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警戒之民国-第28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指挥官在大清洗期间被斯大林所杀害,三分之一的红军军官和几乎全部的高阶将领都被处死或流亡至西伯利亚,改以大批具备“政治经验”却毫无作战经验的军官替代。
大清洗中,五名元帅就有三名遭处决,三分之二的军团和师指挥官也遭遇相同下场。总共加起来,被处决的红军领导人高达了三万人。这造成了红军内部充斥大量年轻而训练贫乏的军官。举例而言,此时,红军的军官里有75%尚未任职超过1年。红军军团指挥官的平均年龄比德军师指挥官的平均年龄少了整整12岁,这些军官在战场上往往缺乏积极行动的意愿,而且很大一部分根本没有能力胜任其职位。
大多数苏联单位在战争爆发时都保持和平时期的状态,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后世照片中,苏联空军的战机都紧密排列在跑道旁(而非疏散开来),而被德国空军的轰炸部队轻易摧毁。苏联空军一直到战争爆发前都被禁止攻击德国的侦查飞机,而任由大量德军侦查飞机进入苏联领空勘测。苏联空军虽然拥有数以千计的战机,但大多都极为老旧,例如I…15和I…16,而先进的机型如米格机和拉沃契金则数量稀少。很少战机拥有无线电,拥有无线电的战机也极常故障,而缺乏讯息加密的设备则让德军得以轻易窃听。同时苏联飞行员的空战经验和技术都极为落后。
红军部队的部署相当疏散而且未经准备,部队之间往往无法互相联系,而且也缺乏运输工具把有效战力集合起来。虽然红军有非常多先进的火炮,但这些火炮很多都没有配备弹药。火炮单位同样缺乏运输工具而无法迅速部署。坦克单位数量庞大且装备良好,但却极为缺乏经验和后勤支援,维修保养的水平也非常差劲。坦克单位往往被草率的送上战场,而没有任何燃油、弹药、或人员补给的安排。通常在经过一次作战后坦克便毁坏或报销了。
在战前,苏联的宣传机器总是不断宣传红军的强大,宣称任何针对苏联的侵略都会被轻易击退。
斯大林刚愎自用的个性使他无法接受任何逆耳的属下建议,加上他对于互不侵犯条约的盲目信心。此时的他越来越高估苏联的实力。在今年春季,斯大林的情报机关不断的发出德国即将展开侵略的警告,但都没有被斯大林重视。尽管斯大林和其幕僚也体认到攻击的可能性,但由于斯大林对于红军实力的迷信,苏联决定避免挑衅希特勒。这一连串的错误造成的后果是,开战时苏联边界的部队都没有进入警戒状态,甚至在遭受攻击时也必须先向高层请求许可才准许反击,虽然苏联在两个月前开始实行局部的警戒,但这在德军攻击展开时根本没有发挥作用。斯大林也拒绝彻底动员军队。
就在此时,德国和日本已经张开狰狞的獠牙。可近半的红军基地集中于接近边界不到两百公里的地方,依据红军的指令,燃料、装备、火车等等也大量被囤积在那里。由于红军在战术理论上进行的草率更动,这些部队的战力被大为减弱。
原本苏联在去年开始采用的战术是:以标准的线状防守战线紧连其他国家,步兵部队会在防线上堀壕架构坚强的防御工事,而坦克则会配合步兵行动以提供支援。法国战役的结果引起极大震撼,当时在世界上规模排名第三的法国陆军(军队规模第一为苏联,第二是中华),在不到半个月便被德军彻底击败。
苏联对此结果进行了分析,但分析的资料并不全面,分析结果认为法国的崩溃是因为过度依靠战线防守而缺乏装甲部队支援所造成的。苏联决定不再重蹈覆辙,遂取消了堀壕防守的战术,改采将步兵部队集中为大规模机动队伍的战术。所有的坦克都被集中至31个庞大的机械化军团,宣称这样一来每个军团都会比德军的装甲军大(不过直到战争爆发很少有军团达成这种规模)。
苏联所预测的情况是:一旦德国发起攻击,德军先锋的装甲部队便会被机械化军团所切断和歼灭,接着机械化军团会和步兵部队一同歼灭剩余的德军步兵。而南方的乌克兰地区则驻扎了大量的部队,准备在战争爆发后对德军进行战略包围。在摧毁德军南方集团军后则朝北攻占波兰,包围德军的中央集团军和北方集团军,包围圈里的德军不久后就会被彻底歼灭,如此一来纳粹德国将必败无疑。
尽管苏联准备了很多,但德国方面哪里会像苏联预计的那样进行进攻。僵硬的战争准备机制,让德国人钻了很大的空子。
其实,斯大林还是很有想法的,他也不是一个愚蠢的人。苏联的战略中心还是在欧洲,他的眼光也一直放在欧洲。不然斯大林也不会把一半的装甲力量放在欧洲前线。
斯大林的计划是先让希特勒与欧洲各国自相残杀之后,再由苏联大幅侵略欧洲。当年,斯大林是依据此一长远计划下才跟希特勒进行合作,这两年红军的扩军和备战都显示他正在准备“解放欧洲”。将欧洲版图纳入红色政权的范围内。
并且苏联甚至有了多份计划,其中有一份是朱可夫策划的。计划中包含了秘密的红军动员,以训练为借口在边界大量部属军队,以期在攻击开始之后切断德国与其盟国如罗马尼亚的连结,借此中断德国的石油供给。
然而这些都是斯大林的臆想,当战争来临时,这一切的准备都成了花花架子。
轴心国选在6月22日的早上4点45分展开攻势,也就是汉京时间上午10点45分。在中华国防部众多将领的见证下,这场大战役终于打响。
进攻一开始,德国的五万多门大炮脱下了伪装的炮衣,近三百万德军等待着进攻的命令。凌晨四点半,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下达了向苏联进攻的命令。
霎时,静谧的黎明被千万发炮弹的爆炸声撕裂,德军的2000架飞机像乌云一样压向苏军的阵地,炸弹如雨点般降落下来,成千上万的苏军士兵在睡梦中死去。面对德国突如其来的猛烈轰炸和炮击,苏军一时陷入极端被动的局面。到当天中午,苏军就失去了一千多架飞机,其中有绝大部分是在机场上尚未起飞就被炸毁的。
到傍晚时分,德军的坦克部队已经向苏联境内推进了五十公里。直到当天晚上7点,苏联才正式下令向入侵的德军开火。偷袭获得成功后,德军动用了大部分准备好的兵力,其中的一百九十个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和190艘舰艇(非主力舰,很多炮艇加上驱逐舰巡洋舰),从波罗的海到黑海1。5公里的战线上,发动了对苏联的全面进攻。
德军兵分三路,北路攻打苏联波罗的海沿岸和列宁格勒,中路指向莫斯科,南路夺取苏联的“粮仓”乌克兰。
此时形势对于苏联来说十分险恶。北路德军在18天内深入苏联腹部五百公里。到11月,德军占领了苏联一百八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希特勒得意忘形的向所有人说:“我们只要在门上踢一脚,整个破房子就会倒下来。
不过。在战争一开始,就给德国出了一个难题。要计算出双方双方在这个阶段的特定地区部队分布相当困难,因为大多数德军的名单都包括许多还未参战的后备军人,同样的两方在力量上的对比也很难有效计算。合理的计算是约有260万德军在6月22日进入作战状态,而他们所面对的苏联军区也有差不多数量的红军军队。
德军的突袭还是收到完全的效果,虽然苏联指挥部在收到德军部队逼近的报告后即在凌晨0点30分对边界部队发出警告,但当时却没有任何一个部队展开备战。
而斯大林对德军侵略的消息吓呆了,并且直到一两个礼拜后的7月3日才正式对全国发表声明。斯大林向苏联人民发表广播演说,号召全体苏联人民行动起来,坚决同法西斯斗争,苏联卫国战争正式拉开序幕!
突袭带给苏军的最大震撼并非是突袭的时间,而是同时进攻苏联领土的德军数量之多和配合之紧密。约有320万的德军地面部队投入了西线的攻势,伴随的还有数十万的罗马尼亚、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意大利部队,芬兰则从北边发动攻势。但苏军在同时对抗这些敌军的同时也持续进行大规模的增援,西线的苏军部队在6月22日时约有260万人,尽管半年的战事造成450万人死伤的惊人数字,至年底时已经跃升为超过4百万人(苏联国内部队和储备军并没有计算在内)了。德国空军声称在侵略开始的第一天就摧毁了1689架红军战机,而自身则只损失了35架。事实上苏联空军在刚开始几天的损失比德军估计的还要惨重,总共有5922架飞机在头三天被摧毁。
德军的攻击速度之快使得苏军的防御计划完全瘫痪,而无线电和通讯配备的严重缺乏也造成苏军部队难以互相协调作战。
德军的攻势也引燃了许多苏联占领国的独立运动,德国进攻当天,立陶宛发生了反苏联的暴动,并在隔天发布了独立的宣言。几万名立陶宛人加入叛变行列。随着德军向北方的攻势进展,叛变也蔓延至爱沙尼亚了。
苏联军队遭受严重挫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德军的成功突袭以及苏军内部的问题。除去中华外,此时德军可以说是世界上训练最为精良而又最富经验的部队,德军拥有机动性和歼灭战的先进战术理论、近乎完美的通讯技术、以及不断胜利所带来的自信。相较之下,苏联部队则严重缺乏领导人、训练、和准备。同时,大量的苏联部队都集中于德苏边界(占领的波兰领土),却缺少适当的防卫,导致这些部队在开战后几周内便被彻底歼灭。许多苏联部队也被高层下达的不侵犯、不主动挑衅原则严重限制,在开战后又被命令“原地还击之后反击”(使他们在面临德军包围战时非常脆弱),同时部队普遍缺乏具有经验的军官,迟钝腐败的官僚作风也相当常见。苏军领导能力的无能,早在先前对于芬兰的侵略中就已经展现出来。
苏联在开战后数周所采取的战术导致灾难性的结果。刚开始时红军完全高估了自身的作战能力,机械化军团不但没能击败德军的装甲师,还遭受德国空军的俯冲轰炸机密集攻击而损失惨重。苏联坦克的保养贫乏再加上坦克兵的经验不足,导致惊人的故障比率出现,同时备用零件和负责后勤支援的卡车也非常缺乏。而步兵部队放弃掘壕的战术也导致灾难性结果,在机动性低落又没有坦克支援的情况下,苏联步兵部队根本无法在战场上灵活调度。
苏联遭受的庞大损失使得苏联的宣传机器开始调整宣传内容。在战前苏联政府一贯的宣传红军的强大无敌,但到了秋天宣传基调已经改变为“红军变虚弱了、准备战争的时间不足、德国的攻击太过突然、德国屠夫行径、必须保护苏联领土”等等,以激发民众和士兵们保家卫国的决心。
第三百八十四章 日本占领远东
德意志国防军在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在北部及中部战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只是在南方留下一个巨大的突出部,在这里有一支庞大的红军,包括几乎整个西南方面军。大部份红军仍然留在基辅一带,由于大部份装甲力量已在先前战役中被消灭,他们因此缺乏装甲及机动力量。
虽然这是当时红军在东线最大一支部队,他们却无法再威胁德军的进攻。8月底,德意志国防军最高统帅部面临抉择,向莫斯科继续进攻或消灭南面的苏军,由于南方集团军没有足够力量包围及消灭敌军,中央集团军需要提供支援以完成任务,经过争论后,德国第2装甲军团及德国第2军团从中央集团军转属南方集团军及向南推进,在基辅以东与南方集团军进攻部队会合。
装甲部队快速进攻以完成包围,这令苏联西南方面军司令措手不及,因此被斯大林撤去西南方面军司令员的职务。没有人继任指挥,各军及师的指挥官各自为战。
而德国装甲兵团已经对基辅完成了包围。
之后,被包围红军的命运已被注定,对苏联来说,包围圈的范围难以置信,由于没有摩托化兵力或军事天才的领导,他们不可能突破包围,南方集团军的德国第17军团及第6军团与中央集团军的第2军团在装甲部队的支援下不断缩小包围圈,被包围的苏军没有轻易放弃基辅,在一场残酷的战役中苏军士兵被德军火炮、坦克及飞机消灭。
最后,进攻10天后的9月26日,最后1支苏军在基辅以东投降,德军宣称俘获六十万红军士兵。
基辅战役后,红军已经没有更多后备力量。为防卫莫斯科,苏联政府调动83个师共八十万人,但只有其中25个师是有足够装备,而且缺乏装甲部队及战机。
德国方面,他们有70个师共百万人,接近三分之一是机械化的。这是在这场战争中最高的比例,进攻莫斯科的台风作战也立即展开。
由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