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炮火1906 >

第250节

炮火1906-第250节

小说: 炮火190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程德全一语中的,一针见血,小日本在“金刚”级上头虽然采用了英国图纸英国技术,但还是质量很有问题,而根据“金刚”号自己设计的“扶桑”级,同样有着这样那样的缺陷,毕竟是自己设计的战舰——参考只能作为参考。

“扶桑”级其实是日本建造的一款比较坑爹的战舰,建成后成为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战列舰,但是却大而不当,动力舱空间受到限制,需要重装甲带防御部分延伸过长,主炮齐射时炮**风会横扫全舰,火炮射击时会对上层建筑的产生冲击以及相互干扰,要是频繁的多来上几次齐射,船体都有解体的危险,这样的战列舰也很好打发。

“不错,我也对日本海军舰备计划的疯狂感到担忧,整个国家财政收入除了发展教育,基本上都投入到了海军与陆军上头,长此以往,这个国家势必还要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程德全默然,他是在黑龙江做官一直做到奉天巡抚,对日本也是知之甚详,很清楚日本这个国家的野心。

正因为有着这么一份威胁,让他很是急迫,这才不计代价的跟着李安生一起做了许多激进之举。

美国是最为担忧日本会东进的国家,也长期与日本暗中对抗,惧怕战争到了极点的美国佬也只敢欺负西班牙这样的没落国家,对日本还是忌惮很深。

嘉乐恒自然清楚日本对于美国的威胁,“尤其是在英日同盟的影响下,日本的国策更为激进,更为锋利,我想,美国很有必要与贵国携手起来,共同发展海军战备,对抗英日同盟的存在,这个存在始终是个威胁。”

话题再次回到了正题上头,美国始终想要帮助中国建立海军舰备工业,这不是好心,实际上是想一石三鸟:刺激日本与中国进行军备竞赛;压制英日同盟;通过工业扶持,将中国的工业附庸化。

其实载洵跟萨镇冰提出海军重建计划还是相当靠谱的,要是没有李安生这个变态,而且清政府也能一直存在下去的话,这个海军计划还是相当务实,最初是打算投入1800万量白银的建设费用,以及每年200万两白银的的维持费用。

而后世的《伯利恒合同》正是由这个计划引出的,却要比这个计划更加变态,由伯利恒这家美国钢铁公司出面,而美国的几家财团隐藏在后头,逐步的让中国整套引进美国的工业体系,从扩充和兴建最基本的冶金、化工、机械、造船、造炮开始,到整个所需要的工业体系和技术的转让,实现帮助中国建设一支可以在远东和英日抗衡的海军。

该条约产生的背景是美西战争后美国需要在远东扶植一位盟友,能够帮助其抗衡英日同盟。

但是,美国人拉拢中国来制衡日英同盟还是初步,它最大的目的是让中国这个未来的大国沦为“美国制造”的附庸,让中国成为美国的制造基地,一个产业链末端的苦力。

“我国可没有办法像日本那么疯狂,我们的皇帝还在喝奶,他的奶可省不下钱来,而日本天皇则听说一天只吃两顿饭,饿到连晚上临幸妃子的力气都没有。”

李安生开起了玩笑,他可并不想继续这个话题,美国佬的贷款要,技术要,但是战列舰是不要的,海军舰备工业也是不要的。

不过宣统皇帝吃奶是真的,吃的是奶粉,黑龙江呼伦贝尔奶品公司出产的奶粉。

现在奶粉已经打开了销路,尤其是在美国市场得到追捧之后,开始向欧洲出口,一个小小马口铁罐500克的奶粉,出口价要超过15美元,也就是说要接近20两银子。

上个月出口到美国的奶粉就有三吨多,超过百万两银子,利润也是不少,总算是为呼伦贝尔草原找到了一个新的财源。

说起奶粉,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当年蒙古大将慧元将牛奶做成了便于携带的粉末状奶粉,作为军需物质。长途行军时,奶粉便于携带。食用时取半镑左右放入随身携带的皮囊中,加入水挂在马背上通过马奔跑时产生的震动,使其溶解成粥状从而食用,在作战时在马背上能迅速补充体力,所以蒙古骑兵才那样强悍,使敌人闻风丧胆。在长途行军和沙漠作战缺少粮草时,依靠这种方法能生存达几个月之久。

是奶粉成就了成吉思汗的大业,所以才起国号元,封聪明的人叫慧聪。因此中国是发明奶粉最早的国家,慧元是世界上最早的奶粉品牌。

之前制作奶粉的方法有许多种,有的设计是使用真空蒸发罐,先将牛奶浓缩成饼状,然后再干燥制粉;有的设计则是将经过初步浓缩后的牛奶摊在加热的滚筒上,剥下烙成的薄奶膜再制粉等等。

但最好的奶粉制作方法是美国人帕西于1877年发明的喷雾法,这一方法在李安生那个时代还在沿用,但是李安生直接试验发明了更加先进的奶粉制作方法,并且申请了专利。

由于口感(坑爹啊,婴儿需要口感吗?)、包装、宣传广告等因素的成功,加上中国东北成为了神秘的养生保健的圣地,有了这么一层关系,加上直接走通了摩根等豪门的上层路子,呼伦贝尔奶粉很快就畅销起来,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奶粉。

目前不仅是呼伦贝尔,就连内外蒙古许多草场都开始募集股份,在呼伦贝尔奶品公司的帮助下,兴办各种专门养殖场,甚至是奶品加工厂,呼伦贝尔不仅能自身迅速扩张,而且还能够扶持带动一大批的奶品公司,形成初步的牛奶工业链。

李安生也是刚刚得知了呼伦贝尔奶品公司又开发出了几个新品种,兴奋之余,随口就调侃了一把宣统皇帝。

不过这也是个事实,宣统皇帝再怎么节省,每天少喝两顿奶粉,也无济于事,底下根本就没有人应和。

而日本天皇就不一样,这老不死的一绝食,整个国家就恐慌了,从上到下的国民纷纷节衣缩食,老百姓忍受盘剥,也要给海军多造舰。

在普通日本国民的思想之中,只要能够让海军强大起来,就能够继续对外扩张,甚至是彻底吞并朝鲜与中国,将来他们这些国民就能够得到丰厚的战争红利。

嘉乐恒也认为日本天皇是个疯子,许多日本人也是不可理喻的疯子,他们太过极端,如此穷兵黩武,早晚要出事情。

这是个危险的国家,虽然美国一直担心中国会崛起,但那是没影的事,而日本的威胁却是实实在在。

说来说去,还是中国没钱啊。

向英国与德国订造战列舰,那是用粮食换战舰,只有英国佬厚着脸皮又要粮食又要银子,好了,这下没银子了,怎么购买战列舰?

任凭你嘉乐恒老兄将美国战列舰吹的天花乱坠,也是无用的了,没钱怎么买?

在李安生的循循善诱之下,嘉乐恒终于提出了他的建议,贷款,向美国贷款。

美国可替中国建造舰船,培训军官,购舰加造船经费以2500万两为限,由伯利恒公司提供,无抵押借款,按年偿还;除开订造美国战列舰的那部分,其余的在中国国内建设炮厂、船厂,生产火炮型号由中方来规定。

不过,李安生还是很遗憾的告诉嘉乐恒,他只对后半部分感兴趣。

也就是说,他不准备订造战列舰,但是向美国借款来建设舰炮工厂以及造船厂,比如投入到江南造船厂去,他还是很乐意的。

嘉乐恒虽然有些失望,但是,订造战列舰不是主要目的,他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伯利恒钢铁公司与其他钢铁公司、造船厂找到一笔大业务,并且为它们背后的财团找到一个富裕资本投资点,顺便扶持一下中国的海军实力。

“我会认真考虑的,希望我在向外务部正式提出前,你们能够保密,并且能够为这个提议提供意见。”

第二卷黄金之路第三百零二章上海银行

第三百零二章上海银行

2500万两银子虽然不多,但是都用在江南造船厂,以及建造军港上头,还是很可观的。

像这种无抵押低息贷款,简直就是越多越好,别说是2500两银子,就算是2亿5千万两他都敢借。

不过,李安生现在盘算的是,如何将这2500万两银子借下来,不给打折扣的都用于江南造船厂。

要是让载洵与梁敦彦那票人一起去美国,必定要给他们抽一手,江南造船厂能够分到多少,还是个未知数。

像摩根之类的大鳄鱼对这2500万两银子兴趣还不是很大,李安生也不打算白白的便宜了伯利恒公司,还是让美国之星财团控制的造船厂与钢铁厂参与进来,左手交右手,岂不快哉。

对于美国政府来讲,不管这笔订单落到哪家美国公司手中,目的都已经达到,不会管那么多。

这事他倒不好出面,于是便跟程德全商量好了,由程德全出头张罗这事。

并不是订造战舰,而是用于江南造船厂,以及修缮葫芦岛与高昌庙两大军港,想必载洵等人也不会刁难。

李安生其实很想开发三都澳军港,但是动作太大,怕引起日本的过度警觉,步伐太快也不是好事情。

三都澳可是中国南方最为适合做军港的良港,地形口小腹大,是一个十分奇特的海湾,水域面积714平方千米,出水口只有唯一的东冲口,宽度仅2。6千米,是世界上少有的海湖。三都澳又称三沙湾深,水域面积和航道水深都堪称世界之最,还有避风良好、不冻不淤、码头施工便利等许多优点。

也是保罗在上海建远东最大油库一事提醒了李安生,想到了三都澳这个得天独厚的良港。

1898年清政府正式开放三都澳,成为对外贸易港口,意大利在这里设领事馆,英国修建了杂货码头和油码头,美国也修有油码头。岛上还建有“美孚”、“德士古”、“亚细亚”等油库。

由于三都澳在军事和经济上的特殊战略地位,上个世纪就成为帝国列强争夺的对象。意大利最早向中国政府提出租借三都澳,德国在独占威海卫之后欲占三都澳,美国要求租借三都澳作为军港和煤码头,英国海军上将也专程访问三都澳。

20世纪初,这里商贾云集,船帆如梭,热闹非常,有“小上海”和中国南方的“小青岛”之称。

就李安生查到的资料表明,抗日战争前,三都澳为大半个中国供应“美孚石油”和其他日用品,可以说保罗最应该将标准石油的大油库建在这里。

当年有位考察三都澳的美国将军放出豪言,“谁控制这个港湾,就可以控制整个西太平洋;美国如取得三都澳,太平洋就会成为美国湖。”

从自然条件看,三都澳口排列着青山、斗帽、鸡公、东安、横屿等岛,与沿岸山岭、岬角交错,成为天然屏障,挡住来自太平洋的狂风巨*,而且,围绕这些地形构建岸防设施,易守难攻。

不过要将这么一个世界级的良港建设起来,需要的资金可不算少,为此,他决定还是要亲自跑一趟美国,看看能不能从美国佬那边骗点钱过来。

程德全将美国方面关于江南造船厂的借款,详细写了折子,并且彻底的将金陵制造局并入到江南制造局,为江南造船厂铺平道路。

奕劻与载沣等人商议了一阵,还是觉得稳妥点好,派出载洵与梁敦彦跑一趟。

于是,李安生这位特使临行前,就给塞进了两位重量级人物,载洵与梁敦彦。

载洵倒是比前几年稳重的多,倒像是忘记了当年与李安生的不愉快似地,半点也不见郡王架子,跟李安生称兄道弟,很是热络。

载洵出任筹办海军大臣之后,威权日重,架子也大的很,但他明白,在李安生面前,还是收敛点好。

他也不敢人前人后的李二愣乱叫,这李安生的脾气可不是好惹的,洋人在他手上吃尽了苦头。

这年头嚣张也是要有本钱的,李安生与程德全的程李系已经成了气候,又有美国背景,国内诸多大事都要依仗他们,所以载沣是再三交待,不得轻易开罪。

这时局是个什么样子,载沣他们心里也有数的很,或许,能够维持大清基业不倒的,还要指望程德全与李安生这样的人物。

载洵也是野心勃勃,这海军七年计划的后五年,可是要添置8艘战列舰(自然是无畏战列舰)以及20艘装甲巡洋舰的。

这个是建立在对大清日渐好转的财政状况而言的,虽然太过乐观了点,但李安生并不觉得有多狂妄。

想必载洵等人还是小看了日本人的疯狂,认为七年后拥有8艘战列舰以及20艘装甲巡洋舰,足够使得日本投鼠忌器,不敢轻易侮辱中国。

要知道,日本在七年后,可是拥有或者在建起码六艘战列巡洋舰以及六艘战列舰,这还是李安生的保守估计。

谁知道小日本鬼子在美国以及中国的双重刺激下,会不会走上极端,疯狂的丧失理智的拼命发展海军。

作为日本海军的头号假想敌,美国在1910开始致力于“两洋海军”的建设,其造舰计划之庞大,令日本海军相形见绌:差不多是一年两艘战列舰,一到8年舰龄就立即更换,牛气冲天。

“日本人不谦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