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谱-第4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便顺声寻找,果然发现了那只幼蚕,于是我化身劝道:‘你若再餐食这根梁木,一旦被察觉,不但你我皆无栖居之所,恐怕你连性命难保。’
自那以后,它虽有些收敛,但每每时常偷食。
结果,横梁被蛀蚀的痕迹,最终还是被察觉到了,在修缮凌霄殿时被撤换了下来,还好,这只幼蚕没被发现,保住了它一条性命。可是我与这蚕连同那根桑梁,不知为何一起被扔下界来,贬为了凡间人物。”
黄帝问道:“你俩后来怎样了?”
嫘祖道:“民女投身在西陵部落,那里有个雷公之山,居雷氏人家。
几年以后,我在雷公山上四处寻找那根桑梁和那只蚕虫,终于有一日,它们果然被我找到了,再见到那根桑梁时,它已经生根长皮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那虫儿依然以食桑叶度饥,它却结了无数个窝茧悬挂在枝杈上。
它看见了我到来,竟一时起兴,居然化身成一位妙龄少女,并将这蚕丝双手奉上。
她道:‘我在此等待多年,今日终于如愿以偿了;此丝茧可用来织做衣被,现将这桑茧交予凤姐,那茧内俱是蚕蛹,凤姐可将植桑养蚕之法,抽丝绢帛之术,统统授予天下百姓,以造福苍生。’
于是,我便问道:‘你何不自己来做?’
她道:‘我已奉天帝之命,去九宫任职,就此别过。’道罢,她果然向天宫升去。”
黄帝问道:“这蚕虫如何变得女儿之身?玉帝怎又召她去了九宫?”
嫘祖道:“具体详情不太清楚,不过,后来倒听到过一些传言:那虫儿被贬下界来,投身于一个富人之家,化身为女儿之身,俗名:菀窳。她成人后却十分孝敬父母,所以人们俱称她为孝女。
后来发生的事甚是蹊跷,正当她待嫁时,其父却被一伙强盗掳了去。
这位孝女菀窳,因不知道父亲生死,悲痛万分,茶不思,饭不想,整日整夜哭得死去活来。
其母见此情形非常心疼,即担心其夫生死,又忧虑女儿身体,一时间束手无策,全无主张。”
听到这里,黄帝为嫘祖斟来一杯清水,请她喝了润喉,黄帝微微一笑赞道:“此称为孝女,真乃不辱其名,世间之人应当以此为榜样。”
嫘祖道:“国君莫先夸奖,接下来的事情更是百般稀奇。”
黄帝说道:“先请凤姑喝点水,再慢慢讲来。”
且说,嫘祖喝了口清水,继续讲起了这位孝女的故事来:有一天,孝女母亲想出一计,于是她便召集全村人到她家中坐客,她向全村人说明情况后,便指着自己女儿对众人发誓道:“谁若能救得她父亲回来,我立刻把这个女儿嫁给他为妻。”
这位菀窳姑娘长得貌美如花,堪比天仙一般,人见人爱,有哪个不想娶回家中?
众人闻听此誓,无不绞尽脑汁设法营救。
可是,几天过去了,竟无一人敢答应去救人,因为大家知道,那伙强盗十分厉害,本事了得,还没救出她父,自己却先丢了性命,所以一直没人敢去应召。
谁知孝女父亲养着一匹马,救父已成了孝女的心事,这日,她路过马圈时,见这马正在吃草,她便指着这马说道:“你若救得我父亲回家,我就嫁给你为妻。”
哪知这马闻听了这一句话,立刻惊跳起来,随即争脱了缰绳,蹦出了围栏,奔驰而去。
谷溪注:这几天有事,今天就差点误了更新的时间,急忙赶回来,还好才下午两点。好玄,真怕误更了。
第三十二回,嫘祖赠衣道原委(二)
且说,大家以为这马本是一个畜牲,定是野性发作,不知缘故,便任它去了,也不以为然。
可是,又过了两日,孝女的父亲忽然骑着这匹马回来了,孝女和她母亲见了,全都非常惊喜,她便向父亲寻问如何得救了。
于是她父亲向众人讲述道:
他是当地一个出了名财主,那天却被一伙山贼绑了去,被带到了一座山里。
起初他并不知道这伙山贼会对他怎样,也不理会他,只是一味的好吃好喝招待,这倒使他心里更加没底,整天忐忑不安。
又过了两天,山贼头目(山大王)终于找他谈话了。
山贼头目向他说明了把他“请来”的真实意图,原来他们见他有钱有财,又有智有谋,识文断字,便想叫他入伙,同他们一起打家劫舍。
但他是个有家有舍的人,不愁吃花,怎肯冒这风险出生入死?
可是,他如若不肯依从,恐怕他性命不保。
无奈之下,只好暂时应下,以作缓和之计,等待机会再想方设法逃走。
哪知这伙强盗却非常狡猾,他们早就猜测到了他是假心假意答应。
于是,这伙山贼们对他百般监视,处处提防,又将他带到一座深山之中。
那里四面俱是悬崖峭壁,岐石乱峰,只有一处有平坦道路,可行车马,却有众匪把守,插翅难以飞过。
这可如何是好?莫非自己这次会被困死在这里?他焦急万分,绝望之中想在乱峰间寻觅一丝生机,盼望找到一条隙间小径,可以逃得出去。
谁知,正当他寻找张望之时,忽见乱峰之巅,隐隐约约见有一只野兽在上面行走,稍后它便向山下走来,渐渐朝他跑来。
远处时他却发现,它原来是一匹野马,当时他就暗想:我若骑上这匹骏马,来个突然袭击,兴许我会逃脱。
可万万未曾料到的是,当这匹马渐渐走到他跟前时,仔细一看,心里不由得一阵惊喜。
原来它居然是咱家这匹宝马!也不知道它是怎么进得这山中,更不清楚它又是怎样找到的他?
此刻哪有工夫乱猜,更无心思乱想,不容分说,他飞身上马,这马便驮着他向乱峰奔驰而去。
他着实没有看清它是怎么上得险峰。他骑在马背上偷眼望去,却见居高临下,竟是万丈深渊,极其危险,稍有闪失,就会粉身碎骨。
于是,他力抱紧马头不敢睁眼观看,只觉得耳边生风,心往上提。
这马在乱石丛中奔走,忽高忽低,忽快忽慢,且又忽左忽右,他也分不清东南西北,更不知走了多少路程,只知觉奔跑颠簸了很长时间,才过了峻峭之处,到了平坦地界。
当他睁开眼睛一看,已经快到村口了,他悬着的心一下子放了下来。
原来这马拼命,就是为了去救孝女的父亲才去冒此巨大风险,实在称得上一匹义骏灵马。
她父亲大加称赞这匹宝马,他对家人们说道:“你们听好,这匹宝马对我有救命大恩,以后再不叫它干活了,要好好喂养它才是。”
且说孝女听了父亲讲述,心中对这匹灵马顿生感激之情,赶忙选了些上等饲料来喂它,还用刷子为它梳洗皮毛,以表答谢之意。
然而,这马见了孝女居然将头往她怀里扎,开始孝女以为这灵马在向她撒娇,便用手拍拍它的头,以示关爱。
突然间,这马前蹄腾空立起,要搂抱孝女,并对她做出了无礼之举,孝女被吓得惊叫起来,她又羞又怕跑回了自己屋内。
父母问其缘由,孝女羞于开口,却只哭不答。
而那匹灵马却在外面悲鸣不已,暴跳不止。
孝女母亲见此情形,心里明白了几分,于是,便将那天她发下的誓言对孝女父亲讲解了一遍。
“世间竟有这等奇事?”她父亲闻听后大惊失色,又联想起这马搭救他时的情景,不禁倒吸一口冷气,惊叫道:“此马乃通灵之马,万不可再养,否则将会出了大事。”
孝女母亲问道:“如何处置它才好?”
她父亲思考片刻说道:“这马本来有恩于我,不忍心对它痛下毒手,若放它到别处,它又岂能干休?容我想个万全之策才行,告知女儿,这几天不要出屋就是了。”
这一夜,这匹马竟嘶鸣不止,在院子里四只蹄子乱踏乱蹬,还尥蹶子踢门,搅得大家不得安宁。
次日清晨,孝女父母便去马棚一看,槽子里的草料一点不动,这马是在绝食,它见了孝女母亲,顿时暴跳长鸣,似是怨恨她有失诚信。
孝女父亲走过去哀声叹道:“你对我有救命大恩,我非常感激,我也知道你在怪怨我们失信于你,不过,你可知道人和马怎能匹配?你若真有灵性,应当懂得这层道理,我劝你赶快打消了这个念头,死了这条心吧。以后我会好好照顾你,拿好吃得饲养你、优待你便是了。”
说着,就想用笼头套住它,并想用缰绳拴住它。
哪知这马又咆哮起来,冲他昂首大叫一声,仿佛是在骂他忘恩负义。
且说这马突然之举动,使孝女父亲措不及防,脚下一滑摔倒在地,他见情况不妙,急忙爬起来跑回房中。
他急忙关紧屋门并对她们母女说道:“这马太通灵性了,家中万不可再养它了,若不随了它的心意,早晚是个大患。”
孝女母亲道:“我看不如把它放到远处去,叫它再也找不到我们就是了。”
孝女父亲道:“不行!这马能在深山峻峭中都能找到我,并能驮我返回家中,你想,它将会在任何一处也都能再找回来,到那时更加一发不可收拾,必然会闹出大祸来。”
孝女母亲哀声叹道:“唉,这日子没法过了。放又放它不得,杀又杀它不得,该如何是好哟?”
这时,孝女父亲忽然拍案而起,瞪大眼睛说道:“它既已怪我忘恩负义,我就再做一次无义之事,宁可我负它,决不等以后它负我!杀了它,以除后患!”
孝女母亲道:“这样一来,会不会太残忍了?会不会太不近人情了?”
孝女父亲道:“我已经思考再三。这马原来是为了要我女儿,它才涉险去救我的,我又何必对这畜牲心存感激呢?再说,它心有非分之想,何以满足?杀了它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怪不得我心狠。”
正在这时,这马又是一阵蹦跳吵闹,长嘶吼叫,也活该它命绝。
孝女父亲闻它大闹,一时间怒不可遏,决心要置它于死地,迅速取了弓箭,照准这马脑门要害之处,一箭射去,只见这马立马摔倒在地上,四蹄蹬了几蹬,不动了。
孝女父亲便俯身去看,谁知这马却突然又跳立起来,挣扎着冲她父亲走来,可未走几步,它便又摔倒在地气绝而亡。
这一举动,着实把孝女父亲吓得心惊肉跳。
他愤怒之下,取来一把快刀,将它开肠破肚,又把马皮整个剥了下来,摊挂凉晒在庭院中,并叫来几个人将马肉身弄到偏僻之地埋葬起来。
且说,这事之后,孝女和母亲吓得不敢出门,孝女见那马皮依然挂在庭院中凉晒着,心里很不自在,她就叫父亲把它也埋了。
可是,这马皮能换钱物,她父亲却舍不得扔了,说道:“一张死皮而已,又不能干什么,挂着吧。”
从此,谁也就对它不以为然了。
过了几天,因为有事,必须出门去做,孝女梳洗打扮一番,便随母亲欲要出门上街,谁知她刚来到庭院,忽然狂风大作,那张马皮随风飘起,直向她扑来。
孝女见状,惊叫一声,吓得返身向屋里逃去。
岂料,那马皮竟在背后将她紧紧抱住,随后腾空而走,直上云端;
顷刻之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且说,又过了十多天之后,只见那马皮裹挟着孝女去而复返。
她父亲一见女儿被马皮裹带着在空中飘来荡去,他一边大喊救命一边急忙抢夺。
当四邻闻声赶来时,却见那马皮裹着孝女旋转了几圈之后,渐渐缩成了一只小虫模样,忽然间落在了山前那棵参天桑树之上。
人们纷纷跑去观看,只见马皮裹着孝女变成了一只大蚕,足足有半尺长,趴在桑树上拼命餐食桑叶,不多时,那蚕便从口中吐出细细长长的白丝,渐渐又结成一个个茧网。
人们见了无不感到惊讶,孝女父母非常悔恨,悲念不已,便把女儿所做茧网收回家供在屋内,整天对着这茧网悲掉。
一日,她父母正在伤悲之时,忽听门外有人马喧闹之声,赶忙向外观看。
却见女儿乘坐云车,驾动那匹灵马,穿着装饰得非常华贵,身边还有几十个侍卫护着,正从天上慢慢落在庭院当中。
孝女上前拜见父母,说道:“父母大人,天帝念我极有孝心,让我作了九宫仙嫔,以后将永远生活在天庭之上,非常安乐,务请父母大人切不可再为女儿伤感。我因想念父母,唯恐损坏了二老身体,经天帝允许,特意下界告知二老,千万别再挂念女儿了。”道罢,返身上了云车,驱马而去。
且说,黄帝听了嫘祖娓娓讲述,半晌仍沉浸在故事之中。
他觉得故事尚未结果,便向嫘祖问道:“这孝女后来怎样了?”
嫘祖又为他讲道:“这孝女就是蚕女,这蚕丝就是由它变生而出,她因马皮裹卷而成,又是乘马而去,蚕头白色又酷似马头,所以后来人们便称她为:马头娘娘。后来听说她被玉帝封为了‘蚕神’,每年正月十五日祭祀蚕神。此时正值三、四月之间,实为蚕月。国君来得正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