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高科技军阀 >

第120节

高科技军阀-第120节

小说: 高科技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méng地土旷民贫,生计向来薄弱,财政支绌,枪乏兵弱,无法自立。如今内政外jiāo危困已达极点,因此召集诸王公会议,决议取消自治,恢复前清旧制,受华夏册封,重归版图,共享幸福……此前同外国所订之约,一概无效……”

看着请愿公文上面巴特马多尔济本人的签名和后面依次联署的外méng各部总长次长的长长签名,徐树铮lù出了满意的笑容。

在呈递公文仪式结束后,立刻便举行了取消méng古独立自治的典礼。

在这个清凉的早晨,从图勒河北岸的绿宫到大库伦黄宫mén口的“呼尔迪”(庙mén口设立的转经鼓),一路排列着荷枪实弹的中国士兵。而从库伦东南方郊外直到黄宫正殿的中央mén口,则除了站立着的全副武装的中国士兵,还有数辆炮口高昂威风凛凛的坦克。

在接到信号之后,这些钢铁怪物突然发动起来,紧接着炮口喷出了道道火焰,所有的坦克鸣炮三响,宣告典礼正式开始。

炮声响过之后,哲布尊丹巴和他的大臣以及宫廷shì卫们骑着马,缓缓从绿宫中走出,经过中国士兵的队列,当“日光皇帝”一行人来到黄宫mén口时,并不是象以前那样的从中mén进宫,而是穿过中国士兵的队列,从边mén步行进入宫中。随后,徐树铮一行人乘座挂有五sè“x”字国旗的汽车,伴随着军乐驶来,在黄宫正mén前停下。徐树铮等人下了汽车,中国士兵随即把中华帝国“弘宪皇帝”袁世凯的画像放在了轿子上,抬进宫去。随后徐树铮等人也步行进入宫中。

此时在黄宫的宫mén和正殿大mén前,jiāo叉飘扬着巨幅的五sè“x”字国旗,而双目失明的哲布尊丹巴并没有看到,此时的他脸sè显得有些不自在,他摘下了用来遮挡眼睛的水晶墨镜,有些手足无措的站在那里。此时徐树铮等人也走进了正殿,抬着袁世凯画像的中国士兵将画像放在了正中原来属于哲布尊丹巴的“皇位”上。

“请活佛向中华帝国大皇帝陛下行三鞠躬礼!”一位中**官挥动手中的指挥刀,朗声喝道。

哲布尊丹巴脸上的肌ròuchōu动了一下,他唯唯诺诺的在shì卫的搀扶下,面向袁世凯的画像,规规矩矩的弯腰行了三个九十度的鞠躬礼。

(一百四十七)帆樯重现

(一百四十七)帆樯重现

哲布尊丹巴向袁世凯画像礼毕,徐树铮将中华帝国政fǔ颁发的“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汗”金印和委任状授予哲布尊丹巴,接着举行外méng古各盟王公和原自治政fǔ官员向袁世凯画像行礼的仪式。在典礼结束之后,外méng古各官署衙mén全部被封闭,mén前设立了中国武装警卫队。徐树铮随后以西北筹边使的身份,下达解散和复员méng古一切军队的命令。méng古当局随后向徐树铮jiāo出了9000余支步枪,5mén大炮,10tǐng机关枪,以及大量的炮弹和枪弹。徐树铮只给哲布尊丹巴留下了60名卫士充当shì卫。至此,外méng古的最高主权和所有的政权,全都转入到了西北筹边使行署中。

而杨朔铭则是在南行的飞艇中,从报纸上看到外méng古取消独立和自治的消息的。

“méng古重回我中华版图,真应该好好庆贺一下。”

坐在杨朔铭对面的全国实业督办处首席工矿顾问丁文江笑着放下了报纸,“以后有机会,一定要过去勘查一下。”

丁文江15岁时东渡日本求学,1904年由日本赴英国留学,攻读地质学和动物学,回国后历任工商部矿产司地质科科长和矿产地质调查所所长,是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是啊!有机会,我也想去见识见识这méng古大漠,到底是怎样一番景象。”杨朔铭的目光望向了窗外,“不知道有生之年,能否走遍我中华的锦绣山川。”

听到眼前的年轻将军竟然一副老气横秋的语气,已经是中年人的丁文江不由得笑了起来。

“有了这飞艇,去那里应该是不成问题的,报上不是说了,徐又铮将军之所以得成大功,这飞艇出力甚多,瀚之造出了这空中飞舟,当真是便捷无比啊!”丁文江望了望窗外,感叹道,“我以前根本都没想到,现在竟然能够坐上咱们中国人自己造的飞艇。”

“这飞艇的设计制造,其实本来也不算什么。”杨朔铭微微一笑,说道。

“瀚之此言差矣,此等飞艇,连西国航空界人士观之,皆jiāo口赞誉其xìng能先进,”丁文江听了杨朔铭的话不由得愕然,“丁某自登艇后,对其构件之复杂,也是咋舌不已。以我国现在之技术,能制如此飞艇,简直可以说是奇迹。”

丁文江当然不知道,这种先进的硬质飞艇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横空出世,完全是因为眼前的这个年轻人的一双“鬼眼”。

“丁兄可知,如今我中华和欧美诸国相比,最大的差距是什么?”杨朔铭知道丁文江没有明白他的意思,笑着问道。

“瀚之这个问题,最近常常见诸报端,国内学界争论也是异常jī烈,丁某十五岁留洋求学,后遂立志工业救国。”丁文江回答道,“依丁某所见,我国同泰西诸国乃至最大的差距,是工业技术。”

“丁兄其实只答对了一半。”杨朔铭叹息了一声,说道。

“瀚之说的另一半是指什么?愿闻其详。”丁文江扶了扶鼻梁上的圆形眼镜,脸上现出了关注之sè。

“所谓科学技术的差距,其实只是表象。”杨朔铭说道,“因为技术的载体,是人。如今咱们中华和欧美诸国的差距,是人才。”

听了杨朔铭的话,丁文江不由得连连点头。

丁文江并不知道,杨朔铭现在最为担心的,是他不能尽快的将自己“超级电脑眼”中所存储的高科技知识,传授给更多的国人。

技术对他的眼睛来说,根本不是问题,问题是,现在除他之外,并没有人能够真正的掌握它们。

“瀚之所言极是,如果缺少某项技术,可以想办法从外国引进,但如果是人才的话,是不可能总依靠引进的。”丁文江正sè说道,“受教了。”

“龚自珍有诗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但人才从来都不是自天而降的,”杨朔铭说道,“所以我希望,在探查矿务之余,希望丁兄能将xiōng中所学,尽数传授于我华夏聪颖子弟。”

“瀚之放心,新建之中华地质大学,xiǎoxiǎo教员,当有丁某一位。”丁文江明白杨朔铭说这番话的苦心,当即答应道。

“那我在这里,先谢谢丁兄了。”杨朔铭郑重地说道。

“不过,看着瀚之给我的这些宝图而不去把这些好东西找出来,我这心还真是……”丁文江指了指身边不远处的一个厚厚的文件包,眼中再次闪出了兴奋之sè。

在这个厚重的文件包内,装着的,是杨朔铭根据“超级电脑眼”的资料绘制的中国石油分布图。

“要知道,咱们国家煤多油少,要是真能找到了大油田,那可是抱了金娃娃啊!”丁文江看着杨朔铭说道,“我实在是想不出来,瀚之是从哪里nòng来的这些价值连城的资料。”

“资料的来源出处,丁兄就不必深究了,能找到油就行。”杨朔铭实在是懒得再向这些国内的知名专家再解释关于他的这些图纸的来历,故意莫测高深含糊其辞的来了一句。

象把自己眼中的东西变成图纸送给国内有关方面的专业人士这样的事,他已经做了不知有多少次了。

而从现在开始,丁文江们得到这样的宝贵资料,既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福州,马尾港。

“这个家伙还真是创意无极限啊!”

史选侯打开了一张画着辅助巡洋舰的图纸,不由得瞪大了眼睛。

这张画得极为jīng确的所谓“简图”上,描绘的是一种用货轮改装的辅助巡洋舰,根据用途的不同,有三种型号,从外观上看,这种辅助巡洋舰和外国同类舰艇最大的不同,就是在舰体的中部,一种型号搭载着两艘xiǎo型鱼雷艇,另一种型号则搭载着两架水上飞机。

而图下的说明,则是“仅供阁下参考”。

“我有时候在想,要是他来管这个造船厂,是不是咱们就可以看到更多这样的稀奇古怪的东西?”史选侯的得力助手——马尾造船厂的设计师茅雷在一旁说道。

“怎么?你是不是说我连这种改装的东西都设计不出来?”史选侯佯怒似的瞪了茅雷一眼,自负的说道。

“茅兄难道忘了?这两天试航的‘海瑞’号,就是带着飞机的啊。”在史选侯身边的一个年轻人笑着说道。

“是是是,这‘海瑞’号将飞机置于舰上之设计,开我国造舰史一代之先河,实出于史公之手。”茅雷呵呵一笑,xiǎoxiǎo的捧了史选侯一句。

“咱们国内,还是缺少相关的人才。”史选侯看了看身边的年轻人——“人和船舶重工”飞行器工程处主任巴yù藻,叹息了一声,“要不是蕴华归国来助我,我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完成杨瀚之的这个设想。”

听了史选侯的话,巴yù藻微微一笑,说道:“瀚之将军要巴某回国报效,巴某身为炎黄子孙,敢不从命。”

现年26岁的巴yù藻生于江苏省镇江市,巴yù藻自幼聪颖好学,13岁时考入南京水师学堂,17岁时以品学兼优被选派留学英国,攻读机械工程。1909年,巴yù藻被选派赴英国留学,学习制造船炮。次年即考入阿姆斯特朗学院学机械工程,继而进入维克斯造船厂实习。欧战爆发后,巴yù藻从英国转赴美国,考入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继深造。巴yù藻刻苦攻读,仅用6个月的时间便拿到了航空工程学硕士学位,被聘任为英国寇蒂斯飞机制造厂设计工程师和美国通用飞机制造厂总工程师。巴yù藻虽然身在国外,但始终心系祖国。当他得知在祖**队抗击日本侵略时飞机起了巨大的作用,心中jī奋不已,遂生回国报效之念。而在接到杨朔铭的邀请后,1917年秋天,巴yù藻毅然辞去了两家外国飞机制造厂的高级职务与优厚待遇,回到了祖国,开创中国自己的飞机制造业。

巴yù藻回国后,在杨朔铭的安排下进入了“人和船舶重工”,在马尾造船厂建立了一个飞机制造厂,他被委任主任职务,制造负责飞机和培养飞机制造人才。在巴yù藻的努力下,飞机制造厂很快便初具规模。巴yù藻利用自己所学,将江西人和公司生产的第一代飞机做了改进,进一步提高了该型飞机的xìng能,并和史选侯一道,创造xìng的将飞机和军舰结合了起来。

“如今咱们这厂子总算成形了,该考虑大展宏图了,不能总在这些xiǎo船上下功夫。”史选侯想到了前些天从美国传来的关于新式战列舰建造的消息,内心一时间jīdàng不已。

在史选侯最初奉杨朔铭之命来到福州船政局后,这里荒凉破败的景象一度令他痛心疾首。他下决心要让这座昔日的“东亚第一船厂”重新成为中国造船业的龙头。为了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造船厂厂区的建设,史选侯和同道们经过了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他们依靠当地工人的双手,从地下挖出了几百万块砖头和几十吨的废钢铁,清除了丢在原船坞荒草地上的没有爆炸的炮弹。一位船厂的老工人曾对来访的《亚细亚报》记者骄傲的说:“光我们拣出来的砖头,就盖起了4座共70间职工宿舍和3排36间办公室。”在上下一心的努力下,马尾造船厂奇迹般的重新站了起来。

由于德国实施的“无限制潜艇战”给协约国的海上航线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史选侯敏锐地抓住了时机,以为协约国补充商船为契机,为马尾造船厂争取到了宝贵的订单。经过不懈的努力,马尾造船厂在昔日的废墟当中很快站了起来,第一批货轮的下水就以优异的质量赢得了英国人的称赞。

第一笔买卖的收入不但使马尾造船厂摆脱了困境,并且收入不菲,使贫苦的造船工人们不用再担心温饱。

正是这种基于养家糊口而诞生的创造力,给了造船厂的人们以新的希望。如今,厂里又拿到了不少的订单,船东大都来自英国、法国和美国。虽然这只是拿到了给别人打工的上岗卡,但从这一时刻起,寂寥多年的厂区又重新开始焕发出生机。而好多曾经留学欧美的高级工程师和技术人员也看到了希望,纷纷回国,重新来到马尾,经营中国的造船事业。

“是啊!听说瀚之将军把上海的江南造船厂也拿下了。据说要在那里建立全国最大的造船工业基地,咱们可不能让人给比下去了。”茅雷说道。

“这一次成功建造4000吨级的巡洋舰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史选侯充满信心地说道,“只要xiǎo步快跑,完成技术改造和升级,万吨大舰不是梦想!”

刚刚建成不久的“海瑞”号巡洋舰的顺利试航,意味着在沉寂多年之后,中国造船业重新崛起的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