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百年萨特一个自由精灵的历程 >

第19节

百年萨特一个自由精灵的历程-第19节

小说: 百年萨特一个自由精灵的历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全部内容。对一个绝对可信的伦理学和政治学的哲学基础来说,不需要更多的东西。    
    值得注意的是,这篇论文已经谈及历史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关系,萨特对前者是持肯定的态度,而对后者是否定的。20多年后,萨特在《辩证理性批判》中对历史辩证法作了充分肯定;同时指出了自然辩证法的形而上学性;认为它并非历史辩证法的基础,而只是前者的一种类比而已。这一期间萨特哲学思想有重大变化,而在这一方面也有一脉相承的地方。《论自我的超越性》后来发表在《哲学研究》1936…1937年第6期上。1965年,它又以单行本的形式问世。    
    在柏林,他还写了另一篇论文“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意向性”,他以自己独到的理解向一般读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胡塞尔的一个复杂概念“意向性”。这篇文章后来发表在《法国新评论》1939年1月号上。    
    从柏林回到勒阿弗尔,萨特继续他的哲学研究。这时,萨特原先大学的导师正主编一套丛书,他想起了萨特写过一篇很不错的关于想象的毕业论文,于是就约请萨特以此为题写一本书。萨特欣然同意了:他一直对“想象”问题感兴趣,这又是一个深化自己思想的机会。    
    在大学时,萨特已经有了一些关于意象的思想,他的想法是,感觉并不与意象一致,意象不是被更新的感觉。这是他通过自身而感受到的东西,它同意识的自由联系在一起,因为当意识被想象时,它不会来自实在的东西,为的是寻求某个不在这里或并不存在的东西。而这个通向想象的道路帮助他理解什么是自由。在他看来,决定论不可能达到想象的层面;如果想象是一个事实,那么这是它创造一个事实。对于想象的研究是同他思想的主旋律自由意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他完成了这部书的写作,其中一部分以《想象》的书名出版于1936年。在书的结尾处,他说:“如果意象自身就是一种综合而不是一个要素,它就可能成为意识。意象不在,也不可能在意识之中。我们宁可说它就是意识的一种类型。意象是一种活动,而不是某个事物。意象是某个事物的意识。”这里我们已经可以看到他后来在《存在与虚无》一书中基本观点的萌芽。    
    在完成《想象》一书之后,萨特接着写一本名为《心理》的书。从思想来源说,这书可以说是萨特沿着《论自我的超越性》的思路继续展开。它探究的是人们称为心理的东西,也就是一个人对主观性的体验。他已经写了400来页,很厚的一本。为了完成他的小说集《墙》,一段时间萨特把《心理》的写作停了下来。待到准备接着写下去时,他发现,书中有相当部分是重复了他所吸收的胡塞尔的思想,虽然他是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它,仍然还是胡塞尔的,缺乏独创性。    
    于是萨特从这一部厚厚的手稿中筛选出有独创性的部分,给了一个《情感理论纲要》的书名,由埃尔马出版社在1939年10月出版。萨特在书中指出,正像自我是超越的一样,情感也是超越的。情感不是独自产生,它是对意识的一种关系,为意向性所激发。这书篇幅不大,论述深入浅出,明白易懂,是萨特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他数年后完成的哲学巨著《存在与虚无》中的许多基本观点,在这本小书中都得到初步阐述。因此,将这本书看作萨特哲学思想的入门,是十分适当的。    
    萨特在研究哲学的同时,还在进行文学创作;工作之余,和波伏瓦一起,参加朋友们的聚会,特别是同吉尔、莫雷尔夫人等“自家人”聚会。应该说,生活是平静的、按照萨特自己的意愿在进行。但从柏林回来的第二年,他的精神状况发生了问题。    
    萨特在写《想象》的同时,很想探究一下幻觉和精神错乱现象。他大学的一个同学是一个精神病医生,得知萨特的愿望后,建议他到圣安娜医院接受一次麦司卡林注射。这位医生向萨特解释说,这是一种致幻药,能让萨特体会到他所希望了解的感受;这种药对人并没有什么危害,但在注射后几小时之内,会有一些奇异的感觉。    
    萨特决定冒一次险。他如期到了圣安娜医院,注射了麦司卡林后,被安排在一个光线很暗的房间躺着。同房还有其他被注射的人。过了一会儿,他感到眼前的东西都变了形:伞变成了秃鹰,鞋变成了骷髅,周围的一张张脸也变得怪模怪样的。他还发现自己身后挤满了龙虾、螃蟹、珊瑚虫和各种怪物。    
    正当他惊惶不已的时候,身边的电话铃响了。这是波伏瓦打过来的。他去医院前曾跟波伏瓦约好,在他接受注射后一个小时,由她在莫雷尔夫人的住处往圣安娜医院打电话。波伏瓦的电话让他从幻觉中解脱出来,他对波伏瓦说,她的电话来得很及时,把他从同几条龙虾的搏斗中解救出来了,不然的话,他会一败涂地。在波伏瓦听起来,萨特电话里的声音是含含糊糊的,嗓子很粗,迥异于往常。    
    萨特临离开医院时,与旁边的受试者交换了各自的感受。这位受试者听了萨特的反应,大感惊诧,因为他产生的幻觉跟萨特的完全不同:他感到自己正在一片鲜花盛开的绿草地上,有许多美艳怪异的女郎在他身边活蹦乱跳。萨特听后也深感惊诧,并为自己未能获得这样美妙的幻觉而深感遗憾。    
    萨特见到波伏瓦后又描述了自己当时的感受,而他说话时显得心神不定,眼睛到处乱瞅,仿佛仍在担心会有鬼怪冒出来。这时波伏瓦已经从马赛调回鲁昂。他们坐在从巴黎回鲁昂的火车上,萨特一直沉默不语,他还盯着波伏瓦那双皮鞋上鞋带的两个搭扣看,在他的眼里,它们变成了蟑螂。抬头看时,他发现一只猩猩倒挂在车厢顶上,脸贴着车窗,正斜着眼睛看他。    
    在这之后一两个星期,萨特仍然有着种种幻觉,而不是像那位医生说的,麦司卡林产生幻觉的效果只能维持几个小时。波伏瓦带了一个女友来勒阿弗尔看他,平常在这种场合下他总是高高兴兴的,话也很多,而这次他显得十分反常。波伏瓦和女友一边沿着海滩走,一边抓着海星,而萨特跟在后面一言不发,也根本不和那位女友打招呼,连起码的礼貌也没有,好象不认识一样。萨特的表情让波伏瓦感到,他根本不知道她们在干什么,也不知道他自己在干什么。    
    萨特对波伏瓦说,这些天他总是提不起精神来。看什么东西都有些古怪:房子似乎有脸、眼睛和下巴,大钟的后面会冒出个猫头鹰的面孔来,他总是感到有一只龙虾在身后飞快地爬行,而他的眼前总是有一个不停跳动的黑点。最后他说:“我明白了,我已经得了慢性幻觉精神错乱症!”按通常的说法,一个人得了这种病,10年之内就会变成一个完全的疯子。    
    波伏瓦完全不相信萨特得了这种病。她陪萨特去看医生。医生认为,麦司卡林不可能诱发这种慢性幻觉精神错乱症,排除了萨特得这个病的可能。医生在询问了萨特有关情况后分析说,目前的症状也许是他写哲学著作精神过于紧张和疲劳的缘故。后来萨特和波伏瓦一起分析自己的病情,认为除了医生所说的因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非常讨厌自己进入成年阶段,而现在他已经无可挽回地成为一个成年男子,因此在精神上深感不适。    
    首先,他对于自己的教师生活感到不适。他对学生还是喜欢的,也不讨厌教书,但他讨厌同校长、校工、同事和家长打交道,对于学校那一套刻板的规章制度也很不适应,而为了生活,他又不得不继续从事他并不喜欢的职业。这会激起他精神上的矛盾冲突。    
    其次,在人际关系上,萨特也感受一种不适。他和波伏瓦生活在一起,还有朋友。但他发现自己已经被一套固定的生活模式所束缚,而这套模式又是他自己创造的。他和波伏瓦似乎已经习惯于现有的状况,不再追求奇遇,不再试图不断地超越自己。这与他的自由天性和冒险渴望是冲突的。    
    最后,在写作上,作品的遭遇也让他深感不适。本来他是将自己冒险和创造的希望都寄托在写作上,但在这一方面他屡屡受挫。他的第一本书《真理传奇》被出版社给否定了,没有出成。现在写的关于想象的书只有第一部分被出版社接受,而他倾注更多心力的第二大部分被退了回来,在短期内无望发表。这些都让他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失望。    
    这些因素结合在一起,再加上马上就要满30岁了这一道坎,终于让所有这些不适以这种幻觉症状的形式爆发出来。萨特的幻觉一直延续到暑期,有数月之久。这个暑期萨特和波伏瓦在国内旅行,他们在农村、高地、山谷徒步旅行,常常在外野餐,有时还要冒天黑迷路的危险,同时又充满战胜困难的欢乐。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萨特对波伏瓦说:“在这之前龙虾一直跟在我的后面,现在我终于把它赶跑了!”从这以后,萨特的幻觉症状才完全消除。 由此看来,旅行对于人的精神状态的改善是大有裨益的。


第一部 孤独(1905…1939)教师生涯(1931…1939):走遍欧洲(1)

    确实,除了写作,萨特最感兴趣的事情就是旅行。他觉得这也是一种冒险,不仅在精神上,而且在实际行动上。从当学生起,萨特就习惯于将自己的生活划分为两部分:9个月的学习时间和3个月的假期。在成为教师后,他几乎所有的假期都花在旅行上。在他看来,这3个月是可以期待奇妙东西的时刻,永远是新鲜的,一年和另一年从不相似和重复。    
    在当教师的第一个暑假,萨特和波伏瓦计划着去哪儿旅行。萨特服兵役时祖母去世,他继承了一笔在当时来说数目可观的遗产,大约8万法郎。现在他手中还有一些钱没花完,就打算用在暑期旅行上。这也是他俩第一次共同旅行。    
    尼赞建议他们就在国内旅行,去布列塔尼,这样可以省钱。但他们的西班牙朋友杰拉西说,“听着,在马德里你们可以同我住在一起,这很自在。来吧,这不需要花很多钱──你们完全对付得了。”这个建议让萨特激动不已:能够通过国境,萨特觉得自己成了一个大旅行家。一旦通过了一个边境,他就可以通过任何边境。于是他们决定去西班牙。    
    在巴塞罗那,他们住进一个大教堂附近的三等房间。睡午觉时,太阳透过红色窗帘把如火的光辉洒入房间,他们感到是西班牙在烙他们的皮肤。一次,他们外出时发现电车不走了,大街上空无一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来到一条人声嘈杂的街道,他们看到人们三五成群、情绪激动地争论着什么。这时,两名警察押着一个带手铐的人走了过来,走向不远处停放的一辆警车。人们的争论更加激烈起来。萨特和波伏瓦听不懂西班牙语,只是感到人们的表情很严肃、很沉重,一定是在讨论十分重大的事情。他们走近一个人群,以提问的音调发出他们要去的一个教堂的名称。这些争论的人们虽然彼此激烈严肃,对外来游客却抱之以微笑。其中一位猜出他们要打听的内容,就打着手势给他们指了路。    
    在回来的路上,他们买了一张报纸,连猜带蒙地看了上面的新闻,这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工会发动总罢工,当局逮捕了几名工会领导人,他们看到被警察抓走的就是其中的一个。人们激烈争论的问题,是要不要用武力把那些领导人救出来。得知这个情况,萨特和波伏瓦都后悔当时没有呆在现场,那可比逛教堂有意思得多。    
    接着他们去了马德里。这时共和国成立不久,人们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所有的咖啡馆、餐馆都挤满了人,大家高谈阔论着新西班牙的前途。直到凌晨3点,大街上还有不少人在游荡。萨特和波伏瓦坐在咖啡馆的阳台上,呼吸着夜间的清新空气,看着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毫无倦意,心情特别舒畅。    
    到西班牙,自然少不了看斗牛。他们每星期看一次。斗牛场座无虚席,观众的心情跟斗牛士一样紧张。冒险、刺激、胆量、机智、艺术与体育、力与美、人与兽的决斗、……这一切最后汇合成一片疯狂的海洋。萨特和波伏瓦都成了斗牛迷。    
    他们还多次去了普拉多美术馆,那里的绘画精品之多,令法国的卢浮宫相形见绌。他们算是大开了眼界。萨特和波伏瓦在美术鉴赏上有不同的爱好,常为那些喜欢或讨厌的画家争论得脸红脖子粗。由马德里出发,萨特和波伏瓦还去了许多地方,每一个地方都能给他们带来新鲜感。风格各异的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