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炮火1906 >

第231节

炮火1906-第231节

小说: 炮火190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颜面何在?

“这次朱尔典并没有态度强硬,反而是上海的英国在华舰队司令温思乐极力主张动武,看来英国人的态度并不一致。如果能够解决温思乐这个麻烦,换做朱尔典,说不定事情能够和平解决。”

这次程德全秘密赶来上海,主要也是想要看看江南制造局的新枪与新火炮。

李安生重整江南制造局的速度很快,在大棒加金元的政策下,上下效率都很高,使得订购的新机器尽数安装完毕,并且积极调试。

除了钢铁厂暂时还无法投用新设备,其他的很快就能够生产,而样枪也试制完毕,发往新军第九镇试用。

正如李安生所说的,新式“上海造”步枪要是性能优良,能够达到欧美一流水平,那么对于整个中国新军的影响将是相当重大的,只是产量要保证。

要是年产量基本上能够满足自身需求,那么意义更为重大。

汉阳造与其他兵工厂制造的步枪之所以无法一统新军江山,就是因为产量问题。

国产步枪没有外购步枪好用,经久耐用,保养与维修都不易,要是能够克服这些缺点,将来对于新军对外作战时的后勤相当重要。

制造局内,徐绍桢仔细的把玩着刚刚试制出来的“上海造”,久久没有说话。

“这是用旧式设备生产的,若是用新的生产线生产,质量只会更好,产量也能保证。等到今年生产稳定,明年的产量基本能够保证在八千到一万支之间,而后年则能翻倍。”

一家成熟的国家兵工厂,每年所出产的光是步枪,最起码要在三万六到六万支之间,而在战时,则要迅速提升三倍到四倍的生产效能,江南制造局暂时还远远无法达到这个地步。

但是将来两三万支步枪的年产量还是要保证的,基本能够满足正规军所需。

汉阳兵工厂如今要是满负荷运转的话能够年产毛瑟1888步枪——改进后的型号,一万七千余支,只是由于质量并不完全能与外国洋枪抗衡,所以没有开足马力生产,只是逐渐的小批量供应给新军。

不过,汉阳造基本上已经流传到了全国,泛滥成灾。

李安生笑着说道:“德国的毛瑟1888再怎么改进,也已经是一款淘汰步枪。汉阳兵工厂的产量要逐渐降下来,枪支用途也逐渐的改为民用。将来我国新军,都要以上海造为制式步枪。”

他对“上海造”很有信心,甚至可以说是当世第一步枪,若是这么说有些狂妄的话,那么最适合中国人使用的一款先进步枪,这还是合适的,这也是该款步枪最大的特点。

这次徐绍桢能跟着程德全一同过来,看来程德全还是有些雄才大略的,能够这么快就将徐绍桢拉拢。

事实上,比起后世真实历史,程德全在李安生的全面影响下,基本上思想更为开明,更为先进,对清政府的前途看的更加清晰。

他不遗余力的拉拢徐绍桢,也是听信了李安生的话,手上有军队,乱世也不怕。

他自然没有称霸一方的野心,他只是想要在乱世中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能够护一方平安,留一时名姓。

李安生在上海与苏州,他在南京,两人就像一双铁拳,将中国最为富裕的几个省份占了大半,将来即便乱世来临,也大有可为。

李安生在上海编练商团武装、道标、护厂队等武力,他知道的一清二楚,他也很赞赏李安生的手脚之快。

快刀斩乱麻,到了上海基本上滚汤泼雪,左冲右突,迅速的打开了局面,手段之大,让他瞠目结舌。

李安生如此的卖力强劲,他程德全哪里能够坐的下去,自然也要努力些,跟李安生呼应起来。

南京的新军第九镇也是支**军势力强大的新军,各级军官中散布着**党人,这和武汉第八镇中**党几乎没有军官形成鲜明对比。

由于大量征收新青年、知识分子,又鼓励官兵了解讨论时务,第九镇成了**党人聚集的地方,**党领袖赵声、熊成基、柏文蔚、倪嗣冲、林述庆等在军中担任军官或学员。

李安生跟程德全详细的介绍过新军第九镇的情况,这是一支完全倾向于**的军队,从军官到士兵,思想都比较先进,只是需要正确的引导。

程德全到了南京之后,亲自多次视察新军第九镇,对徐绍桢礼敬有加,并且对官兵也很是亲厚。

他也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淡化了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军队应该忠于国家,忠于信仰,忠于荣誉。

他也多次将黑龙江新军与俄军的多次交手拿出来作为案例,激励新军第九镇,勤练兵多训练,将来争取在对外战争中能够取得荣耀。

不管国家将来会到哪一步,军队要始终成为中流砥柱。

这些话都很明显,**党人都很容易就能听出来隐含的意思,就算是心有不轨的,也抓不到程德全的任何把柄。

程德全过去是有些犹豫的,但是他现在没有任何的迟疑,李安生便是他的坚强后盾,如果说过去他一直想要将自己的衣钵传授给李安生,那么他现在将目标更进一步,希望由李安生来实现他心中的立宪理想。

新军第九镇的官兵还是很受鼓舞的,对于这位新任的两江总督,他们本来就倍感亲切,与那些迂腐保守的满清大员不同,程德全开明、刚强、锐意进取又不摆架子,跟那些誓与朝廷共存亡的迂腐官员是不同的。

更让他们感到亲切的,是程德全过去在黑龙江的名声,“抗俄英雄”,他治下的黑龙江接连创造了奇迹。

程德全自己没有居功,也向新军第九镇介绍了李安生的功劳,事实上,李安生在南方的名头不比他小,甚至他对洋人的跋扈性格,成为了新军上下敬佩的对象。

总督也好,巡抚也好,都能调动新军第九镇,所以第九镇官兵对李安生也很是期待,既然程德全亲切宽厚,那么李安生也必定是个好官。

新军第九镇本来就是一支相当有战斗力的军队,前年,清廷举办“太湖秋操”,江南第九镇和湖北第八镇互为假想敌,结果人数少得多的第九镇获胜,徐绍桢名声大振,不仅获得慈禧接见、慰勉,还被提拔为副都统(中将)军衔。

这次程德全将徐绍桢带来上海,也是想要让李安生认识一下他,短短的时日,他已经对徐绍桢颇为熟悉,而且,较为信任。

徐绍桢并不是**党,甚至连立宪派都不算。他曾经上书朝廷,力陈忠君爱国思想,还极力主张先实行征兵制、后推行立宪。

筹建新军第九镇的时候,徐绍桢定下一个原则,尽量招收有文化、头脑新的青年入伍,采用征兵制,兵员来自淮、徐、海、宁、镇、常府属各地。徐绍桢制订了入伍优待办法,士兵入伍后与秀才享有同等待遇,报名者颇为踊跃,甚至有不少秀才应征,可以说,江苏的新军第九镇是一支极具潜力的军队,首批的“上海造”步枪都将在新军第九镇首先使用。

南京城是明代和太平天国故都、江南屏障,清朝在这里不但驻有两江总督、江南提督,还有统领驻防八旗、地位在总督之上的江宁将军。

江南提督张勋并不怎么买程德全的账,尤其是那次跟程德全训斥了一顿之后,就经常阳奉阴违。

程德全根基甚浅,想要把握住军权,旧军是指望不上的,无论是张勋的江防营,还是扬州等地的缉私营,驻防八旗旧军就更不能指望了。

只有徐绍桢的新军第九镇,才是真正具有战斗力的,值得程德全去拉拢。

张勋这个江南提督一支很跋扈,对徐绍桢的新军第九镇也是一直看不起,百般挑衅,要不是徐绍桢隐忍,早就闹起了军队私下里互斗。

由于之前的两江总督张人骏较为保守,旧军的力量也一直很强大,致使新军第九镇能够得到的阳光雨露很少,始终发展不起来。

无论是经费上还是军械物资上,都供应的不是那么畅快。

长此以往,底下的官兵都闹起了意见,对张勋为首的旧军更是一肚子的气。

这次程德全出任两江总督,李安生出任江苏巡抚,自然跟徐绍桢一拍即合,双方都是一路人。

徐绍桢亲自试用了新步枪,感觉还真是不错,爱不释手,李安生也答应他首批的产量都优先供给新军第九镇,毕竟是江苏自己的军队。

程德全也许诺将新军第九镇的编制略为改变,与北洋六镇一律相同,增加些兵员,将以前的缺额全部补足,官兵待遇上也跟北洋六镇看齐,甚至还要多一些福利待遇,毕竟第九镇官兵都是有知识底子的,很多都是秀才之类的旧文人,自然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重视,从而生出效忠之心。

北洋六镇的一镇兵力为12500多人,而新军第九镇则只有9000出头,少了3500多人。

程德全将这部分兵力补足,实际上就是想要培植绝对忠于他的官兵。

多了3500多人,整个第九镇上下编制就会大变样,通过一些程德全与李安生招揽的军官来掺杂进去,获取了部分军权。

李安生可不想看到辛辛苦苦的花了本钱培养的一支军队到时投入**党人的怀抱,白费心思。

故而,他与程德全商量着,逐渐的潜移默化,培养大批的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不偏激的开明官兵,而不是一帮只知道武力造反的偏执狂。

所幸徐绍桢对第九镇的控制力还是足够的,这点让程德全很是安心。

徐绍桢这次很满意,收获了一批新式步枪,虽然这些步枪没有在北洋新军中推广开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款步枪必定会成为整个新军的制式装备,到时候新军第九镇就能够拥有一定的优势。

他也参观了李安生从美国购买的新式镗床、磨床等设备,还有那台3500吨水压机,让他叹为观止。

让他更加震惊的是,江南制造局还准备自己制造105毫米榴弹炮,过去中国的几家兵工厂只能造一些七十五毫米口径的山炮之类。

据他所知,目前德军开始大量装备去年正式服役的克虏伯105毫米轻型榴弹炮,这款榴弹炮比1898年开始大量列装德国陆军的旧型号更为先进,为何江南制造局能够得到这项技术。

江南制造局发生的改变让他越来越心惊,也是越来越激动,这些都将给新军武备带来极大的变化。

李安生在旁边跟他解说起黑龙江新军的炮兵编制起来,除了六炮制对四炮制的优势,还谈到了榴弹炮与迫击炮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

当初黑龙江新军依靠新式迫击炮在满洲里等地多次击溃了俄军,使得徐绍桢对李安生所说的新式迫击炮颇为感兴趣。

要知道,现在欧洲的主流是法国75毫米速射炮以及德国的105毫米乃至150毫米榴弹炮,李安生提出了大量使用迫击炮的新战法,但是很对他的胃口。

江南的交通运输要方便些,也是最适合装备105毫米榴弹炮以及迫击炮这个组合的,没有必要配备大量其他的火炮,以免后勤压力陡增。

将来李安生也准备研发更大身管倍径的105毫米榴弹炮,甚至是150毫米重型榴弹炮。

由于海军的没落,岸防压力较大,将来也需要各种大口径的岸防巨炮,向外国进口的话要花费大笔的资金,要是能自己造,当然要尝试一下。

徐绍桢指着制造局新开辟出来的一大片空地有些疑惑的说道:“不知此处可有什么名堂?空了这么大一片地方,难道是有重要的厂局要建?”

李安生哈哈大笑道:“这个是自然的,这可是将来咱们对付闯入近海与长江之敌舰的最大利器。”

这片空地已经开始修建部分房屋,而且还修起了几个简易跑道,临时库房里头还堆着一大堆从美国运送过来的零部件,这些零部件组装起来,可是能够装配出一台飞机的。

冯如即将赶到上海,在旧金山登船的时候,他已经将飞机拆卸下来,先行打包发送到上海来,成为制造局的一份财产。

冯如他本人将出任制造局属下的飞机厂的主管,他本来就是个机械发明天才,李安生甚至在考虑,让冯如发挥更大的作用。

眼下飞机制造正当其时,进行大量的研究,从而不断的开发各种新式飞机。

李安生在未来的五年之内,也没有太多的野心,只要能够使得飞机厂出来的飞机能够准确无误的将炸弹扔到外国舰艇的头上。

第二卷黄金之路第二百八十二章英国鬼子来了

第二百八十二章英国鬼子来了

李安生可是一直将日本视为生死大敌的,尤其是他的根基在东北,自然要时刻以日本为假想敌进行演练,暗中积蓄实力也是以日本军队作为目标。

日本的陆军他并不在乎,只要给他几年的时间,将基本工业体系完备,将来在东北开战,他也有信心不给日本陆军任何的机会。

唯一难办的是日本联合舰队,这个时代的日本依然在进行着规模宏大的造舰计划。

如果说联合舰队不可怕,那么真正可怕的是日本战舰国产化得进程。

到建造无畏舰“河内”级时为止,日本海军自制主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