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九千岁 >

第221节

九千岁-第221节

小说: 九千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实话,李协和挺舍不得卫宏离开的,但为了大局着想,李协和也不好说什么,只是略有感伤的言道:“也好,大唐终究已经不是可以长留之地。贤婿,你莫要管我,只管在吐蕃将宏远商行发展壮大便可。”

第二天,卫宏拜别了李协和,带着颜如玉等三女踏上了返回吐蕃之路。在走到城门的时候,卫宏被一群五大三粗,甚是彪悍的男人给拦住了去路,从他们的穿着打扮上看,似乎都是平民,再看看行事作风,挺像地痞流氓的。卫宏心想,这群不开眼的混蛋,敢拦自己的路,难道不怕被株连九族?旁边的三女眼看着就要动手,而就在此时,人群之中闪出一人,竟然是多年不见的周定!

“先生!”周定呼喊了一声,由于太过激动,嗓音竟有些颤抖。

既然里面有周定,那来者断然不是敌人。卫宏连忙走到周定面前,打眼一瞧,发现周定的脸上多了好几道伤疤,身上的气魄更加彪悍,整个人显得十分成熟稳重,更像是个‘男人’了。多年不见,卫宏也甚是激动,拍打着周定的肩膀,感叹道:“周定,这么多年了,一切可好?”

“托先生的福,一切都好。”周定激动无比的回答道。现在的周定,已经不再是以前玉龙卫的小队长了,而是整个玉龙的大统领,位同千牛卫中郎将,是老李同志的贴身卫帅。这些年来,周定经常带着玉龙卫奔赴各式各样的战场,可谓是出生入死,历练的浑身是胆,被老李同志极为重用。皇宫连卫宏都不能擅自进入,而周定却可以不用通报,随意出入皇宫各处。说一句羡慕嫉妒恨的话,老李同志对周定比卫宏更信任。

第四百八十二章为吐蕃当牛做马(1)

“周定,你这是来为我送行?”在短暂的寒暄温暖之后,卫宏切入正题。

周定摇了摇头,随手一指城门楼子,言语躲闪道:“为先生送行之人在城楼之上。”言罢,做了个请的手势。

卫宏让三女留下,孤身一人往城门楼子爬,等到了城门楼子的时候,发现刘承就站在楼梯口,打了个招呼后。卫宏在刘承的带领下进入门楼子之内,里面坐的不是别人,正是大唐国主老李同志。

“圣上?”在卫宏的记忆中,老李同志从来不会为了某人离开皇宫,此时见到身穿便装的老李同志,卫宏除了惊讶还是惊讶,断然想不到老李同志竟然会来送自己。

老李同志一开始是背对着卫宏,此时转过身来,在短暂的沉默之后,老李同志叹了口气,缓步走到卫宏面前,看着卫宏的双眼,语气有些微弱,轻言道:“这一走,又不知何时才会回来。虽然朕心里知道,你我之间已不如以前那般亲密,但朕不甘心,不甘心就这样与你分道扬镳。说句坦白的话,朕不知道将来大唐会有何变故,到时还想请你回来助朕一臂之力。卫宏,或许你不相信,其实,一直以来,朕都拿你当朋友!”

卫宏怎能不知?从一开始到现在,老李同志对任何人都是把关系处理的明明白白,唯独和卫宏关系一直模糊不清。而这种模糊,恰恰是真正的朋友才会出现的。其实说心里话,卫宏也挺舍不得老李同志的,毕竟两个人都是一样的鸡贼,一样的唯利是图,这就是所谓的臭味相投吧?只可惜,二人的身份不一样,尤其是老李同志,身为一国之君。有很多事他也是身不由己。若老李同志不是皇帝,或许两个人会成为推心置腹,无话不谈的至交好友吧?

不保留才叫青春,不解释才叫从容,不放手才叫真爱,不完美才叫人生。人生往往充斥着很多不完美,对于老天的这种安排,我们无能为力,只能默默承受与适应。自始至终,卫宏对老李同志都是毕恭毕敬的。这并不是阿谀,而是对老李同志的身份必要的尊敬。而现在,卫宏却破天荒,胆大妄为的伸手扶住了老李同志的臂膀,眼神复杂的看着老李同志:“尽管我知道,你我二人永远都是君臣,而非朋友。但无论是从前,还是以后,我卫宏。都拿您当最好的朋友。而我卫宏,没什么优点,唯一的优点就是对朋友绝对的忠诚!”

老李同志了解卫宏,否则也不会对卫宏情有独钟。有些人对老李同志阿谀奉承。俯首称臣,老李同志只会觉得他们是一个合格的臣子;有些人对老李同志横眉冷对,别有用心,老李同志觉得这样的人是无疑的敌人。还有一种人。对老李同志绝对的忠诚,但却总是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对于这种人。老李同志称他为‘爱臣’。这种人犯的问题,每一个都是死罪,甚至有株连九族的大罪!但老李同志却总是能够容忍,因为这种‘爱臣’犯的错多,立的功更多。

卫宏松开了他那只‘大逆不道’的手,单膝跪在老李同志面前,郑重其事道:“大唐的养育之恩,圣上的栽培之情,臣永世难忘。今日一别,虽不知何时才能再见,但臣相信,终有一日,臣会重回大唐故土。”

“别了,圣上……”

卫宏走了,走的毅然决然。老李同志在乔装打扮的玉龙卫的保护下,孤立城门之上,看着卫宏远去的方向发呆,久久不肯离去。上一次,卫宏离开大唐三年,是老李同志把他给轰走的,老李同志只是觉得有些痛心疾首,并没有什么感慨。而这一次,卫宏的离开,却令老李同志黯然神伤,因为这一次卫宏的离开,没有期限……

“朕曾经孤独过,现在又要孤独了吗?”老李同志叹了口气,背影萧条的离开了城门楼子。

别看卫宏走的有多坚决,其实心里波澜万丈,也很伤感,但为了家人,为了将来,为了自己这个小家可以长存于世,卫宏只能用坚决的外表伪装那颗优柔的心。在路上,久久不语,颜如玉也知道卫宏和老李同志之间的感情,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如今,因为自己,却令这两个心心相惜的男人,就此别离,颜如玉颇为自责,因此没有打搅卫宏。

尽管卫宏不信命,但卫宏知道有些事情是注定的,无法改变。每一句话,每一个不经意的举动,都会推着命运的滚轮向着那个既定的结局前进。对于这种结果,卫宏欣然接受,并没有丝毫怪颜如玉的意思,相反,卫宏庆幸老天爷将颜如玉送给了自己。在回到吐蕃的第一件事,卫宏就是将颜如玉带回山谷,介绍给所有人认识。婉娘、李璇青、李若华早就知道了颜如玉的存在,因此没有多大的反应,只要卫宏爱她,她们就能接受颜如玉。另外她们接不接受颜如玉,对颜如玉来说,似乎根本无足轻重。在颜如玉看来,只要能和卫宏在一起,任何人的眼光,包括卫宏的家人,都可以无视。

婉娘选了个好日子,为卫宏和颜如玉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婚礼。在成亲的当日,颜如玉唱起了第一次和卫宏见面时,在宜兰苑唱过的那首小曲儿:“清音幽,梦回断肠几多休,人生,人生何时有?”正是因为牢牢的将这些曾经有过的回忆记在心里,才有了今天的终成眷属。爱情需要经营,经营的时间越长,越牢固。

蜜月期结束后,卫宏在赛马噶的要求下,开始着手对吐蕃进行经济上的改革和建设。其实建设好建设,难得是改革。无论是大唐人还是吐蕃人,又或许是天下人,最难以接受的就是改变。突然要将自己认为对的,并且执行一生的事情,改的面目全非,这种在心理上的冲击还是挺难接受的。

第四百八十三章为吐蕃当牛做马(2)

在这个时期,由于交通不便利,绝大多数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依靠农业。只要把庄稼种的好,这个国家的经济基本就差不到哪去。吐蕃属于多盆地地形,地跨青藏高原,横断山脉,云贵高原,秦巴山地;因为这种复杂的地貌,令吐蕃在发展农业上面也颇为困难。简单的种粮食是不可行的,因此想要改善吐蕃的经济状况,除了在农业上进行发展之外,商业也要起到辅助作用。但问题又来了,吐蕃除了复杂的地势外,能够进行商业操作的产物还真不多。突然想起某位大神说过的话,想致富,先修路。如果没有便捷的交通,任何经济模式都是无法优良运作的。

但修路也是个问题,这年头可没有推土挖土机,没有单挂。想要修路,纯粹是靠人力。如此一来,修路这种事对于本来经济情况就十分恶劣的吐蕃来说,固然成了劳民伤财的事情;不修路经济就得不到改善,修路又会被世人诟病,成了进退两难的事情。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以及和吐蕃在主管经济这方面的大臣进行商讨之后,最后决定由农牧业入手。地肯定还是要种的,毕竟人活着就得吃粮食;而畜牧业则可以提供额外的经济收入。农牧二业只属于利民政策,短时间内是无法见到效益的,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解决了百姓们的问题之后,就是国家的问题,有句话叫做想富国先富民,藏富于民是最理智的政策。一旦国家有财政问题了,只要稍微增加一点赋税,国库就会立刻充盈起来,而百姓们有钱,也不在乎一丁点的赋税。但这需要百姓先富起来,问题是百姓暂时富不起来。所以就必须走另外一条路,在商业运营上先让国家有点存钱,有了钱才能有底气。

卫宏在大唐建设的‘银行模式’是不适合吐蕃的,毕竟吐蕃交通极为不便利,且百姓并无存钱。除了银行模式,那就是实业商业经营了,就像后世的央企一样,为国家创造几个国家管辖的企业公司之类的机构,直接为国家盈利。

在这个年头,主要的赚钱行业有以下几种。布匹、茶叶、瓷器、铁器、买卖牲口。吐蕃的亚麻产量还是不错的,可以走布匹行业这条路,另外茶叶也是可以的。其实以前吐蕃就做过关于布匹和茶叶的买卖,只不过规模不大罢了。只要将这两个行业发展起来,还是可以创造很客观的利润。

卫宏就是做布匹起家的,因此对布匹这个行业可谓是轻车熟路,再加上自己身边的李家三姐妹,无不对布匹行业精通,也算是有了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帮助吐蕃扶持布匹产业。卫宏倒不怕把自己的宏远商行给挤下去,毕竟任何一个行业,有竞争才有发展,良性竞争是商业不可或缺的有利因素。

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的动力,卫宏跟赛马噶提议,布匹和茶叶两个行业要同时进行。先开办两个商行,一个专精布匹。另一个专精茶叶,两者是相互独立的,不可以有丝毫的瓜葛。这就杜绝了权力的混淆的可能性。让两个行业自己走自己的。卫宏的提议被赛马噶无条件接受,办事效率也是相当快的,只花了半个月时间就同时建立了两个商行。有了招牌,接下来就是招揽工人了,茶叶这玩意属于季节性的生意,茶农采茶的时候,商行低价收入,进行囤积,等茶农采完茶了,市面上没有低价的鲜茶了,也就到了商行赚钱的时候了。简而言之,茶叶的盈利模式是囤积,赚时间的钱。所以茶叶急不得,必须等明年的茶叶下来,才能进入正轨。所以,现在主要还是忙活布匹行业。

眼看着就要入冬了,从百姓手里已经收不到亚麻了,就只能从各地的商人手里收购坯布,加以加工。在赛马噶动用关系全力收购之下,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就收购了五万匹坯布,数量还是很可观的。随后,染布、制造,这些事情就不用卫宏亲自指点了,由赛马噶招揽的专业人士进行操作。收布容易,制衣就相对要难一些了,光凭借绣娘们一针一线的缝制,速度肯定快不了。赛马噶便凭借与卫宏的关系,以老婆的身份,命令卫宏将宏远商行的缝纫机带来。

若是赛马噶以吐蕃公主的身份命令卫宏,卫宏绝对会无视!但现在赛马噶却极其聪明的搬出自己老婆的身份,卫宏就没办法拒绝了。老婆有难,老公自然是要帮的!不过从大唐往吐蕃运缝纫机可不是一个轻松的事,再说了会造缝纫机的工匠都被卫宏带到吐蕃来了,还费那事干嘛?直接在这造就是了。两个月后,一百台崭新的缝纫机从山谷里运了出来,运到吐蕃的王都‘逻些’。当卫宏将这些缝纫机交到赛马噶手里的时候,见多识广的赛马噶倒是没什么太大的反应,而她身边的那些孤陋寡闻的工人则全都是双眼放光,恨不得每人搬回家一台。

有了缝纫机的参与,制衣的过程就变得简单愉快了许多。在这期间,赛马噶提议在制作吐蕃本地的服饰同时,也做一些大唐的衣裳,以便销往大唐。卫宏却否定了赛马噶的这个想法,理由很简单,大唐什么都缺,最不缺的就是布商,本来吐蕃的布行就没有一丁点的竞争力,若是盲目跻身进入大唐的布匹商业圈,很有可能被挤兑的死无葬身之地。当然了,卫宏也不是全盘否定,远销大唐的方法还是可取的,不过不是做唐衣,而是将吐蕃的衣裳销往大唐。大唐的文化接受能力是相当的高,从胡服的盛行就能看得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