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炮火1906 >

第263节

炮火1906-第263节

小说: 炮火190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粮食来换取德国的机器设备与技术,换取德国的工业援助,甚至用未来的粮食生产来抵押,向德国借款,表面上看来,这只是东北粮食贸易的换了一种方式,但是聪明人却能从中看出,其实李安生是耍了花招,这是在变相的导致德国进行粮食储备。

不仅德国的粮食主要进口目标基本变成中国东北,而且德国还要逐年的增加粮食储备,这既是替东北粮食出口拉了一笔大单子,又是一次成功避免谷贱伤农的成功运作。

真实历史上,德国可是连一年的粮食都没有储备,李安生打算替他们储备上一点,基本上,运作下来,德国的粮食进口全部给东北粮食给垄断,而且真的能够换取机器设备与技术,还有大笔贷款数额能够达到三亿七千万两银子,四年下来,也不过是两百多万吨的粮食每年。

德国现在自身光是小麦就要进口一百八十万吨,大豆四十万吨,未来的需求还会增加,算下来,也只是每年储备上那么一丁点。

东北急切的需要转型,必须降低对耕地的大量开发,开始走工业化道路。

要不然的话,只怕东北真的要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用巨舰大炮来轰开人家的大门,强行倾销粮食,就像后世的美国一样,想方设法让你买美国小麦美国棉花美国面粉。

其实李安生的这个计划对德国也有好处,等于说中国东北用粮食贸易的资金来购买德国的机器设备,各种工业品,对德国的经济是有好处的。

对李安生来说,总比向美国借款的好,美国佬的气量可并不大,已经迅速的给他抛弃。

“可是东北的财政收入可并不多,德国当然欢迎这么一份大订单,也愿意提供借款,但是据我所知,贵国政府是无法对这个计划进行支持的,资金上完全不行。”

东北今年大概有八千万两银子的财政收入,虽然这么点财政收入完全不被放在威廉二世的眼中,但这时针对德国而言,要是对于俄国那样的贫穷的农业国,或者日本那种畸形的国度而言,意义就很不一般。

如果真的帮助东北实现工业化,那么财政收入也许就能够迅速增长,或许能够跟日本比拟。

日本去年的财政收入突破了两亿两银子——当然包括了中国的赔款,在李安生看来,要超过日本其实非常简单。

“为了东北粮食,将来日本很有可能会对我国开战,那么东北的粮食,将会价格陡增。我认为,德国还是实行粮食战略储备的好。”

李安生继续开始忽悠,是啊,日本跟俄国都是无法容忍东北走上工业化道路的,一个强大的中国非常让他们警戒,战争是早晚的事情。

威廉二世也赞同这种观点,尤其是日本,那种畸形发展的国家,早晚会成为对外侵略的国家。

东北是日俄的势力范围,他们绝对不会放任东北的强大。

这么看来,将来的确很有可能在东北发生战争,似乎,粮食价格的确会猛增。

“德国的确应该储备粮食,你的东北振兴计划,我们会认真考虑。但是,特使先生,你真的确定要在英国订造战舰吗?不继续向德国订造?”

其实德国的船厂并没有太过宽裕的容量,威廉二世的兴趣也不是太浓,他只是不甘心订单落在英国手中。

“说到底,我国还是准备走自造战舰的道路,我们需要技术,需要从英国战舰上头找到借鉴,当然,我们也需要他们的技术。我承认,德国的蒸汽轮机技术已经超过了英国,在舰炮、燃油锅炉等方面都有不俗的表现,但是,我同样需要来自英国的技术参考。如果贵国愿意提供更多的技术的话,我会考虑在明年订造战列舰。我国的主要敌人是日本,所以,我需要更大口径的主炮,比如日本人刚在英国订造的巨舰,我猜测主炮口径达到了14英寸。”

威廉二世颇有不悦,提高了声音说道:“难道,特使先生认为,我们德国的战舰不如英国战舰?”

李安生接连摇头,说道:“不不,恰恰相反,我认为德国的战舰更加属于精品,生存能力远强于英国战舰,只是在主炮上面的步伐跨越的太小了些。”

其实今年以来,德国的主炮技术又有了提升,305毫米口径50倍径的主炮射速快射程远,重量也轻,威力也相当不俗,考虑生存能力的话,李安生还是情愿选择德国战舰。

“正因为德国战舰是以英国海军为假想敌,才使得在造舰技术上不断进步,超过了英国。如果假以时日,我敢断定,英国的舰队在海上将会完全不敢与德国海军抗衡。只是,这需要时间,我相信,只要给德国十年时间,能够硬生生拖垮英国。”

威廉二世顿时来了兴致,连忙问道:“这是真的吗?特使先生,你的论调似乎很新颖,为什么给德国十年的时间,就能拖垮英国?”

“英国在它最强盛的时期就已经隐含着严重的问题,1870年以后英国就在经济发展上显露出疲态。尽管绝对实力上头,德国与美国还没有完全超越,但对于英国这样的国家,如果不能保持领先的发展速度,绝对的落后是迟早的事情。”

威廉二世做出了请的手势,希望李安生继续谈下去,翻译似乎开始出汗,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幸好李安生突击学习了一点德语,还能够夹杂着一些半生不熟的德语来谈话。

“在德国面前,我认为,英国丧失了工业科技的优势。英国虽然是第一次工业**的先行者和绝对领导者,但农业依然是英国最大的行业,手工业者也依然具有很大的份额。第二次工业**几乎同时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但技术发明和创造的主要国家已不是英国,而是后起的德国和美国。即便是英国发明的先进技术,也因工业界的保守思想而没有发生积极作用。可以说,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经济制度的创新机制,它们并没有跟在英国后面亦步亦趋,而是接受了现代化的思想精髓,采取最新的科技成果,大力发展电力、化工、石油、电器、汽车等新兴产业。反观英国,还在孜孜不倦的向中国,向全世界倾销他们的棉纺织品,真是可笑。”

说到英国的棉纺织品倾销,李安生似乎很愤慨。

而威廉二世则插了句玩笑话,“对了,英国似乎还在全世界进行他们那贼头贼脑的鸦片贸易,这伙混蛋,他们当年对贵国可真是祸害不浅。”

李安生哈哈大笑起来,继续说道:“是啊,可悲的是,英国更加没有及时进行经济结构调整。英国经济以棉纺、煤炭、钢铁和造船为支柱产业,英国在这些产业中的领先地位是保持英国经济优势的关键因素。但到1870年以后这些产业的设备都已陈旧落后,英国没有及时对技术设备进行更新换代。虽然由于世界市场的扩展,英国仍能保持经济的低速发展,但其所占市场份额相对减少了。当然对于像英国这样已经形成工业化规模的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更加困难。但当时的情况是,哪个国家在新兴工业部门占据优势,它就可以开拓新兴市场并获得高额利润。由于惯性力量,造成英国在新兴产业的研发方面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因此英国新兴产业占整个工业的比重低,其产值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几,真可怜。再这么下去,我真不知道他们该如何维持世界霸主的宝座。”

“对,他们哪里有资格称什么日不落帝国,夕阳,他们只是夕阳,我们德国才是新兴的霸主。”

威廉二世觉得李安生的话相当有道理,很有同感,忍不住叫起好来。

于是,李安生鼓足了劲,继续忽悠。

“目前英国本土投资只占30,其他70的资金投在国外,英国几乎占全世界总投资额的一半。资本的输出使伦敦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英国在国际贸易中也获利甚丰。但是,资金不断地从国内转向国外,长此以往,便制约了国内的生产投资和技术革新,造成英国经济的对外依附性,并且形成了国内一个庞大的食利阶层。依赖性的经济是十分脆弱的,英国经济必须围绕着国际经济运转,必须确保无形贸易的收入,必须确保金本位制、自由贸易政策和平衡财政等经济手段的有效运行。一旦这些条件改变,经济的依赖性必然成为一种制约经济发展的力量。”

这些都是李安生根据胖叮当提供的资料所研究出来的,确实,大英帝国的弊病很多,主要就是这些,积重难返。

威廉二世点头道:“还有法国,法国同样是个依赖海外投资的国家,或者说,在海外放贷,看看法国佬,他们全部是在海外放贷的债主。”

“我个人很希望德国能够帮助我们在教育上进行革新,我很欣赏德国的教育体制,我认为,德国强大的原因,还是在于教育方面。例如在政府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方面,1838年,普鲁士政府用于教育的支出达300万塔勒,相当于同年英国教育支出的20多倍,1900年德国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9,同年英、法只占0。9、1。3。德国已经实现了初等教育的普及,教育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国民整体科学素质。从1851年到1900年50年中,德国在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共计两百项,远远超出英、法两国之和,无疑,德国已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科学技术的中心。大量新技术、新设备的迅速采用,促使德国在最新技术基础上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正因为德国的强大,才使得我不断的在分析德国成功的原因。也许德国的道路难以复制,但是,只要有那么一点的勇气去尝试,就会受益无穷。”

威廉二世并不介意李安生对德国的深入研究与分析,这反而让他感到面上有光,是啊,德国是个新兴的,强大的,未来的霸主,英国注定只能靠边站。

“我认为,是英国文化中固有的保守因素阻碍了英国工业的不断创新,在处于领先地位之后,英国所做的只是对旧体制和旧技术修修补补,从而使英国在面对世界性竞争时处于被动局面。换句话说,当一个国家丧失创新能力的时候,它就要衰落下去了。”

英国的衰落是个事实,德国凭借目前这样的发展速度,早晚会将英国远远地甩开。

李安生都不清楚,要是一战能够晚打上十年,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不过有一点他可以确信,那就是德国很有可能会打赢。

威廉二世没有想到能从李安生嘴里听到这番高论,对方所表现出来的才华也越来越让他欣赏,他甚至恍惚间以为是德国参谋总部的某位高级参谋在向他慷慨陈词。

是啊,德国要是能够一直保持这个发展势头,早晚会将大英帝国掀翻在地。

对方简直说的是太对了,英国注定衰落,而德国将会迎着朝阳冉冉升起。

的确应该进行部分的战略储备,以防万一,首先从粮食开始。

而威廉二世也同时开始关心起李安生成为东三省总督的可能性有多大的这些八卦问题,在他看来,如果这个年轻人真能掌握东北大权的话,德国说不定真的可以考虑工业援助。

“我不能保证一定能够取得东三省总督的权力,但是我保证我能给俄国与日本造成相当的麻烦。明年,也许中国会发生点什么?中国人有句古话,叫做乱世出英雄。我希望能够取得德国的支持,在将来可能的权力重新分配中,占得先机。”

李安生不介意小小的冒充一下神棍,预言明年中国将会出现变局之类。

“我在东北三省的老部下有着强烈的爱国心,他们希望,能够废除东北的不平等条约,去除日俄的枷锁,甚至,讨回被俄罗斯所占据的外东北土地。如果我能取得东北三省的权力,我不介意与俄国发生战争,用炮火与鲜血来夺回曾经的国土。”

对于德国来说,避免两线作战是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比如施里芬计划一直是围绕着速战速决,先解决一线,然后回过头来对付另一线。

要是俄国陷入一场旷日持久大伤元气的战争,那么东线,似乎出现了重大的变化。

威廉二世站起身来,说道:“如果将来你能将战争加诸于俄国,德国愿意提供贷款,提供任何工业援助,甚至,是德国的军火保证。”

第二卷黄金之路第三百一十四章首轮谈判就不爽

第三百一十四章首轮谈判就不爽

李安生他们订造的代号为“泰山”的战列巡洋舰是在汉堡船厂开工建造,德国人的效率之高,让人惊叹。

显然,德国海军也急于看到几种新的设计思路在这艘战列巡洋舰上的体现。

不出李安生的意料,德国人很务实,提出的是“德弗林格”级的原型参考,或者说是在他的诱导之下,“德弗林格”级将提前出现。

这次载洵跟梁敦彦就一直呆在汉堡船厂,还有舰炮、蒸汽轮机、燃油锅炉等技术要签署文件,这些技术很快就将是中国的了,而且还有“泰山”号的全部图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