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度天下-第8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将军,你知道你现在的安危已经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了!而是全河北,甚至全天下的事情!”杨师厚也顾不上上下尊卑的低吼起来。
“看了这些后,心里有些堵,出去走走罢了!”李存焕轻轻指了指书案上凌乱的奏折。
张承业等人脸色一僵,李存焕这话就如同往众人喉咙中塞进了只臭袜子。李存焕这话可真是够让众人尴尬的很。
到底是张承业这个没有卵蛋的家伙脸皮厚,讪讪一笑,开口说道:“即使如此,大将军也不能够如此孩子气!”
他倒是反将李存焕一军,当然他也不笨,朝杨师厚打了个眼色。那眼神就仿佛在说:哥们,看到了?该是你出场的时候了!
杨师厚无奈了,站前一步,开口说道:“大将军,我看这事情就算了,你也别闹了,今年秋天你在幽州劝农!”
“不!”李存焕坚定的说道。
张承业、杨师厚二人脸色大变。
李存焕浑然不理会二人变的铁青的脸色,斩钉截铁道:“无论如何我也要带辽东解决渤海国!你们不是一直根我哭没有粮食吗?渤海国内稳定,还有能力输出粮食。我问过高句丽的使者王建了,渤海国的白?(que)城(今丹东)每年都往外出售近万匹粗布,这仅仅是渤海国一个地区而已,还有其他地方,合起来我也不知道多少十万匹了。你们知道这代表什么吗?”
李存焕见二人并没有答话,自顾自的开口说道:“这代表渤海国民生安定,国家长期没有遭受战乱,百姓耕作之余还有能力织布,大量的生产布帛。而且现在因为战乱,蚕丝价格之路飙升,一匹丝绸需要八贯钱!而一石米不过是五百钱!一把障刀不过是二贯钱!差距多远啊!我需要渤海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意气用事,在是我们卢龙需要食物和布帛!”
张承业比杨师厚更加清楚这些事情的重要性,他点下头开口说道:“开元、天宝年间一匹绢可易米十四斗有余。而现在天下大乱,那家那户有心织布呢!织布不是一时三刻可以完成的,一户人家织布,快则一个月,慢则二三个月也有之。如果在经常处于战乱的地区,谁还有心思织布啊?也许布还没有织好,就被乱兵抢了,所以没有多少人敢去冒险。不过这还比较好,类似丝绸这些,更加困难。一棵桑树需要两三个月才可以采摘,最好自然是长大的,这更是需要一年多的时间。种桑树是一种长期投入。导致现在一匹丝绸在北方居然达到八贯钱!如果得到了渤海,卢龙的财政也好,粮食供应也罢,恐怕会好上不少!”
“自古有云,衣食住行,这是百姓四大基本条件,现在布帛价格昂贵,即使以卢龙的繁荣,依旧有不少百姓衣衫褴褛。食物方面更加不要说了,军粮都供应不上,百姓那里就更加不用说了,住和行还好一点。但最重要的衣、食两个也解决不了,这又有什么用处呢?”李存焕劝说道。
杨师厚苦笑道:“大将军,你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油盐贵啊!我们的士兵不弱于渤海,但他们那里来粮食啊?而且军中厌战情绪高涨。从乾宁元年开始,到现在三年时间了,卢龙的士兵参加了多少次作战呢?远征都两次了!西讨关中、南征朱温。纵使是铁打的人也扛不住啊!”
李存焕点点头,开口说道:“我就准备和你们谈谈这事情!让五成的士兵休假一个月到六个月,让他们好好休息一下,不过兵饷只有一半。特别是戎兵,他们够辛苦的了,优先考虑他们!”
杨师厚脸露惊讶的反对道:“大将军,你这是不是太过宽厚了?这可是一半的士兵!万一李克用和朱温打过来,恐怕不好办!而且你还带兵出阵渤海呢?卢龙那里还有兵力防守啊?别得了芝麻丢了西瓜!”
李存焕摇摇头,开口说道:“朱温那边想打卢龙,有王师范在。王师范虽然不怎么样,但他底子厚,平卢有近二百万人口,兵力十余万,全力备战。朱温想打下他,恐怕也得两三个月。有了王师范在前面挡着,足够了。至于李克用,他是一个英雄!”
杨师厚不由不满的说道:“他是一个英雄又怎么样呢?”
“朱温是一个枭雄!”李存焕问非所答的说道。
杨师厚闻言,立刻明白过来了,不过依旧有些不可置信的说道:“虽然如此,但李克用真的不会进攻卢龙吗?”
李存焕肯定的点下头,开口说道:“这是可以肯定的,朱温或者会。但他李克用不会,他是一个英雄,只要是他答应下来的事情,他都会遵守。你看李克用什么时候进攻过他的盟友呢?”
杨师厚点点头,的确相对于朱温那罄竹难书的劣质,李克用的确要好上不少。李克用帮过朱温打黄巢,结果被朱温在上源驿几乎坑的去见了阎罗王,不过即使如此李克用也损失了几员大将和三百朝夕相处的亲兵。
朱宣、朱瑾帮朱温打秦宗权,结果现在被坑的辖地没有了不说,朱宣更被杀,妻子儿女都被俘虏。最后还是王师范见他这么凄惨,加上还是因为自己才如此的,将密州划分给朱瑾安身,否则朱瑾现在还无处安身呢!
再看看为朱温卖力提供粮食的张全义,他可谓是相对于汉高祖的萧何了,结果后来却被朱温睡了他的老婆和媳妇。儿子喊着去报仇,还得忍气吞声的拦住儿子。
老猪(朱)做人还真是不是一般的黑心。
第175章河北道、辽东城
经过商议,最后决定下来了。这次将有近四万士兵获得休假,李存焕这个命令发布下来,当真是换欢声雷动。
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一名士兵长期服役的带来的思乡情绪,特别在乱世当中,家书抵万金这句话并不夸张。
不过李存焕也没有犯傻,他将边军的团练兵拉上来,如此一来边境的兵力虽然减弱了不少,但也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攻破的。
同时一系列重大的人事任命也出台,李存焕组建已经有名无实的河北道,其实按照惯例,河北道的最高长官观察使应该由魏博节度使担任的。不过李存焕可不管那么多,他直接按照自己的规划,将安东、卢龙、义昌划分入河北道,自任为河北道观察使。
这相当于李存焕建立了一个中央小朝廷。李存焕将河北道改官制,下辖为观察副使、六司参军。
六司参军其实就是相当于后世的六部,分别是司功(相当于吏部)、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相当于工部)六司,最高长官为司某参军,比如司功,最高就是司功参军。
不过司仓参军和司功参军、司户参军有重叠,李存焕让沙桉克去挂名,实际上司仓参军也就是个挂名参军。观察副使由长孙承良担任,张承业升任河北监军。司功参军由六十岁高龄的聂夷中担任。司户参军有张承业兼任、吴必辅担任副参军。司兵参军由周德威担任,由杨师厚担任副参军。司法参军由聂夷中兼任,韩延徽担任副参军,偶然帮下聂夷中,主要工作还是给李存焕当掌书记。而司士参军则是由吴必辅担任。
同时檀州旧人蒋英杰调任沧州兵马使,而义昌节度使依旧由周德威担任,不过已经变为遥领,也就是挂名的。
经过一系列的变动,李存焕的权力得到再一次的加固,河北也成为了一个相当于中央集权的国家。所有大权力都集中到了李存焕和六司手中,而李存焕则是有对六司直接任免的权力。
河东的李克用很识趣,他立刻以乾宁帝的名义任命李存焕为河北道观察使,至于其他的人士任命,李存焕怎么任命他就怎么任命,反正他反对也没有用,卢龙有人甩他一眼都算是给他李克用面子了。
处理完繁琐的政务后,李存焕开始秋猎了,他带领的兵马不多,一共八千人。大部分都是新兵,用李存焕的话来说,新兵有锐气。其中忠孝军五千、铁鹰都五百、白马义从二千五百。随行的人员有周德威、高思继、李存孝、耶律阿保机、薛阿檀、杨师厚、冯道等。
随便提提耶律阿保机,他立功回来就被李存焕冷藏了,其实也谈不上冷藏,不过是李存焕并没有给他担任地方官员,他现在不过是遥领义昌节度副使。
李存焕朝平州出发,那里就是著名的山海关,自隋朝就修建,高大结实的城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都无声无息的吸引着游人的心神。
李存焕在山海关呆了一天,继续出发,过了山海关就是营州了。从平州去营州只有一条道路,沿着海岸线走,这里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辟,唐朝修建的直道。虽然没有得到良好的养护,道路已经有些凹凸不平,但总体而言唐朝的工部还是有良心的。至少李存焕感觉到这条道路绝对不是豆腐渣工程,宽阔可以容纳九辆大车行驶的直道李存焕估计,哪怕是不加保养还可以使用二百年。
当然前提是没有人将直道两侧的树木砍伐了,那树木将土地加固了,让黄土夯实的直道得到了充足的保护。
一走了一段路程后,李存焕真是有一股将军费开支削减,加大道路修建力度的冲动,本来按照他的估计,一天大概可以行八十里的路程。在当时已经是一个非常傲人的成绩了。
毕竟军队步行不仅仅是持续行走五六个小时,更加重要的是,他们还需要背负装备。而骑兵也不轻松,他们得比步兵先一步来到扎营的地点,然后就喂马,检查战马的马蹄有没有在行军途中受伤。还得放牧,在水源边洗马,这个得骑士亲自来,这可是和战马培养感情的最好机会,一名优秀的骑士是需要经常和战马培养感情的。
不过因为直道的存在,李存焕第一天行军速度达到近一百里,李存焕估计五天后自己就可以到达汝罗城,又名辽西故郡城,曾经是安东都护府的都督府所在地。(现锦州市)
在锦州休息一天后,李存焕就在此出发,朝安东都护府的都督府所在地辽东城出发。
刚刚来到辽东城,李存焕都不敢相信自己眼前这个地方就是辽东城,一路上关外的情况李存焕也看的清清楚楚。关外并非没有农田,但哪怕是农夫,他们都是半耕作半放牧的形式生活。但那么就会让人感觉到一种地广人稀的感受。
这的确,五十亩地就能够养活一家四口人,但如果放牧则是需要五百亩地。哪怕是半耕作半放牧也需要近三百亩地,和幽州比起来的确差了不少。
到那辽东城不同,辽东城坐落辽水东岸,位于辽水下游一带,但并不靠海。不过当李存焕来到辽水的时候,看到无数小船不停的在辽水当中川流不息,李存焕甚至有种感觉,辽水中流淌的不是水,而是船。
在符存审的迎接下,李存焕骑着怒火狮子走入辽东城,辽东城城外靠河边的一侧,成了工业区,大量的作坊商铺在和穿着古汉服的人交谈,还有一些明显是契丹人、女真人的人在贸易。
穿古汉服的人则是多数是向辽东城出售粗布、纸张,而契丹人则是出售牛、羊、骏马、兽皮,女真人则是出售水稻、粗布、骏马、珍珠、兽皮。另外还有一些日本人打扮的人出售一些昂贵的物品,比如玳瑁甲、漆器、画卷、清酒。
PS:今天有些忙,这一章没有修改,大家将就将就!那啥,眼泪汪汪加弱弱的问一句,有推荐票吗?
第176章稻米
第176章稻米
“这里真是繁荣!”李存焕看着两侧繁华的商店,密集的人流,忍不住感叹道。
陪伴在李存焕身边的段子尧忍不住骄傲的一挺胸膛,略带得意,却有些谦虚一点的说道:“这不过是大将军和高句丽使者达成协议的关系!否则辽东城现在还没有这么繁荣!”
“那也是你运用得当!”李存焕对于获得成功的人不会吝惜他的赞美,虽然这成功也是李存焕给予的机会,但正如那么一句话。机会不是人给予的,是自己把握的。
很简单一个例子,著名的打工皇帝唐骏他曾经在美国设计过一套软件,不过他并没有自己进行开发,反而出售了,失去了一个成为盖茨第二的机会,反而让购买他的公司大赚一笔。而比尔?盖茨则是自己开发,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也是一个很短暂的差距。只看你会不会掌握,这简单的事情却会造成巨大的差距。
“大将军我准备抬高税收,现在的关口税实在太低了点,才十抽一,我看十抽二!反正我记得日本和高句丽那边也是这个税制。”段子尧建议道。
“不!”李存焕摇摇头,开口说道:“这样的税制已经不错的了,另外我准备统一收税,免的造成多重收税!”
“统一收税?”段子尧奇怪的看着李存焕。
李存焕点点头,开口说道:“我准备在河北道推行,所有进口的货物统一在海边收税,如果货物运到另外一个州,则是按照那个州的物价进行收税。同时河北道本地的商人,则是进行分级,统一进行收税。”
段子尧迟疑了下,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