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宋-第56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木林说的不错,高怀远虽然对他很好,但是现在高怀远确实有些太过跋扈了点了,时日已久,天知道这大宋以后是他赵昀说了算,还是要他姓高的说了算了。
赵昀越想越觉得有些后悔,悔不该当初不听郑清之的劝告,控制一下高怀远的权利,以至于现在高怀远短短两三年时间,便有控制不住的势头了,想到这里,他立即招来谢木林,让他出宫去传郑清之入宫。
而纪先成出宫之后,坐在轿子上想着这段时间赵昀处理政事的反应,也看出了一些眉目,心中暗暗埋怨高怀远,有点太急功近利了,如此独断专行下去,只会竖立更多的政敌,于是他想了一下之后,便吩咐轿夫转道去政事院一趟。
不多时纪先成便在政事院见到了正在处理公务的真德秀,两人略作寒暄,便将话题扯到了高怀远的身上。
真大人,这次高枢相所奏之事,不知道真大人有合作想呢?纪先成和真德秀关系不错,于是开门见山的便对真德秀问道。
真德秀微微叹息了一声道:我知道你今天来找我就是想问我的意见,不瞒纪大人,虽然这次我对高枢相能亲自率军击败蒙古大军深感佩服,但是近期他在利州所作所为,确实得罪了不少人!
圣上虽然倚重高枢相不假,但是像这样出兵大事,高枢相在不和圣上商议之后,便擅做决断,显然有失体统!这种开边战之事即便是当今圣上,也会和朝中诸臣商议之后再做决断,可是高枢相自己便拿了主意,难免圣上会不高兴了!
虽然我也相信,高枢相此举乃是为国着想,但是这么做,显然有违为臣子的本分了!所以本相也不能为他说话,还望纪大人谅解则个!
虽然纪先成很想这个时候替高怀远说话,但是听罢了真德秀的话之后,他也颇感无力,只得告辞而出。
结果不几天的时间,从四川送来的奏报便呈在了赵昀的龙案上,高怀远最终还是没等到赵昀的谕旨,便发兵出关,开始了对吐蕃诸部的征讨之战。
赵昀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怒气,一把便将这份奏疏摔在了地上,站起来怒气冲冲的在大殿上来回踱步,想了一阵之后,立即下旨,让郑清之、真德秀入宫面圣。
看着赵昀的脸色,郑清之将高怀远的奏疏看了一遍,随即便立即说道:陛下明鉴!高枢相如此做,实在是太过分了!如此军国大事,岂能不请奏圣上恩准,便擅自发兵,这简直就是目无法纪,他眼中还有圣上您吗?
而真德秀也看了一遍高怀远的奏疏,微微摇了摇头说道:高枢相此举确实有点过分了!不过微臣以为,高枢相这么做,也是为我朝着想,吐蕃这次借道给蒙古大军攻宋,已是表明他们背叛了我朝,施以惩戒倒也在情理之中!还望陛下息怒!
赵昀一脸的不痛快,不待真德秀把话说完,便摆手道:真爱卿不必多说了,此事高枢相确实太过独断,如此下去,定会惹得吐蕃诸部人心离散,更加忌惮我朝!郑爱卿速速代朕拟旨,令高枢相立即收回出关的兵马,令高枢相就此事自辩!
大殿之中的气氛十分紧张,真德秀看赵昀在气头上,于是也不敢多说,郑清之得到了赵昀的旨意之后,立即兴冲冲的开始动笔,代赵昀拟了一份圣旨,严厉斥责高怀远此举太过专断,并令高怀远立即收回派出讨伐吐蕃诸部的兵马,并且就此事立即写奏疏自辩!
同时赵昀还提及了重新安排人接替郑损,担任四川制置使的事情,郑清之马上提请赵昀,派保和殿大学士吕伟焕赴川接替郑损之职,赵昀当即准许,纪先成得知此事的时候,也来不及制止了。
(这可是四千五百字大章呀!难道没人多给几张票抑或是打赏一下吗?)
第九十一章 喜忧参半
高怀远在利州每天都在关注着李若虎出关之后的军情奏报,当得知李若虎进展十分顺利之后,这颗心也就渐渐的放了下来,毕竟这次他让李若虎率军出征,对于李若虎来说,还是第一次独自领兵,高怀远还是有些担心李若虎能力不足,怕出了什么意外。
但是从这几天军前送回来的奏报上来看,李若虎干的还相当不错,出了铎龙桥之后,一路高歌猛进,打得那些曾经借道给蒙古大军的吐蕃诸部落花流水,短短不到十天时间,便斩首数千,大大的震慑了吐蕃诸部,这几日不断有吐蕃诸部的使臣赶到利州,参谒于他,力陈他们部落对大宋的友好,并且有些部族更是拿出了骏马,献给高怀远,希望能尽快恢复榷市,让他们可以和南宋通商。
如此一来,高怀远知道,这次他这么干,已经给吐蕃诸部了很大压力,心知也不能把这帮吐蕃人逼得太紧了,否则的话物极必反,逼急了这帮家伙的话,搞不好会弄巧成拙,反倒不美了。
于是他这才下令,对于这些已经表态,坚决支持大宋的吐蕃诸部,给予一定优待,准许其进入榷市,和南宋通商,但是有一条要坚持,那就是这些部族必须要拿出战马、牛角、筋胶等物,输入宋境,否则的话,便不许盐茶等物输出。
这样一来,便为宋军打开了一扇获得战马的渠道,虽然远不足以满足宋军的装备需求,但是好歹却解了燃眉之急,何况高怀远自己暗地里还在吐蕃收买了一些部落的草场,饲养了大批良马,借着这个机会,也得以开始大批的朝宋境输入了。
可是好景不长,很快高怀远便收到了朝廷派人送来的赵昀的诏书,看罢之后,高怀远的眉头立即便拧在了一起。
胡闹!听完了宣旨太监把圣旨宣读完之后,高怀远赏给了这个太监一些银钱,让人把他带下去休息,拿着这份圣旨,高怀远立即便沉脸怒道,一把将这卷圣旨甩到了桌子上。
官人为何如此生气?秋桐端着一碗香茶,从屋外走入了房间,正好听到高怀远发怒,于是赶紧放下托盘,对高怀远问道。
我们在这里拼死拼活,击退了蒙古大军,圣上这次非但没有半句赞扬,反倒还下旨斥责我独断专行!不用想,圣上又是受了那些只会吃饭不干活的文官们的怂恿!这才对我如此不满!想来我为何会如此辛劳,天天为了大宋殚精竭虑,可是这帮文臣,却只知道拖我后退,天天盯着我的短处,随时都等着弹劾于我!
前天纪先生便派人送来了一封信,说这段时间以来,朝野无数文臣不断的上书弹劾于我,连纪先生都无力压制他们,圣上近期对我很是不满!如此下去,恐怕我在四川也呆不了多久了!可是这里事务还很多,假如我不在这里坐镇的话,恐怕这段时间的忙碌便会立即复制东流了!
难道我为圣上做事,圣上真的看不出我乃是一心为国吗?高怀远这几天都在为这件事烦心,今天看到这份圣旨之后,终于忍不住爆发了出来,气哼哼的对秋桐发起了牢骚,反正这里也没有其他人,他倒是不把心里的话憋在胸中。/
秋桐拿起那份圣旨看了一下,不由得也皱起了眉头,立即嘟囔道:也是!这个圣上不是你少时的朋友吗?难道他还不信任你吗?为何措辞如此强硬,居然还要你上书自辩呢?
发了一通牢骚之后,高怀远的怒气也消了一些,端起茶碗喝了一口之后,坐下对秋桐说道:这个道理很简单,人是会变的!虽然我们少年时期关系很好,但是眼下他已经是一国之君了!而我乃是武将出身,借着当今圣上坐上了如此高位,对于那些天天只知道读书的士子文臣来说,他们根本就瞧不起我的出身,认为我这样的武夫,根本不懂什么治国之道!
所以朝野许多文官,早就对我心存不满,而且这一两年来,我连连扳倒了不少的文官,还踩着不少的文臣的脑袋,他们自然不会跟我罢休了!
我上次领兵平定京东的时候,郑清之便发动了一群文臣大肆攻讦于我!而这次我入川之后,又把利州一带的文官给得罪了个遍,特别是那个郑损,被我架空起来,还被我羞辱,自然不会与我善罢甘休了!
看来圣上这段时间在这些人的怂恿下,确实是开始对我不放心了!因为我的权利确实也已经太大了!圣上这是在担心我会成为又一个韩侂胄、又一个史弥远呀!
他怎么能这么想呢?官人处处都在为国所想,又岂能是那两个奸臣可以相比的呢?如此对官人也太不公平了吧!眼下圣上如此严厉斥责于你,你打算怎么办呢?要是不行的话,干脆咱们就回家去,这摊子事情,谁爱管谁管去!看看谁能比你做的还好!等鞑子杀到官家的眼皮底下的时候,看看官家想不想得起你的好处!哼!秋桐本来就不是生在南宋的女子,所以对于南宋的皇帝也没多少恭敬之情,说话一点也不留情面。
高怀远一听秋桐的牢骚,反倒笑了起来:你还是有些小孩子气呀!想我这些年做这么多事情,岂止是只为了当今圣上一个人呢?时下蒙古鞑子越来越强大了,西夏已经被蒙古鞑子所灭,接下来便是金国,金国时下朝政糜烂,灭亡只是眼前的事情,一旦金国再灭,蒙古鞑子的屠刀就会落在我们汉人的头上了!
你也看到了,蒙古鞑子是何等凶残的野兽,一旦我们眼下还不知自强的话,到时候不知道又多少无辜百姓,会沦为他们屠刀之下的冤魂,我做这么多事情,可不是只为了升官发财!要是只为了我升官发财的话,我早就回家专门和你造孩子了!呵呵!
好了!这件事我自会处理,你就不必过问了!我看你这个月精神有些萎靡不振,是不是有了身孕了?
秋桐听罢之后,俏脸微微一红,脸上浮现出了一丝得意而且幸福的微笑,支支唔唔的凑到高怀远身边对他说道:都是你使坏!人家这个月月事没有来!还看到吃的东西,就有些作呕,想来应该是怀上了吧!你可要对我更好一些呀!要不然我可不依!
高怀远当听到了秋桐这番话之后,顿时所有怒气都烟消云散,立即一把抱起了秋桐,哈哈大笑了起来:哈哈!我高怀远也终于有后了!哈哈!大喜事呀!那么这些端茶送水的事情你以后就不要再做了!还是好好滋养身体为重,快!我要给父亲写信,告知他这个大好消息!让老爹也跟着高兴一下!呵呵!
秋桐看到高怀远的这幅喜出望外的样子,心中也十分高兴,和高怀远腻了一阵之后,秋桐便离开了高怀远的书房,到后面休息去了。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二虎急急忙忙的闯了进来,叫道:大人,家里面出事了!老爷他
第九十二章 守制
高怀远心中一惊,立即问道:家父怎么了?你快说!
二虎紧张的答道:老爷他前段时间在江陵任上,突感不适病倒,结果前几天不治撒手归天了!
听闻这个消息,高怀远立即有一种五雷轰顶的感觉,虽然他来到这个世上,曾经在高建那里享受的父爱十分有限,甚至还受过一些屈辱,但是后来当他独立之后,却发现高建其实还是很关心他的,从他安排纪先成给他当幕僚开始,高建基本上做到了一个父亲能为一个儿子做的一切,这里面即便有一些功利的成分存在,也并不影响他们父子二人的关系改善。
特别是高怀远领兵北伐之际,高建拒绝了调离扬州这个危险的地方,坚持要留在扬州,并且冒着被人弹劾的危险,为高怀远提供各种物资的支持,这些年来,高怀远已经不再忌恨高建对他小时候的无视了,父子二人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起来。
可以说高怀远已经将高建视作这一世的亲人了,但是没成想,他还未能在高建身边尽孝,高建便这么快撒手而去了。
二虎看着高怀远仿佛遭雷击了一般,张着嘴半晌没有说话,生怕高怀远伤心过度,上前想要搀扶高怀远坐下,但是高怀远很快又恢复了过来,带着满脸的沉痛之色,立即吩咐道:速速备好纸笔,我要上书朝廷,回乡守制!
高怀远父亲离世的消息很快嫡系的手下都得到了消息,纷纷赶来向高怀远吊唁,连同利州各路官府的官员,也纷纷赶到利州参见高怀远以示吊唁,劝高怀远节哀。
当听闻高怀远要回乡守制的消息之后,黄严和岳琨等人都不由得为难了起来,委婉的劝高怀远最好不要回乡守制,因为眼下利州路局面刚刚打开,诸军都是新任的将领,许多事情需要高怀远坐镇这里,才能推进,他们唯恐高怀远一离开利州,新来的这个四川制置使吕伟焕恐怕会从中作梗,所以他们希望高怀远回乡奔丧之后,。
高怀远送走了一批人之后,便将岳琨、黄严等最亲信的人带入了后面书房,坐下之后黄严立即说道:大人,伯父新丧之事,万请大人节哀顺变!但是我等闻听你要回乡守制,丁忧三年,这如何使得?毕竟现如今若虎还率军正在关外征讨吐蕃敌部,也算是在战时,大人回乡奔丧我等无话可说,这也乃是人之常情!但是礼制也有金戈之事不避之说,大人完全不必丁忧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