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驸马爷-第28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的,老百姓会骂的。留下来,赵懿怎么办?
仁宗没有表态,无奈的一声叹息:“这陈世美这次事情做的当真可恶断不能就这般让他出来包爱卿,这事情交给你办了,要让陈世美知道,朕随时能杀他。”
包拯抱拳:“是,微臣明白”
外面的太监忽然高声喊道:“皇上,公主在殿外求见。”
仁宗听了微微摇头:“唉,朕的这个痴儿朕若不替她出头,恐怕陈世美日后会欺负她的。”
包拯的嘴角微微笑了一下:“臣,告退。”
当包拯把仁宗的意思告诉颜查散的时候,颜查散马上就笑出来了,他知道,陈世美这下死不了了
颜查散忙的抱拳:“恩师,我现在把这个消息告诉世美去,想来他会很高兴的”
包拯忽然挥手制止颜查散:“不要告诉他,万岁有旨,这次要让那陈世美知道厉害所以,咱们必须吓唬吓唬他。”
颜查散和展昭对视一眼,虽然不知道包拯这是什么意思,可是都规规矩矩的抱拳:“是”
事情的发展既然是这样,那陈元肯定能出来,说不说都无所谓了,吓唬他一下好像也挺有意思的。
包拯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咱们还有一件大事要办展护卫,从现在开始,盯住王延龄,这个消息传来他必有动作看看他和什么人接触,一旦时机成熟,马上缉拿于他”
展昭领命:“是”
颜查散问了一句:“恩师,什么时候算是时机成熟?”
包拯沉声说道:“范大人凯旋之日。”
陈世美可以说抓就抓,但是绝对不能说放就放。这件事情整个汴京都知道,自己必须给出一个交代,那杀妻灭子是怎么回事,必须让所有的百姓都知道。
可是朝堂上事情又不能和百姓说的太清楚。所以,包拯需要一段时间来放出风声。
那些老百姓是很可爱的,当自己放出了风声之后,他们必须会一传十,十传百,在这传递过程中他们会用自己想象来为那些不清楚的事情做出在他们看来认为合理的解释。
还有那秦香莲的问题。包拯问皇上是什么意见,皇上没有说,这让包拯很不好办。最近公主正在和秦香莲接触,也许,她们两个自己能商量好吧。
展昭领命走了之后,包拯和颜查散一起来到了大理寺的监牢,当包拯走进去的时候,看到陈元正在两盏油灯下面写着什么。
“陈世美,又在写什么呢?”
陈元站了起来:“包大人,我在写日后大宋对辽国的策略。”
包拯把手伸入牢房之中,陈元把那稿子递了上来,这稿子只是陈元为了完善自己思路而写的,只有他自己能看的明白,包拯看着那一段段并不连接的话语,很是不解,也就放下:“你那强军之策不写了么?”
陈元笑了:“不是不写,只是我想等出去之后再去编写。在这里写不出什么强军之策,我的想法是日后去多找一些上过战场的士兵,让他们把战场上生存下来的经验总结出来,然后编写一本通俗易懂的小册子,交给每一个大宋的士兵,让他们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有经验可以借鉴。”
包拯微微点头:“是个好主意,不过士兵大多不识字,这一点你想过没有?”
陈元说道:“想过了,所以我会用图文的方式表述的明白一些。在下在军队呆过,那些新兵往往会向老兵请教这些问题,所以就算他们自己看不明白,也会凑在一起研究的。”
包拯把那手稿还给了他,忽然问道:“世美,你这么相信西疆一定能打赢么?”
陈元点头:“我相信范仲淹大人,相信我的那些朋友。除非是有人说动皇上认输,不然战局可能会并不顺利,但是最后赢得战争的一定是我们”
包拯忽然摇头,却不说一句话。
陈元愣住了,马上问道:“包大人,是不前线有消息传来了?”
包拯一声叹息:“世美,昨日传来消息,延州被包围了。”
包拯这话说完,陈元整个脸色顿时变了。就像一个赌徒在赌桌上押上自己的筹码,虽然知道有输有赢,但是庄家一开的时候,见到那点子自己没有押中时候的那种绝望的神情。
这一次他押上的赌注太重了因为陈元感觉自己能赢的,可是包拯话显然击破了他心里的放线,
他忽然感觉自己陷入了冰窖一般
跟在包拯身后颜查散也是一脸肃容。他是包拯和学生,和包拯一样,在吓人的时候是非常有经验
而陈元没有想到包拯是在吓唬他,倒在地上过了片刻之后忽然站起身来说道:“包大人,我写奏折,请您替我交给皇上”
包拯心中暗笑,这陈世美反应倒是很快,这份奏折必然是乞命的,也算他是个识时务的人。
不过包拯脸上依然一片沉寂,微微摇头:“世美,皇上不想见你,也不想看你写的任何东西老夫会尽力为你周旋的,只是形势险恶,你还是好自为之。”
说完之后,他转身和颜查散一起离开了大牢。
走到门口停了一会,等里面的狱卒出来,包拯小声问道:“如何?他还有心情写东西么?”
那狱卒一弯腰:“回相爷,瘫了现在起不来了”
包拯满意的笑了,颜查散有些不忍:“恩师,我们这样做,是不是有些过了?”
包拯摇头:“陈世美是个人才,吓唬一下,让他知道害怕,也未必是什么坏事你说他下面会做什么?”
颜查散摇头:“不知道,他还能做什么?”
包拯手指站在他身边狱卒:“依照他的性格,不会束手待毙的,只要刀没砍到头上,他都会拼命挣扎。我们不帮他,他必然从这些狱卒打些注意我想,他会让这些狱卒为他走动消息的。”
那牢头马上表态:“相爷放心,我等必然格尽职守,决不对他透漏半句就是。”
包拯摇头:“那倒不必,你们跟着本府平日清苦,这陈世美身上油水很足,捞上一点也是无妨。只是他让你们说什么,一定要来对我说明。”
牢头心中苦苦一笑,这包大人真是清官,他肯定没有捞过钱他甚至不清楚自己这些人是怎么捞的。
对于一个狱卒来说,犯人有没有油水是其次,他们是榨油的,你就没有油水,只要能下锅他们就能榨出二两油来
但是陈元虽然满身都是油水,可牢头心里明白,西疆打赢了,人家马上要出来了
人家出来是驸马爷呀,谁敢去榨油?这一段时间自己把人伺候好了,等驸马爷一出去,看看能不能打赏两个才是真的
只听牢房里面传来陈元的喊声:“牢头牢头”
包拯笑了,对那牢头说道:“他反应的倒是很快,我猜想,他要找三个人,秦香莲,公主,还有吕相国。你现在去吧。”
牢头应了一声马上回了监牢:“陈大人,什么事您说?”
陈元果然说道:“牢头大哥,我想拜托您一件事情,我写了三封家书,麻烦您能不能帮我送一下?送到新月山庄就行了,我还有便条一封,绝对不会让您白跑一趟的”
陈元对这老头很是客气,牢头这时候对他更客气
“大人有事尽管吩咐,信我一定帮你送的,如果您觉得我们这里饭菜不可口,我让人从外面给您买就是了,包大人说了,这段时间不能委屈了您。”
陈元现在什么都吃不下去,他只想快点把消息传出去,让公主去求皇上,让秦香莲能现在撤诉。凭借秦香莲的能力现在已经撤不了了,所以需要吕夷简帮忙。
另外,他也要利用舆论的力量,来为自己做最后的努力
陈元根本不知道,包拯向他撒了一个大谎,外面,现在已经是另外一幅景象了。
第434章谣言杀人
第434章谣言杀人
人们都在庆祝胜利,那些达官贵人们找地方摆上几桌酒席,叫上几个朋友,好好的喝上一顿,一边喝酒一边交流自己听到的消息。
一般的人家也是早早买好了炮仗,等着得胜归来的部队凯旋之日,来庆贺一下。
就算是那些讨饭的人,站在人家酒店门口的时候也会说上一句:“诸位大爷,西疆打赢了,给两个赏钱吧?。”
虽然西疆打赢了和他们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大爷们爱听这个,随手打赏的要比往日多出许多来。
王延龄也感觉到了胜利的喜悦,可是那份喜悦在他的心里却有一种别样的滋味。
当秦香莲擂响鸣冤鼓的时候,他心中着实高兴了一番。在朝堂上极力主张要杀陈世美。可让他奇怪的是老庞为什么没有了动静。
现在王延龄明白了,自己这一次错了。不是说他的选择错了,到目前为止,王延龄都坚信推行新政必然会祸国殃民他是觉得,自己这次选错了并肩作战的战友。
十几日前他就已经察觉到有人跟踪自己,他知道是包拯对自己起了疑心。那个时候他去求见庞吉,希望庞吉能帮他一把。可是庞吉连面都不见他
王延龄心中很是鄙视
他走在大街上,一路上听在耳边的全部都是别人对范仲淹这次胜利的赞美之词,同时,前些日子刚刚平息下来的关于新政的议论,又在百姓中重新启开了话题。
王延龄把这些听在耳朵里,记在心里。
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他依然反对新政只是现在朝堂形势突变,庞吉偃旗息鼓之后,王延龄感觉到一股透心的凉意
庞吉,这就是标准的小人,他现在想把一切都推开,他想抽身而去
王延龄的眼神坚定的看着前方,没关系,就算只有我一个人,我依然会战斗到底只要我还在这个朝堂上,新政就别想推行
他还有希望,他希望夏竦快点回来,夏竦回来了,断不会如庞吉这般举动的,他一定会和自己并肩战斗
亲随从远处跑了过来:“老爷,太师府的管家说,太师一早上就去皇宫了,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王延龄知道这是推脱之词,这是第四次求见而不得了。
他很想问问庞吉一些事情,最少秦香莲这事情如何善后,庞吉总该有个说法才是。可是没有想到老庞根本不见他
裹了一下身上的衣服,王延龄看着身后一座茶楼:“走,我们到楼上喝杯茶,把马车停在这里,我看他庞吉能躲到什么时候”
亲随应了一声,停好马车之后跟在王延龄的身后上了茶楼,现在还没有到茶楼生意最旺盛的时辰,可是里面已经有了很多人了。
其中一桌上面坐着几个书生,那几个书生明显在讨论现在的时政,其中一个说道:“我看那新政的推行已经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了,这一次,想来有不少大人要辞官归田了。”
另一个马上说道:“我觉得推行新政一件好事,就说我家乡吧,想要有个功名,只有参加了殿试的人才有机会,而且还要给地方官送礼。可是有很多才华并不如我们的世家子弟,却能拿着名帖轻松的谋取官职,这是很公平的事情”
王延龄的心里冷冷的哼了一声,拥护新政都是这些人,这些人上台会做什么?他们不是一样会制定一套对他们有利的制度么?
旁边有个声音说道:“在下倒是觉得,现在的朝政虽然要改,但是如果真的是把所有反对新政的人都踢出朝堂,也是极为不妥之事。别的人我也不知道,就说当朝王延龄王丞相,曾经在我们家乡做过县令,清正廉明不比包大人逊色多少,这样的人反对新政,总是有一定原因的吧?。”
王延龄听的心中甚是快慰,这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已经是一种极大的安慰了,没有想到,在这种迷茫的形势之下连那些朝堂大官都躲避不及了,民间居然还有人为自己说话
先前赞成变法的那个书生说道:“王丞相仁心宅厚,当初他的母亲改嫁,王丞相成人之后前里认母,此乃至孝之举。只是,这和推行新政好像没什么关系吧?。”
连对手都称赞自己?王延龄听到这里更是欣慰了。但那人的话刚刚说完,旁边跑堂的小二呵呵一笑:“诸位先生,你们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王延龄千里认母这事情没错,可你们知道他为什么找自己的母亲找了一千多里么?”
几个书生同时好奇,旁边桌子也把耳朵凑了过来。包括王延龄自己都在侧耳倾听。他当初找母亲只是为了尽一片孝心,不过他非常想知道关于这个故事的民间版本是如何解释的。
一个书生结果那小二手中的茶壶:“小二哥,你坐下来说说。”
小二坐了下来:“我也前几天听一个客人说的,那客人说他是王丞相以前的老乡,据他所说,王延龄的母亲是因为嫌弃他家贫,才弃了丈夫和孩子跟一个做买卖的跑了。后来王延龄长大了,听说自己的母亲跟的那个男人死了,给他留了很多家产,所以才千里迢迢的去寻母。”
一个书生大为奇怪:“不会吧?王丞相是这种人?”
小二说道说:“当时也有人这样质问,可那人反问了一句,虽然小人没有念过书,倒是觉得颇有道理。”
书生说道:“问什么的?”
小二清了一下喉咙:“那人问的‘若是你的母亲在你年幼之时弃你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