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燃烧的海洋 >

第796节

燃烧的海洋-第796节

小说: 燃烧的海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瀚林想要得到的,就是让皮诺支持他的主张,即美国必须无条件投降。

为此,黄瀚林肯定做出了很大的让步。

有趣的是,皮诺不但有自知之明,还做出了同等的让步,似乎非常乐意跟黄瀚林一起瓜分战后的全球利益。

客观的讲,黄瀚林肯把战后的全球利益拿出来分享,肯定是皮诺求之不得的好事。

要知道,黄瀚林就算不肯让步,皮诺也得在美国投降的问题上做出退让,而且不见得能在战后跟中国分享全球利益。

结果,这变成了中国与欧洲联邦在大战期间的最后一次秘密合作。

从影响上看,这也绝对是最大的一次秘密合作。

根据欧洲联邦公布的绝密档案,黄瀚林首先承认了欧洲联邦在欧洲大陆、北非与北大西洋上的利益,并且承诺中国不会插手欧洲大陆、北非与北大西洋事务,等于变相承认地中海是欧洲的内海。作为回应,皮诺承认由中国占领英国,并且不谋求吞并英国,以及中国对埃及、及其以东地区的控制权,即中国在苏伊士运河、地中海东岸有绝对主导权。结果,土耳其与利比亚成为了中国与欧洲联邦的缓冲区,双方在两国有同等的地位,并且均不谋求绝对控制权。

细则上,黄瀚林承诺,将在战后默认欧洲联邦统一欧洲大陆的手段,即中国不会对欧洲联邦发动的统一战争进行干预,也不为其他欧洲大陆国家提供军事支持,但是欧洲大陆至少需要保留两个永久中立国(这就是后来欧洲联邦没有入侵芬兰的原因,而芬兰与瑞士都是永久中立国)。作为对等条件,黄瀚林承诺在亚洲保留两个永久中立国(文莱与不丹),并且在英国部署舰队。

最初,皮诺坚决反对中国在英国部署舰队。

虽然皮诺承认英国的独立性,而且不谋求吞并英国,但是对于黄瀚林的要求,他觉得已经对欧洲的切身利益构成了威胁,毕竟一支强大的中国舰队在北大西洋上活动,必然会使北大西洋成为中国势力范围。

要知道,黄瀚林在总体上承认欧洲联邦在北大西洋的影响力。

问题是,黄瀚林坚持要在英国部署舰队,因为在他看来,只有在英国部署舰队,才能确保英国的独立性。

两为在这个问题上争论了很久,最后都做了妥协。

皮诺答应让中国海军在英国部署舰队,黄瀚林则承诺,中国部署在北大西洋上的舰队规模将不超过欧洲海军。更重要的是,在欧洲联邦吞并西班牙之后,中国海军将把直布罗陀要塞归还给欧洲联邦,以此交换直布罗陀海峡南岸休达港的租借使用权。后来,这成为了欧洲联邦率先出兵西班牙,通过武力吞并西班牙的直接原因,而休达港也以一欧元的象征性价格永久性的租给了中国海军(签署正式条约的时候,租期为四十九年,只是中国拥有永久续租权)。

战后没多久,皮诺就倒台了,而其根本原因,就与这项密约有关。

当时,欧洲联邦几乎所有的政治家都认为,皮诺出卖了欧洲联邦,让欧洲联邦失去了统一全欧洲的机会,特别是统一英国的机会。

要知道,英国在本质上是欧洲国家,而且是地位不亚于法德意的欧洲强国。

从某种意义上讲,欧洲联邦里面可以没有白俄罗斯、可以没有乌克兰、可以没有波罗的海三国、可以没有黑海沿岸国家、可以没有巴尔干半岛,因为在文化、宗教信仰、民族等等方面,与传统的西欧国家,特别是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等等,基本上没有共同性,也就不存在统一的必要性。在狭义上,欧洲指的就是波兰以西的欧洲,而往东,都是欧洲人眼里的东方国家。

可是,欧洲绝对不能没有英国。

自从查里曼大帝建立的法兰克王国完蛋之后,欧洲就从来没有真正统一过,哪怕是在短暂的拿破仑王朝时期,因为英国也一直独立在外,而且是反拿破仑联盟的领袖,结果拿破仑建立的覆盖欧洲大陆的帝国也迅速消亡了。

在欧洲人的感情里,英国不但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还是决定着欧洲是否真正实现统一的关键所在。

可以说,没有英国的欧洲联邦,就不是完整的国家。

更重要的是,由中国控制的英国,必然是欧洲联邦的死穴,最终也必然由此导致欧洲联邦分崩离析。

事实上,这也是欧洲人自食其果。

别忘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全球独立运动爆发,英国、法国、荷兰等众多传统殖民大国,在处理殖民地的时候,都故意留下了隐患,让新成立的独立国家在随后几十内战乱不断。

最典型的,就是英国肢解印度,在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留下了克什米尔争端。

更典型的是,当年一名叫麦克马洪的英国上校,在地图上轻易勾勒的一笔,就导致中国与印度数十年不和。

此外,中东的以色列,海湾的科威特,美国在钓鱼岛上的处置方法,法国在柬埔寨留下的遗患等等,无一例外的都是地区冲突的种子,并且在殖民者撤离后生根发芽,引发了数十场地区战乱。

从本质上讲,中国在处置英国时使用的手段,与当年英国处置南亚用的手段完全一样。

说白了,中国控制英国,就是要在欧洲制造不和,给欧洲联邦添乱,从而达到牵制与遏制欧洲联邦的目的。

当然,更深一层,就是分化与瓦解西方文明。

显然,皮诺也知道这一点。

正是知道这一点,所以皮诺才不得不做出让步,因为中国肯定不会在英国问题上向欧洲联邦妥协。说得严重一点,如果皮诺咬住英国不放,黄瀚林拿起的就不是胡萝卜,而是大棒了。

更重要的是,中国军队占领英国已是既成事实。

如此一来,就算皮诺咬住不放,黄瀚林也没有使局势恶化,欧洲联邦也只能抗议,结果是战争结束后,中欧关系急剧恶化。发展到这一步,欧洲联邦只有一个选择:攻打英国。而这必然酿成中欧全面战争。

欧洲联邦有机会取胜吗?

答案是肯定的,欧洲联邦肯定打不过中国,战败是必然结果。

可以说,只要在英国问题上的处置方式稍微不当,欧洲联邦就将成为第二个美国,而且将成为战争策源地。

到时候,中国又将打一场正义的战争。

皮诺深知这种可能,也就只能忍气吞声,在英国问题上做出让步,并且借此获得了更多的好处。

说白了,皮诺没有出卖欧洲联邦,而是让欧洲联邦多存在了上百年。

没有他,欧洲联邦在进入二十二世纪之前就会成为历史。

可惜的是,理解皮诺的只是少数,在更多欧洲人眼里,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叛徒,一个通过出卖欧洲利益换取政治前程的政客,一个让欧洲在政治进程上倒退了数十年、让欧洲没能摆脱历史宿命的阴谋家。

当然,这些批判皮诺的人选择性的忽视了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即通过在英国问题上做出让步,皮诺为欧洲联邦争取到了很多原本根本没有想过的好处,并且把欧洲联邦的疆界扩大了将近三分之一。

这就是,黄瀚林与皮诺在东欧问题上达成的密约。

正文第二百五十三章谋略家

第二百五十三章谋略家

虽然中国官方一直没有披露与欧洲联邦签署的秘密条约,甚至有很多人认为,欧洲联邦后来公布的那些官方资料都是伪造的,因为都是一些单方面的官方资料,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是与中国达成的秘密条约,但是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中国与欧洲联邦肯定在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达成了秘密条约,而且很有可能是口头形式的密约,没有书面文本,因此欧洲联邦公布的只是记录文件。

问题是,两位国家领导人受到的评价却完全不一样。

战后,欧洲人对皮诺的评价几乎都是反面的,即便不骂他是卖国贼,也认为他把欧洲联邦带上了一条错误的发展道路。可是在中国,对黄瀚林的评价都是正面的,其地位甚至超过了开国元勋。

事实上,不管两人做了什么,都不是他们个人的问题,因为决定中国与欧洲联邦关系的绝对不是两名政治家的个人意愿,而是两个国家的实力对比,强者通吃、弱者恒弱的规则并没改变。

当然,黄瀚林绝对是一名技艺高超的政治家。

这一点,从他如何对待欧洲联邦就看得出来。

当时,中国与欧洲联邦的密约不仅仅针对英国,还针对俄罗斯、以及欧洲地区的独联体国家。

根据欧洲联邦公布的绝密资料,当时黄瀚林为了肢解俄罗斯,在东欧问题上做出了极大的让步。首先,解除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统一条约,恢复白俄罗斯的独立地位。其次,承认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与波罗的海三国为欧洲联邦的势力范围,而且将默认欧洲联邦吞并这些国家。第三,敦促战后重建的俄罗斯政fu把加里宁格勒地区割让给欧洲联邦,而该地区原本是德国东普鲁士的一部分。最后,中国不谋求独霸俄罗斯,将与欧洲联邦共同分享俄罗斯的战略利益。

对皮诺来说,这绝对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甚至可以说,皮诺一下就被这个巨大的馅饼给砸晕了。

要知道,就算不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立陶宛、拉托维亚与爱沙尼亚六国,加上加里宁格勒地区的面积相当于西欧的三分之一,等于在欧洲联邦统一了欧洲大陆之后,把国土面积扩大了三分之一。

在历史上,包括极盛时期的罗马帝国,在欧洲的领土范围也没有如此广阔。

当然,这还不是唯一的好处。

为了得到这些好处,欧洲联邦就必须接受中国对待俄罗斯的政策,即在战后把俄罗斯肢解成三十四个国家,保留下来的俄罗斯,仅为乌拉尔山脉与伏尔加河以西的欧洲地区,亚洲部分将分裂成三十三个国家。

如此一来,中国与欧洲联邦分享的,只是欧洲的俄罗斯。

至于俄罗斯的亚洲部分,将全部划入中国的势力范围,而且欧洲联邦不能涉足。

显然,皮诺不会反对。

说白了,就算没有欧洲联邦的支持与默认,中国也会肢解俄罗斯,确保新生国家中,没有一个有成为大国、哪怕是地区强国的资本,从根本上消除中国本土受到的威胁,全面改善中国的战略安全环境。

事关本土安全,中国绝对不会有任何含糊。

要知道,在这场大战中,中国阵亡将士中的三分之一与大陆战争有关,而中国战争支出的百分之四十用在了大陆战场上。

做为战后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绝对不能容忍本土受到威胁。

显然,皮诺在这件事情上根本没有办法反对,也就只能顺水推舟,再趁机捞取一些看得见的好处。

当时,最明显的好处不是领土扩张,而是把国境线向东推进了上千公里。

更重要的是,通过与中国分享俄罗斯的战后利益,等于在中国与欧洲联邦之间建立起了一道纵深超过一千公里的战略缓冲区,从而极大幅度的改善了欧洲联邦的战略处境,使欧洲联邦不用顾虑来自东面的威胁。这就意味着,在接下来的统一行动中,欧洲联邦可以把重点放在西欧。

可以说,这才是最大的好处。

只是,皮诺在欢天喜地的吞下这个巨大的馅饼时,却忽视了一个问题,即欧洲联邦的胃口有这么大吗?

到这个时候,其实已经不难看出黄瀚林遏制欧洲联邦的策略了。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给欧洲联邦打气,让这只还不是很大的气球因为膨胀速度过快而爆裂。

在英国问题上,黄瀚林做出的最大让步,实际上是默认欧洲联邦以武力实现统一。

可以说,这是非常高明的一招。

这场大战,不但彻底打垮了美国,也打醒了西方世界,特别是一直沐浴在和平阳光之下的欧洲人,让他们认识到,只有一个强大的国家,才能捍卫其利益,任何弱小的国家都没有独立生存空间。

只要欧洲人选择独立,而不是依附于中国,那就必须谋求强大。

显然,欧洲人不会依附于中国。

如此一来,欧洲就必须发展强大,而发展强大的基础就是建立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也就必须实现统一。

客观的讲,只要策略得当,大战结束后的二十年之内,欧洲联邦就能以和平手段统一大陆上的其他国家,根本没有必要采取武力征服手段,因为绝大部分欧洲人已经认识到,不统一就没有未来。

这个时候再来看黄瀚林的策略,就能发现,其实他已经让欧洲联邦服下了一剂毒药。

当然,这是一剂慢性毒药,不会立即致命。

有理由相信,欧洲联邦在参战前犯的错误,也就是二零五五年底,在列支敦士登全民公决后得到的错误信息,以及随即出兵斯洛伐克,都是中国的功劳,很有可能是中国情报机构的杰作。

在这个时候,欧洲联邦就迈出了错误的一步。

由此导致的致命后果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