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炮火1906 >

第324节

炮火1906-第324节

小说: 炮火190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并且支付慰问金;所有中国内地所设日本病院、寺院、学校等,概允其土地所有权。向来日中两国,屡起警察案件,比如这次中日人民互相斗殴,没有警察妥善处置,使得卫国军介入暴动,因此须将必要地方之警察,作为日中合办,或在此等地方之警察署,须聘用多数日本人,以资一面筹划改良中国警察机关;中国允许南昌到杭州杭州到潮州的两条铁路修筑权交给日本。

另外,日置益还提出,立即组建中日联合调查组,调查此次恶**件的原委,并且保留进一步追加处罚的权力。

这无论哪条,都是在肆无忌惮的侵犯中国的主权,每一条都让分根本就无法接受。

一连几天,唐绍仪与陆徵祥反复与日置益磋商,希望能够修改条款,息事宁人。

而这次冲突的原委也终于真相大白,原来几名喝醉了酒地日本浪人疯狂叫嚣,嘲笑讥讽中国正在建造的“长江”级战列舰是个废品,中国连石油资源也没有,居然对外公布要全部选用燃油锅炉,讽刺中国完全是在自欺欺人,这种战列舰造出来也无法与日本的战列舰匹敌。

这种论调加上难听的话语,以及那蹩脚的日本口音中国话,自然激怒了几名民族自尊心无比强烈的百姓,与之理论。

这些日本浪人本来就是在找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宣泄心头不满的机会,准备好好的教训一下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支那人,于是便有了这场冲突。

日本方面强硬的污蔑,是中国方面首先在言语上侮辱了日本浪人,然后才爆发了冲突,至于卫国军将士介入,则根本就是中国理亏,而卫国军进而在制造暴*之后,还围攻虹口与日本领事馆,这就是大错特错。

唐绍仪也不想去计较是谁错在先,关键还是卫国军太不理智,他此时将蔡锷等人掐死的心都有。

你好好的冲突一场就算了,居然还围攻虹口的日本领事馆,这是在明着给对方借口升级事态。

这个事情绝对是有人在推波助澜,为此,他立即召见了蔡锷等人,希望能够了解到真相。

“总理,当时发放枪支是我下的命令,日本军警太过嚣张,不给他们点颜色看看,将来遇上类似情形,该如何处置?”

蔡锷决定替陈炯明隐瞒下来,陈炯明得罪的人太多,在广州的时候由于坚决镇压黑恶势力,并且清除贪腐分子,使得能为他说话的人太少,要是陈炯明给顶了出去,谁知道唐绍仪会不会给陈炯明一些教训。

他好歹跟李安生等人相交莫逆,程德全也对他另眼相看,将这事承担下来,对他的影响不是太大。

陈炯明连忙挺身而出,“不,总理,这个命令是我下的,与松坡不相干。要惩罚,就惩罚我吧,是我收束手下不力,才出了这等变故。”

的确,卫国军千不该万不该,就是不该冲击日本领事馆,杀伤侨民,并且还有些杀千刀得趁着这么会功夫强X了上百名日本妇女,这些日本妇女还都是日本外交官、富商以及日本军官的女人。

一下子有上百名日本上层阶级人物戴上了绿帽子,这怨气腾腾的,真的很让是扎眼。

他们是在江边的军营营房谈话,此刻外头的江涛起伏,胜过了屋子里的声音,可见静谧无比。

蔡锷吃不准唐绍仪的态度,但是他隐隐感到不妙,之前唐绍仪就坚决反对对俄开战,中国赢的侥幸,到现在还在受中俄战争的影响,国力疲乏,而卫国军平白招惹事端,更加的让唐绍仪脸色铁青,咬牙切齿。

看样子,唐绍仪是主张对日妥协的,也对,总不见得跟俄国的战争还没有结束,就有陷入对日作战吧?

这也太过疯狂了些,中国应该稳步发展,而不是到处招惹仇敌。

唐绍仪是外交出身,自然深深的清楚弱国无外交,中国现在国力不如人,只能隐忍妥协。

日本的强硬态度也是应有之意,唐绍仪自然也明白要尽快的平息对方的愤怒,自身将事情处理妥当了,才能给对方一个交代。

虽然将领头的军官交出去这是侵犯中国主权,唐绍仪断然不会答应,但是必须要有人出来承担责任,也要拉一批犯下恶事的卫国军官兵出来,严加惩治,作为对日本的交代。

“好了,你们别争来争去,你们现在尽快将那些杀人放火强X妇女的兵痞找出来,严加惩治,向日本赔礼道歉,平息他们的愤怒,这才是正经。”

日本提出蔡锷等人永不叙用,唐绍仪清楚这不属于他能做主的范畴,自然是略过,想要交给内阁讨论,但是眼下要尽快落实一些措施,让日本方面满意才是。

不过,将领头的军官交出去,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也只能这么做,他眼下不想刺激蔡锷等人,故而咽下下去。

蔡锷等人给唐绍仪的答复,让唐绍仪很是无语,他们只是承认出于义愤的卫国军部分官兵行为过激,虹口地区的日本侨民伤亡也与这些侨民恶意攻击卫国军将士有关。

唐绍仪给夹在中间,日子很不好过,短短的几天,眼睛都红肿着,胡子拉喳,日本方面对于他的赔礼道歉毫不买账,更加对于唐绍仪无法对卫国军官兵加以惩治感到极为不满,进一步施压,要求尽快给予答复。

日本国内以换防的名义,进行军队调动驻防的同时,向东北与天津等地增兵,摆出了咄咄逼人的架势,一付随时都准备动武的样子。

返回到北京的唐绍仪马不停蹄的拜访了袁世凯等人,希望能够统一意见,尽快就此事给日本一个明确的答复。

否则,要是日本以此为借口,兴师动众,用武力解决争端,那么形势将会恶劣到了极点。

沙俄谈判代表格维斯切夫再度的张扬了起来,在重开的中俄谈判上继续提出了让中国难以接受的条款:中国军队退回到买卖城,交回海兰泡、伯力、庙街、双城子与海参崴等要地,等于说,双方重新回到战争之前的出发点。

这回格维斯切夫还是认为俄国做出了极大的牺牲,中东铁路与库张铁路作价卖给中国,这已经是了不起的让步,如果中国仍然不接受,那么只能让战争继续下去。

就连段祺瑞在听说了这些条款之后,也是暴跳如雷,接连骂娘。

俄国佬怎么就这么的不识时务,愚蠢之极,想要趁火打劫吗?

日本也是与俄国一吹一唱,日置益接连的提出一封又一封措辞愈加强硬的声明,希望中国尽快予以答复。

日本不仅重复之前的要求,还提出由唐绍仪亲赴日本赔礼道歉。

这就有些欺人太甚了,明摆着是在欺负中国。

一旦唐绍仪真的赴日本赔礼道歉,那么今后中国在外交上总是要矮人家一截,处处都要吃亏,只怕日本的嚣张气焰更加的甚嚣尘上。

不过,还是有一大批的软骨头选择支持唐绍仪,甚至鼓动唐绍仪对日妥协,在他们看来,日俄联手可不是闹着玩的,中国这是在自取灭亡。

他们固然是看不清形势,给日俄联起手来一吓唬立马吓的屁滚尿流,只是,他们何尝不是软弱惯了的。

李安生最恨的就是这种有劣根性的人,对内专制对外软弱,对待外国人跟亲爹一般,对待自己的子民却残暴非常。

故而,不借着这次机会来上一次官场清洗,也真对不起那些卫国军将士。

吴禄贞以陆军部在库伦发出通电,要求追认在那次冲突中牺牲的六名卫国军将士为烈士,英灵牌位入驻英烈祠。

这是东北的首发声音,第一次开口就此事进行表达。

目前全国上下最为关注的还是东北的态度,谁都知道,目前两江程德全的态度与东北是一致的,只要李安生表态,局势立马就能明朗起来。

面对吴禄贞的这种态度,日本立即叫嚣起来,要求交出以陈炯明为首的一干卫国军将领,并且将蔡锷等人撤职。

某些**党人居然恬不知耻的站在日本那边说话,要求严惩破坏与日本关系的野心份子,矛头直指蔡锷等人。

由于蔡锷之前与梁启超等立宪派走的比较近,又跟李安生政治集团靠的比较拢,孙大炮为首的一干人等都是亲日派,选择了在背后煽风点火。

这其实很不明智,不过想到某位所谓的伟人后世不惜向日本摇尾乞怜,准备奉上卖国条约,以换取日本的资金与军火,这些也都能释然。

在日本咄咄逼人的态势之下,唐绍仪内阁终于做出了决定,向日本赔礼道歉,并且支付了一笔为数两百万元的慰问金,让蔡锷与陈炯明等人引咎辞职,这已经算是相当客气的了,不过,唐绍仪内阁还听从了某些伟人的建议,严惩挑起事端的卫国军官兵,交由中日联合法庭审判。

至于日本提出的,在虹口四周划出土地,作为护侨日军驻扎之用,将来作为专门的日租界,所有中国内地所设日本病院、寺院、学校等,概允其土地所有权。将必要地方之警察,作为日中合办,或在此等地方之警察署,须聘用多数日本人,以资一面筹划改良中国警察机关;中国允许南昌到杭州杭州到潮州的两条铁路修筑权交给日本等条款,唐绍仪决定亲自赶赴日本,与日本外相紧急磋商,看是否能有转圜的余地。

其实唐绍仪是准备牺牲自己的名声,来换取一时的息事宁人。

这也是保守派与激进派的一次激烈交锋,李安生被认为是激进派的领军人物,正是凭借他的激进,麾下迅速的聚拢了吴禄贞、蓝天蔚、蒋方震等一干人物,得到了军方的大力支持,而保守派则得到了部分士绅资本家以及**党人的支持,认为目前应该稳定发展,对外妥协,换取一时的安宁来进行政治经济改革。

唐绍仪其实并不是笨人,他也知道有些事情并不由得他自己,而且袁世凯为首的派系态度也很暗昧,有些奇怪,但是局势容不得他多想,他并不想在自己的任上,接连出现两次战争,将国家大好前程打没掉,他这个第一任总理遗臭万年。

他自以为自己是高风亮节,不惜自己的羽翼,也要妥善处理好此事,但正是因为他的错误认识,才使得他走入了一个死角。

第二卷黄金之路第三百八十九章让老袁冲锋在前

第三百八十九章让老袁冲锋在前

从袁世凯府上出来,段祺瑞忽然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紧了紧大衣领子,手插在大衣口袋之中。

袁克定送他出来,也是神情肃穆。

这两年,靠着跟李安生把兄弟的关系,袁克定很是发了一笔财,颇有些资本家的风范出来。

看来,老袁是不打算培养袁克定从政了,现在基本很明了,老袁固然是当了民国第一任大总统,但是想要家天下,是万万实现不了了。

不说现在程李系如日中天,李安生的威望不亚于他老袁,就连**党人的势力也不小,这便是政党的威力。

如今孙中山在反复奔走,黄兴与宋教仁正在计划改组同盟会,希望能够推动政党政治。

就连唐绍仪也加入了同盟会,一时之间同盟会这个摊子是铺了开来,占尽了便宜。

政党政治是必然的道路,但是总不见得让老袁也去加入同盟会?自然要分庭抗礼,另举大旗。

现在**党人就是占着这个先机,频频发难,要求推动政党政治,内阁总理唐绍仪也加入了同盟会,难道让他老袁就此下台?

孙中山自以为棋高一着,推动政党政治,实现所谓的真正的民主,煽动民意,他们就不明白,凭着政党政治,就能够将李安生彻底的挤开,让老袁彻底的边缘化?

段祺瑞的皮靴踩在厚实的积雪上,巷子口的汽车已经在等着,从人替他撑开了伞,大雪纷纷扬扬,正如当前中国的政局,乱纷纷。

李安生是当之无愧的强人,就连老袁都甘拜下风,这次怎么会轻易让同盟会借机发难?

刚才袁世凯的意思很明了,就是让段祺瑞做好上台执政的准备,想必是与李安生有了默契。

这也不难理解,袁世凯逼着段祺瑞通过了对蔡锷等人的处置结果,并且不出面阻挠唐绍仪的昏招,必定是跟李安生有了协定。

而自己,也是这次协定的受益者。

这就让他段祺瑞有些看不懂了,照道理,袁世凯想要修改法案,进一步扩大大总统的权力,甚至,从内阁手中抢夺大部分的权力,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李安生,最大的阻力也是李安生,为何两人会联合起来,对**党人发难?

明年2月底,将会举行第一次国会选举,这对于中国目前复杂的政局来讲,是一次大洗牌。

如今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袁世凯与李安生等这样的豪雄并无约束力,此时政治形势仍具有明显的过渡色彩,其主要表现是资产阶级民主形式得以保留,国会中同盟会员居多数,南方多数省政权也掌握在同盟会手中,程李系态度俺没不明,资产阶级**派还有与北洋派一争高下的实力。

由于几大政治势力的对峙,形成了民国史上一个短暂的特殊时代。政党林立,舆论活跃,全国大小党派团体上百个,报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