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第47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错,大错特错。”汪孚林勾手示意金宝再上前两步,这才淡淡地说道,“第二年,大明就建国了,太祖皇帝贵人多忘事,预借军粮的这一茬早就完全忘记了,而制定各地赋税的时候,以前一年作为基准,于是常州府武进和宜兴,就是以前一年的双倍赋税作为基准征收赋税。这两地的地方官生怕激怒了上峰以及朝廷,故而根本不敢言明此事,于是一直到现在,这两个县就只能以旧额再加上预借之数合在一起,作为征税的基准。”
金宝登时倒吸一口凉气,只觉得眼下听到的这些颠覆了自己之前读书读史的所有认识。可就在他只觉得满心混乱,挣扎万分的时候,汪孚林又接下来说出了一件他更加无法相信的事。
“宣德年间,巡抚周忱开始于东南地区行金花银,也就是不用再将沉重而又容易散失税粮解送京师,而是折银征收。他在到了常州府之后,就知道了武进和宜兴两地的税额竟然有这样大的弊病,但是,即便怜悯两县粮赋过重,他依旧没有向上提请,而是仅仅为两县多争取了一部分金花银作为补偿。是周忱真的不管武进宜兴两地百姓疾苦吗?不是,他在江南期间,屡次提请减免江南重赋,光是苏州一地,就从二百七十七万石减了七十二万石。”
“然则就因为这样,他反而遭胡濙等人弹劾,而宣宗皇帝也没有同意他降低某些官田过重税额的请求。正因为如此,他知道有些事没法提,不得不另辟蹊径改革赋役均平负担。即便如此,此人晚年却又遭科道构陷弹劾,被迫致仕,三年后便病故了。即便这样敢言而又能干的计臣,都不敢言宜兴武进之事,即便另辟蹊径减轻百姓负担,却仍旧遭到言官弹劾,有说他变乱成法,有说他肆意科敛。类似这种先例,历朝历代都有很多,正式的赋税尚且如此,你说还会有多少人敢上书请减岁办和坐派?”
第六四四章 又出事了!
汪孚林知道对金宝这年纪的少年剖析这种官场中最乌漆墨黑的一层东西,其实有点揠苗助长,然则小家伙考秀才就是案首,就算明年考不上举人,四年后也要再去考,只要当了举人,不一定要考上进士就能做官,做官之后势必会接触到官场,如今有现成的好教材在,他就决定早点让其了解这些内情。不过,他也知道金宝接受能力再强,那也只是学识上的,而不在于这些实际经验,接下来他没有再继续灌输,而是让其先回房去消化消化。
至于他,则是有些意外小北竟然到现在还没从婺源回来。论理,吴琯回到婺源主持大局,程文烈等罪魁祸首都已经押送了府衙,婺源那边还会有什么事?总不成小丫头管闲事管到被锦衣卫和东厂监视居住的余懋学身上去了吧?更匪夷所思的是,至今她也没让人送个信回来!就在他心中犯嘀咕的时候,外间便传来了一个声音:“小官人,老爷和太太来了。”
和这年头大多数人都想着传宗接代,绵延子嗣不同,汪孚林早早就收下了一个养子,更何况金宝又会读书有出息,再加上眼下他这个年纪放在后世也就是刚上大学,所以他根本不着急生儿育女的问题。他不急,小北也是闲不住的性子,之前不在汪家二老身边,哪怕叶钧耀和苏夫人私底下也不是没提过,可她也乐得把此事丢在脑后。然而,他们夫妻不急,汪道蕴和吴氏却不得不急。在他们看来,这虽说未必是儿媳妇的问题,可绝对是汪孚林的问题。
绝对是这个没定性的儿子成天往外跑的缘故!
所以,当看到汪孚林满脸堆笑迎出来,身后却不见媳妇的时候,汪道蕴顿时脸色一沉。总算吴氏在旁边拉着,他勉强捱到进了屋子,这才终于忍不住沉下脸问道:“小北呢?”
见母亲吴氏眼神中还有些隐隐的期待,汪孚林当然知道她在期待什么,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她大概还在婺源。”
“大概?婺源?你你你,自己乱跑也就算了,竟然还拉上你媳妇乱跑一气!”汪道蕴差点被汪孚林给气得背过气去,哆哆嗦嗦指着儿子就是一句大喝,“你知不知道,胡梅林公就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在世上了,她要有个万一,你怎么交待?”
听到老爹担心的是这个,汪孚林也就老老实实领受了这样的指责,毕竟老爹没说你放着媳妇满世界乱跑不生孩子,那就已经很开明了。
吴氏见惯了儿子虚心认错屡教不改的架势,已经对教训他不抱什么指望了,可开口问过之后,得知汪孚林之前跑了一趟婺源,救下了险些被杀手宰了的婺源县令吴琯,而小北则是远远吊着押送杀手的人去婺源城中,以防吴琯那儿又有变故,她的脸色就立刻变了,当下不由得责备道:“那是你媳妇,你怎么就敢让她去做这样危险的事?之前婺源都乱成那样子了,那位吴县尊虽是好官,可又不是能注意到每一个角落!小北没消息,你就没打听过?”
还不等汪孚林回答,汪道蕴就沉着脸道:“看他这样子就是还没打听到。我不管你在外头多大的名声,你在家里就不能老老实实呆着?这次回来说是归乡养病,可你算算你老老实实呆了几天?莫非这徽州府没了你,太阳就从西边升起来了?我就不信,你要是撂开手不管这件事,姚府尊堂堂知府,什么事都要找你?”
话音刚落,汪道蕴就只听得门外传来了一个声音:“小官人,姚府尊来了!”
这说曹操,曹操就到,汪道蕴顿时有些脸色呆滞。寻常进士出仕要当到知府,少则六七年,多则十几年,甚至有些倒霉的家伙一辈子都熬不到这一层级,故而对于要被尊称为老公祖的府尊亲临,他纵使满肚子火气,也着实没法说什么,只能在汪孚林那偷瞥过来的目光中没好气地冷哼了一声。
“看什么看,我还能拦着你不去见府尊不成?我和你一块去!”至少他得听听,汪孚林到底和这位姚府尊商量在什么!料想姚辉祖也不至于把他这位进士的爹给硬赶出去,守口如瓶这点道德他还是有的。
尽管是管辖徽州这一府六县所有百姓的知府,但姚辉祖今天出来却显得非常低调,若不是轿夫对门上表明身份,如今在汪家姑且充当门房的王思明很难相信,那个做两人抬小轿来的中年人便是徽州知府姚辉祖。而姚辉祖对于汪孚林这座县后街上的蜗居显然也早有耳闻,一进门先往二楼打量了一眼,见那美人靠的位置都不见人,他这才收回目光,随即就注意到厅堂那儿有两个人迎了出来。
后头那个他自然很熟悉,正是汪孚林,但前头那个就有些陌生了,不过年纪约摸在四十左右,容貌和汪孚林很有几分相似来看,他就觉得这很可能便是传闻中那位很不牢靠的汪父——当父亲的丢下一屁股债号称在外行商做生意,结果生意赔本给县令做门馆先生,而后又和其他师爷闹得几乎呆不下去,这才被儿子接回来,欠债也被儿子全部还清——他倒是很羡慕汪道蕴能有这么个年纪轻轻就官商两道都能趟平的儿子,只可惜他没人家的运气。
果然,两相厮见之际,姚辉祖听到汪孚林果然介绍那是父亲汪道蕴,他便客客气气打了个招呼。而托了儿子的福,只是秀才的汪道蕴也不用行大礼拜见,长揖之后就算是见过了。寒暄过后,姚辉祖就言归正传道:“世卿,今日府衙那边告示一出,之前婺源和休宁那场大乱也算是有个交待。我这会儿过来,是婺源那边又有些风声,我想着横竖无事,你这家中我还从未来过,就突然起意来了,你不会嫌弃我这不速之客吧?”
这借口之拙劣,就连汪道蕴也忍不住心中犯嘀咕,更不要说汪孚林了。堂堂府尊要过府小坐,哪家不会将其当成座上嘉宾,这该有的排场总该做足的,哪有像姚辉祖这样偷偷摸摸两人抬小轿,总共就两个轿夫,连个随从都没有就这么来了?而父子俩对视一眼,面对婺源这两个字,不由得全都生出了某种不那么好的联想。
小北可不就应该是在婺源?
汪孚林再不迟疑,笑着就请了姚辉祖到厅堂。然而,发现这位知府踏足其间之后,竟是左右环顾了一下,显然对这前后都有门的地方不那么满意,他见微知著,当下就开口说道:“姚府尊第一次到家中来,若不嫌简陋,就到二楼我书房小坐片刻如何?虽说没收藏什么好东西,但我那绿野书园置办书的时候,也搜罗了一些珍本典籍,闻听姚府尊乃是爱书之人,可得帮忙品鉴品鉴。”
姚辉祖本就想找借口换地方,闻听此言立刻从善如流地答应。可是,等他和汪孚林来到书房时,正要坐下却发现汪道蕴竟也跟了进来,登时有些错愕。见汪孚林也一样颇为尴尬,他正想开口暗示一下汪道蕴,却不想这位自己心目中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汪家父亲竟是咳嗽了一声。这时候,他就只见汪孚林露出了无可奈何的表情。
“府尊若是说别的地方有什么事,家父当然是不感兴趣的,可府尊刚刚提到婺源……唉,实不相瞒,之前吴县尊逃过一劫的那一次,是我和内子带人亲自去的婺源,为防吴县尊回城,还有那几个杀手押回去时有什么不测,内子就带着两个人留下了,却到现在都还没回来。”
姚辉祖登时为之瞠目结舌。尽管他也听说过,汪孚林娶的是从前的歙县令,后来的徽宁道,如今的户部员外郎叶钧耀之女,据说叶家姊妹早年间还把汪家当成自己家那样随便串门,夫妻感情很好,那是毫不奇怪的。可他没曾想汪孚林竟然连出远门去婺源的时候也还带着妻子——就算他是张居正的心腹党羽之一,可隔开这么远,张居正总不成事无巨细都告诉他,所以他当然不会知道,汪孚林连去辽东这种地方,也是小北陪着一块去的。
这会儿,他见汪道蕴狠狠瞪了一眼汪孚林,想想自己要说的这件事虽说理应和汪孚林的妻子无关,他还是没有固执地要求汪道蕴回避。
“婺源那些大闹县衙,殴打虞县丞和户房司吏程德焕的首恶,在吴县令进城之后,就凭着他的威望弹压安抚了下来,但首恶并没有全部抓到。其中那个程文烈就供述,和他一起的还有个生员程任卿,此人是婺源有名的讼棍,此次也是主谋之一,事败之后却逃亡得无影无踪。而就在刚刚,有自称是东厂缉事探子的人到了府衙,私底下见我时给了腰牌为证,说是看到程任卿进了余懋学的家里,让我下牌面去抓人!”
汪孚林登时眉头紧皱。他那时候抓到意图行刺吴琯的几个杀手时,就从他们口中问出,余懋学家中附近似乎有人窥伺,他判断可能是锦衣卫又或者东厂,如今真的从姚辉祖口中听到东厂缉事探子这个名词,像之前那样当成没这事就不可能了。因为姚辉祖已经找上门来问计了!
“那姚府尊是觉得为难?”
“余懋学虽则革职为民,我身为知府,下牌面去他家中捕拿要犯程任卿,自然并无不可,但此事除却那个东厂缉事探子的话,再也没有其他旁证,如果搜不出这么一个人来,到时候整个婺源士林必定为之哗然!而提督东厂的不是别人,正是司礼监掌印冯公公,皇上都尚且要称呼一声大伴,那东厂缉事探子若是一再催逼,我也拖延不了。所以,我实在是为难。”
汪道蕴本来是想探听探听姚辉祖过府找汪孚林密谈究竟是为了什么,听到东厂,听到司礼监,听到当今天子的大伴冯保,他就有些后悔自己的孟浪了。毕竟,他又不是汪孚林,文华殿上和人辩论,张居正家做过客,司礼监秉笔张宏还亲自来过家里颁赐……他实在是距离这个层级的人太远太远。意识到这事和小北没什么关系,他很想找个借口避开,可这时候再要紧急思量借口,他却根本想不出来。
此时此刻,汪孚林却是顾不上汪道蕴的小小纠结,全副精神都集中在这个所谓东厂缉事探子身上。他仔仔细细琢磨了一下姚辉祖的话,这才若有所思地问道:“那个自称东厂的人亮的是什么腰牌?牙牌还是木牌?形制如何?他可说明同来一共有几个人?可曾亮出上命?还有,此人现在何处,可曾离开?”
面对汪孚林连珠炮似的问题,姚辉祖毫不迟疑地答道:“他亮的是一块木牌,样子大概是这模样。”
姚辉祖一边说一边站起身来,到书桌旁径直提笔蘸墨,在纸上画了一个大概的样子,是块四四方方印符的模样。等汪孚林看过之后,他才继续说道:“他没有说同来几人,更没有书面上的上命,只说是冯公公钧令,而且不停催促我速发牌面,我好容易才稳住了他。此人现在就在府衙,不曾离开。”
汪孚林也没见过所谓东厂的腰牌,之所以问牙牌还是乌木牌,不过是他在京城那段时间,对宫里的事情也打听了不少,比如宫中宦官是以牙牌和乌木牌划分等级,牙牌是高品宦官的专利,至于一般的小火者和内使,则是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