩子按要求行事。

    (一)对孩子的要求

    对孩子的要求包括基本要求、法定要求和重要要求几个方面。

    1对孩子的基本要求

    “对孩子的基本要求”是根据基础家庭教育目标要求孩子做到的,它们是:

    ◆要求孩子勤奋,不让孩子懒惰;

    ◆要求孩子正直,不让孩子邪恶;

    ◆要求孩子求是,不让孩子不求甚解;

    ◆要求孩子创新,不让孩子守旧;

    ◆要求孩子自尊,不让孩子不求上进;

    ◆要求孩子自信,不让孩子自卑;

    ◆要求孩子宽容,不让孩子心胸狭窄、小肚鸡肠;

    ◆要求孩子负责,不让孩子敷衍了事、不负责任。

    2对孩子的法定要求

    “对孩子的法定要求”是依据法律要求孩子必须做到的;如果孩子做不到,家长要强行孩子做到,不能含糊。这是家长的法定责任。1999年6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未成年人不得有的不良行为,是对未成年人的法定要求,家长必须保证自己未成年的孩子做到,其具体内容是:

    ◆不得旷课,不得夜不归宿;

    ◆不得携带管制刀具;

    ◆不得打架斗殴,不得辱骂他人;

    ◆不得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不得偷盗,不得故意破坏财物;

    ◆不得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不得观看、收听*、*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不得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网吧等场所;

    ◆不得吸烟、酗酒;

    ◆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不得有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3对孩子的重要要求

    这里说的“对孩子的重要要求”是指对孩子的基本要求和法定要求之外的重要要求,是孩子应具备的优秀品质。要求孩子努力学习、成绩优良是对孩子的重要要求;要求孩子孝敬父母、礼貌待人、尊敬老师、关心同学、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举止高雅、讲究卫生、勤学好问、刻苦认真、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勤俭节约、自力更生、不贪不谋、克己奉公也是对孩子的重要要求。“对孩子的重要要求”内容较多,这里就不一一讲述了。

    (二)对孩子惩罚的方式

    惩罚是孩子违背了要求给予的处罚,是强行孩子按要求做事的一种措施。惩罚孩子的方式分为“体罚”和“心罚”。“体罚”主要是触及孩子的身体;“心罚”主要是触及孩子的心灵。

    1体罚

    体罚主要是触及孩子的身体,如罚站、罚跪、打手、打屁股、打脊背等。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体罚孩子的传统。过去,达官贵人和有教养的家庭都有家规和家法。家规是家庭中的规矩。家法包括两重含义:其一是家长管理家人的一套法度;其二是指家长用来责打家人的用具。在我国,家规一向被看得很重,常和国法相提并论,有“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的说法。我国南北朝时期北齐的文学家颜之推颜之推(530~595),我国南北朝时期北齐的文学家,字介,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有《颜氏家训》传世,以儒家思想为立身治家之道。所著的、我国最早的家庭教育专著《颜氏家训》的《教子篇二》中就有关于体罚孩子的论述。论述是用文言文写的,现在许多人已经读不懂了。为了节省篇幅,这里就不说文言文的原文了,只用现代汉语把颜氏的意思说一下。《颜氏家训》的《教子篇二》([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合肥:黄山书社,2002:6~10。)中有一段的意思是:

第四章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四、严格要求适当惩罚(3)

    普通人不能教育好子女,并不是要使子女陷入罪恶的境地,只是不愿意使子女因受责骂而不高兴,不忍心使子女因挨打而受皮肉之苦。孩子犯了错误就像人得了病一样,不用汤药针灸救治怎么能行呢?应该想一想那些经常认真督促训诫子女的父母,难道愿意苛责自己的亲生骨肉吗?实在是不得已啊!

    颜之推并不把体罚看成是万能的,他更看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和习惯养成的作用。颜之推在《颜氏家训》的《教子篇二》中另一段的意思是:

    我见到世上那种对孩子不讲教育而只有慈爱的,常不以为然。对孩子饮食起居、言谈举止,任意放纵,不加管制,该训诫时反而夸奖,该训斥责骂时反而欢笑,到孩子懂事时,他们就认为这些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到骄傲怠慢已经成了习惯时,才开始加以制止,那就纵使鞭打得再狠毒也树立不起父母的威严,愤怒得再厉害也只会增加孩子的怨恨,直到孩子长大****,最终使其成为品德败坏的人。孔子说:“从小养成的习惯就像天性,习惯了也就成自然了”,这是很有道理的。俗语说:“教育媳妇要在初来时,教育子女要在婴孩时”,这句话确实有道理。

    颜之推的教育理念,包括对孩子实施体罚的观点在我国已经流传了1000多年,已经为许多家庭所接受。现在,不少人不主张对孩子实施体罚,据说在美国还通过了立法禁止打孩子。初做父亲的时候,受传统的影响,我也打过孩子,但打过之后很后悔,心里很难受。这促使我考虑:打孩子是否真的有效?是否有比“打”更好的方法?通过多年的研究,我觉得“冷处理”和“权利剥夺”是两种比“打”更好的方法。

    2冷处理

    冷处理是孩子违背了要求,让孩子冷静下来思考问题,属于心罚。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冷处理就是孩子哭闹时,把他“晾在一边”,别搭理他,让他哭,让他闹,让他哭闹够,直到孩子不哭闹了为止;孩子不哭闹了,冷静了再给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他的做法哪些不对,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

    孩子哭闹是因为要求得不到满足或受了委屈。孩哭闹的时候,家长越管,孩子哭闹得越欢;孩子哭闹得越欢,家长越管;家长越管,孩子哭闹得更欢……如果家长不加克制就很可能形成恶性循环。弄到后来,家长和孩子都在气头上,尽管家长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孩子根本就不知道家长在说什么,还以为是自己的哭闹大见成效,引起家长高度关注了呢。有的家长见孩子不但不听教训,反而越说闹得越欢,就狠命地打孩子。常听到家长说:“气死我了,把我都气糊涂了!”我看这倒是一句实话。因为在那种情况下,家长和孩子都已失去了理智,家长已经从管孩子变成了朝着孩子发泄,孩子也从接受管教变成了一种本能的反抗。所以,家长一定不要在气头上管孩子,只要不是不立即处理就会发生后果的,就要冷处理。冷处理比气头上处理效果好。

    半大不小的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对这样的孩子进行冷处理就是把孩子禁闭起来,让孩子闭门思过。

    为什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采取的冷处理方式不一样呢?年龄小的孩子知道的事情少,懂得的道理也少。这种小孩子犯了错误,把他“晾在一边”是让孩子知道他那样做是行不通的,是为了让孩子养成听话的习惯。年龄大的孩子知道的事情多了,懂得的道理也多了。这种大孩子犯了错误,把他“禁闭起来”,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冷静地、理性地思考的机会,让孩子冷静地想一想:自己到底有没有错?如果错了,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自己没有错,家长为什么会把自己“禁闭起来”?应该如何对待家长?

第四章 好孩子是这样教出来的 四、严格要求适当惩罚(4)

    冷处理对形成孩子良好的性格是很有好处的。如果家长粗暴地对待孩子,孩子将来很可能也脾气暴躁。

    冷处理不单是对孩子的,也是对家长的。冷处理也给了家长一个思考的机会,家长应该冷静地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犯错误?孩子是否有道理?孩子犯了错误自己是否也有责任?应该如何对待孩子?

    3权利剥夺

    权利剥夺是当孩子违反了规矩时,剥夺孩子的某些权利,属于“心罚”。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成对存在的,如权利和义务、自由与法制等,都是成对存在的。一个人应该是自由的,自由是每个人应该享受的权利。但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一旦逾越了法制和道德的底线就会被限制、被剥夺,自由的权利就没有了,这就是权利剥夺。譬如,故意重伤了他人,就会被判坐牢,就会失去自由,自由的权利就被剥夺了。使用“权利剥夺”惩罚孩子,可以让孩子明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违反了国法、家规,就必然要受到惩罚。

    使用权利剥夺,可以使孩子能更好地做事。小学生马晓虎上学忘了带画笔,上图画课的时候,不仅挨了老师的批评,而且别的同学画图时他却因为没有画笔不能画,白白地在教室里待了一节课,结果伤心地哭了。其实,马晓虎的妈妈在他刚离家不久整理房间时就发现了他没带图画笔。妈妈发现儿子没带图画笔,心里很着急,想给儿子送去。后来,妈妈觉得儿子这种马马虎虎的毛病总是改不了,该给他一个教训了,于是经过再三斟酌,决定不去送。

    学生上学带好上课使用的东西,是学生上学的规矩。马晓虎上学没有带画笔就是违反了规矩,这使得他不仅不能在课堂上画画,还挨了老师的批评。马晓虎的妈妈所采用的就是“权利剥夺”的惩罚方式——没带画笔,就被剥夺了使用画笔画画的权利。

    (三)对孩子惩罚要适当

    惩罚孩子所体现的既是家长的权威,更是家长的心灵和智慧。“对孩子惩罚要适当”就是批评教育孩子要适度、适时、适地,既不可迁就,又不能鲁莽,要恰到好处。

    1批评教育孩子要适度

    批评教育孩子要适度,包括方式要适度、力度要适度两个方面。

    批评教育孩子的方式要适度是孩子犯了错误要用恰当的方式对待孩子。其原则是:不能动不动就惩罚孩子,能通过说服教育解决的尽量用说服教育的方式,能用冷处理和权利剥夺解决的尽量用冷处理和权利剥夺,尽量不用或少用体罚;如果孩子犯了性质恶劣的严重错误,该严厉时绝对不能心慈面软。心慈面软是对孩子不负责任,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对孩子心慈面软就是纵容孩子的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