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权倾大宋 >

第384节

权倾大宋-第384节

小说: 权倾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士爽快地一笑,站起身来道:“无量天尊,万事求缘,诸位大人为天下苍生解难,王相公又是仙真,斩妖除魔,贫道自然供方便之门。”

“道长,伶牙俐齿啊不下神宵储慧。”李纲不由地笑了。,语气中也有一点讥讽,神宵储慧是谁不是林灵素是谁。

王秀瞥了眼李纲,玩味地笑道:“道长若居庙堂,何愁公卿鼎铭之食”

道士乃金丹南派云浩真人,也算是神宵一脉,却见他双目尽是炙热,绝不是甘心山林的方外人。如今,神宵论隐隐有衰败的势头,佛老学说隐隐抬头,他作为不甘寂寞的修士,他想要挽回道家的败局,王秀恰恰给他眼前一亮的机会。

当然,他又是钟山书院的客座讲学,面对众多士子不仅说道,还讲世俗道理,从出世者的角度论入世,让诸多学士喜闻乐见,不能不说他真有几分本事。

这次聚会也是他竭力促成的,能让朝廷几位重臣聚在一起,心平气和地坐而论道,是他实现理想的目的。

不能不说他心怀天下,也想一展胸中抱负,他对当今朝局是了如指掌,相信自己能促成庙堂诸多势力达成一致,王秀和李纲也没让他失望,能够应约而来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如此,上清云霄观将会名满天下,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道长何须鼎铭之食,如今朝廷正在经营南海,你不如去海外宣扬金丹大道算了。”沈默笑眯眯地道,他对神仙论不感兴趣,商人逐利的天性,让他认定一切都是虚无缥缈,唯独利益的永恒的。

云浩真人眉头一挑,云淡风轻地道:“那也不错,云游四方是我道门真修本分。”

。。。

。。。

第734第734章上清云霄观2

“开拓南海也是无不可,确实要儒道教化为上。『:efefd”李纲悠悠地道,他对道家并无排斥,黄老无为的确能用在治世上,只要道人别太过分,黄老作为儒家辅助手段,他还是非常赞同的。

王秀知道进入正题了,开局就是海外,无关士人关注的核心,但也是士林较为关注的。就在李长昇出征时,他就提出三佛齐对大宋海外据点博望军虎视眈眈,并对海商苛重税,其国主贪婪昭然若揭,要逐步对该国进行讨伐,最终加以灭国,成为大宋的海外军州。

对,海外军州的提法正是他的创在南海和东海建立交通便利的军州。其实,他没有核心的意思,那就是他选定的博望军,就是后世的文莱,那可是生产黄金的国度。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说的一点不错,消息再隐瞒也是隐瞒,不可能不泄露出去。既然无可避免,那只能打上一仗,趁机派出强悍的部队,解决南海上的矛盾,真正地控制富庶的地区,实现博万国之力供养中华的目地。

不过,三佛齐和占城、真腊等国表面上还朝贡,属于方外藩国,灭国之战的确有些过分,难以让士林接受。

东海建立军州就要涉及扶桑和高丽,对待两国的舆论是玩味的,人们普遍对扶桑不感兴趣,却要求重新收高丽为属国,这个小国在女真的威压下反复,蛇鼠两端端不为人子。

王秀对高丽也没有好印象,饼子过而已,无论千年后怎样的嚣张,现在确实一穷二白,让人提不起兴趣。

不过,他却现其战略意义,对内有利于北伐的侧翼,对爱方便政府扶桑。为政者,需要面面俱到,埋下棋子方便用途,哪怕自己用不上,也要子孙后代受益。

沈默曾经说高丽是中国旁支,汉唐曾征讨,最好是招抚为上,他不否认沈默的正确性,高丽主干是商箕子后裔,却并非高句丽。

高句丽是扶余杂胡,匈奴西迁之后,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高丽和高句丽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一个生在大国阴影下的迁徙民族,注定了永远的配角。

悲哀,是他们的宿命,臣服正统又是他们希望,没有别的内涵,他落要子高丽没有别的意思,就是为了汉家子孙能否把握时机。

“三佛齐是南海大国,控制东西贸易海道,博望军孤城一个,恐怕是无法支撑,既然迟早要爆战事,早一点解决也好,只是茫茫大海,恐怕劳师远征无果。”

李纲有些支持征战三佛齐,但面对碧波千里却没有信心,他对高丽并没有兴趣,反倒是关心南海。

“三佛齐地大人稀,用朝廷的眼光来看不过一小国,也敢称南海强国,就算是盈叔的一军也能分国。”王秀很不在意地道,他还真没把三佛齐当回事。

要说,东南亚有了点抬头,也是在二三百年后,现在和大宋行朝相比,简直是羞辱大宋。

“我看地形图,三佛齐不小,绝非万人可以征服,侍卫水军孤悬在外作战,很难灭国,文实说分国倒是恰当。”张启元看了眼李纲,无论他对待王秀的态度,国策就是国策,不容半点私人感情,又道:“如果能通过交趾和占城,朝廷大军水6并进,或许能出奇效。”

王秀不由地多看眼张启元,这厮竟然想到征服交趾和占城,通过6地南下,对他的南海战略有相当深刻的认识,不能不引起他的警惕,这位真是人才啊

但是,他嘴上却道:“正是,也不需要占据交趾和占城,他们毕竟是大宋的藩属,我们要他们海上几处岛屿就成,海船战队南下,就不需要冒着搁浅的危险了。不过,那是长远的策略,现在我们要分化三佛齐,占领部分沿海地域,扶持王族子弟立上几个小国。哦,至于打通6路交通,那是要放在以后再说,现在就算有心,咱们也没有力量。”

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利用王族内部矛盾,驱虎吞狼,以夷制夷,不断蚕食三佛齐,把它化整为零逐渐征服。至于打通6路交通,那是整个南海战略的一环,并不是现在能够完成的,需要等待时机。

“灭国不易,恐怕朝廷负担不起。倒是高丽可以办理,牵制女真侧翼。”沈默从财政角度阐明观点,他也看到利用侧翼的优势,至少能减轻财政压力。

邦交是非常有味道的,看是付出很大的利益,实际上是利用综合国力,让别人出钱出力出人,为自己的战略服务。

当然,这也不是魅力和形象,而是建立在国力和威慑上的权威,高丽人也不是傻瓜,为了大宋抛头颅洒热血。

“识之兄说的不错,江华岛距离高丽王城不远,似乎可以加以利用。”蔡易主持海外事务,自然一清二楚,他非常倾向控制高丽。

“高丽与女真接邻,兀术岂能容禁军驻泊”李纲不由地蹙眉,他是主张北伐不假,但比较务实,你有多少兵力驻扎海外,一支孤军又能起多大作用。

张启元眉头一扬,玩味地道:“驻泊江华并非直接开战,而是要控制高丽,他日北伐高丽数万大军,也算聊胜有无。”

王秀眉头一挑,目光转向云浩真人,半笑不笑地道:“如今女真、党项和高丽崇佛太甚,贵酋把和上捧成佛陀转世,那是在王室开坛讲经啊把我玄门道家置于何地,道长还需要努力才是。”

云浩真人摆动拂尘,看似轻松其实并不淡然,王秀一句话把他逼到了悬崖边上。这不是人情世事,而是到通的生死,作为道家子弟,他没有任何的退路。

当然,他明白王秀的心思,也非常希望通过王秀,对道家改头换面,再次成为朝廷的国教,物极必反下,他反倒是淡淡地道:“佛门不过小道,岂能与我玄门道家相提并论。”

“道家三千大道,佛家不过八百旁门,一部道德经,可抵雄兵十万啊”王秀笑了,笑容中闪过一抹讽刺。

云浩真人很郑重地颔,他对王秀的说法极为认同。

。。。

。。。

第735第735章上清云霄观3

“高丽国内重臣多附女真,以金富轼、任元、李之为核心,他们鼠两端,臣服虏人的治下,完全丧失恭敬天朝之心。只有本兵崔溱、金正纯心存天朝,力主隔海相望。他们王廷中也有中立势力,如崔濡、李仲等人态度暧昧,实力也不容小窥,朝廷有心却不可不防。”

蔡易是总理各国事务,他对高丽的情报如数家珍,分析高丽王廷三方的实力,显然是下足了功夫。

云浩真人神情闲散地自顾品茶,似乎并不关心方外俗务,但他双眼是不是闪过精光,时刻关注着王秀动静。

他不是傻瓜,王秀是刚回朝廷不假,但无论是前尘往事,还是今日今时,那都是大宋朝野第一人,一部心学正论奠定了宗师前程,而后和道家的牵连行为和著作,让他认定紧跟王秀,绝对没有亏吃,前提是王秀依然高高在上。

“反正有道门全真在,我想北方事就不用我等担忧了。”李纲瞥了眼云浩真人,态度很是平淡。他是看明白了,王秀是依仗道家抬高身份。

有李纲的赞誉,云浩真人虚荣心得到满足,他是方外真人不假,但那也是人啊有着治国平天下,留名丹青史册的雄心壮志。高丽是佛老传播不假,但他们的高层依然信奉老庄,以汉家旁支为荣,这就是道家的机会。

想想,道家入世能为天下,朝廷还能不优待不想佛老处处投机。

“西南夷、南海、扶桑、高丽,嗯,还有党项和鞑靼诸部,就看这盘棋如何下了。”王秀的目光转向李纲,这可是一盘大棋,考验棋手的掌控力。

李纲和王秀对上目光,捻须沉思、品味其中万般滋味。王秀胸中的确是大手笔,收复故土不过是其中一环,让他万分的惊讶,也不能不为之叹服。

云浩真人看了看王秀等人,不由地笑道:“今日二位大人与四位君子聚会,贫道去准备素饭,还望各位大人不嫌粗鄙。”

“四君子”王秀一怔,不免看向了云浩真人,目光中颇多疑惑。

“大人难道不知,大人和张大人、沈大人、蔡大人被誉为四君子。”云浩真人似乎很淡定,波澜不惊个模样。

王秀看了看李纲,又看了看脸色各异的张启元、沈默他们,却不知如何说才好。

张启元有些无奈,他也是苦笑不已,竟然和王秀并称君子,不知讽刺还是荣耀。

吕颐浩捻须笑道:“我倒是听说过,也是最近才传开的,朝野把四位做比,风评为君子,也是一件雅事。”

张启元脸色那个精彩,却又摇了摇头,似乎不太在乎,沈默和蔡易也是有几分异色。

“道长请自便,待会还要讨几杯酒吃。”云浩真人去了,王秀不免多看张启元几眼,才正色道:“真的很新鲜,看来我的消息很闭塞。”

“四位也是俊杰之士,当之无愧。不过,下步当如何”李纲对什么四君子不感兴趣,他关心的是国事。关系北伐成败的朝廷内政,因为内政得失直接影响国力的展。

内政又直接关乎到收复河山的成败,不容半点马虎,他可以放任王秀经营域外,但内政他不能有丝毫放任,必须要经过全体执政公议,也是他坚持的底线。

诚然,王秀可以嚣张,也能够跋扈,却要在满朝公卿的掌控内,绝不能有半点差池。

“海外风浪易搏,朝廷暗流难治,一步错步步错,庆历、熙宁无果,究其内因是用人不当,急功近利。”张启元悠悠地道,他毫不避讳前朝得失。

王秀不免又看了眼张启元,他不能不承认这厮见解独特,庆历、熙宁变法最终失败,就是触动了各方利益,他之所以小心翼翼就在于此。

但是,他也很有成功的信心,既得利益阶层成长起来,具有新思想的代言人形成气候,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那时旧势力中的保守者想反抗也晚了。

“无论再多艰辛,官制改良必须推行,最重要的是借鉴汉制,官员增设必须有制度,决不能任由增添,朝廷的常参官更要严格控制,哪怕是天子也不能随意。还有,公使钱制度也要改革,不能到个人手中,而是由户部直接拨到衙门,由衙门的度支按照公务拨给,审计院和御史台监督。”

不要说李纲和吕颐浩,就是张启元、沈默、蔡易也吃了一惊。公使钱是朝廷官员的办公经费,可以聘请幕僚也可以当灯烛纸张费用,但那都是没有准的东西,用不完可以留给自己,绝对是一笔大大的财富。

每年,节度使的公使钱达到两万贯,直学士知开封府也有一千五百贯,要是真被收走了,很多官员会不满意的,甚至会引实施新官制的反对浪潮。

李纲很欣赏王秀的谨慎,到目前为止各项法度都慎之又慎,小步地向前迈进,能不触动各阶层利益就不触动,

“公使钱牵扯太广,能否从长计议”他也是利益的牵动着,不能不考虑,毕竟每年万贯的公使钱,不是小数目啊

王秀没有看李纲的脸色,拿起砂壶斟上茶,平静地道:“朝廷的公使钱到个人手中,能用者不过一二,结果户部还得支付衙门的贴钱,朝廷每年要多付出数百万贯。”

“何止数百万,我看千万还差不多。”张启元冷不防来了句,语气透着几分决然。

他并不喜欢王秀,甚至愿意取而代之,却不妨碍他认识到政策的进步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