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隋-第14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草原之主,这个损失也可以补上,更何况,那个时候,以突厥的强势,再度南下,并不是什么难事啊!
杨浩哈哈一笑,道:“如此甚好!”说着,杨浩挥手示意他下去。
宋邪那千恩万谢的下去,苏定方这才看着杨浩,道:“陛下,你这是?”
“哼!”杨浩冷哼一声,道:“阿史那咄苾野心勃勃,朕便趁机敲他一笔,只不过,朕也有计谋啊!哈哈!”
杨浩走出书房,天气依旧寒冷,他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计划,纵使阿史那咄苾做上了草原之主,要分裂突厥,并不是什么难事啊。他故意装着贪图牛羊的模样,就是为了麻痹贪婪而自大的阿史那咄苾。
纷乱之章第一百零三章冬日的决定(四)
更新时间:2012…2…162:26:18本章字数:4614
(啊啊啊,这章写的很艰难。。。。。。。。。。)
这样的一个下午,难得太阳高挂天际,发出微弱的光芒,屋檐角的冰凌慢慢的变小,水渍不停的滴下,滴在地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
杨浩手中执着白子,轻轻的放到棋盘之上。
魏征看着杨浩眉头不展的模样,道:“陛下,还在为早上的事情而烦心吗?”
杨浩轻轻的叹口气。
以魏征为首的大臣,属于杨浩一系,忠心度自然比其他人要高上一截。当然,早上的事情,无关忠心,而是利益。
隋朝初步实行的三省六部制,管理中央财政税收的机构称为度支部(即后世的民部、户部)。杨浩登基,改度支部为民部。民部的职责,无非是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其中涉及掌管全国土地、赋税、户籍、军需、俸禄、粮饷、财政收支等各项。
张文瓘在提出鼓励经商之后,众人皆认为,商人是最低等的,按照制度,商人再有钱,也是比民、工还要低,这点无可置疑。张文瓘鼓励经商,是符合杨浩的想法的,虽说杨浩是从后世而来,他懂得一些东西,比如所谓的重商主义,杨浩就明白其中的理论含义,不过,他认为这理论,有些超越了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未必是最好的,适合这个时代的发展,那才是最好的。
这些,本来没有什么问题,可是,张文瓘在其中,还提到了许多东西,其中一项却是对那些世家大族颇为不利。当然这一项,是经过杨浩的指示的,那就是将赋和役分别合并。而且,以往的赋税都是通过实物来进行缴纳,张文瓘的改革,就是想要将这些赋税折成实物,统一上交。这样的话,造成的结果就是,国家增派的差徭主要落在土地所有者身上,土地越多,那么所担负的赋税也就越多。
中国人大多喜欢买卖土地,因为他们认为只要有了土地,就有了一切。防微杜渐,杨浩坐在这个位置上,自然不能是我死之后,管它洪水滔天。实行这项制度,目的在于防止土地兼并。当然,杨浩初建国,中原各地战乱,暂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可是正是因为战乱,才会使得各大势力重组,在这个时候改革,比国家稳定之后,更容易一些。
可是,杨浩还是想的太简单了,这个时候,也有不少人出来阻碍,比如裴矩,就连老头子赵才也极力的反对,说是乱改祖宗法制,于理不合。
这其中的奥秘,杨浩自然是知道,赵老爷子就不说了,忠心不用怀疑,只是毕竟年纪大了,有些顽固。可是裴矩就不一样了,裴家在隋朝,乃是盛极一时的大家族,家大业大,土地也就格外的多了,杨浩仿照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的政策,自然是触动了以裴家为代表的利益,所以,裴矩才会不顾一切的反对,搬出祖宗法制,并说如今隋室艰难,需要世家大族的支持,千万不能动摇国之根本。
本来,历史上的隋亡,除了杨广的急功近利之外,那便是杨广实行的进士科,使得寒门只要通过努力,也可以改变人生,进阶官途。造成许多了世家大族离心,纷纷起来造反。李渊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不过李唐统一全国之后,也曾大力的打击世家大族,例如清河崔家,例如太原王家。后来直到唐末黄巢起义,才较为彻底的将世家大族给摧毁。
杨浩的目的,也是想要打击世家大族,尤其是关拢集团,当然,如今关陇集团在李渊手中,如果杨浩攻进长安,恐怕少不了一番清洗。
所以说,追根究底,什么于理不合,分明是触犯了他的利益,才会如此的反对。
放下手中棋子,魏征道:“陛下,长痛不如短痛。”
杨浩点点头,道:“玄成,你说的,朕明白,只是因为考虑太多。如今河北刚刚稳定,外敌仍在,朕不是不想动,而是担心此事造成的后果啊。”叹了口气,杨浩续道:“朕担心的是,如此一来,各地的世家若是纷纷反对,先帝的情形,可不能在朕的手上重演啊!”
魏征思虑良久,这才道:“陛下所言极是。”顿了一顿,魏征续道:“陛下,此事关系国之根本,却是不可操之过急,来日方长,需要从长计议,不过微臣以为,以钱币来代替实物交赋税,可以先行。”
“不错。”杨浩点点头,这就是白日廷议,杨浩没有反驳的原因之一,他之所以提出,并不是没有想到可能遇见的阻力,而是在进行一个试探,看看终究,有多少人会支持这个变法。结果是,大臣之中,支持此项变法的,多为寒门子弟,那些世家大族,大多反对。也罢,如今的情形,却是不合适,等到国家初定,或许就是时机了吧。
两人下完棋,魏征躬身,回府。
这时,宫女传来消息,说是萧太后相见皇上一面。
杨浩有些疑惑,对于婶娘,他每次都是问安,这个时候,能有什么事情呢?
赶往萧太后的寝宫,只见燕王杨倓也在。
“婶娘!”杨浩道,对于萧太后,杨浩非常的尊敬,心中把她当做自己的母亲一样。
“皇上。”萧太后微笑,转而向杨倓道:“倓儿,还不向皇上请安?”
“免了,倓儿,最近叔叔教你的武艺学的怎么样了?”杨浩一笑。
“叔叔,我已经能打坏两块木板了!”杨倓笑着道,要知道以前他击碎一块木板都够呛。
“很好,过几天有空,叔叔再教你几招!”杨浩道,随后看向萧太后,道:“婶娘。”
萧太后道:“皇上,适才赵老将军前来探望,将廷议的事情告诉婶娘。虽说婶娘是一介女流,不该干预朝政,可是,婶娘只想提醒皇上一声,先帝的悲剧莫要在重蹈覆辙,如今这种情形,创业艰难,大隋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杨浩点点头,道:“婶娘,浩儿知道,此事兹事体大,自然会考虑清楚。”
“嗯,婶娘相信你,一定能够将事情做好。”说着,萧太后忽然笑了,道:“浩儿,婶娘听说皇后有了?”
杨浩一愣,笑道:“婶娘,这也是半个月的事情。”
萧太后一笑,道:“那日,婶娘去瞧瞧皇后,教教她,给浩儿生个大胖小子。”顿了一顿,萧太后又道:“皇后那边,似乎宫女不够吧,这样,婶娘也没有什么事,翠儿他们跟随在婶娘身边好久了,颇有经验,就让她们去伺候皇后吧。”
“浩儿替梓童多谢婶娘了!”杨浩施礼。随后,两人又聊了半响,无非是说一些往事。
两人聊了半响,杨浩这才站起身来,告别。
萧太后叫出几名宫女,随着杨浩走了出去。
到了崔珺然的寝宫,这才发现宇文漪、窦红线也在,三人不知道在说些什么,脸上露出笑意。
看见杨浩,三人也颇为意外,赶紧过来施礼。杨浩哈哈一笑,道:“珺然,婶娘知道你有孕在身,特意让她们来照顾你的起居。”
崔珺然却是摇摇头,道:“恐怕这下不够了!”
“不够?”杨浩吃惊,左右打量了几人一眼,想了一想,这才试探着,看着宇文漪,问道:“难道是你?”见脸色微红的宇文漪一声不吭,只是用手轻轻的抚摸着小腹,杨浩大喜,哈哈一笑,道:“想不到竟是双喜临门。”
“漪儿,这是那天的事?”顿了一顿,杨浩又问。
“今日食时的时候,吃不下去饭,总是呕吐,还以为生了病,于是请了叶太医前来,这才发现有了。”宇文漪道,眼中,是掩饰不住的欢喜。
“我听听!”杨浩有些兴奋的想要靠近,在她的小腹上听听,宇文漪却是躲开了,道:“陛下,你要做什么?”这么多人,还有皇后和红线妹子在,多羞人啊。更何况,这个时候,能听出什么?
“哼,陛下就是偏心。”窦红线却是装着生气的模样,闷闷的道。
“朕,偏心?”杨浩一愣。
“崔姐姐和宇文姐姐都有了,就我还没有,那不是偏心?”窦红线道。
杨浩一阵哑然,暗想这事儿,努力了也不一定命中啊,可怪我不得啊。看着窦红线生气的模样,杨浩嘿嘿一笑,道:“既然如此,那今晚朕就……”
可是杨浩的话没有没说完,只见窦红线忽然捂着嘴,奔了出去,不一刻传出了呕吐之声。
崔珺然和宇文漪两人面面相窥,杨浩一愣,跑了出去,示意宫女走开,轻轻拍着她的背,道:“红线,不要紧吧,你莫不是有了?”
窦红线忽然楞住,想起崔珺然那日的情形,脸色一红,心中甜蜜,抬起头来,看见杨浩开心得模样,擦了擦嘴,跑开了去。
杨浩哈哈一笑,想不到,居然是三喜临门啊!
纷乱之章第一百零四章冬日的决定(五)
更新时间:2012…2…162:26:18本章字数:4241
恒山郡的官道上,一支千余人的队伍踏着冰块,冒着寒风前行,这些人,之所以在这样的天气里,是奉了杨浩的命令前去慰劳在恒山郡作战的隋军。()
这次运送牛羊以及美酒等物的主将乃是宇文士及,同时,他也是提出慰劳前线将士的提议者,所以,杨浩就让他带着三百的士兵,以及七百民夫押解着慰劳品赶赴前线。
“驾!”宇文士及一提缰绳,走在最前面,身边,是几名亲兵,都是宇文家的老人了,不过,其中,有一个较为面生的面孔,正是宇文长兴。
“老哥。隋帝这么轻易让你前去慰劳将士,莫非有什么阴谋?”宇文长兴还是有些颇不放心,开口问道。
宇文士及瞧了瞧前方,这样的天气,狂风卷着雪花,向他扑来,顿时感到一阵寒冷,他的心中着实有些后悔,搞不明白,当初为什么答应这个长兴,做出这样的举动?当然,在皇上所赐的年货之中,宇文士及并不敢动什么手脚,比如下迷药之类。如果那样做了,他宇文士及就未免傻了。
在这种情况下,正定县被团团围住,井陉关、苇泽关也已经失守,就算来整被暗中算计,李神通还是不能避免四面楚歌的境地,相反,会遭到隋军更为强烈的反扑,而且,宇文士及的暗线也就暴露了,所以,宇文士及和宇文长兴并不是短见之辈,走出这样的昏招。
在李唐的计谋中,布置了一个很大的局,虽然,按目前的情形来说,隋军对李唐所造成的并不大,两大势力相接触的地盘,只有汲郡和魏郡。本来,这两个地盘是属于瓦岗李密的,可是后来李密西逃长安,投奔了李唐,镇守在当地的李世绩(李渊赐姓)随即投靠了李唐,成为李唐在关东的桥头堡,曾与王世充大战数次,不过因为李世绩颇有才能,王世充虽然兵多将广,竟是久攻不下,只得无奈放弃,转而攻打其他地区。
未雨绸缪,李建成的建议让李渊大为赞赏。
无论是李渊,还是王世充,他们都属于隋朝的旧臣,当然两人还是有差别,李家势力庞大,世家大族,与关拢世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谓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而王世充则不同,他出身寒门,靠着自己的努力,才走到了这一步,虽然艰辛,可也算是苦尽甘来。当然,同样是称帝,李家无疑比王家占据了很多优势,正史中,王世充窃取了洛阳朝廷的政权,其他各地仍在抗敌的隋杨势力,选择的是投降李唐而不是其他人,就能看出李家的号召力非同小可。
这两个势力,都曾拥立隋杨子孙为帝,然后,通过封王赐九锡等方式,步步紧逼,然后夺取了长安、洛阳的政权。在他们看来,如果天下已经没有了隋杨的政权,那自然是最好的,不用担心有人算账。可是,如今的现实是,河北仍有一个政权,打着隋杨的旗号,而那个人,是名副其实的隋杨宗室,手中,还掌握了一件东西——玉玺!
虽说玉玺那玩意,不过是一个象征,可是有时候,往往就是这么一个象征,代表了人心的归附。更何况,无论是李渊还是王世充,那个不是对天下虎视眈眈呢?岂能容忍河北势力的存在?
东汉末年,刘备凭着一个皇室旁支的身份,就招揽了不少英雄豪杰,从而经过一番艰苦创业,使得天下三分。可见身份这个东西,非常的重要,而且会让那些篡权者胆战心惊,因为只要他们存在一天,凭着他们的身份,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