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乱明天下一根钉 >

第185节

乱明天下一根钉-第185节

小说: 乱明天下一根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蚂蚱也是肉,张德乐得省钱,就把张万林交代的事情说了。

张德说完,沉吟片刻,张小刚道:“那行,我回去试试。”

见张小刚答应,张德掏出一小锭银子塞在了张小刚手里。张小刚也没有推辞,收下银子就告辞走了。

回到报社,张小刚径直去了社长办公室。

第二百二十一章赌命

第二百二十一章赌命

京城百姓本就好事,而作为独一无二的报纸,李凤玉想要引导舆论走向是很容易的,所以在中国日报的连番热炒之下,这场对决迅速升温。

因为那一幅幅写真素描,江俞佳成了无数青年风靡的偶像,就是不认字的也都会买一份报纸珍藏起来,所以中国日报的销量大增,翻跟头似的增。

初九,比赛没有按协定如期开始,因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实在是太强烈了,而实际上,这也是**海和张万林两人都想看到的局面,于是自然凡事好商量,初九,在比赛开始之前,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海和张万林两人达成了新的协议。

新协议的首要一条自然是比赛延期,但在延期的时间上,**海的态度极为坚决,没有丝毫的商量余地,必须定在正月十二之前。

张万林也知道**海是不。可能在这个问题上让步的,因为正月十八,各个行会就要开始选举,**海需要一些时间让这件事发酵,所以是绝不会让步的。

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也就没什。么好争的。除了这个,其他的**海一切好说。

除了重新确定比赛日期,余下。的就是怎么把这场比赛量化,增加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最后,双方商定:比赛分为三场。

既然**海公然宣称江俞佳如此厉害,那就要让。别人占些便宜,所以**海一方,江俞佳一人参加三场比赛,而张万林一方则最多可以三人参赛。

张万林占的便宜不止这些,由于三场比赛的内容。不同,所以,张万林一方可以分别派不同的人参赛就占了极大的优势。

对这个,张万林并没有多想,这一来是因为他根。本不相信江俞佳真有这么大的本事,二来是因为**海和他不一样,出发点就不一样,所以**海是不会看重这场比赛的输赢的。甚至,对于新定的协议,张万林还认为这是**海给自己的回报,因为原本几乎没什么希望的**海要是在行会选举中击败李匡泽等人,那得到的利益是远远不止一万两银子的。

他张万林是谁?。是王元程的大女婿,**海会做人,自然要给他张某人这个面子。

对于各个接受赌注的档口,赔率大小就是按输赢的场次定的。

本来,过了初五,年味就会慢慢淡了下来,但因为这场比赛,京城的热闹又开始酝酿,而且看样子,似乎比过年还要让京城的百姓兴奋。

实际上,对这场比赛最后的结局,除了有限的几个人,包括张万林在内,人人都是雾里看花,因为人人都以为有自己的理由。

赌江俞佳输的,想法和张万林差不多,但对于中国日报热炒这件事,也让不少人心里画魂,觉得这里面一定有事,像李匡泽就是其中之一。

至于普通的老百姓,那是千古一理,不论怎么热心,结果都是陪绑的。

―――――唉,看着李凤玉,陈海平无奈地叹了口气。

这个大新闻,陈海平是刚刚知道的,这些天,他的心思都在土地改革试点这件事上,立法开议他都没怎么关注。

陈海平叹气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看到李凤玉眼中含泪,他想说的话就说不出口而叹气。

李凤玉热炒江俞佳,固然是大方向正确,但时间不对,这把立法开议这么大的事儿给弄得悄无声息。

没就没了吧,陈海平站起身,亲自给李凤玉倒了一杯茶水。

握着热热的茶杯,李凤玉带着泪笑了。

实际上,虽然耽误了少爷的事,但李凤玉心中依然是高兴的,因为报社竟然开始挣钱了。

――――――中国日报转向了,但已经无济于事,在这件事落幕之前,李凤玉本事再大也没用。

赌赛继续升温,紫禁城的殿阁之中也照常开议。

初十,《物权法》审议通过。

其实,把《物权法》放在首位,象征意义要远远大于实质意义,因为在土地产权明确之前,《物权法》不可能实施。

通过的《物权法》现在只是大致的骨架,主要的基本精神有两个,一个是私有产权的神圣性,一个是私有产权的明晰性。

对第一个基本精神,当然没有争议,但对第二个,是有争议的。自古以来,“家”涵盖了一切,在这个意义上,个人是没有财产的,财产都是家的。如果这个精神今后得到严格执行,那就会自然就会削弱“家”的力量。

有很多人感到不妥,但利弊他们一时都还衡量不好,所以虽然有争议,但反对的声音实际上并不大。

《物权法》审议通过后,紧接着要审议的是《监察法》。

《监察法》不是什么新鲜事务,论对官员监察之严格、体系之完备、投入的人力物力之庞大,大明朝绝对是冠军侯,是其他所有的朝代都远远无法比拟的。

大明朝之所以如此,这完全要归功于朱元璋。历史上,在所有的皇帝当中,朱元璋惩治贪官是最严厉的,其刑法之酷烈,简直骇人听闻。

明初承元末动乱之局,纪纲废弛,吏治败坏,贪墨成风,所以在洪武时期,朱元璋厉行严刑峻法,整顿吏治。

朱元璋一方面厉行严刑峻法,一方面也在体制上下功夫。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设立了都察院这一中央级的监察机构,将检、捕、刑、司等多种职能集于一身,其品级为正二品衙门,与六部尚书衙门品秩相齐。此外,朱元璋还建立了御史巡按地方的制度和六科给事中的组织机构,他们分别负责到各地考察和监督中央六部的活动。这些监察官们都被朱元璋赋予了极大的权力,有事可以直陈天子。

除了中央一级的监察机构,朱元璋同时还建立各省提刑按察使司的分巡道制度。这样,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就形成一个结构非常严密的监察网络,它们凌驾于各级行政机关之上,使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都受到了严密的监控。

从中央到地方,监察这一系统的组织极为严密,投入的人力物力都庞大之极。新审定的《监察法》其基本思路与大明朝并无二致,但其规模要比大明朝更加绵密和庞大。

新《监察法》和大明朝有一个最大的不同,那就是附带通过的《政府人员财产申报法》。

在《政府人员财产申报法》的实施细则中,有几款最为重要。

其一,在所有领国家俸禄的部门都设置一个办公室,专门负责管理该部门内的政府在编人员的财产状况。

其二,该系统与中华行库合作,所有政府在编人员,其货币财务必须全部存入该办公室,日常所需可随时支取,但大额,必须说明其用途。

其三,所有政府在编人员,除货币财务之外,其他财务,如土地、房屋、古玩、字画等也需一一列明申报,转让变卖时务必在半月之内详细申报。此外,任何新增财务必须在三日内申报,以备审核。

其四,把政府在编人员分为四类,品级越高,受到的监察就越严密,其中一至三品是最高级监察级别,四至六品是第二级监察级别,七至十品是第三极监察级别,十一至十三品是第四级监察级别。

其四,凡是发现政府在编人员其个人和家庭的消费超过他们的收入,那全民都有举发的责任和义务。相关机构接到举报,必须备案和进行核查。

《政府人员财产申报法》是空前的,当陈海平提出来时,鹿继善、徐光启等人立刻傻眼。在清楚了大致的条文之后,对陈海平的深谋远虑,他们再度叹为观止。

《政府人员财产申报法》当然是好极了,但这不是最重要的。好东西多了去了,问题是好东西能不能有用。如果没用,东西再好也一钱不值。

如果是在大明朝,有人想要把《政府人员财产申报法》付诸实施,那他们只能赞叹这些人勇气可嘉,却丝毫也不会认为有成功的可能。

但,他们的新国家,中国不一样。

陈海平绝对有力量可以占据更广大的土地,但却只占据了山西、山东和北直隶这三省之地。以前他们想到了一些别的理由,而现在他们又知道了一个理由,那就是为了实施《政府人员财产申报法》。

现在九成的官都是陈海平带出来的嫡系,而这些嫡系又大都是一无所有的穷光蛋,所以实施《政府人员财产申报法》最大的阻力也就不存在了。

这要是在大明朝,不要说捣乱,就是不配合,这个《政府人员财产申报法》也是绝对施行不下去的。

陈海平一定深切地意识到了这个,所以把大明朝很多极有能力的官员都放走了。以前他们对此多少有些不解,还以为陈海平是出于权谋上的考量,但现在他们知道了。

对这个《政府人员财产申报法》,商人们喜忧参半。喜之喜,是因为今后“官”要想再勒他们的大脖子就难了;忧之忧,是他们今后想要来个官*商*勾*结也难了。

当然,商人们也都明白,他们的权力就是提建议,至于别的,那还是不要想了。

――――――“……人之所以为亲,稀也。如举国皆兄弟,则举国皆路人。太祖定鼎,宗亲不过百十人,而今,枝蔓相连,宗亲之数已过五万之众。太祖定鼎至今不过二百五十余年,宗亲之数却翻至五百倍之多。以此为速,若再过二百五十年,则宗亲数当为两千五百万。矣乎,至时,举国何养?……为社稷计,宗亲当如勋臣,择一人以继之,余者为常人,令其各安生计……而今,国事艰困,宗亲食国家优禄,理当为国事分忧,故臣意为宗亲禄米当如官员同……”

正月十一,紫园,浙江道御史蒋万元正在发表他上的《削宗亲禄米疏》。

对这个《削宗亲禄米疏》,在场的内阁六部、九卿科道的官员有一个算一个,心里全都赞同,但心里赞同是一回事儿,表态支持又是另一回事儿。

蒋万元代表的是复社,而在朝堂之上,在外人眼中,复社和东林党是一体的,所以对不属于复社和东林党的官员,如果有机会借此打击东林党和复社,那他们自然不会赞成这个《削宗亲禄米疏》。

原本这是个好机会,是联合宗亲打击东林党和复社的好机会,但奈何,现在的宗亲太不争气,几乎没有什么力量了。

复社这般家伙虽然年轻,但也聪明的很,他们把宗亲和勋旧区别对待,这就使得勋旧保持中立,坐壁上观。

勋旧和宗亲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勋旧在军队系统始终都有很大的力量,军中的各级官员属于勋旧的很多,像现在的江南,尤其是南京,有相当一部分军事力量就掌握在勋旧手中。

珠帘之后,周皇后神色木然,她已经有点麻木了。

各衙门口的官员底定之后,周皇后发现她的影响力又没了,她说的话就是屁,而且连放出来都不容易。

这才几天,因为晋王世子朱求佳闹出来的事儿,现在已演变成全民声讨宗亲之势,要求限制宗亲待遇的呼声火热无比。

周皇后当然清楚这是怎么回事,她也知道茶楼酒肆,街谈巷议,有很多人在给百姓讲课,说的就是蒋万元在《削宗亲禄米疏》中的意思,但这些民间的讲师又与蒋万元有所不同,他们在最后都会归结于一句话:这些负担都是要由老百姓来负担的。

周皇后更清楚,若当真按这个《削宗亲禄米疏》的意思办,那她这个监国皇后就更是个摆设,今后再不会有人真的支持她,人人都只会利用她而已。

洋洋洒洒发表完演讲,蒋万元绷着脸,退回班列,殿阁之中鸦雀无声,众人的目光都向珠帘射来。

由于珠帘距周皇后近,而离众臣远,所以周皇后看外面看的清楚,但外面的人看周皇后则模糊的很。

看到众臣的目光都向她射来,周皇后如坐针毡。满坑满谷的大臣,她这个监国皇后竟然没有一个可以求助的。

“皇后,臣有本奏。”忽然,有人高声道。

总算有人出声了,周皇后不觉松了口气,这个沉默的气氛实在是让她太难堪了。

说话的人是温体仁。

对温体仁,周皇后一开始是极为恼怒的,但后来,她发觉温体仁虽然举荐了钱龙锡,但温体仁却和东林党跟复社、以及任何一派都不沾边。

总之,温体仁最后给周皇后的印象是大公无私,所言皆都是于国有利的,好像是个圣人一样。

周皇后曾让父亲试探招揽温体仁,但却碰了一鼻子灰。温体仁不鸟那些拉帮结派的大臣,但也同样不鸟她这个监国皇后。

温体仁要说什么?自从举荐了钱龙锡之后,温体仁就很少说话了,这个时候又突然冒出来是什么意思?看着温体仁,周皇后心中忽然忐忑起来。

“温大人,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