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安禄山新史 >

第172节

安禄山新史-第172节

小说: 安禄山新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挺之呀,张某其实并不担心朝中地各个臣工,只要陛下锐意改革。他们根本不敢真正反对。可虑的是天下富户哪,如果因此引起天下地动荡,那就是张九龄之过了。此事也只能随机应变!”张九龄挥挥手,不准备再商议这件事情。

“天色已晚,诸位没有通行鱼符的大臣,拿了本相的鱼符,叫开坊门,都快回自己府去吧!”

同样的时候。李林甫的东都月堂中,坐的人也不少。

“列位,今天本相从宫中得到消息,张侍中已经上书陛下,要求废除人头税,将丁赋摊入田赋中!”李林甫面色如常。眼中却是闪耀着激动的光芒。

听到李林甫地话,底下立刻一阵压抑不住的议论。

“恩相!这是好机会呀。想摊丁入亩,朝中大臣定然不会支持,甚至还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张。只要我们再在上面添添油,肯定能让张九龄丢相位,到时候,恩相坐上首座的位置,指日可待呀!”

“是呀!是呀!”一帮服色差距很明显,但都一脸献媚的官员齐声附和。

“呵呵!还要多靠列位帮忙呀!”李林甫笑着回礼。

眼睛在微微一转的时候,却闪现一丝不屑。

“林甫兄。那个摊丁入亩早有流传。根本就是谁提出来谁倒霉,张九龄不会这么傻吧。他难道还留有什么后招?”座中服色最华丽的那个中年男子面带疑惑,正是李林甫的姻亲韦坚。

“韦老弟,无论张侍中是不是有其他后招,这件事情,我们都不需要直接出面!如果陛下准备询问李某地意见,李某也会见机行事,并不一定会反对!”李林甫收起了笑容,预先给自己的支持者打个招呼。

“啊!恩相,这是为何?”座中几个衣着华丽白净官员立刻紧张起来。

他们都是家中田产众多的人物,自然是坚决反对摊丁入亩的。

“列位!”李林甫面带和煦笑容,看向这几个反应迟钝的家伙。

那几个家伙在李林甫温和的眼神注视下,刚刚升起地一丝不满,立刻消失不见。

“如果陛下反对摊丁入亩,事情自然不用多说,到时候大家共同努力就行;但如果陛下支持改革,你们以为反对会有用吗?呵呵!不过到时候朝野各界,反对的声音肯定不会少,大家只要悄悄向别人说明自己的意见就行,坚决反对的事情,还是让别人来做吧!”李林甫的话,让座上众人同时一愣。

给李隆基一个好印象,给其他大臣一个人情,那就得自己坚决跳出来反对才行。不过想想要是给了李隆基一个不识时务的印象,那自己的前程就算是完了,还不如中庸的在后面扇风点火呢。到底是宰相,想出来的计策就是高。

“谢恩相提醒!”众人看向李林甫目光,充满了敬意。这是李相为自己考虑的结果呀,自己却差点误会了人家地好心。

“呵呵!应该地!应该的!”李林甫微笑着点头。

自己这也算是真为他们考虑吧,虽然主要是担心他们坚决反对,会让自己少了一帮坚实地支持者,影响到顶替张九龄的机会。但至少,这样确实可以保护他们地地位。自己的人格。应该还算高尚。

最后一个宰相安禄山府中,就不是那么热闹了。

座中的人没有另外两个宰相多,只有李白勉强被安禄山叫来,其他人根本就没有被通知。两人讨论的情绪,也不是那么热烈。

“太白兄!废除人头税的事情,除非陛下问你,否则你不必多说。这件事情肯定不会在三两天内得出结果。大家慢慢来就行!恩!下棋!下棋!”安禄山一边和李白下棋,一边随意的聊起张九龄的表章。

如果不是担心李隆基可能会召集大臣进宫商议。要预先给李白打个招呼,安禄山都不准备为这件事情多准备。

“呵呵!好!好!只要你有把握不会出大问题就行!我们地势力还不强,根本没法左右朝廷的主流,隐藏在后面也好!”李白喝了一口茶,“啪”一下按下一颗棋子。

“呵呵!我这样做地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大唐!本来就没有准备太利用这件事情。”安禄山一脸的大义。

没错,自己只不过是搭个顺风车而已。

唐室建立之初。其中央集权的赋税基础,就是均田制和租庸调税法。这之前的传统税法一般只与人口挂钩,到了唐代,除了口赋之外,田赋也已经存在。只是相对来说,这个田赋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一到灾年,平民来百姓不免税就活不下去,大地主却基本不受影响。

历史上。直到明朝后期实行“一条鞭法”。张居正把人头税、财产税以及各种杂税全部归到土地税里,统一征收。而雍正元年实行的“摊丁入亩”。正式将丁税,也就是人头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土地多地交税多,土地少的交税就少。

雍正“摊丁入亩”的意义很大。它废除了编审制度,解除了许多世纪以来加在农民身上的一条锁链。政权通过赋役制度实现的人身控制削弱了,数千年的人头税基本废除。当然,真正的免除农业税,那得到西元二零零六年。

张九龄这次提出的,主要是雍正地那个摊丁入亩。

“……自古就有人丁税,成年男子,不论贫富,均须缴纳人头税。如今应实行改革,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

宦官尖细但响亮的声音,在洛阳议政大殿中环绕。

张九龄神色庄严。静静的站在文官的最前列,听高力士宣读自己的表章。

底下的群臣却是早就闹翻天了,根本不管震肃朝纲地金吾将军,大声的议论起来。就连安禄山和李林甫,也似乎对现在的状况十分惊讶。

高力士现在地位高贵,早已经不必像个小太监那样一直跟随在李隆基身边,更不用干宣读圣旨这样的事情。但因为今天的事情实在是太过特殊,李隆基再次让高力士出面宣读,以示对这件事情的重视。

“……臣张九龄再拜!”高力士一口气不缓的将张九龄的表章读出,缓缓的呼出一口气,退了回去。

本来议论纷纷的朝臣,待到高力士宣读完毕,却反而安静了下来了。静静地站在自己地班位,看李隆基和其他大臣的脸色,并没有直接就发表自己地看法。

李隆基很满意底下群臣的反应,看了一眼已经将表章呈交御案的高力士,微微点了点头。

“众卿,这是张侍中昨天上的表章,朕觉得此事干系重大,考虑了一个晚上,决定今天朝议,拿来给众卿看看。如果没有别的重要事情,今天主要就是讨论这个,是否应该废人丁税,摊丁入亩!”李隆基面色是一贯的温和,声音也同样那么威严。

群臣互相张望了几眼,没有人立即上来说话。

“陛下!臣有别的事情启奏!”安禄山不慌不忙的出班来一礼。

“爱卿有何事?”面对这个宠臣,李隆基面上有了一丝笑意。

“臣启陛下,据振武军(石堡)飞鸟快报,去年两京大震之后,吐蕃果然有所异动,振武军外,已经调集了不少吐蕃兵!”安禄山淡淡的启奏。

这确实是一件大事,但并不是非常的急切。石堡(唐已经将它改名为振武军,但一般仍旧称其为石堡)远离东都,根本就没法直接指挥。真有什么事情,也只能大致的做一下安排。现在提出来,却是把李隆基好不容易营造起来的一番严肃氛围,给打破了。

“恩!张均侍郎巡查到什么地方了?”李隆基的脸上并没有变化,底下群臣却是面容微微一松。

“按时间估计,张侍郎现在应该快到振武军了。”

“那就让张均暂时驻守振武军,和吐蕃交涉吧。等吐蕃退兵了,再巡视其他地方。”李隆基点点头。

“是!”安禄山应声退下。

让张均长时间留在外面的目的达到了,商讨废人头税问题的严肃气氛,也完全被他打破,安禄山刚才出来说话,算是一箭双雕。

“众卿,那现在还是说说刚才张侍中提出的摊丁入亩问题吧,众卿以为如何?”李隆基再次板起了脸。

群臣仍旧是互相张望了几眼,刚才还有点群情激愤,现在被安禄山一干扰,干脆是没人敢站出来了。

“陛下!张相所提,关系重大,臣请陛下召集在京文武百官都上朝商议!”

安禄山看到下面没反应,知道这些老油条做事不会不留后路,很难把真正的心思直接说出来,干脆就提议将京城中的散官和一些中下级官吏都叫来。那么多人,应该会有几个刺头。

“准奏!宣召在京六品以上,无职司官员都入朝来商议此事!”李隆基点头答应。

有了安禄山开头,虽然不是直接对这件事情发表什么看法,底下的群臣却是已经有几个忍不住了。

“陛下!如今连年丰收,百姓根本没有缴不起口赋的担忧,哪里需要改变现有税制呢!”第一个大臣还说的比较委婉。

“是呀!祖宗成法,本来就不应该轻易改变!”其他一帮大臣纷纷附和。

“陛下!大唐赋税众多,光是商税、田赋,就足够朝廷用度。免除口赋,臣也觉得没有不可以。但是这个摊丁入亩,却是让本来税负就比较重的豪强地主,税负更重。而且增加的赋税,并不能给百姓带来多大的好处,真正获利得,其实仅仅是朝廷。民富则国强,民贫则国弱,这样杀鸡取卵的改革,臣窃以为不可行!”礼部的杨老尚书,率先真正出来反对摊丁入亩。

(都忘了新的一月已经开始,拉点月票,大家多捧捧场呀!)!~!

..

第十章第二十二节李林甫合谋

第十章第二十二节李林甫合谋

“陛下!”本来被李隆基的举动弄得有点惊讶张九龄,听到礼部尚书的话,突然出班来行了一礼。

“爱卿有什么话说?”李隆基不露声色的点点头。

“陛下!臣以为,杨礼部才是真正只为自身考虑,没有顾及天下黎民的生活……”张九龄的话毫不客气,不过他还没有说完,下面的大臣们就开始大声的驳斥起来。

“张相!如今是你准备增加税收,怎么反而是我这个反对之人不为天下黎民考虑了?”

“是呀!杨老尚书一心为民,怎么可能是只为自身考虑?”

“君子不应言利!张相主张收民间之财以富国库,这和宇文融所献之策并无两样!”

众人吵吵闹闹的,让整个议政大殿像一个菜市场。不过整肃纪律的金吾将军现在干脆不再震动梃丈了,刚才敲了好几下地面,这些人都没反应。所谓法不责众,敲一两个刺头还没什么问题,一下子这么多大臣,他这个金吾将军就算是职责所在,也要考虑考虑后果。

“哼!诸位大臣,这是朝堂之上,本相话还没说完,你们就妄言打断,将朝廷威严置于何地,将陛下之位置与何地?”张九龄吹胡子瞪眼,大声呵斥吵闹的众人。

几年太平宰相的威严,自然不是那些没有依附势力的臣子所能抵挡,李林甫和安禄山两个实权派别。都默默地看着他们这边相斗,张九龄派系的严挺之等人再纷纷出言驳斥,那些没派系的大臣,立刻抵挡不住了。

“身为臣子,就应该先考虑朝廷的利益。虽然君子不应言利,但那是自身的行为准则,并非相对国家大事。摊丁入亩。虽然会让诸位大臣的税负增加,但是如今物产增加了不知几何。税负相对增产来说,不过九牛一毛而已,诸位岂能只为自己考虑,不想想朝廷为此花费了多少心血,稍稍多缴一点田赋,本来就是应该的!”

张九龄和严挺之等人轮番上前驳斥,那些主要是大地主地臣子。根本不是这些儒生的对手。

不过旁边地安禄山和李林甫一看,事情不好了呀。

本来他们约束自己的手下,不主动反对张九龄,那是因为张九龄这个提议,很显然得到了李隆基的支持,出来反对不可能得到李隆基的好感。两个人对第一宰相位置觊觎已久,反正张九龄是倒台定了,才安心的隔岸观火。但现在没了主力大臣的反对。张九龄竟然占了绝对上风。虽然下面还会有大地主反对,很可能让张九龄罢相,只是时间拖长,变数肯定会增加。而且李林甫和安禄山对视一眼,都把握不住对方的心思。要是对方突然支持张九龄,那张九龄能顺利渡过这次危机也说不定。

形势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两个人不商量就能决定了。

“陛下!现在这个赋税制度,确实有其不合理!臣以为,应该改革一下!”安禄山出来模模糊糊地表态。

只说是应该改革,并没有说是不是支持张九龄现在的办法。

“陛下!张相所言确实有道理,但是杨老尚书他们的顾虑也对,这件事情还应该慎重处置!”李林甫眼睛一转。既然安禄山准备把事情搞浑,那自己也把它往下拖就行。

看到两个宰相出来表态,刚开始时群臣都还各有期盼,待听了两人的意见,却是都在心头暗骂。两只老狐狸。分明是准备拖一下,看看形势再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