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第13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个太监立即说道:“奴婢会意。”
…………
年关将近,华池镇涌来许多百姓。
原来李三狗在镇外建了一个军寨,后来蕃骑营搬到西华池砦去,王巨就着废物利用的原则,将这个军寨改成了一个草市。
这后面还有好几个背景。
第一是私商。
象这样正大光明的私商,在光池县还从未有过。随着子午山山匪或剿灭,或逃亡,就是有一些亦民亦匪的山民,在官兵的震慑下,也不敢重操旧业了。因此私商规模越来越大。
原来朱清与诸位商人联手,庆州商人还有些怨言,现在怨言也没有了。首先他们也害怕了,这个小知县可不是一个好惹的主。私盐不得走华池道,不过可以走庆州道,销量影响也不大,受益未减反增。
私商规模庞大,就不能再用独轮车了,而且也在雇佣许多民夫押运。有的百姓手中攒了几个钱,便购买了一些大牲畜,制了车子。不是独轮车,而是真正的大车,少者能载五石,多者能载十石。买车子就得有人做车子。而且这时代车子容易损坏,又有人修车子。并且速度又慢,因此客栈酒肆又连续出现。
一系列的产业模式便连带着出现。
况且那个酒作坊与器甲作坊,同样需要许多人手,以及拉货的车子,与拉货的力夫。
百姓少一文钱就能活活饿死,多一文钱日子便会越来越好。
王巨几道露布命令,也让百姓心安,到了秋后,子午山几乎所有逃户一起返回家园,甚至一些逃到外的逃户也返了回来。华池户数现在的户数若包括蕃户,达到了四千多户。
甚至朱清那些伤残的马匹,几乎未出华池县,便在华池本县售之一空。
多数用来做拉马的,虽然不能做战马了,拉拉货还是行的。
其次前方许多蕃部迁徙到后方,多在华池镇前面,人烟也变得稠密。
最后王巨又推出了一些利民政策,戒令不能征百姓的小买卖商税,鼓励大家来交易。又让朱清与庆州商家带着本地缺少的外地货物,放在草市上出售,又设立了赶集制度,五天一集。
于是这个草市子立即热闹起来。
甚至平时不逢集,也许许多百姓来交易。
但问王巨做了什么?
真没做什么,只是略略引导,调解纠纷。
然而在不知不觉中,华池县便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钟儿说道:“外面又逢集了,好热闹。”
仇县尉与杜主薄苦笑,无论军事或是文治,这个小知县几乎做到了极致,但后面知县来了那可就一个天大的麻烦。
钟儿又说道:“我爹说了,若是知县能一辈子留在华池那就好了。”
“这怎么可能?”葛少华道。真那样,华池百姓开心了,王巨可就惨了。
“钟儿,不要多说话,让我们看书,真无聊,再沏一壶热茶过来。”王巨喝道。
“喏。”钟儿下去沏茶。
几个人继续在翻着王巨的书稿。
闲下来了,王巨开始继续著书。他用了一些阿拉伯数字与英文,是新事物,怕大家看不懂,派人将杜主薄与仇县尉喊来一道观看。看他们能不能接受。看完了,一道吃一个晚饭。红花好看,也要绿叶衬托,虽然自己一来华池县便用了一些手段震服两人,不过后面两人做事时很配合,功劳不能说是他一个人的,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一起努力,才有了华池今天的变化。
因此偶尔也请两人来吃一个便饭,拉拢一下感情。
几人看着书稿,葛少华抬起头,说:“子安,你打算给它取一个什么书名。”
“想要出书还早着呢,最少也要到后年才能写出两卷,那时才能出,至于书名我暂时还没有想过。”
“依我的意思,不如直接取名为算学。”
“算学?那不怕有人争议?”王巨道。
古代也有许多数学书,如汉朝的《九章算术》,南北朝的《周髀算经注》、《九章算术注》、《孙子算经》、《海岛算经》、《张邱建算经》、《五曹算经》、《五经算术》、祖冲之的《缀术》等等,唐朝的《缉古算经》等。
儒家中的经地位不象佛教中的经那么高,中国那么多大和尚,只有慧能所著的《坛经》才有资格称为经,余下的只能称为论,释,注。
但有一条大家可能都没有注意,那就是学。
这些数学书那个经不用太注意,注意的就是这个学。为什么有人称算经,算术,数术,而没有称学。
在儒家中这个学无比重要,如佛学,儒学,道学,理学。
这个学代表着一门一派的大学问。
所以大家只敢称术,术,方法,一门算数的方法,而不是一门一派的大学问。
只要王巨敢用算学这两个字,并渐渐得到大家的承认,那么以后他在中国学问史上就是一代大宗师,开创了一个大门派。甚至死后,世人不是称王巨王子安王公,或者谥号,而是称王子,与孔子,孟子,墨子,老子,朱子(朱熹)相提并论。
“那有何妨?装疯卖傻。”葛少华说道。
“对,对,装疯卖傻。”杜主薄与仇县尉也会意起来了。王巨有能力,他们最后不得不心服口服。一服便会想到其他方面。
才十八岁啊,文治武功就如此了得,并且根红苗正(二甲进士),这以后的仕途不可想像。并且他们才四十出头,能等得起。万一王巨进入中书拜相,又能记住自己,稍加提拨一下,自己就升官发财了。正是这种想法,平时都在竭力地配合着王巨。
现在是算学,只要得到大家公认,一个有学问有能力的人,升起来岂不是更快?
第二〇八章权威
王巨有些心动。
如果要改成算学做名字,不如改成数学做名字,数学可是包罗万象的,可不仅是算字那么简单,况且自己也打算在里面塞进一些自己能记得的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知识。
至于这个学字能不能当得起?
那更不用说了,一个数学的价值,岂止胜过了所谓理学的十倍百倍!甚至它若得到大家公认,正式承认它是一门学问,会有很多人钻研它,北宋又不灭亡的话,以宋朝这种开明的内治,至少内治上比其他朝代好吧,那怕就是王安石的内治,也胜过了史上大半朝代,在学术上宋朝也比较开明包容,那么不用多,只要两三百年,宋朝说不定就会进入工业化时代。
只要那时进入工业化时代,这个意义就可了不得了,工业化不仅是生产力,也包括武器,王巨对现在的武器不是很关注,毕竟领先优势不大,不过武器差距大到一定地步,那便是八百洋枪洋炮对阵僧格林沁的三万蒙古铁骑的局面。
到了那时,什么游牧民族对中原也构成不了危胁。
可能宋朝还会灭亡,但那是内部灭亡,与外部无关,这些科技文化依然会得到很好的保留,新的朝代崛起,又会是一个强盛的王朝。甚至说不定对航海业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旦航海业进一步发展,大量移民便会到海外发展。
至少在宋朝不会出现闭关自锁的局面。
那么周边各岛屿就会被陆续殖民。
不可能指望他们万众一心支持中原王朝,但同根同种,对外多是一致的,毕竟象汪精卫、石平、张元吴昊这样的汉奸不是主流,看问题同样也不能以一叶而蔽秋。
那么将来中国又有了一个很好的外部环境。
想远了,想远了,王巨心想。
又说道:“那么好吧,我们就来一个难得糊涂,以后出书时将书名定为数学。”
当然,仇县尉三人暂时还区分不出来算与数的意义。
王巨说道:“不过想它成为一门学问,我这样定还略有些简单。”
“不错。”葛少华道。
想成为学问,得要经行文字修饰,得要引经据典,也要更详细。
“各位,可否也替我效劳一下,我们共同编著。”
“这怎么行呢。”杜主薄与仇县尉连忙拒绝。不要说他们对算术不精通,就是精通,也是王巨的学问,这个功劳自己不能沾。
“你们错了,我要的是你们进行文字加工,除了那些引用的外夷文字外,余下的汉字得要精美,我一人事务多,书又厚,来不及细细修饰。”
“这样啊,那我们就尝试一下。”杜主薄心中窃喜道。
…………
“见过张中使,见过韩中使,”王巨唱了一个肥喏道。
“王知县,不用客气,”张姓太监说道,又低声说:“颍王殿下嘱咐过奴婢,让洒家来到华池县后,对你说,有什么问题尽管直说,一切由他来做主。”
这才是王巨献马的用意。
赵顼仅是猜中了一小部分。
与那个豢养私兵无关,无论司马光怎么说,顶多自己碰了一些灰色地带,或者说一句深奥的话,游离于规则的边缘,但不能以此定罪。
还有战功呢,所以司马光再弹劾,也不会引起群起攻之,况且司马光主要矛头是对着孙沔的。
否则自己不会让葛少华在茶楼里刻意那样说了。
如果赵曙不死,会对自己不利。三年磨勘下来,功罪相抵,乖乖转到其他小县做知县吧。
但用得着三年吗?赵顼一继位,自己还有屁的事?
还有呢,这几任皇帝一继位,都在扶持自己的班底,赵匡义是,他的藩邸旧人多担任过重臣,赵恒也是,赵祯同样如此,赵曙继位太匆忙,又非是亲子,班底未扶持起来,就这样,他还打算扶持一个王畴。若数,只有赵匡胤没有扶,相反的将许多班底打压下去,包括张琼等人,结果他死得不明不白,罕有人替他鸣冤。
因此赵顼一上位,必须提携自己。
非是赵顼所想的那样。
之所以献这个马,乃是为了蔡挺。
说起来似乎不相联,实际它们真相联了。
自己不是谄媚之辈,可自己无缘无故地献马,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那样说贬义了,但相信赵顼会狐疑。若是这点智慧都没有,乘早休息吧。
李家二郎到京城向司马光反映,司马光本来就是一个绥靖派,必然看不惯西北主动反击。所以不管边臣做什么,他都一个劲地弹劾,不作为弹劾,作为更弹劾。看看边境几个大佬,那一个他没有弹劾过?
还有濮仪的恩怨,孙沔确实品行不好,又是欧阳修推荐上位的。
这些利害关系加在一起,听到李家二郎的话,也会必然兴师动众。
他弹劾了孙沔,也会弹劾自己。
正好赵顼得到了自己的马,有些纳闷,然后赵顼会怎么做?
可能会亲自派人过来询问,可能就象现在这样,关照一下太监,自己就有机会解释利害关系了。孙沔无能,大敌可能随时来犯,自己推荐蔡挺似乎没有权利。赵顼也没有权利推荐蔡挺。然而赵曙刚继位不久,一半时间还在生病,更不了解那一个人有能力,这才是他不愿意让程勘致仕的原因。
那么自己与赵顼的话就会能对赵曙产生足够的影响。
毕竟自己打胜了仗,打胜了,代表着就有军事才能,是内行人,内行人的话难道不值得参考吗?
再加上蔡富,韩富的关系,这么七绕八绕地,蔡挺便能来庆州了。
可为什么不能写信说。
能写信说,可这些在信中都是说不清楚的。
这才是计谋。阴谋阳谋,环环相套。
王巨躬身说道:“那太谢过殿下关怀了。”
“不过你确实做得不错,洒家在京城听闻后,同样感到开怀。西夏可恨,当如此痛击一番。”
“张中使,那敢当啊,这是官家圣明,又对臣信任,三军感怀朝廷恩德,敢于拼命,所以才获胜的。臣万万不敢居功。”
张中使与韩中使对视了一眼,这个小家伙真的不错,不骄不躁,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张中使又说道:“那么洒家就问了。”
“请问。”
“庙堂之上,有人弹刻你豢养私兵,可有此事。”
“我看到两位中使骑马而来,一定会骑马吧。这样,劳烦两位中使随我一行。”
正好是上午,时间还来得及。
王巨带着他们与几名皇城司的侍卫来到荔原堡,大顺城,甚至带着一队官兵,差一点来到疆砟堡下。
兜了一个大圈子,王巨才带着他们骑马返回华池镇,天也黑了。
王巨让家人宰羊招待,又让钟儿沏上茶。
三人喝茶,王巨进入正题。
“张中使,韩中使,虽然我不敢称为懂军事,更不及韩公,不过韩公已远离西北了,在普通西北大臣中,我应当在军事上比他们要好一点。子深兄,请记录。”
这不仅是谈话,也是自辨,得记下来,上给朝廷。
两个大太监点头。
事实胜于雄辨,实际在韩太监心中,就是韩琦也不及王巨,韩琦虽久在西陲,不过就是打了一场好水川,结果如何,没有胜,反而败得很惨。
但这是一个极大的关健所在。
俺是内行人,说话有权威。包括司马光,你也得少罗嗦,不说忽里堆之战,你在中间扮演的角色有多猥琐,可当时你也在麟丰境内,至少证明了你在军事上没有多少眼光。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