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穿越战国做皇帝 >

第367节

穿越战国做皇帝-第367节

小说: 穿越战国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闻知上将军赵括在蓟城称王之消息,邯郸之赵国君臣大乱。平阳君赵豹敦促赵王重发兵蓟城,赵王重却是犹豫不决。赵王无断,那平原君赵胜、上卿蔺相如、大将李牧、乐乘、赵庄等文武重臣却集体陷入了沉默。

赵忠信王二年初春,赵王重终于下定决心发兵攻伐赵括,但赵国众将却是无人愿意领命出征。赵括当年一战大败武安君白起,早已是声威大震,即使兵家大才之大将军李牧与之对战,也并无必胜之把握。何人愿与赵括为敌哉?

更何况,唯一可与赵括一战的大将军李牧,实则并不愿与自己的亲妹夫赵括为敌。

当年李瑕被建信君杀害,而赵王丹却拒绝交出杀人凶手建信君,李牧已是伤透了心。恨屋及乌的他,对赵国新君——赵王重也是素无好感。对赵括自立为王,大将军李牧表面沉默之下,内心实则甚为振奋、大为惊喜。

大将乐乘、大将赵庄当年皆随着大将军赵括,在长平大战人屠武安君白起。那一战,让他们彻底领略了上将军赵括无与伦比之兵家大才,他们内心深处对赵括早已服膺。领兵与赵括对战,乃其所不愿为、不敢为也。

平原君赵胜、上卿蔺相如这两位朝堂重臣,之于赵括皆有拔擢襄助之恩。加之,这些年来,赵括力行其长策大谋以助赵国振兴,邦交周旋更是让赵国在这大争之世如鱼得水,长平一战更是让赵国民心大振。

对如斯赵国王室之天赋奇才——赵括自立为王,平原君赵胜、上卿蔺相如内心深处虽是矛盾,但并无大抵触。赵括乃赵国王室之后也,赵括为王,赵氏之根基并未动摇。

眼见平原君赵胜陷入了沉默,其余的王室重臣,即使想力挺赵王重、讨伐赵括,却是没了领头之人。只有那平阳君赵豹上蹿下跳,四处鼓动王氏宗亲,却是收效甚微。

赵忠信王二年夏,赵括领兵入赵,竟是一路畅通无阻,大军所过城邑皆举城归顺。六神无主的赵王重心下大乱,在平原君赵胜之劝说下,无奈地了禅位诏书。

炎炎夏日里,赵括于邯郸正式登基为赵王,软禁平阳君赵豹,并在大将军李牧、乐乘的襄助下,以十万御林军迅速稳定朝局。月余后,周天子之使臣至邯郸恭贺,正式承认了赵括之王位。

当年秋,赵王括命仍为的丞相平原君赵胜扩建邯郸学宫,并延请荀子大师出任学宫祭酒。当年冬,在荀子大师的主持下,各国士子齐集邯郸,展开了一场治国思想之大辩论。

儒、墨、法、道、阴阳、纵横、兵、杂、计然等等诸家士子,各展所长,或以古为鉴,或因时而论,不时地便碰撞出连串耀眼的思想火花。

当年冬,在赵王括的关注下,荀子大师之巨著:《性恶论》问世。赵王括命人将之传抄天下。

次年夏,赵王括以荀子之性恶论为基础,经过连续月余之朝堂论证之后,终于定下了赵国之治国思想:崇法、重墨。同时,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不因言论罪也。

次年春,赵王括力排众议、改国号为华夏,设年号为开元。其国史称华夏帝国,赵王括遂成华夏帝国之太祖也。

第三百三十六章 大结局(四)

开元一年,匈奴各部落大会盟,拥立头曼为匈奴大单于,史称头曼单于。此时,原本松散之匈奴部落,已现一统、壮大之趋势。上将军赵括临机决断,派出御林军猛虎营之特种战士,秘密刺死头曼单于,同时施以以软硬兼施之策,将匈奴各部族分化瓦解。

紧接着,上将军赵括又在华夏帝国和匈奴、东胡接壤之处设立互市十余处,以珠宝珍玩、绸缎锦帛、声乐丝竹与之交易,换取其马匹牛羊,并禁止铁器、粮食之买卖。

数年后,匈奴、东胡之贵族沉迷于享乐之中,慑服于华夏兵威之下,竟无侵犯华夏之心,亦无兴兵犯境之胆。于是乎,华夏国之北边大定。

历经十年之休养生息,华夏国之国势蒸蒸日上,一个声威赫赫、农牧并重之大国屹立于北方。然则,这些年间,华夏国太祖赵括力行大有为之邦交,联合山东六国之力,合力困秦,令秦国一蹶不振。

开元十一年春,华夏帝国太祖赵括赫然下令:以齐王田建荒yin无道、生灵涂炭为由,兵发齐国。兵锋所指,当者披靡,齐国数十万大军竟是一触即溃。当年夏,齐国丞相后胜被赵括诱降,君王后、齐王田建在后胜的劝说下,现出都城临淄,出城投降。

开元十二年夏,华夏帝国大军彻底荡平了齐国各处反抗势力,将齐国全部国土纳入华夏帝国之版图。齐王田建等一班齐国王室贵族,被赵括迁徙至邯郸。经过数年后,邯郸繁华日盛。

眼见齐、燕两国被灭,秦、韩、魏、楚四国大为震动,一时间天下群情汹汹然。开元十四年,秦、韩、魏、楚于大梁会盟,力图结成合纵之势,攻伐华夏帝国。

华夏帝国太祖赵括派出已为上卿的毛遂出使楚国,向楚王说以利害,邦交大才毛遂不辱使命,迫使楚国与华夏帝国结盟,以此远交近攻之策,瓦解了四国合纵之盟。

开元十二年秋,华夏帝国太祖赵括派兵攻伐魏国,三十万大军长驱直入,合围魏国国都大梁,决水淹城至孟冬,大梁城内已是断粮生乱、水深齐腰、霉变滋生。

仲冬,大军大举攻城,巨石、霹雳子轰开了已被大水浸透的城墙,大军入城,魏安釐王魏圉、信陵君魏无忌、丞相须贾皆死于乱军之中。

开元十二年春,魏国全境克复,这个曾显赫一时、人才辈出的大邦国,终于融入华夏帝国。

魏国被灭,韩国君臣大为惊慌,一时间竟是六神无主,再也想不出什么妙计来。便在开元十二年夏,华夏帝国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大破韩军,兵临新郑城下。眼见大势已去,韩桓惠王韩然为保住性命,献城投降。这个奉行以计治国之荒唐邦国,终于淹没在历史之洪流之中。

魏、韩两国残余之王室贵族,皆被赵括削爵为民后,集体迁徙至邯郸。至此,原春秋五霸之晋国领土,被华夏帝国太祖赵括全部恢复,三晋之地,尽数合归于华夏帝国。

此时,较之原本春秋之晋国,华夏帝国版图更为广袤,因了多了原燕国、齐国数千里之国土也

第三百三十七章 大结局(五)

(魏国全境克复时间为开元十三年春,前一张接写错了,致歉)

开元十三年秋,华夏帝国太祖赵括颁布诏书,宣布废除残酷的墨、劓、劊⒐⒋蟊俚热庑蹋奈渍韧搅魑鳌⒎=鹦涛ㄖ谭L逑怠

与此同时,赵括命廷尉韩曲召集各郡县法家士子,将华夏帝国简明约法三十条传抄近万份,天下、广为宣导,并开法科之试,遴选卓异之法家士子出任各地郡县法官,秉公执法、疏导民怨。

一时间,华夏帝国法纪肃然,处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开元十四年孟春,华夏帝国太祖赵括率四十万大军亲征秦国,以霹雳炮车和重型连发床弩开道,连破秦国各处关隘,一口气杀入关中,杀到咸阳城下。

斯时,秦国国君乃秦昭王赢稷之身子疲弱不堪之秦孝文王嬴柱也。

当年,长平大战惨败后,秦昭王不堪其辱,那一股怨气郁结于心,却又不得宣泄。眼看着华夏帝国诞生并一步步发展壮大,秦昭王赢稷更是怨气日深,勉力撑持了不过五年有余,便连日吐血而亡。于是乎,甚为太子的嬴柱便继位为秦王,史称秦孝文王是也。

秦孝文王和其雄才大略的父王相比,完全是两个极端。他非但没有什么振兴秦国之宏图大愿,就连朝堂议事都是勉强支撑。嬴柱甫一继位,便向华夏帝国太祖赵括示好,将其子赢异人送到邯郸以为质子也。

闻得华夏大军来攻,秦孝文王嬴柱竟是吓得当场昏厥在朝堂之上,眼见着秦王昏倒,秦国君臣便乱作一团,若不是华阳夫人及时赶到,这嬴柱便要当场一命呜呼了。

于是乎,秦王病重,秦国实权人物华阳夫人便临时执政,任命其弟阳泉君为将,组织咸阳军民拼死守城,同时派出快马杀出重围,向其余各处秦军求救。

咸阳军民之抵抗不能不说甚为顽强,但奈何器不如人,华夏大军那两千余辆霹雳炮车轮番发射,一颗颗的霹雳子将咸阳城头炸得尸山血海、千疮百孔。

开元十四年仲春,咸阳城破,华夏大军以雷霆手段迅速控制住了秦国之国都咸阳城。同年孟夏,华夏帝国太祖赵括派出大将军李牧,招降九原、巴蜀之秦军、安抚陇西之戎狄。至此,曾经的战国时代第一强国——秦国,变被太祖赵括正式降服。

华夏大军占领秦国后,上将军赵括即刻命人为商鞅打造了一尊高大两丈之石制雕像,将其矗立在咸阳北门之外。对这位法家大才,赵括表现出了足够之尊重。

与此同时,太祖赵括宣布尽数废除秦国之严刑苛法,废除连坐、族诛之残酷刑法,以华夏帝国之法治理秦地之民。

闻知此讯后,那些曾被施以墨、劓、劊⒐⒋蟊俚热庑痰那厝耍桓龈霭俑薪患⑼纯蘖魈椋追鬃呱辖滞繁甲吆舾妫朐藁闹颂逍羯裰品ㄒ病

开元十四年秋,太祖赵括以另一个时空之法典为借鉴,命廷尉韩非组织法家士子及各地贤能法官,全力编纂华夏帝国之简明刑法典、民法典、商法典。

历时五年有余,历经数十次之论证、删减,华夏帝国刑法典、民法典、商法典终于完稿。

至此,华夏帝国法制体系之三大主干——刑、民、商三**典终于正式成形。此举,实乃泽被苍生、庇荫后世之宏伟善举也,实乃华夏法制文明之一大进步也。

第三百三十八章 大结局(六)

便在刑、民、商三**典编纂的同时,开元十六年春,太祖赵括下令以上将军李牧为帅,统帅华夏步骑大军及舟车水师合计约四十万,开始了征服楚国之漫漫征途。

楚国乃列国中地域最为广袤、山川交错、水路四流,地形最为复杂之国也。与楚国交战,将不仅仅是步兵骑兵之战,更是水师之战。

幸在太祖赵括早早定下“重墨”之治国方略,墨家士子在华夏帝国大受重用。赵括悬以爵位封赏,又命人善加引导,将墨家士子的工业之才彻底地激发了出来。于是乎,攻楚之前,华夏帝国便造好了造好了宏伟的大战船,更练成了十万人之强悍水师。

水、陆两路齐进,步兵、骑兵和水师齐齐发威,仅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便将偌大的楚国生生吞下。

同时,平定了南海之百越蛮族。期间,楚国老世族虽然秉着最后一口气,欲图顽抗,也有项氏一族拼死力抗,但毕竟抵挡不住赵军大杀器之威力,抵挡不住上将军李牧之兵法韬略。

华夏灭楚,大军环南海继续南下,又征服了数十个大小蛮族,打下了南海以西数千里之国土。在此处狭长之国土上,太祖赵括设立交趾郡,实乃华夏帝国在茫茫南海之上佳屏障也。

华夏灭楚,原本分崩离析之大周天下终归于一统,只是国号便做了华夏是也。

楚国灭亡之消息传到邯郸,华夏帝国太祖赵括虽则只是面色沉静地哼了一声,但其内心深处却是万顷波涛汹涌,竟是闭目回忆起了关于楚国之种种历史记忆。

究其原因,除了华夏终于一统之外,更是赵括在另一个时空里,曾在楚国腹心之地的一座大城市求学四年,对楚国、对楚文化有着独特之情节也

楚国起源于江汉山川,数百年间蓬勃发展为横跨江淮,以至在战国末世据有整个南中国的最大战国。而且,这个南中国不是长江之南,甚至也不是淮水之南,而是大体接近黄河之南。如此煌煌广袤之气势,虽曾经之春秋霸主晋国也是相形见绌。

然则,就是如此一个拥有广袤土地的最大王国,其国力军力却始终没有达到过能够稳定一个历史时期的强大状态。

战国之世,初期以魏国为超强,中期除秦国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之外,齐国、赵国、燕国都曾经稳定强大过一个历史时期。赵国更是因为穿越男赵括的到来,而得以真正地振兴,并逐步一统华夏。

甚至那疲弱韩国,也曾经在韩昭侯申不害变法时期迅速崛起,以“劲韩”气势威胁中原。

也就是说,在整个战国时期,唯独楚国乏力不振。战国楚最好的状态,便是虚领了几次合纵抗秦的“纵约长国”。战国楚最差的状态,则是连国君(楚怀王)都被秦国囚禁起来折腾死了。

可以说,楚国在战国时期从来没有过一次撼动天下格局的大战,譬如弱燕勃起那样的下齐七十余城的破国之战。

所以如此,根源便在楚国始终无法聚合国力,从而形成改变天下格局的冲击性力量。楚国的力量,只在两种情势下或大或小地有所爆发:一种是对包括吴越在内的南中国诸侯之战,一种是向淮北扩张的蚕食摩擦之战。这就是之所以楚国已经逼近到洛阳、新郑以南,而中原战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