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御全球-第17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55章 小国战胜大国(下)
只要德军占领苏联的欧洲精华部分,控制住重要城市、掌握住交通枢纽、开发战略资源,届时仅仅需要较小规模的武装力量,就能够从容应对苏联亚洲部分的反击。
虽然失去欧洲部分的残存苏联面积广大,但是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物资缺乏、交通不便,无法集结起足够的力量向占领了苏联的精华部分、如虎添翼的德国挑战,苏联如果到了那个地步,也就和战败无异了。
由于苏联泥泞的雨季和可怕的冬季,也将极大地影响德军的后勤补给和作战能力,可能导致其无法在1941年冬季前完成“巴巴罗萨计划”,致使苏德战争走向长期战争。
隆美尔在这方面也有清楚的认识,苏德战争部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如期地发展,如果出现战争长期化,隆美尔也有相应的规划。
如果战争拖到1942年后,德军是否仍然有可能战胜苏联呢?回答是:有!历史的固然德国没有能够在1941年速胜,她仍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大批苏军被歼灭,大片苏联领土被占领,德军仍然停留在苏联腹地等待下一次进攻。
如果德国能够继续大量歼灭苏军使其大量失血而来不及补充、继续占领苏联领土使其失去东山再起的依凭、持续夺取苏联的资源以战养战,还是可以消灭苏联战争实力、剥夺苏联继续作战下去的潜力,从而获得胜利。
当然苏联也将获得了最重要的喘息时间:无数兵役人口加入军队、几十上百个新编师走上前线、大批工厂东迁到乌拉尔山脉已经开工、成百上千件武器装备走下产线?苏联的战争实力逐渐扩大,苏德之间速决战逐渐演变成两国综合实力之间的长期抗衡。
如果苏联在战场上的进一步胜利,胜利的天平终于倒向了苏联。德国最终没能压制住苏联战争潜力转化成战争实力,将是导致德国战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有许多因素也不容忽视,德国如果失败,一定是许多原因叠加起来的综合效应,而绝对不仅仅是一两个因素片面决定的,这些不利因素就是隆美尔要尽力避免的。
1。同盟国敌手:
德国虽然控制了欧洲大陆的绝大部分,成为名副其实的欧陆帝国,但是毕竟造就了太多的敌手。与德国为敌的苏联、英国、加拿大、美国、南美非洲亚洲等多国。
他们掌握了世界上大多数的人口、资源、物资、经济和技术力量,尤其是具有强大战争潜力的美国这个迟早要对德宣战的国家,在同盟国针对欧盟的胜利天平上增加了一颗决定性的砝码。
同盟国和德国相比,人力具有4倍优势、钢铁具有3倍优势、石油的优势更加巨大、强大的敌手也使德国无法集中全力对付苏联,即使现在火如荼激战即将开始,德国在欧洲西线、挪威、北非也维持了相当规模的兵力,防止未来可能的进攻。
德国在苏联投入是陆军总兵力的70%左右,远远未能尽到全力。而苏德战争爆发后,最终将形成了全面的反德国联盟。
苏联不仅会得到了美英为首国家的军事支援,即使是长期敌对的日本,苏联可以与其签订了日苏互不侵犯条约,好腾出手来,全力抵抗德军进攻。
这好比是德国绑起了一只手,与可以全力以赴、还可以做场间休息的苏联作战,不利之处非常明显。
2。欧洲国家联盟:
德国虽然组建了轴心联盟,真正要把周新联盟的所有力量综合起来其实很难,后世的欧盟为一个问题吵架几个月是常事,此时的轴心联盟又能好到那里去。
另外就是这些轴心联盟军队的战斗力,实在让人堪忧,对于德国陆军来说,他们只能是一群来打酱油的人,比如意大利不通知德国,贸然进攻东非、北非、阿尔巴尼亚、希腊,结果意军不堪一击,招至惨败。
不仅破坏了原本符合德国期望的巴尔干和非洲地区的均势,还使得德国不得不派出部队挽救丢脸的战友,间接导致了兵力的分散及“巴巴罗萨计划”的延迟。
当年希特勒在西班牙内战时助了佛朗哥一臂之力,但是当希特勒希望佛朗哥回报,实施其制定的“非尼克斯计划”,占领直布罗陀海峡掐住英国命脉时,得到的回答却使他失望,可见西班牙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让日本内阁集体下台,不久之后,日本还以颜色,也和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将国策在“北进”和“南进”之间选择了后者。
此时德国与日本夹击苏联的局势已经不复存在,隆美尔也要负一定的责任,因为隆美尔一直全力反对与日本结盟,当上元首的隆美尔,直接就拒绝了日本投来的橄榄枝。
3。战争指挥:
德军官兵的作战素质固然是无与伦比,但德军高层的指挥却可以说也是问题重重,现在已经被隆美尔大部分解决。
比如希特勒一手建立的德军最高统帅部和陆军总司令部职责范围重叠,权限交叉。它们之间勾心斗角、争权夺利。隆美尔为此不得不把国防部和三军总司令部全部归于最高统帅部之下,这才解决了指挥机构重叠的问题。
又比如说,历史上希特勒和德军高级将领间常常意见不和,互不信任。希特勒独断专行,过于集权,不把权力下放,越级指挥。不仅在大的战略方向上一意孤行,甚至干涉作战指挥到营连一级,军队无法根据战场情况作出合理处置。德军司令官自嘲道:“没有元首的命令,我都不敢把哨兵的岗位从门口移到窗边。”
隆美尔从来都没有越级指挥的习惯,他也是从底层一步一步升上来的,他深知前线指挥官对越级指挥的反感和厌恶,越级指挥这个弊端现在已经不存在了。
另外,就是要防止德国重蹈覆辙,历史上德军在二战中重大决策错误如下,略举几例:
莫斯科会战,德军败势已成后,希特勒坚决不准撤退,直接导致了大批德军被消灭,大伤元气。德军次年起再也没有发起全面进攻的实力,只好实行重点进攻。
第356章 将信将疑
1942年德军同时进攻伏尔加河和高加索地区,结果力量分散,两个战略目标一个都没达成;斯大林格勒会战,把整师整团的德军精锐野战部队投入到城市的绞肉机中,造成大量伤亡。
第六集团军被围后,不允许撤退,被苏军全歼;库尔斯克会战的进攻时期先是一拖再拖,变成了强行进攻阵地站而不是闪击战;之后又在战局最关键的时候调走南线几个精锐党卫队装甲师用于应对盟军的登陆意大利,致使失去了堡垒战役获胜的最后一线希望。
库尔斯克会战之后,德军的失败更多的是受制于军队和装备上的极度劣势,相当多的时候是拆东墙补西墙,迫于无奈,故不再一一讨论。
不可否认,二战中德国许多错误的作战决策,是导致德军受到重大损失的主要原因,如果德军的作战指挥体系能够健全运作、不受干扰的话,德军的成就理应更佳。
历史上德国所犯的战略错误,隆美尔必须尽力避免,绝对不能在重蹈覆辙,这就是穿越者的优势。
4。武器装备:
德军武器虽然性能优良,但是质量毕竟比不上数量,最后可能要淹没在t34坦克的群狼战术中。
苏联在英美的支持下,坦克的生产数量实在太庞大了,苏联也有足够的资源来无线生产坦克,可德国就不同了,德国的各种资源非常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德国此时已经有ju89,ju89是可以执行远航程大载弹量的轰炸机,ju89的航程三千公里,载弹量十吨,ju89绝对可以摧毁苏军后方原料产地、生产基地、物资中心,从而釜底抽薪,比如派ju89轰炸苏联后方的乌拉尔工业区。
5。种族主义:
历史上苏德战争初期德军还被看作是解放者,可是希特勒的种族政策却决定了他无法把被占领地的人民争取过来,斯拉夫人和犹太人都被看成是必须消灭的劣等民族。
德国实行的大规模屠杀犹太人、苏军战俘,一律处决苏军政治委员,一个德国人死了,要让百个苏联人偿命的反游击措施,这些恐怖措施把苏联人彻底推向了自己的敌对面,激起了苏联人民的反抗意志,给自己制造了无数的敌人。
隆美尔在先前的会议上,就已经告诉了手下的将官们,要优待俘虏,千万不要使用民族歧视政策等等,希特勒的极端种族主¥义弊端,在战前就被隆美尔彻底否决和纠正了。
6。战略资源:
德国最大的一个致命弱点就是战略资源匮乏,一战失利后又失去了所有海外殖民地,战时所需物资大多要靠进口,如罗马尼亚的石油、挪威的铁矿。
现在德国可以利用的几乎是整个欧洲的工业生产能力,还有非洲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各种资源,德国在隆美尔取得非洲战役的彻底胜利之后,从此就不在有资源匮乏之虞。
历史上,德国没有橡胶和足够的汽油,只能人造橡胶和人造汽油,虽然成本巨大,但不得以而为之。故在苏德战争中,对战略资源的掠夺将是德军的一个重要目标,某种程度上也会干扰了战略决策。
德国在巴巴罗萨计划中期,突然分兵进攻斯大林格勒,就是为了抢夺苏联在巴库的油田,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德国没有拿下斯大林格勒,也没有拿下莫斯科。
现在不会了,隆美尔已经彻底拿下非洲,德国在也没有了资源匮乏的问题,德国也不会为了资源而改变战略进攻方向,这个劣势,也被隆美尔彻底解决。
总之,隆美尔把德国在历史上所面临的困难,所犯的战略错误,都大体上解决了,可德国就能一举拿下苏联吗?这可不一定,英美两个国家可不会同意,结局到底如何?那只能拭目以待了。
……
德国进攻苏联就在后天,已经没有必要在留着英国间谍007了,隆美尔一声令下,卡纳里斯立即收网,一百多名英国间谍被逮捕,英国在德国的间谍网受到重创,英国获得重要情报的来源大大减少,这对屡战屡败的英国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这个消息传到英国,张伯伦对这个情报无动于衷,因为张伯伦派出的和谈代表还在柏林谈判呢!张伯伦对和谈寄予厚望。
丘吉尔对张伯伦的绥靖主义戳之以鼻,虽然丘吉尔现在不是首相,但是丘吉尔依然是英国海军大臣和不管部大臣,英国的一些主战派也紧紧地团结在丘吉尔的周围。
可以说此时的丘吉尔,虽然不是首相,但是丘吉尔的权力依然很大,就连张伯伦这个首相,也把丘吉尔没奈何。
张伯伦可以对007这个英国的超级间谍的落网无动于衷,但丘吉尔可不这样认为,丘吉尔从中间事情上嗅到了不同寻常的味道。
德国为什么会在这时候突然逮捕007?丘吉尔也不知道德国为什么会这样做,但丘吉尔可以猜测。
丘吉尔认为,德国一定是准备对苏联动手了,丘吉尔也没有任何证据来证明他的这一推断,他完全是凭直觉得出的判断。
丘吉尔在得到这个推断之后,立即就给斯大林发了一封电报,丘吉尔在电报里面告诉斯大林,说德国将在近期进攻苏联,请他做好防备云云。
斯大林接到丘吉尔的电报,他也是将信将疑的,此时的斯大林是真的不相信德国会进攻苏联。
根据斯大林的判断,德国与苏联才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不可能这么快就单方面撕毁条约啊!斯大林可听说隆美尔是一个非常守信的人,他应该不会这样做吧!
再者德国此时正调集重兵在罗马尼亚边境演习呢!德国应该不会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发动对苏联的进攻。
斯大林就是根据这两点来判断的,所以斯大林对于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消息将信将疑。
但斯大林可不是蠢货,毕竟德国在波兰境内布置得有几百万军队,他也不得不防,所以斯大林在几个月前,就开始向边境布置兵力。
到现在,苏联已经在边境地区布置了290万人,火炮32900门,坦克14200辆,飞机9200架。
斯大林在边境地区布置了如此强大的兵力,他怕德国的隆美尔吗?显然不怕,如此强大的兵力部署,就是斯大林的依仗。
所以斯大林对丘吉尔的提醒置之不理,他只是向下传达了一个注意警戒的命令,斯大林的目光继续盯着芬兰方向,那里还有一百多万苏军在和四十多万芬兰军队死磕呢!
……
【兄弟们的月票分给力啊,落叶拜谢了,兄弟们继续狂顶,每天两更不会少,持之以恒是必须的。】
第357章 巴巴罗萨计划开启
1940年4月20日凌晨5;30,德苏边境万籁俱寂,天空中的繁星已经隐藏到天穹之中,地平线以下的光线射入到天空,在映衬到地面,地面有上一丝丝的光亮。
此时苏军的兵营里面鼾声一片,因为苏联的位置偏北,所以大家都起的比较晚,而在德国一方,无数的大炮已经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