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炮火1906 >

第229节

炮火1906-第229节

小说: 炮火190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安生的手腕令奕劻也很是佩服,但佩服归佩服,事情不是这么办的,什么都是自说自话,一点都不顾朝廷,反而让朝廷难做的很。

将来在葫芦岛造船厂以及江南造船厂订造战舰,的确能够消化掉一部分钢铁公司的产量,但是毕竟杯水车薪,将来钢铁卖到哪里去?

汉阳铁厂都要给挤垮啊,奕劻就是凭借这个,反复的抨击李安生的大而不当的计划。

“他这么大的手段,这么会花钱,那他去赚啊,多赚点银子回来,何苦要来为难我们。这个中华钢铁公司事先也不打声招呼,还集合了张振勋等一大批的资本,固然是强国之心驱使,但也太过急躁了些。对制造局倒是有好处,至少今后的发展不愁。但是就为了这个,就要大肆的扩张江南造船厂,这就是私心太过。如今还要从海关挖银子,这不是为难我们?照我说,原话封回,让他自己想办法去。只要能从洋人那里夺食,是他自己的本事。”

海关关税自然是给朝廷的,但是都给抵押出去,用于还债,奕劻这也是气话。

《辛丑条约》指定关税和盐税为赔款的担保品,并且税款收入必须存入外国银行(如英国的汇丰银行),清政府不得随意动用,中国从此丧失了对关税的支配权和保管权。

奕劻这也是在破罐子破摔,你李安生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跟洋人折腾去。

虽然李安生的话说的在理,用海军开办费购买战舰,还不如投入江南造船厂扩大规模,自己建造战舰,钱是左手交右手,能省下不少银子来,但是,这百分之二十也太多了些,多到能买一艘战列舰的地步。(自然是无畏舰之前的战列舰)

这李安生也太过胡闹,看来是想要强国想破了头,这么多的银子投到江南造船厂,难道还能接外国的订单不成?

江南造船厂造出来的军舰,能够与外国军舰抗衡吗?

载洵是极力反对的,甚至将英国与德国等造船公司天花乱坠的胡吹直接转述出来,作为他的辩论武器。

海军大臣的反对,自然使得朝野上下声音一致,重提过去李鸿章的定论,造不如买。

不过,上海等地的几家报纸忽然刊载这样一则新闻,英国的公司是通过在施放烟火中突然出现载洵身穿上将制服的肖像从而打动了载洵,这才使得载洵下了一艘训练舰的订单。载洵受到的个人礼遇,使得他妄自下了订单,为欧美其他国家所仿效,争相向载洵表现出他们的礼遇。

若是载洵拒绝国造,坚持要外购,那就很有问题,是你载洵郡王的面子重要,还是国家民族的前途重要。

就为了受到了礼遇就断定外国货是好的,你爱不爱国啊?

本来民间立宪呼声越来越高,涉及到满族掌权者爱国不爱国的问题一直很显著,你们是只顾自己一家一姓,还是将这个国家也当成你们的国家,也将自己当成这个国家的一份子。

载沣也很是恼火,不知道哪个泄露出来的消息,上海的报纸又在租界之内,无法无天。

本来载洵让人找到英国领事,既然这事跟英国也有关系,想让英租界工部局出面,弹压那几份报纸的东家。

谁知道工部局给出回应,说是几家报纸都有外国背景,美国、日本与俄国的都有,让载洵傻了眼,只好自认倒霉。

载涛到东北去,想要跟李安生勒索三千套皮毛,结果给人家丝毫不卖面子的赶回来,还落了个三千套的外号。

他载洵如今也好不到哪里去,就为了个人的一点面子,就将订造战舰当儿戏,你当这银子是你自家的不成,给了你脸,你就可劲的花银子?

奕劻对李安生横竖看不顺眼,自然要将这事牵扯到李安生的头上。

载沣虽然没有什么证据,但是心内的疑惑更甚,要不是江南造船厂这么大的声势,谁会跟战舰订造牵扯上关系。

李安生的确太过显眼了些,嫌疑也最大。

载沣想的烦了,也只想将事情逃避开去,推下去,让底下自己去解决。

甚至,他还暗暗下了决心,以后凡是李安生自己搞出来的事情,都由他自己去解决。

“海军开办费只可略减,海关关税,但凭他的本事,我们不干涉。”

听到载沣如此说,奕劻叹了口气,只能随他,不过也好,让李安生到洋鬼子那里去碰碰钉子。

事实上,李安生早就有了动作,那就是设常关。

这个时代的海关也称“洋关”、“新关”,与之相对的则是“常关”、“旧关”。“洋关”管理国际贸易,由洋人主持;“常关”管理国内贸易,仍由清政府官员主管。

这是典型的“一国两制”。两种体制产生两种绩效:“洋关”高效廉洁,“常关”贪腐蔓延。

李安生暂时还不想去动常关,毕竟手中没有太多的人手,就算解决了常关的贪污腐败问题,也无法彻底根除。

唯一的办法,就是另设常关。

上海海关一直想要在南通设立常关,南通可是张謇的老巢,近代中国一大繁盛之地。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李安生先下手为强,在南通县天生港设立了常关,将这里的关税把持在自己的手中,着实让上海海关郁闷了一把。

赫德离任之后,新任的海关关长一直想要谋求点属于自己的政绩。

谁也没有想到,李安生并没有着手于江苏常关的反腐倡廉,反而另设常关,倒是让各界人士都有些愕然。

由于体制的问题,洋人把持的海关反而清廉无比,而常关则腐败至极。

李安生另辟蹊径,直接利用有限的人手,设立常关,也是一招狠招。

除了南通常关,他还在江苏境内多处设立常关,来压制上海海关。

你不是想要扼杀江苏巡抚衙门关于上海海关拨给制造局经费的申请吗,那么无所谓,我们自己来拿就好了。

制定制度并不是难事,关键的是执行问题。以选人、用人(即海关工作人员的选拔和考核)来说,不外遵循几个原则——如因事设岗、以事择人,选人严格、公开公正,严格管理、奖惩分明,如此等等。

新设常关坚持这些原则,自然能够杜绝贪污腐败。

其实通州境内早在道光年间就已经有了常关,只不过名存实亡而已,李安生这次重新设立南通常关,就是想要虎口夺食。

辛丑条约规定,各通商口岸50里内的常关税也划归外国人管理的海关税务司管理,所以,李安生此举实际上是违背了辛丑条约的。

上海海关立即予以驳斥,叫嚣要取缔江苏巡抚衙门自说自话设立的南通常关。

不过,李安生我行我素,既然你们上海海关不肯按照当年百分之二十来拨付江南制造局的经费,那么我就自己来拿。

在长兴岛的常关也随之设立,经过前些时候的修缮,已经有部分码头可以投用。

李安生还准备大肆扩大长兴岛常关的范围,增加码头容量,添置港口机械,将之作为上海海关的一大附庸。

不是值百抽五么,照样好了,不过,凡是出口的货物,李安生多准备实行出口退税,凡是经过长兴岛常关的货物出口,都将得到一定程度的优惠。

英国人哪里能够忍受的下去,立即外交干涉,逼迫清政府立即取消长兴岛常关。

逼迫无效,就派人上门来捣乱,给李安生派驻的人手都给打了出去。

英国方面立即调集了几艘军舰与炮艇,声称要轰平江苏境内的几处常关。

这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长兴岛常关只不过是一个大瓦房而已,而且是匆忙筑就的,居然要动用炮艇与军舰。

李安生立即召见了英国驻上海领事,严厉警告,不要一意孤行,迷信武力。

英国人自然是骄傲的很,哪里会来理睬他。

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

大概是英国军舰太欢乐了,结果与长兴岛附近的岛礁接吻,沉没了一艘炮艇与一艘轻型巡洋舰,引起了一片哗然。

英国方面暴跳如雷,这必定是李安生在搞鬼,英国军舰在长江之中横行无忌,很少遇到过触礁事件,而且一次就有两艘舰艇触礁沉没,这也太可笑了些。

英国方面立即组织两艘舰艇的打捞,并且威胁江苏巡抚衙门,如果是人为,必定要进行严厉的报复。

第二卷黄金之路第二百八十章印度巡捕杀人了

第二百八十章印度巡捕杀人了

新任江苏巡抚与英国人的关系直接降到了谷底,英方向外务部交涉的时候,正如辛丑年南方督抚东南互保一样,朝廷给出的回复是此乃李安生个人行为,一切后果都由李安生自己承担。

而对于英方提出的撤职要求,朝廷的回复是,要是将李安生撤职,只怕李安生就要造反,甚至会点燃全国的恶劣形势,**党人正蠢蠢欲动呢,你们英国人要是有能力帮助我们平叛,那么好,我们可以撤职。

英国人仔细衡量了一下,朱尔典也亲自到河南去询问了一下袁世凯,得出的结论都是李安生很有可能会造反。

“一支数千人的新式军队做起乱来,对于长江流域的打击是很严重的,清政府想要学东南互保,不过问可能的叛乱,将镇压叛乱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我们英国军队身上,对于我们在远东的军事存在是一个考验。袁世凯先生已经说过,李巡抚的军队都是善战之兵,曾经多次击溃过俄国军队。虽然,我并不认为俄国军队的战争能力有多强,但是作为列强军队,足够显示李巡抚麾下军队的战斗力。”

朱尔典在发往伦敦的报告上如此谈道,日俄都在反复的怂恿英国对江苏开战,日本甚至信誓旦旦的保证,将派出军队帮助英军作战,这让他颇为担忧。

李安生在东北有几支亲信军队,日俄巴不得这些军队南下作战,给英军巨大杀伤,这样的话,他们就能够在东北彻底掌控大局,而且日本的势力也能更迅速的向长江流域渗透。

英日虽然是同盟,但是,日本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对长江流域的争夺。

既不能敲诈勒索软弱可欺的清政府,又要防范日本的趁火打劫,英国人烦恼透了。

朱尔典很清楚,之前的几起沉船事件都是李安生所为,这已经不能用胆大妄为来形容了,这是在挑衅,无比蔑视的挑衅。

大英帝国的尊严给践踏在了地上,如果不报复,对方将会更加的变本加厉。

李安生绝对不是那种能够吓唬吓唬就能妥协的人,这是个狂妄之徒,用中国话来说,不见棺材不掉泪的那种,只能使用武力逼迫他妥协。

武力,绝对的武力。

朱尔典很清楚,要是给李安生一直在江苏发展下去,江苏很有可能会给建立起一个强权政治,从而影响到长江流域这个大英帝国传统势力范围。

清政府很担忧对李安生的过分逼迫,会使得南方出现一个具有号召力的叛乱分子,到时出现大规模的叛乱,这是英国也不想看到的。

一个统一的稳定的中国,更加有利于大英帝国在远东的利益。

可是,如果促使清政府将李安生从江苏巡抚任上调走的话,那大英帝国的颜面更加扫地无光。

大英帝国不惧怕任何对手,不惧怕任何穷凶极恶之徒。

英国在华海军司令温思乐极力主张对江苏实施军事打击,让李安生知道开罪大英帝国的下场。

除了向上海增派海军陆战队,各国银行也聘请了水兵护卫,领事馆增加了编制,在华军舰都集中到上海。

一切的迹象都表明,英国方面倾向于用武力解决争端。

在汇丰银行举办的舞会上,温思乐当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们忘记了上海开埠的历史,忘记了大英帝国舰炮捍卫荣耀的决心,他们许多年没有听到炮火声,1900年,他们的皇宫被大英帝国的士兵们用军靴踩在了脚下,东南互保,并没有使得江苏遭受战火,可是他们现在皮痒了,以为我们会容忍他们的羞辱与挑衅。那么,我要告诉他们,错了,错在哪里。他们永远是低贱的中国猴子,清国奴,他们永远将匍匐在大英帝国的脚下,做一条温顺的狗。先生们,请拭目以待吧,士兵们,拿起你们的枪炮,让这些低贱的支那奴才颤抖吧,将恐惧深深的引入他们的心中,让他们永生不敢反抗大英帝国的威严。

温思乐的讲话引起了上海各国势力的广泛关注,这被视为最后通牒,要是李安生依然一意孤行,恐怕战火将在上海上空弥漫。

很多人都不喜欢战争,可是,战争又是件美妙的事情,他会带来许多未知的事情。

温思乐叫嚣着要炮轰江南制造局以及长兴岛钢铁公司工地,甚至再三命令英国士兵在大街上制造各种冲突。

局势到了一触即发的境地,许多人都敛声屏气,想要看看李安生如何回应,这位号称“俄国克星”近年来崛起的中国强人,是否能够再次创造奇迹。

不过,很多人都不看好江苏的形势,朝廷似乎对英国的军事威胁听之任之,保持中立,而且李安生的军队再怎么能征善战,还是缺乏工业体系的支持,没有强大的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