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火1906-第25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粮食要能运送到出海口,才能够有效地打击外国粮商,将利润最大化。
铁道、内河、飞艇,将组成东北运输生命线,这是真正掌握在东北手中的生命线,不再受到日俄两国的打压。
这次三艘飞艇同时也是在进行试验,每条飞艇上都有国内大粮商的代表在,这些飞艇可都是要卖出去的,没有买家可不行。
为了打广告,这次飞艇免费为这些粮商运送粮食,让对方看看飞艇的成本优势。
李安生想出来的模式是这样的,黑龙江飞艇公司造出来的飞艇所有权是东北官方与粮商一人一半,粮商只需要出一半的钱,但是运送粮食的间歇为官方运送货物要免费以及战争期间,这些飞艇都必须无条件供官方首先使用。
这是尽快扩大飞艇规模的最好办法,不然的话没有买方市场,没有资金继续建造,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
飞艇平稳的飞行着,虽然有些风,但是却并不强烈,飞艇自身的自重,使得这个庞然大物很难被撼动。
后世的兴登堡号规模是这种飞艇的十倍,能够运送1000余人,超过200吨的货物,要是有上一艘这样的飞艇,整个粮食运输能够节省不少的成本。
东北内陆很少有风暴,当然,飞艇的天敌是恶劣的环境,比如暴风雪,也就是冬季,东北的冬天暴风雪并不如西伯利亚那么多,还算是比较温和的,飞艇照样能够投用。
不过,冬季进行战争的可能性很小,光是那冰寒刺骨的气温,就能让军队大规模减员,有谁会傻到在冰天雪地里作战,除非是大型国战,不计生死。
飞艇只是从佳木斯飞到绥化,就已经彻底的折服了这些粮商代表,这几年他们这些粮商的利润除了持续的投入到粮食交易所,还略有积存,总比买买古董房产要好,购置这飞艇也算是家产,只要不发生战争,这飞艇只花一半钱就能实际拥有,而且就算爆发战争,飞艇损毁,官方也会照他们原先支付的费用全额赔付。
官方的信用还是有的,双方签了合同,就再难违背,李安生在任的时候就推广契约精神,锡良同样如此。
花一半的钱,就能实际拥有整艘飞艇,不过是数十万两银子,豁出去的话,两年节省下来的运费,就能买一架飞艇,更何况这飞艇的寿命极强,能够用上一二十年没有问题。
现在什么都讲究一个成本核算,就比如东北各地纷纷争着买飞机,用来给农田播撒农药,甚至还有人用来播散苗种,实际使用下来,能够降低成本,一个两三百户人家的农庄拥有一架飞机,还是很合算的。
各种飞行员学校一时之间也开出了好几家,这些粮商已经在考虑着,要求尽快推出飞艇学校来,教授驾驶飞艇的技能,将来有了银子多买几条。
“不知道还有没有更好更大的飞艇?”有人算了一笔帐,若是购买5条以上的飞艇,为各家没有实力买的起飞艇的小粮商以及中小商行专门做运输,运送散货,利润能够很可观,几家手头有钱的商人已经在商量,要不要合资开一家飞艇运输公司。
“听说是有的,东西更好,可价更高啊,好像说是用什么合金做骨架,气囊也更安全,这飞艇就是要牢固安全,不然损毁的话,这银子就打了水漂。”
“听说外国也已经有了这种飞艇公司,专门载人载物,我看啊,载人更赚钱。”
的确,飞艇载人是最安全的,但是,在开始阶段,还是载货更加利润高,不为什么,这年头,敢去坐飞艇的都是胆子大的。
这不,刚下飞艇的几个人已经在浑若无事的大声探讨起来,这飞艇的实用性与性价比。
性价比这个词是李安生提出的,也就是说,东北不论是地里出产,还是加工制造,都要有足够的性价比,不仅要质量好,而且还能够在卖出高价的情况下更能体现质量的优势。
有几个胆子小的腿软了,一下飞艇就软倒在地,吐的死去活来,这辈子再不愿意上飞艇,但是,胆子大的永远有,而且还不少,他们永远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于是,几位粮商世家的子弟,当场表了态,回去之后尽快推动家中购买飞艇,并且考虑加入到飞艇运输这一新兴行业中来。
李安生弄出来的东西,不是暴利就是神器,这点在国内国外都已经验证了,出于对李安生的信任,飞艇也迅速的被这些人接受,这倒是李安生始料未及。
水泥船海、由东北大农庄促成的拖拉机海、农业飞机海,还有这飞艇海,东北前景可是一片光明啊。
尤其是在军事上的话,这坦克海与飞机海可是让李安生期待已久。
在坦克制造技术以及飞机制造技术上,中国绝对能够领先世界。
而且在坦克驾驶员与飞机飞行员的人才培养上,中国也领先世界的太多。
将来大农庄随便拉一群人出来,便是坦克手、飞行员,而像日本这样的国家,说不定机械师修理维护坦克,还不如东北的农民土八路。
东北目前中小规模的农庄已经上万个,有数千户的大农庄也有数百个,将来可是随便就能拉出几个装甲师,几个飞行大队。
这就是大农庄机械化农业的好处,所以,李安生现在可是将他的快乐建立在全世界劳动人民的痛苦之上,无限加大农业恐怖主义。
中国人好养活,粗粮就能对付,而殖民地粮食减产,减的可是列强的命根子,尤其是英国这样对粮食无比依赖的国家,还有它那遍布世界的棉纺织品倾销。
到时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粮价还要涨,而中国的粮食生产不断的增长,不仅能够解决四万万人吃饭问题,还能够大量换取外汇,这可是天赐良机,要不然,哪里有这样的好事,粮食能够轻易地交换到各种的工业品、机械、军舰等。
甚至,粮食换土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而李安生,正在干拿石油来换土地的勾当。
他们的船队经过新加坡的时候,正好是李麦边与金翰圣在新加坡与安德逊爵士谈判。
为了表示诚意,两人甚至没有带着卫队,而是大摇大摆的踏上了新加坡的土地。
不是他们不怕死,而是手中握着王牌。
“什么?我有没有听错,或是两位的表达有所错误?”
安德逊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似乎听到那个叫麦克的苏格兰人提出,文莱自治领将包括沙捞越与沙巴两地,包括整个加里曼丹岛的北部。
这简直就是大半个马来亚的土地,就这么的并入文莱这个微小的国家?
自治领可是个独立的国家,名义上是大英帝国这个大家庭的一员,拥有大部分的自治权,除了对外宣战等几个方面,其他的跟主权国家并无区别。
对于这帮雇佣军,不,这帮强盗来讲,这简直就是在抢劫,居然抢劫到了大英帝国的头上。
他也从来就没有见过这么一帮狂妄自大的海盗,转行做良民就算了,居然还想要裂土称王称霸?
李麦边,也就是麦克,经过乔装改扮之后,哪里还有人能认得出他就是那个洋片子麦边?只见他淡定的笑道:“爵士先生,你没有听错,既然文莱这么一个弹丸之地作为自治领不够资格,那么我认真的想来想去,只能扩大地盘,更何况,沙捞越与沙巴两地自古就是文莱的土地,只是后来文莱衰落了,才脱离出来,如今重归故土,不是正好?而且,作为自治领,仍然是大英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之前是保护国,现在是自治领,似乎,这个结果是最好的了,不是吗?亲爱的爵士。”
他阳光灿烂,笑得很是无邪,露出了一口白牙,这哪里是个苏格兰人,简直就是个犹太人,无耻。
“荒唐,简直就是荒唐。我不明白,你们底气源自何处?作为一名苏格兰人,难道祖国的无上荣耀没有沐浴到你的身上吗?”
安德逊爵士用手指戳了戳麦克的肩膀,仿佛要宣泄他的愤怒。
“不不不,总督大人,我想您误会了。我是想要为祖国做些贡献,贡献。请息怒,认真的听我说先生,我愿意拿祖国最需要的东西来换取这片土地,然后更好的为祖国服务。”
安德逊爵士开始用戏虐的神色打量着这个很像犹太人的苏格兰人,眉飞色舞的说道:“是吗?难道你要用这些年当海盗劫掠所得,来敬献给女王陛下?不过,换取爵位或许有可能,想要换土地?哈哈,真是可笑。”
麦克平静的看着安德逊爵士,等到对方笑完了,认真的说道:“我是说,石油。”
“石油?”
“是的,我是美国之星石油公司的股东之一,我拥有美国之星石油公司百分之三的股份。”
安德逊爵士愣住了,美国之星石油公司其实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公司,只是炼油厂没有洛克菲勒多而已,油田拥有量完全超过了洛克菲勒财团。
虽然美国之星石油公司为了防止被反垄断盯上,主动将墨西哥的石油公司一分为二,与洛克菲勒合资的美国之星石油公司,以及墨西哥石油公司,但是规模还是相当庞大,在海外还有南洋之星石油公司与中东石油公司。
麦克所说的美国之星石油公司,由于在墨西哥的大油田产量已经相当稳定,也是唯一的两家美国之星财团石油公司中的一家,另一家是墨西哥石油公司。
美国之星石油公司的市值在十一亿美元左右,百分之三的股份也有三千多万美元之多。
没想到,这位海盗头子居然还是名千万富翁,还是名石油大亨。
“这次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谈判,英国似乎很被动,若是我用这百分之三的美国之星石油公司的股份来置换中东石油公司的股份,以此来换取美国之星财团与洛克菲勒财团的支持,在土耳其石油重组之中得到应有的份额。这样一来,大英帝国就能掌控中东石油,让德国在石油争夺上处于下风。总督大人,您想想,我这个方案不知道有没有可行性?”
关于重组土耳其石油公司的谈判旷日持久,要是没有人妥协的话将会一直搁置下去。
这可是对大英帝国很不利,毕竟稳定的石油来源要赶紧确认,壳牌石油公司只是拥有一些小油井,还不足以作为底牌。
第二卷黄金之路第三百零九章文莱自治领
第三百零九章文莱自治领
目前参与土耳其石油公司重组谈判的几方分别是英波石油公司、由美国之星财团与洛克菲勒财团控股的中东石油公司、德意志银行与壳牌公司。
其中中东石油公司控制了大部分在中东发现的油田,拥有绝对话语权,美国之星财团对这家公司直接控股,占了75的股份,而洛克菲勒财团为11。
也就是说,美国之星财团对于土耳其石油公司的重组是有相当影响力的。
壳牌公司组建始于1907年英国壳牌运输和贸易有限公司与荷兰皇家石油公司股权的合并,目前这家公司与英波公司的实力差不多。
德意志银行也加入到这场争夺,它的背后是洛克菲勒。
这时候,德国事实上被美国洛克菲勒标准石油公司所控制——标准石油公司所属的德国石油销售公司控制着德国销售总额的91,而德意志银行只拥有标准石油公司德国销售公司9的股份。
所以,情况相当的复杂,而且不是一般的复杂。
美国之星与洛克菲勒都相当的暗昧,显然是有了默契,想要尽可能的榨取好处。
如果按照正常历史的话,很简单,谈判拖上几年,然后随着德国的妥协而告终,李安生查了下资料,1914年的时候,根据《外交部协定》英波公司在重组的土耳其石油公司中掌握50的股份,德意志银行和壳牌石油公司各持股25。另按协议,英波公司与壳牌公司各拿出2。5作为“受益人利息”给土耳其石油公司创始人卡洛斯特?古尔本金。
这一协定的签约方还必须接受一个“自我放弃”条款,即除非通过土耳其石油公司共同合作,他们当中任何人不得在奥斯曼帝国任何地方单独从事石油生产。这一限制性条款,表明这家新公司控制了整个奥斯曼帝国土地上的石油资源。
英国与德国对于土耳其的争相拉拢,使得土耳其方面颇为矛盾,但是,德国的步子似乎要大一些,英国的态度要傲慢一些。
现在英波公司被李安生盗取了天机,抢去了不少的大油田,出于弱势,只能依赖中东石油公司。
李安生设定的分配方案是这样的,中东石油公司拥有55的股份,而英波公司则拥有20的股份,德意志银行与壳牌公司分别拥有10的股份,土耳其石油公司的创始人则分得5。
英波公司即便联合壳牌公司,也只有30的股份,即便拉拢了土耳其人,也只有35,而中东石油公司的控股权在于美国之星财团,就算洛克菲勒财团站在英国这边,也无法动摇中东石油公司的地位,更无法左右土耳其石油公司。
作为海峡殖民地总督,安德逊爵士自然知道目前大概的谈判进程,毕竟壳牌公司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