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唐一品 >

第229节

大唐一品-第229节

小说: 大唐一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事情,倒是让卢照辞惊讶无比。

“陛下,历朝历代,每代开国皇帝登基称帝,平定天下的时候,前朝的官员多是以礼遇为主,除非真的是那种罪大恶极的官员,其余的官员都是留任查看,最后,一年之内,就让继续担任以前的官职,甚至还会加以提拔,这一来是为了安抚民心,尽快的恢复实力,使的其他地方的官员争相效仿,以投靠新皇帝,其次是因为朝廷草创,朝中并没有多少官员来支持朝廷的运转,所以才会借用前朝的官员。我朝在高祖陛下的时候,也是因为这两种原因,留下了前隋朝廷中许多官员,后来经过陛下征战四方,又有许多的官员加入了朝廷之中;而后,陛下虽然是继承皇位,但实际上也是开国之君,对于高祖皇帝时期的官员又是以继承为主,如此一来,朝廷的官员那就更多了,这也就是陛下今日所见的这种情况了。”岑文本赶紧将朝廷中局势讲了一遍。

“陛下,历朝历代都会出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会随着这些人死亡而消失,朝廷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战,如今草原上的局势也是一日三变,大将军李靖正在河北对付罗艺,这个时候,我们朝廷可不能乱啊!”崔仁师赶紧出列说道:“这个时候,若是因为此事掀起风波的话,恐怕那些朝中大臣就会起来造反骂娘了。还请陛下三思。”

“崔大人此言乃是谬论。”长孙无忌也拱手说道:“陛下,您看看当今朝廷之中,有几个是有真正本领的,这些人大多是公卿世家之后,凭借着祖上的威名占据朝廷中的官位,吃着朝廷给的俸禄,这是凭什么呢?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人拿着朝廷的俸禄却是不干事情,整天清谈,有的时候,臣在宣德殿中想找个人办事都找不到,这些人人浮于事,一件事情居然要三四个人来完成,一旦其中出了错误,就会互相推诿,根本就找不到根源在哪里。甚至,有的朝廷官位不是按照事情来是设的,而是根据人来设的。有的人,如今都不管事了,可是还是拿着朝廷的俸禄,比如裴寂,已经被陛下赶出了朝廷了,可是他还是晋阳宫监的俸禄,朝廷的金钱难道就是为了养这些人的吗?那些老百姓上交的赋税本就应该用于朝廷中应该用的地方,而不是给这些人的。不错,崔大人刚才说的极是,等到这些人都老死了,或许有不会有这种情况了,可是这些人是老死了,可是他的儿子孙子,又不照样成长起来了吗?他们也会像他们的祖辈一样,占据着朝廷中的官位,让那些有志之士们报国无门。到那个时候,朝廷就会出现机构臃肿,官吏众多,朝廷要花大量的力气来养这些人,要占一大笔开支啊!”

“我大唐富有四海,这区区点俸禄难道还拿不出来吗?”崔仁师不满的说道。

“崔大人好大的口气啊!”长孙无忌冷笑道:“你可知道我朝官员每年的薪俸是多少吗?陛下,我朝官员的薪俸来自高祖时期。武德元年,文武官给禄,颇减隋制,一品七百石,从一品六百石,二品五百石,从二品四百六十石……递至从九品为三十石,都是每年供给一次,外官无禄。去岁,中书舍人高季辅建言外官卑品贫匮,宜给禄养亲。此后,规定外官比京官低一等给禄,一品以五十石为一等,二品三品以三十石为一等,四品、五品以二十石为一等,六品、七品以五石为一等,八品、九品以两石五斗为一等。若无粟则以盐代禄。此外,百官在年终考核中得到上考者,可得到奖禄一季或一年。除掉禄米之外,还有土地,当年高祖皇帝规定职事官、散官、封爵、勋官等均可按品级受职分田和永业田。一品有职分田十二顷,二品十顷,递至九品两顷,皆给百里内之地。诸州都督、都护、亲王府官二品十二顷,三品十顷,递至九品两顷五十亩。武官、三卫中郎将、上府折冲都尉六顷,中府五顷五十亩,递至队正、队副八十亩。此外,又有永业田,亲王一百顷,职事官一品六十顷,郡王、职事官从一品五十顷,国公、职事官从二品三十五顷,县公、职事官三品二十五顷,递至九品两顷。上柱国三十顷,柱国二十五顷,上护军二十顷,护军十五顷,散官五品以上给同职事官。如果职事官被解免者,则追回田亩,若被除名者,则仅受口分之田,若袭爵者,不另给田亩。这些规定,只是政府的一种限田措施,并不能实授其地。还规定凡给田而无地者,亩给粟二斗。崔大人,你仔细算一算,朝廷多了那么的朱紫、绯红、浅红的官员,要多多少的开销。这还要没有算其他的杂俸了。陛下,若是长久如此下去的话,我大唐要花上大半的收入来养着这些整天不干事情的人。”

那崔仁师听的嘴巴张的大大,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来,不说崔仁师了,就是卢照辞、岑文本他们也没有想到长孙无忌居然有如此本领,居然将这些东西记得清清楚楚,虽然这些东西在长安的官场上并不是什么秘密,随便逮上一个小小的七品官员,他们都能说的出来,可就是因为如此,这些小事岑文本等人岂会放在心上,可是此刻被长孙无忌说出来,那意义就不一样了,最起码,现在崔仁师是无话可说了。

“不错,辅机所言甚是。”卢照辞也站起身来,面色阴沉,卢照辞整日所处理的多是国家大事,这些小事根本就不放在心上,但是这个时候被长孙无忌讲了出来,这才让他感到一丝惊讶,不但因为长孙无忌的博闻强记,更重要的是,这其中蕴藏的东西。

朝廷官员众多,他今日才明显的感觉到。当初在学历史的时候,曾提到宋朝王安石变化的原因之一就是三冗,如今还是在大唐开国时期,就有这么多的官员,这要是到了后代那还了得,冗官如今已经存在的,人浮于事,那些世家公卿都占据着要害位置,日后那些后进之事如何能得到理想的官位。

“朝廷中人实在是多了。多的朝廷都有点支撑不下去了。”卢照辞双眼中寒芒一闪,指着长孙无忌说道:“辅机,你回去想个章程来,看看,那些人是可以精简的,那些人又是不能精简的,回头我们再议,记住,此事就我们六人之人,没有决定之前,不得透露出去,否则,朕必将严惩。”说着狠狠的瞪了崔仁师一眼。吓的崔仁师面色一变,脑袋低的更低了。

东宫之争第一百八十五回韦挺闯宫

第一百八十五回韦挺闯宫

“恪儿,过来,让父皇抱抱。”坤宁宫内。卢照辞坐了主位,在他的旁边分别是崔莹莹等女,还有卢承嗣与卢恪两个儿子,这是卢照辞举行的家宴。这种情况,在皇宫中也是经常举行的。毕竟卢照辞的思想来自后世,对家的概念还是很重的,而且身边也就这几个女人,举行家宴也很是方便,最起码还是增进一下彼此的感情,当然,这也是卢照辞自认为的,至于诸女或者以后的儿子女儿们到底是不是这么认为,卢照辞就不知道了。

“父皇。”卢恪脸上现出一丝欢喜之色来,赤着胖乎乎的小脚,就朝卢照辞扑了过去。不管怎样,这个时候的小孩子是没有任何心机的。

“此子倒是像朕。不过朕那个时候可是没有这么早慧过。”卢照辞笑呵呵的将卢恪抱在怀里,说道:“待年龄稍大的时候,就让他南书房读书吧!和承嗣一起,呵呵!兄弟两人一起读书,相互扶持,倒也不错。”

“陛下。庐江郡王如此聪慧,承嗣生性愚钝,两人在一起,这恐怕…”阴明月脸上露出一丝为难之色。

“恐怕什么?朕当年也不是很愚钝,就是朕那二叔到现在恐怕都还在骂朕是傻子呢!”卢照辞淡淡的喝道:“不要以为天资不行,就以为此子日后就是个平凡的人,朕的儿子都不是平凡的人。看看,卢恪,此刻是很聪明,若是不努力,日后或许连承嗣都不如呢?你们知道朕如何坐到今日这个位子的吗?不是因为朕高明,也不是朕又机缘,这些都是废话,而是因为李氏诸子的不团结,才给了朕这个机会,继承岳父大人的江山。朕的儿子若是也不团结的话,日后朕这江山还不知道为何人所有呢?”

“陛下准备以何人为师呢?”崔莹莹小心翼翼的问道。

“孔胤达为老师,岑文本他们每隔数天都要来一次,教他们为人处世之道,李靖,哎,大将军还是算了吧!徐世绩每个月也要来上几天,交他们行军打仗的道理,等他们大了,看他们的兴趣吧!”卢照辞摆了摆手道。

“陛下,是不是可以单独拜师啊!”杨宁儿在一边停下手中的银筷说道。

“单独拜师?有必要单独拜师吗?”卢照辞若有所思的说道:“若是单独拜师的话,以后弄不好就会出现李氏之事。此事不容考虑。”杨宁儿等人闻言,再也不敢多言。

而卢照辞也因为此事变的兴趣盎然起来,只是稍微吃了几口,才让众女散了下去,自己却留在坤宁宫内,那崔莹莹仿佛看出了卢照辞的心思一般,让人伺候了香汤沐浴之后,方躺在卢照辞怀中。

“是不是外面有人吵着要立太子之事了?”

卢照辞惊讶的望着崔莹莹,自从成亲到现在,崔莹莹过问外面的事情,这是相当罕见的,更何况,此刻居然过问太子之事,更是让他惊讶了。

“若是臣妾不是崔家女,恐怕陛下早就已经下旨立承祖为太子了,陛下,臣妾说的对吗?”崔莹莹的目光好像是一柄利剑一样,刺开了卢照辞面前重重面具。

卢照辞深深的叹了口气道:“前隋末年的战乱,你也是知道的,炀帝本身是一个原因,但是更多的是却是世家。这些人眼中只有自己的家族。根本就没有朝廷国家的概念来,朕也是很担心啊,承祖一旦做了太子,不但关陇世家不答应,更为重要的是关东世家,崔仁师也不知道或明或暗的在朕面前提过多少次,甚至连这次荥阳郑氏的事情,那些老家伙居然闹着以实行摊丁入亩这项政策来换取太子之位,他们在朕的身上是看不到世家崛起的希望了,朕不同于杨广,也不喜欢奢侈,更不会兴建什么宫殿什么的,若是打仗的话,朕也是攻无不克,更是不会出现隋炀帝之事,百姓都是跟在朕的身边的,所以他们不敢出来反对朕,他们也只能将世家崛起的希望放在朕的下一代身上,所以才会鼓动着朕立承祖为太子。一旦朕应了他们,承祖立了太子,朕最怕的还是日后出现玄武门之事。卢恪小小年纪,就如此聪慧,今日杨宁儿更是想给他找一个老师,此子成年之后,或许就会对太子之位发起冲击,就如同李世民一样,这样一来,不但是还了承祖,更是害了朕的江山。”

“皇上的意思是不准备立太子了?”崔莹莹惊讶的问道。

“那也不是。待合适的时候,朕自然会立太子。不但是保护我们的孩子,更是重要的是,保护我们的江山。”卢照辞轻轻的拍了拍崔莹莹的娇躯说道:“时候也不早了,我们休息吧!”崔莹莹闻言粉脸一阵娇羞之色,凤目之中仿佛能滴出水来。片刻之后,就听见一阵喘息之声在殿内响了起来。

宣德殿内,长孙无忌并没有出宫,今夜是他当值,万一晚上要是有什么大事,还得靠他处置,或者还得让他去禀报卢照辞。

“长孙大人,陈仓急书。”这个时候,就见殿门大开,长孙无忌惊讶的望了过去,却见一个面色英俊的年轻人走了过来,不是长孙无垢又是何人。

“无垢,你怎么深夜还在寝宫之中,难道就不怕别人笑话吗?”长孙无忌站起身来,脸色微怒的说道。

“兄长,这个时候,你还有心思管这些事情?”长孙无垢不满的说道:“再说,让小妹能走到哪里去。这个时候,恐怕长安城都知道长孙无垢已经入了皇宫,做了卢照辞的女人了。”

“放肆。”长孙无忌冷喝道:“这种话不可乱说。”

“哼,这个知制诰本来就是他的诡计。”长孙无垢冷哼道:“兄长,你且看看这个,王世充被杀了。一家两百多口人都被杀的一干二净。”说着就将奏章丢在长孙无忌面前冷哼道。

“蜀侯王世充!”长孙无忌闻言赶紧将奏章拿了上来,打开一来,确实是陈仓县令所书,所写的内容正是写着在陈仓驿馆内发生的事情,蜀侯王世充包括单雄信等人都被人杀的一空,连三岁小孩都没有放过。并且指出凶手有可能是定州刺史独孤修德。

“独孤修德?”长孙无忌双眼发直。脸色苍白。

“正是这个人,小妹可是记得,当初王世充可是将独孤修德的父亲加上其一家人杀的干干净净。他们二人本就是有仇之人,可是陛下偏偏派此人护送王世充入蜀,由此可见,陛下早就有除掉王世充的心思了。故意如此。”长孙无垢冷哼道。

“要是为兄,为兄也是会这么做的。”长孙无忌幽幽的说道:“莫要忘记了窦建德,此人乃是一代仁主,在河北有极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