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贝采利乌斯 _2-第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从科学园地中采摘的果实,正如同农人的收获一样,常常是工作、幸
运与有利的机遇的共同产物。与前者有联系的只是在日常中收集事实,所以
科学向前推进总是缓慢的。科学有时也会迈出比平常大的步伐,在大多数情
况下,这种步伐都是很好地利用了机遇的结果,有时也是罕见的天才的出色
研究的结果。像爱尔斯捷特发现的电磁效应;纪比克研究的热电现象;法拉
第发现的电磁旋光;密克尔力特发现物体的同晶现象;德伯莱涅尔发现铂具
有在常温下引起气化合直至发火的性质……这一切都是科学迈出的极为罕见
的巨大步伐。”
在《年报》的编缉中,贝采里乌斯非常重视对所摘述的论著的评价,他
渊博的知识,在科学界巨大的声望,使得他的年报成为那个时代科学家们大
多数著作的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在许多年中,各国的学者都多次证实了
他学术评价的公正性,所以大家都听从他的评判。许多化学家都是迫不及待
地等候着《年报》的出版,这不仅是想了解科学研究的进展,同时还想要看
到自己的研究在科学总的发展中占到了什么样的地位。
贝采里乌斯非常善于用评判学术著作的办法来促进化学研究的发展。他
鼓励并培养了许多有才能的青年,同时也以有力的批判封闭了那些碌碌无为
者的道路。《年报》就是这样的一份期刊:它不仅概括了各国化学家们的一
切理论和实践上的成就,而且还建立了他们之间密切的学术联系。《年报》
的出版,成了19世纪下半期一系列文摘性和批判性刊物的先声。但所有这些
刊物当中没有哪个起到了像《年报》这个联合了全世界化学家共同努力所起
到的巨大组织作用。
贝采里乌斯作为一位一流学者,有着极高的声望,这样就把许多学者,
尤其是许多青年学者吸引到自己的周围。多年来,贝采里乌斯经常邀请一两
个有前途的青年化学家到自己的实验室来工作一段时间。这无疑是为他们提
供了上最好的科学大学的机会。他们在贝采里乌斯的实验室里学习到了他严
谨的工作态度。他还把设计简单仪器并用最简单的方法获得最精确结果的技
能,无私地传授给了这些青年人。
贝采里乌斯为自己的祖国培养了摩山德、阿尔维森、叟夫司昌等一大批
化学家。同时他也是各国许多化学家共同有的老师:他们学习他的化学教科
书,研读他的年报,积极与他通信,听从他的建议与指导。他亲手教的学生
成为栋梁之材的有德国的魏列尔、罗兹、密克尔力特、麦那斯;瑞士的勃兰
塔穆尔;俄国的盖斯、斯特卢威等等。对于在他实验室里工作的青年人来说,
贝采里乌斯不仅仅是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而且还是一位关心他们、爱护他
们、无微不至关怀他们生活的父亲。他非常希望自己的学生们能赶超自己,
每当学生们取得新的科研成果,他就会感到发自内心的兴奋;学生们一有新
的研究成果,最先想到的也是先让贝采里乌斯知道。在他的指导下,阿尔维
… Page 6…
森发现了锂元素、叟夫司昌发现了钒元素。
由于科研、教学工作过于繁忙,贝采里乌斯经常感到疲劳,周期发作的
头痛症也给他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所以在1832年,他辞去了讲课与医
学院教授的职务,但继续担任了瑞典科学院常任秘书与卫生学会会员的职
务。尽管减少了一些正式职务,但为科学奉献了半生的他还是感到劳累不堪。
他给魏列尔的信中提到了这时他的状态:“在工作中,我已经比早先疲倦得
更快了,一疲倦就降低了对工作的兴趣。假如我为年报一天工作8小时,我
就累得其他任何工作都不能干了。这时我就必须停下来休息。”
1853年,在朋友的撮合下,独身了大半生的贝采里乌斯终于成家了。在
妻子贝蒂的照料下,他的生活开始有了条理,科研精力也有所恢复。但长期
与化学药品为伍的他,在长年累月的化学实验与研究过程中,身体不能不受
到有害物质的损害。所以渐渐地,他进行实验有了困难。到1841年,他给一
位朋友的信中说道,除了进行一些简单的、几天就可以完成而且不需要记住
复杂细节的实验外,他再也无力进行其他的研究了。在1843年,贝采里乌斯
进行了他自己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实验研究,这次是研究磷与硫酸和硒的化
合物。在实验中发生了事故,贝采里乌斯中了硒化氢毒,一度丧失了嗅觉与
味觉。从此之后,他只得完全放弃实验操作,把自己所剩不多的精力投入到
出版年报与修订自己所著的《化学教科书》上面了。
1845年,贝采里乌斯的健康状况大大恶化,头痛症越来越严重,不久就
卧床不起了。1847年12月,在一次发病之后,他的两腿完全瘫痪,他甚至
已经没有力气去提笔写字。但他仍然为继续他所开创的研究工作给自己的学
生们作了安排。
1848年8月7日凌晨,贝采里乌斯逝世,享年70岁。应他生前的要求,
他被葬在斯得哥尔摩近郊的一处平民公墓里。
… Page 7…
二、原子论的研究与元素符号
19世纪上半期化学的发展,有许多是依靠理论的概括而得到的。这段时
间化学中理论思潮的主流是原子论,原子论使人们能够确定零散的实验材料
与理论概念之间的联系,同时使到那时为止在科学中已积累起来的大量实际
材料得以系统化。
这一时期,许多杰出的科学家的名字都与化学原子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
联系,象道尔顿、阿伏伽德罗、安培、吕萨克、杜马、热拉尔、格梅林、劳
伦等人。他们中间的每个人都为原子分子学说的向前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
献,但最善于把原子论与零散的化学知识联系起来的还是贝采里乌斯。
要巩固和发展原子论,就必须把当时已知元素的原子量测定出来,贝采
里乌斯把这项任务看成是当务之急。他说过:“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
用改进了的研究方法对许多重要元素的原子量进行了仔细的检测。”
在此之前,英国人道尔顿已经测定了许多元素的原子量。但是,由于道
尔顿用以测定原子量的实验材料不够充足,而且有的操作方法也不够正确,
所以大多数原子量测得并不精确,这就会在实际应用中产生不少的偏差。贝
采里乌斯通过实验认识到了这一点,进而他认为:只有最精确地测定尽可能
多的元素,当然首先是最常见的元素的原子量,原子论学说才有可能推广到
其他学科之中。
贝采里乌斯清楚地认识到,化学原子论的发展并不缺少理论观念,缺乏
的是可靠的、大量的实验数据。所以他就从基础出发,着手去分析各种盐、
酸、碱以及氧化物。这些研究对于化学原子论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
作用。后人评价道:“贝采里乌斯从1807年开始的并从1809年以更大力量
继续进行的勤奋而且持久的研究,对于原子论的进一步发展并将其应用到化
学各部门来说,贡献要比同时代的其他科学家所作的都要大。”
从1811年起,贝采里乌斯在进行了大量基础实验与工作后,开始遵循着
道尔顿的基本观念为正式测定一切元素的原子量进行了更大规模的系列实
验。
1814年,贝采里乌斯公布了他测定元素原子量的方法。他认为气体元素
的密度一定与它们的原子量成比例,所以就采用了盖·吕萨克的化合体积定
律来测定“元素体积重量”——这是此时他对原子量的称呼。在日记中他写
道:“盖·吕萨克发现,气体或者是以等分化合,或者为一种气体的量将是
另一种气体的量的倍数……如果在这些观察中把 ‘体积’和‘质量’两词换
成 ‘原子’和‘分子’两词,并把化合的气体想像成化合的物体,那就会发
现一个对道尔顿假说正确性的直接证明。盖·吕萨克其实没能从这个高度来
认识这一重要的发现,并得出普遍的规律,而仅仅满足于对气体化合的一般
定律的发现,这是应该加以提高的。”贝采里乌斯是最早应用盖·吕萨克的
气体反应体积简化定律来测定元素原子量的科学家之一。
贝采里乌斯测定了各种元素的同体积的重量,并把它们与作为比较数据
的氧的同体积重量进行了比较。在论证这个选择时他写道:“把各种元素的
原子量与氢的原子量比较,那就无法提供任何优越性,而且看来还最可能引
起诸多不便,因为氢是极轻的气体,在无机化合物中又很少见到。相反,氧
却包含了一切所需要的优点,而且可以说是整个化学所围绕的中心。它是一
切有机体和大多数无机体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 Page 8…
贝采里乌斯善于运用正确的研究方法与他出色的实验技巧,使他能够得
出精确的原子量。在《物理、化学和矿物学丛刊》上,他陆续发表了自己的
研究成果。英国科学家渥拉斯顿在编制原子量表时,就采用了贝采里乌斯所
测定的数据。
1814年,贝采里乌斯发表了他自己的41种元素的原子量表;1818年,
他在《化学教科书》第3卷里充分地论述了关于化合量的学说;1819年,他
以单行本形式发表了他的教科书中的这一部分,书名为《试论关于化合量和
电的化学作用的学说》。这本不厚的书发行后,立刻引起了化学界的巨大反
响。在这本书中,贝采里乌斯总结了自己多年来所从事的所有实验研究并论
述了自己的理论原理。可以这样认为,贝采里乌斯的这项研究成果是他那个
时期的化学家们最杰出的研究之一,为道尔顿的原子论打下了极为牢固的实
验基础。
在这项研究中,贝采里乌斯把原子论与电化学理论紧密地结合了起来。
他测定了45种元素的原子量,分析并测定了2000种化合物的百分比组成。
他所测得的氧化物、盐、酸和碱的百分比组成与现代数据十分接近。但由于
某些化学式的不正确,使得不少元素,特别是金属元素的原子量不够准确。
以后,贝采里乌斯测定原子量的工作是从两方面着手进行的。一方面,
随着定量分析的改进,从而使化合物的百分比组成更加精确,并在此基础上
得出化合物的原子量;另一方面,由于化合物化学式的改变,贝采里乌斯也
随之对原子量本身进行不断的修改。
1826年,贝采里乌斯大大地改进了自己的原子量系统。如果说在此之前
他只是应用化学计算定律,以元素与化合物在化学和物理学中的类比原则作
为为自己测定原子量的依据;那么,现在他开始考虑用杜隆的比热定律和密
克尔力特的同晶现象定律了。新知识理论的应用,使得他对原子量数据的改
进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大多数金属元素的原子量很接近于近代数据。许多金
属的相应氧化物也都获得了正确的化学式。到他逝世之前已知的56种元素
中,只有硼、铍、硅、钒、锆、铀、铈、钇和钍的原子量不够准确,其它的
都已经是相当精确了。这些精确数据的取得,主要归功于贝采里乌斯。
那么,贝采里乌斯是用什么办法测出原子量的呢?下面,我们就举硫的
例子来说明。
要测定硫的原子量,就需要先确定硫酸的化学式。为此,贝采里乌斯分
析了硫酸铅,表明了“硫酸”里含的氧比氧化铅里的氧多两倍。因而贝采里
乌斯认为它的化学式里应包含有三个氧原子。但是,到底应该有几个硫原子
与这三个氧原子化合呢?他研究了一系列硫的氧化物,比如二氧化硫(SO)、
2
三氧化硫(SO),最终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3
比如在二氧化硫中有2个硫原子,那么,它的化学式就应该写成SO、
SO。可是采用双原子并没有必要,因为用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