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第27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安生与兴致勃勃的黄兴、宋教仁详细的商议起宁汉并举之事。
“若是**军能够攻下武汉三镇,那么**声势必定大涨,南京随之宣布起义,巩固南方局势的同时,号召全国各省效仿。若是南方响应者众,不妨合力北伐。南京这边以徐州为前进基地,北攻山东;而武汉那边则兵进信阳,图谋河南。一旦山东与河南攻克,则清廷再无外围护翼,决战之势可成。只怕,北洋军还不一定敢死战。**形势如此,谁肯为清廷出死力?”
还有一句话李安生没说,那便是到时候东北挥师入关,只怕会将清廷最后一点希望给葬送。
这是李安生的王牌,更何况,他还没有把握说服吴禄贞与蓝天蔚等豪雄完全依附于他。
这各方豪雄太多了些,根基未必不如他深厚,比如孙中山、黄兴等人,以及武昌首义那帮人,还有吴禄贞等新军大佬,还有袁世凯这等枭雄。
黄兴为李安生的战略构想而激动不已,这个明确的目标相当可行,关键就是要看武昌那边如何。
“汉阳兵工厂当可为武昌起义军所用,这边则有江南制造局,若是军械银饷不够,南京这边也能调拨些。”
李安生索性慷慨一些,让黄兴多谢底气,这也是在帮黄兴,到时能够凭借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赢得**军的尊敬。
黄兴掌控武昌大局,对于他的计划很是关键。
当夜,黄兴与宋教仁便由船只送去武汉,而船上也装满了军械,有三千余支上海造步枪,还有十挺重机枪,子弹六百箱,银饷三十万元。
李安生花费这么多,自然是有他的用意,那就是武昌那边到时候互不服气,山头太多,黄兴最好也要有自己的嫡系武装。
黄兴是个实干家,必定会做的很漂亮,不像孙中山,给再多的银子都是白搭。
主要是黄兴这个人承情,今日的慷慨,他日必有回报。
十月二日,李安生撇开了朝廷,将林虎请到了徐州,立即宣布组建新军第十二镇,在两淮积极征募兵丁,聘请军官。
朝廷为之哗然,这实际上与公然反叛没有多大区别,各方都屏住了呼吸,想要看朝廷如何处置此事。
李安生那边电报满天飞,各方都致电询问,到底发生了何事。
这些日子,李安生一直与吴禄贞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两人的交情虽然并不十分深厚,但也是能够互相信任的,故而,吴禄贞向他坦承准备兵谏,希望能够联合蓝天蔚等人,知会他一声,想要让他在东北新军中的嫡系大力支持。
吴禄贞可不想因为发动兵谏与李安生闹了生分,毕竟李安生在东北新军上头没少花心思。
这让李安生很头痛,在吴禄贞与锡良之间来回犹疑。
他与锡良的关系跟程德全一样,很是相得,可是,锡良却是不赞成动刀兵的。
为此,他极力的说服吴禄贞,在北方紧握军权,伺机而动。
吉林新军第二十三镇的统制是孟恩远,虽然李安生安插了许多的军官,但是仍然无法全面掌控这支军队,到时东北要发动,要自立,必须要拿下孟恩远,以及一干旧军。
林虎之前一直掌握着李安生赖以起家的秘密武力,几支特战部队都跟随南下,随时准备支援南边的战斗——尽管可能发生的战事并不会激烈到哪里,这是为了帮助李安生夺取两江大权做准备。
程德全毕竟宽厚,不知兵,有林虎坐镇徐州,徐绍桢坐镇南京,他也能放心的北上东北,那里才是他的根基之地。
朝廷对于李安生的自作主张很是头痛,要是严惩李安生,说不定会有什么不可预料之事发生,载沣与奕劻一连几日都是在碰头磋商,不得要领。
唯今之计,只能给予申饬,勒令停止这等悖逆之事,却没有实质性的措施出来。
其实,从武昌那边来的消息,让奕劻等人很是担忧。
有**党人准备发动起义,就在汉口发动。
原来,是武汉**党中坚孙武在汉口租界宝善里试验炸弹,爆炸负伤,被俄警入屋搜查,**文告、名册、弹药、印信、旗帜、符号悉被搜出。许多**党人被捕,更有三人被杀,武汉因之宣布特别戒严。
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李安生在江苏自说自话,武汉这边**党人也开始闹腾起来,真是多事之秋。
而武汉的**党人纷纷走散,彼此消息不通,一时之间倒是看不到**成功的希望。
由于武汉新军内秘密参加**组织的干部很多,自湖广总督瑞澂对**党人大加整肃后,人心惶惶,极为不稳,流言传闻,草木皆兵。
到了十月十日,李安生终于得到了确凿的消息,武昌爆发了起义。
原来,整个武汉的新军已接近爆炸的程度,随时可能擦枪走火,结果,历史的惯性并没有任何的蝴蝶能够影响,这天晚上,那个后世知之甚详的桥段发生呢个了。
工程第八营副班长金兆龙和兵士程定国正在擦枪装弹,工程营后队第二排排长陶启胜忽然跑到金、程二人面前大声叱责说:“你们想造反吗?”金反唇说:“老子造反你要怎样?”陶大怒说:“你敢犯上,这还了得,来人把他们抓了。”于是二人互相扭作一团,程定国乃自陶背后用枪托向陶头上狠狠敲击一下,立时头破血流,程再向陶射了一枪,这一枪就是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的第一声枪声。
首义部队不过三百人,不知是谁出了主意,夺下楚望台。
楚望山与蛇山、凤凰山一样,是拱卫武昌城的“三山”之一,地势险要,具有极重要的军事意义,而楚望台,则是新军军械库所在。
这里目前存有124门大炮、5。9万支步枪,楚望台是武昌首义军发难后必须占领的第一个目标,李安生早就埋下了暗桩,武昌枪声响起时,特工们便突袭了楚望台,使得首义部队未发一弹就加以占领。
这时首义部队没有主心骨,于是大家推举工程营左队队官吴兆麟为起义的**总指挥,各路起义军集结于此,楚望台一时成了起义军的大本营。
起义军在此补充弹药后,发动了向湖广总督署、张彪的第八镇司令部的进攻。
工程第八营在武昌城内首义后,响应的仅炮队第八标,测绘学堂学生及步队廿九标一排,城外辎重工程两队,合计不过2000余人。
实际上要是湖广总督瑞澂和第八镇统制张彪能沉着应对,调动军队积极镇压,说不定起义还会被镇压下去。
但是,他们两人此刻却先后逃跑了,谁知道谁是**党,谁不是**党,一个都不能相信,先逃得自己的性命要紧,于是,两名大员争先恐后的逃跑了,狼狈鼠窜,丝毫不顾任何的后果。
**军在十月十一日天明时已占领武昌全城,以白布为旗,遍插城上,武昌就此落到了**党人的手上。
第二卷黄金之路第三百二十二章坐看风云起
第三百二十二章坐看风云起
黄兴与宋教仁、居正等人刚刚坐船到了汉口,就听到了激烈的枪声,不由大为振奋与紧张,必定是起义开始了。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起义忽然提前,但是从汉口码头上得到的消息,说是湖广总督瑞澂和第八镇统制张彪都逃跑了,武昌已经在**党人的控制之下。
这个消息瞬间让黄兴与宋教仁欢呼雀跃,激动之余,迅速的向武昌赶去。
10月11日黎明,起义军聚集在湖北谘议局大楼会议厅,新军八镇十五协二十九标二营司务长蔡济民召集会议,商讨组建军政府和推举都督人选。
吴兆麟提议由第21混成协统领黎元洪担任都督,立宪派一致拥戴,部分**党人也因为黄兴、宋教仁不在武昌,彭楚藩、刘复基、杨宏胜被害,孙武被炸伤,蒋翊武被迫逃跑,没有更好的人选表示同意。
不过,黎元洪本人却推三阻四,似乎有些不大情愿。
半夜的时候,黎元洪实际上是被**军从家中强逼着去的楚望台。
到了楚望台,黎元洪也并不十分热络,而是质问瑞澂、张彪没有抓获,如何应对接下来的时局,又问**军恃何为援?钱粮有多少?
这个时候钱粮方面现存官钱局铜币局粮币局和藩库的银币合共有三千万,立刻可以取用,实际上**军还是不缺钱的,黎元洪不过是找借口罢了。
当听到**军已经留了后路,那就是焦达峰准备在湖南起义之后,黎元洪才叹着气认命,冒出了一句“我只有这条命,给你们玩掉罢”
故而,让黎元洪出任都督,实际上许多人还是很有顾虑的。
正在互相扯皮间,耽搁了不少时辰,这时有人拟就都督安民布告请黎元洪签署,黎元洪犹豫未决,其亲信王安澜也拉着他的衣服反复示意不要就任都督。
这时守卫的兵丁举枪威胁,黎这才低叹了一口气,准备答应。
不过,从外头传来消息,说是黄兴与宋教仁等人抵达了武昌。
顿时堂上一片的欢腾,终于有了主心骨到来,黄兴与宋教仁等人抵达的消息,仿佛给了他们十万兵还不止的底气。
黎元洪倒是没有想到,自己还能躲过一劫,本来打算勉为其难就任都督的,结果黄兴来了。
既然黄兴来了,那万万没有他的事情,于是,他趁此机会偷偷的溜走拉倒,倒也没有人为难他,黄兴来了,那么还要他黎元洪干嘛?
黄兴的威望的确是高,一到武昌,**军人基本就都认他为领袖,更加豪情万丈。
这不是对黄兴的神化,而是黄兴多年的实干精神影响所致。
在黄兴的组织下,武昌**军迅速成立谋略处。在谋略处的主持下,宣布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即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公布军政府檄文和《安民布告》,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废除清朝宣统年号,改用黄帝纪元,宣统三年改为黄帝纪元4609年。
军政府建立参谋部、军务部、政事部、外交部。以谘议局大楼为办公地,以十八星旗为军旗。谋略处以军政府名义发布《布告全国电》,《通告各省文》等文告通电全国。
10月12日,**党人第二十一混成协第四十二标士兵胡玉珍、邱文彬、赵承武等在汉阳发动起义,光复汉阳;随后赵承武率起义军攻占汉口。
至此,武汉三镇全部掌握在**军手中。
武昌起义的消息于十月十二日下午一时传到了北京,清廷举朝顿时骇得手足无措,奕劻与载沣等人都是吓得失去了分寸。
好不容易定了定神,反复商讨了一阵,也得不出什么要领,还是善耆出了主意,尽快镇压。
再不镇压,以雷霆速度扑灭叛乱,只怕会引起其他地方的动乱,牵一发而懂全身,说不定会全国火起,难以挽救。
于是,第二天朝廷立即派陆军大臣荫昌统率近畿陆军两镇南下征讨,并令海军提督萨镇冰率领海军即日增援。
此时此刻,能够救朝廷的,就只有北洋军、东北新军以及江苏新军。
东北新军没有相隔甚远,冒然调入关,影响太大,万一入关的新军忽然间造反,反而有大局崩溃的危机。
更何况,东北新军为李安生、袁世凯与锡良三方影响,并不能够集中力量。
而北洋军与江苏新军都是可靠的,朝廷也在为着北洋军与江苏新军之间摇摆,也就是说,到底是依靠袁世凯,还是李安生来平定叛乱。
无论袁世凯与李安生,都是枭雄之辈,不是那么好打发。
袁世凯虎狼之资,这是人尽皆知的,载沣肯定不愿意启用他,但是,众人更加倾向的李安生,同样让他们顾虑重重。
李安生在东北新军中的影响力不可谓不大,又将江苏两镇新军抓在手中,跟程德全以及第九镇统制徐绍桢之间也关系密切,形成了又一个政治集团。
李安生是否会是另一个袁世凯?
焦头烂额的奕劻与载沣等人眼前一片昏暗,天不佑护大清,天灭大清。
不过,当务之急还是急调北洋军南下,毕竟北洋军大部驻扎在直隶等地,值得信任,而李安生能不能掌控江苏新军是个问题。
载沣除了让锡良整军备武,除了监控东北新军的异动,挑选信得过的部队,准备入关勤王。
载洵也再次的南下,希望能够与李安生、程德全接洽,这个时候,两江地面可乱不得,一乱,这天下可就大乱了。
作为亲王,载洵一年之内三下江苏,实属罕见,也可见清廷已经是急昏了头了。
而此时,黄兴也积极派人联络李安生,催促李安生尽快发动,如此,**声势将会瞬间高涨,席卷全国,此时全国已经到处出现不稳的迹象。
李安生知道,此时正是**力量无比高涨的时期,要是他立即发动,固然会震动北方,北洋军敢不敢南下,还是个问题。
清廷固然很快就会倒台,但是,袁世凯是个什么态度,就很难摸透了。
这几天,袁世凯的电报一封接一封,两人虽然有些默契,但是到了这个关头,也很难说能不能互相信任。
李安生的宗旨是江苏新军暂时观望,不镇压两江的**力量,也不宣布加入**。
袁世凯知道李安生一言九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