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39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周朝制度,天子有一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后为正妻,余为妃嫔。秦国在称王后,承袭了这一制度。只不过,当今秦王在即位之前宠爱华阳夫人,并没有纳太多的妾。即位为王后,国事艰难,也没心情纳妾。整个后宫中,除了华阳夫人,不过是九个妾而已。从地位上讲,九人中三人为嫔,六人为世妇。杜姬便是三嫔之一。
考虑到华阳夫人虽然为后,但封号不过是夫人,秦王无论是出于礼法还是顾及华阳夫人的感情,都不能将杜姬封为夫人。但为了显示自己对她的宠爱,便在夫人与嫔之间设置嫱,以示意杜姬在后宫的地位仅在华阳夫人之下。
爱屋及乌之下。秦王又寻了一个理由,以微不足道的小功封赏了杜姬的兄长杜蟜。这让朝臣有些非议,但秦王权作不知。
原本三月份,秦王计划带华阳夫人、杜姬等宠妃出游。但随着华阳夫人突然病倒,这个计划不得不迟缓了。
对华阳夫人,秦王还是很有感情的。那个时候秦王只是普通的一名公子。悼太子是嫡长子,又素有贤名,按照正常的继位,秦昭王百年之后,必然是悼太子登基,而秦王到时候会返回封地,做一个闲散公子,纵情山水。至于迷恋权势,像平原君、孟尝君、信陵君那样结交天下名士、豢养宾客在秦国是万万不能的。有了“四贵”的教训。身为秦国公子只能是小心翼翼,不沾染半分权势。
秦王那时候一想到要返回封地、夹着尾巴做人就很是沮丧,是华阳夫人宽慰秦王,帮秦王渡过难关。那时候,无论秦王在外面做了什么,华阳夫人都把家中打理的井井有条,无一点怨言。或许是没有子嗣的缘故,秦王在没有成为太子前便很是优渥华阳夫人。等成为太子。这种愧疚就更重。
所以,当华阳夫人垂泪希望过继子楚。立他为太子的时候,秦王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不仅仅因为秦王宠爱华阳夫人,也因为秦王知道,华阳夫人在自己身后无怨无悔默默付出了许多,自己亏欠于她。
如今华阳夫人卧病在床,秦王说什么也不能抛弃自己的结发妻子去郊游。反倒是杜姬仗着秦王的宠爱。坚持去郊游,惹得秦王发了一阵怒火,也让杜姬明白,虽然秦王宠爱她,但在秦王心中。她的地位还是不如华阳夫人。
于是,如华阳夫人的心愿,秦王留在了宫中,对华阳夫人经常探望,而且,一待就是好几个时辰。最开始的时候,华阳夫人装作身子匮乏,每每在秦王前来探视的时候装作昏迷。秦王为之垂泪。后来,便假装发高烧,说起了胡话,每每提到“秦王”、“子楚”的名字,让秦王更是紧张。服用了一段时间的汤药后,华阳夫人总算是“清醒”了过来,让秦王大喜。
这一日,秦王亲自服侍华阳夫人服药,一如当年秦王还不是太子的时候,华阳夫人服侍生病的的秦王服药。只不过药才喝了几小口,华阳夫人的泪水就扑簌而下。
秦王顿时紧张地问道:“是不是汤药太烫?”华阳夫人摇头。
“是不是汤药太苦?”秦王又道。
华阳夫人依然摇头,泪如雨下。秦王顿时没了方寸,着急地问道:“是不是哪里不舒服?寡人这就传太医!”说完,就要吩咐殿外的小黄门。
华阳夫人终于仰起了梨花带雨的脸,哀怨道:“臣妾是想太子了。太子远在洛阳,孤苦伶仃。如果太子此刻在晋阳的话该多好啊!可以服侍汤药给臣妾,可以为王上分忧国事!”
秦王默然不语。华阳夫人又道:“还有那可怜的政儿!出生两个多月,居然还没有见到自己的祖父、祖母。每每想到这里,臣妾心里就很是难过!”说完,华阳夫人哭得更是厉害。
秦王终于开口道:“太子去洛阳已经六年了吧!寡人都记得!但太子是为我大秦去的洛阳,寡人怎么会容忍他在洛阳受委屈呢?夫人放心,寡人这就派人送千金给太子,再备上厚礼给王孙,选派几个乳娘和机灵的丫鬟,势必不让太子一家受了委屈。”
对于秦王的避重就轻,华阳夫人当然不满,嗔怪道:“王上就知道欺负臣妾。臣妾的意思是,咳咳,咳咳,臣妾的意思是想让王上接太子回来。太子已经去了六年了,王上难道不享受父子人伦吗?!就算王上不想,臣妾也想太子常伴左右!咳咳别的妃嫔都有子女相伴,唯有臣妾孤苦无依。王上忙于国事,来看臣妾的次数越来越少,每日里,臣妾只能对着镜子,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甚是凄凉。如果王上可以派人接太子一家回晋阳,那太子可以帮助王上料理国事,臣妾也能照顾王孙,这样多好啊!”
秦王面露犹豫,华阳夫人不可能不知道,自己根本就不是“国事操劳”,而是太过宠爱杜姬,她这么说是顾惜自己的颜面,不愿意与杜姬争风吃醋。如果华阳夫人说的是旁的事情,比如说为阳泉君求官,或者要什么封赏,自己大可答应。但太子子楚作为质子一事关系到秦、韩两国的关系,如果自己突然要把太子一家从洛阳接回晋阳,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怕是会生出许多事端。这才是秦王的顾虑。
第六十六章子楚回秦
见秦王面露犹豫,华阳夫人更是“伤心欲绝”,伏在秦王身上哭诉道:“王上,天下诸国,唯有秦国送出太子质于韩。去年,齐国以五十里之地换回公子假后,更是只剩下我们秦国还有质子在洛阳。”
“秦、赵、楚、燕、齐五国,论国力,只有楚国略强于我们。楚国更是屡屡与韩国作对,韩国却是不敢为难于楚。说到底,韩国想要休养生息,不愿意轻起战端。在这个时候,我们将太子接回晋阳,韩国怎么会与我们为难呢!就算为了取信韩国,要继续派质子到洛阳,也完全可以选派一名寻常公子,不用将太子委身于韩啊!”
“王上难道就不想念太子,不愿意太子回来侍奉王上吗?”。
夫人权且放心,寡人一定想方设法迎太子回来。”
不过,这一天对秦王来说终究是不平静的,心事重重地从王后的寝宫出来后,秦王便接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赵国大将廉颇将兵十万,抵达了雁门郡和太原郡的交界,也是两国的边境。
秦王立即召集群臣商议此事,虽然赵国大军尚且没有越境攻打秦国,但没有人会无聊之余兴师动众地来一场武装大游行!赵国对秦国,必然是有所图谋的。其中,最可能的原因是为了收复汾水东岸的土地。
“王上!臣以为当速速调兵北上,防止赵军作乱!”丞相嬴则在听闻赵军在边境上蠢蠢欲动后,当即表态。
“丞相所言甚是!寡人也有此念!”秦王为这次议事定下了基调。
群臣自然知道。秦军士气正旺,面对咄咄逼人的赵军,秦国是不能忍让的。但是该选派何人为将,出兵多少,秦王应该是犹疑不决,想要群臣商议一番。
“王上!臣以为阳泉君通晓兵法。可为大将,率军抵抗赵军!”谁也没想到,第一个出来表态的居然是郎中令吕不韦。
吕不韦虽然受秦王信赖,但行事向来低调、稳重。但凡有朝堂大事,往往是许多臣子表态后,吕不韦通过观察秦王的神色,知道秦王的喜恶后,才出声做一锤定音的“总结”。众人没想到,吕不韦这次如此积极主动。
群臣皆知。阳泉君乃是华阳夫人的兄长,吕不韦和阳泉君过从甚密。但正因为如此,群臣才对吕不韦举荐阳泉君为将,率军北上抵御廉颇不解。廉颇岂是那么好相与的,如果廉颇容易对付,杨端和大军也不至于被赵军从雁门、云中赶出来,溃败数百里。阳泉君虽然有领兵经验,但要说和廉颇的十万大军对决。是远远不够的。吕不韦没道理害阳泉君啊!
“启禀王上!赵军来势汹汹,但却是疲军。臣愿意率军北上。为王上扫清宇内,壮我大秦声威!”阳泉君居然欣然接受了吕不韦的提议,主动请缨。这让群臣很是诧异。难道阳泉君这么自信,不怕兵败吗?!
“臣虽不才,愿提一旅之师,拒赵军于国境之外。”在关键的时刻。新晋卫尉杨端和也没有谦让,亦是出声道。
兵败给廉颇是杨端和从军以来的唯一污点,虽然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杨端和却觉得,上次是自己太过大意。所以败给了老辣的廉颇。如果再给自己一次机会,自己绝不会犯同样的错误。这次廉颇率领十万赵军精锐,正是给了自己报仇的机会!阳泉君虽然地位比自己高,但统兵的能力却远逊自己。所以,杨端和不认为阳泉君争得过自己。
本着让敌人不舒服就是对的的原则,杜蟜立即出言声援卫尉杨端和,道:“王上!臣以为卫尉曾有大破赵军的经验,领兵与赵军对决,最为合适!兵者,国之大事,加之赵军来势汹汹,此战于我大秦而言只许胜不许败,阳泉君经验匮乏,可能无法击退赵军啊!”
阳泉君顿时怒目相视,论经验,自己当然比不上杨端和。但杨端和初当大任的时候,还不是一样没有任何经验?!有的只是秦王的信任!而且,杜蟜毫不掩饰地质疑自己的能力,完全不给自己留一点颜面,自己也就没必要客气了。
不过,先开口的还是郎中令吕不韦,只听吕不韦呵呵一笑,对秦王说道:“王上!臣以为此言谬矣!杜将军没有什么经验,不是一样掌握着晋阳三分之一的兵马吗?!可见,临战统兵,在乎将军一心,跟经验有关系,但却不是决定性的。才能、王上的信任,此二者才是缺一不可。即使是卫尉,当初执掌十万大军大破赵军前,经验也是相对匮乏吧!但因为王上的支持,加上卫尉有用兵的才能,三军用命,所以才能大破赵军!”
这一句话直接让杜蟜面红耳赤,还无法反驳。如果自己反驳,那岂不是说明自己经验不够,没资格做将军,统帅晋阳三分之一的兵马吗?!因此,杜蟜只能吃了个暗亏,默认还是有“天才”存在的,比如自己,比如阳泉君,比如杨端和。
秦王点了点头,看向阳泉君,问道:“阳泉君,你可有把握击败赵军?又需要多少兵马?”
秦王的言外之意却是只要阳泉君肯立下军令状,确保胜利,那出兵的机会就给阳泉君了。这也是秦王深思熟虑后得出的结论。这一段时间,自己太过宠爱杜姬,也太过纵容杜蟜,让朝臣产生太多联想,以为自己有可能会另立杜姬所生的公子为太子。朝臣们渐渐分为三派,一派只忠于自己,对谁都不偏颇。一派是以将军杜蟜为核心,希望等杜姬所生的公子长大成人后,改立他为太子。一派以阳泉君为首,希望太子子楚的位置稳如泰山。可以在自己百年之后继承王位。
对一个君王而言,需要维持朝堂的平衡。平衡的要点就在于哪一派气势高,就要打压哪一派。自己优渥杜蟜已经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更是惹得华阳夫人因此想念太子茶饭不思,卧床不起。既然朝堂有失去平衡的趋势,那就需要补救。所以,秦王决定给阳泉君一个机会,前提是阳泉君有这个自信。
“启禀王上!臣有把握,只要王上给臣三万大军,臣必然可以击败赵军!”阳泉君胸有成竹地说道。
此言一出,朝堂尽皆哗然。对面可是廉颇!对面可是十万赵军!无论是哪一个,都足以让秦国头疼不已!更何况如今是廉颇统帅的十万大军!阳泉君哪里来的底气和自信?!
秦王也满是惊讶,原本,在秦王看来。阳泉君至少也要十万大军方有把握抗衡赵军。但现在,阳泉君只要表示只要三万大军即可。难道阳泉君是一个不世出的名将,被自己埋没已久的名将?!秦王很是怀疑!
“三万大军?!你可知道欺君之罪的后果可是很严重的!”秦王故作严厉地说道。
“臣不敢欺瞒王上!三万!臣只要三万大军,自然有法子让赵军无功而返!如果臣不能做到这一点,请王上削去臣的爵位,押入大牢治罪!”阳泉君正色回道。
“好!那寡人就许你三万大军,也不限定时间,只要你能让赵军攻不破五寨。便是大功一件!”秦王大喜道。
五寨乃是秦、赵边境上的一座城邑,赵军若是不能攻破五寨。便无法南下深入太原。如果赵军绕道,则极有可能被秦军断了粮道,可谓兵家必争之地。
“谢王上!”
阳泉君领了虎符,前往校场点兵选将暂且不提,却说秦王在朝会结束后,将丞相嬴则单独留了下来。嬴则作为昭王时期的老臣。是朝堂上对太子一事保持中立态度的标志性人物。所以,关于是否将太子子楚从洛阳接回来,秦王想听听嬴则的意见。
“臣斗胆问一下,王上可有改立太子的想法?”嬴则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了这样一个问题。
秦王随即意识到对方的心意。如果自己想要改立太子,那子楚留不留在洛阳没什么大的关系。如果自己还不想换太子,那他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