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侯-第16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祖又曾在匈奴地生活多年,这件事自然少不了他。
“陛下不请大行参详么?”陈珏提醒道,他更想说这件事刘彻应当告知丞相,只是刘彻正在兴头上,陈珏略一思量地便转换了委婉的方式,拉出王恢来。
刘彻想了想。断然道:“先不必,朕懒得跟他们说,每次匈奴入汉的时候,就因为打与不打,他们都能分辩上几个月,何况是匈奴太子不知真假地私使?”
陈珏苦笑了一声,便也不再多言,这一闲下来,刘彻拉着陈珏。道:“子瑜,你跟朕来,朕今日让你见识见识衡山奇木。”
陈珏跟着刘彻出了门,拐过几个角。便看见宫苑中多了一棵杉树,这杉树地树枝成红绿色,陈珏看了好半天,也没发觉这杉树有什么特别。
刘彻眉一挑,道:“博学如子瑜也没见过是不是?”
陈珏苦笑着坦然道:“臣着实不解此树奇在何处。刘彻哈哈一笑,指着那杉树道:“难怪你不知。衡山王叔在奏表里说,此树名为红豆杉,结果之时最奇,其果如红豆一般喜人,朕就等着今年看看呢。”
刘彻说着,又指着另一株多出来的繁茂松树道:“这树叫做金钱松,也是衡山王叔所献。***
陈珏一边跟着刘彻走过去。一边看过衡山王献上的所谓“奇树”。道:“衡山王爷果真用
刘彻轻蔑地道:“淮南王早就不在世间,他没了靠山。当然要奉承着朕。”刘彻手一挥,将苑中的几棵树比量在内,道:“这不过是其中一些,大头在上林苑,改日你再跟朕去看。”
陈珏答应了一声,跟刘彻边说边走,不多时便行到了椒房殿前。
晚春的天气暖和了许多,阿娇着了一身宽大的水绿色常服,因有孕而显得圆润的脸上越发雍容美丽,风姿秀雅。
陈珏作势要行礼,阿娇嗔着瞪了他一眼,陈珏连忙起身,摊开手示意阿娇什么都没干,阿娇这才冲陈珏笑了一笑,道:“你们怎么这个时辰过来了?”
午时前后,殿中较外间更加清凉,刘彻笑着道:“眼看着入夏,你就要生产,我当然得了空就来看你。”
阿娇随手剥了两颗现成的干果,递给陈珏和刘彻各一颗,道:“我又不是小姑娘,阿都那么大了,陛下不做正事整日往我这里跑作甚?”
阿娇嘴上说着半劝谏地话,娇美的脸上一直笑意盈盈,刘彻看着明丽动人的阿娇心中一热,道:“那边还召了人入宫,朕和子瑜坐一会儿便走了。”
陈珏见刘彻和阿娇之间眉眼交流,流动着和谐的气氛,连他这阿娇的弟弟都插不上话,立时琢磨着该不该先退出椒房殿。
“子瑜,朕跟你结个亲家如何?”刘彻兴致勃勃地道,“你那儿子我也见过一次,跟你小时候还挺像。”
阿娇微笑着拍手道:“是男是女还不知道呢,如果是皇子,表兄弟俩还能成亲不成?”
刘彻找了个陈珏看不见的角落,轻轻拉住阿娇的手,道:“朕原先一直想着,隆虑下面朕没有别的嫡亲妹妹,不然定要让子瑜也做回驸马都尉。”刘彻说着,看了陈珏一眼,点头道:“朕是想着,子瑜娶了梁王叔的女儿,若是陈桓做朕地女婿也不错。”
陈珏心中一动,若有所思地暗道:难道你盼望阿娇这回还生个女儿?陈珏心念一转,但刘彻望着阿娇的神情不会作假,明明就是满满的宠溺。
两人在椒房殿中坐了一会,直到午时一刻,阿娇笑道:“你们俩不是还有正事?”
陈珏耸了耸肩,站起身来,告别后复又跟着刘彻回到宣室殿,陈珏离宣室殿还有百来步的时候,便已经看见韩嫣地身影,须卜伊鲁站在韩嫣不远处。不过几步路的样子。却给人以泾渭分明地感觉。
陈珏上前和韩嫣打了招呼,这才跟着刘彻一起入内,韩嫣低声问道:“今日究竟什么事?”
陈珏指了指须卜伊鲁,道:“这个不起眼地匈奴人,带来了一个大消息。”
宣室殿中,刘彻坐在殿上最高处,须卜伊鲁对刘彻行了个不伦不类的礼,便直直地站着不动了。
因着汉朝对匈奴多年来的被动防御。游牧民族地须卜伊鲁信奉适者生存,心里对汉天子的敬意倒不怎么多。只是一路前来时,须卜伊鲁亲眼看见未央宫宫阙连绵,华贵远胜穹庐,冠盖遮阳古木蔽日,长安古都风华尽显,心中又翻涌起了几分艳羡和敬畏。
刘彻倒也不在意须卜伊鲁不知礼,他摆出大汉天子的威严,一脸高深莫测。陈珏和韩嫣一左一右,代替刘彻问出他想问的话,暗示须卜伊鲁还不配跟大汉天子直接对话。
陈珏和韩嫣配合着问过安胡公主的近况,须卜伊鲁一一地回答了。等到话题转回正轨,须卜伊鲁便直截了当地将前因后果说了出来。
军臣单于之子于单少失其母,虽是军臣地继承人,但于单在匈奴人内部不过靠着其亡母娘家人的扶持,这才同正值壮年地叔父伊稚邪相抗多年。这些事须卜伊鲁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来,但陈珏几人何等地精明。几乎没有玩过政治的须卜伊鲁在他们面前根本藏不住事。
刘彻听完须卜伊鲁地话不置可否,只是淡淡地过问了须卜伊鲁数人的食宿情况,这就命人带他退下,随后才跟陈珏和韩嫣一起离开。
书房中熏香袅袅,衬得淡淡的墨香更加悠然。
“若按那须卜伊鲁所说,近年来入侵北地几边郡的匈奴兵士多是左贤王伊稚邪地帐下。”陈珏最为客观地道。
刘彻皱了皱眉,道:“这又如何?”
韩嫣跪坐在陈珏另一边。道:“依臣所见。那人分明是在胡说八道,匈奴人凶残成性。每到秋时,他们分批结伙地入侵大汉,劫掠钱粮人口,根本谈不上谁多睡少。”
陈珏微微颔首,笑道:“张骞千里出西域,人未还已经立下大功,若有于单为内应,边地守军遇见伊稚邪所部时必定事半功倍。”
刘彻哼了一声,却掩不住嘴角的喜意,道:“这些胡人果真大胆,那于单竟然敢利用朕去对付另一个胡人。”
韩嫣沉吟了一下,道:“左贤王又称左屠耆王,一贯是单于继承人的位置,伊稚邪身份地位应当仅次于军臣单于,这么看来,伊稚邪和于单相争势在必行,此长彼消之下,大汉正好获利。”
陈珏侧了侧身,笑道:“匈奴人分为大小数个部落,平日出兵打仗都是用的自己家底,照今日情形看来,于单在争斗中必定处于下风,否则不至于联络大汉,意图谋算由我大汉军士削弱伊稚邪地实力。”
刘彻抚掌哈哈笑道:“真是上天助朕。”顿了顿,刘彻连连摇头道:“朕恨不得明日便大宴匈奴来使。”
陈珏笑笑,并不说话,刘彻既然准备答应于单那边的条件,这件事就得在一定程度上保密,大宴使者的事自然不可能。
三人商议了许久,研究妥当之后,陈珏和刘彻又不住地问着韩嫣边关的事,中间畅叙别情,等到陈珏步出宣室殿,已是将近黄昏。
这日小朝会上,刘彻有选择地对重臣说了于单遣人来汉的事,又召丞相密谈了一番,窦婴走出宣室殿时,接到刘彻找见的陈珏正好踏上石阶。
陈珏比窦婴低了两层石阶,但陈珏个子长得快,已经可以跟日渐老去地窦婴平视。
窦婴看了看陈珏,笑道:“子瑜今日再立一功,老夫恭喜你啦。”
陈珏点头,看见窦婴身后的前中尉宁成正垂头丧气,中尉职司便是守卫长安,须卜伊鲁带来的消息再好,他还是一个匈奴人,这就是宁成的失职。
窦婴扫了一眼陈珏臂间的几个簿册,道:“既是陛下召见,你就快去罢,稍后再将详情一一告知于我。”
两代外戚不可能始终和睦,迟早要渐行渐远,陈珏想起殿上窦婴几次为宁成求情不许,再听出窦婴语气中少了几分熟络亲热,陈珏淡淡微笑着,道:“今次事出突然,稍后自当亲至丞相府禀明。”
第三卷 峥嵘初显时 二百四十四 中道绝 二百四十五 且徐行
陈珏离开未央宫后,先行回到大农令官署了解了一下公务,韩安国和文党身居要职,俱是深得刘彻信任的人,他们都已经得知陈珏引见了匈奴人须卜伊鲁的事,自是分别恭喜一番。
陈珏三人聚在一起,惬意地喝着新茶,闲谈之间就已经将日常的公务过了一遍,近日的开支情况让陈珏颇为欣慰,刘彻似乎把他的话听进去了,新修宫殿的事没有发生,国库的钱大都用在了正途上。
文党递给陈珏和韩安国一人一个簿册,道:“这是太学一年来的用钱簿册,子瑜看看。”
陈珏狐疑地接过来,心中有些奇怪,跟韩安国一起打开翻了翻,只见借贷法的记账格式下,清晰地记录着太学从大农令这里支出去的数笔钱财。
太学设立之初虽说设立了许多学科,还有扶贫奖金等项,但这些细碎的开支还不能被陈珏看在眼中,说一句张狂的话,陈珏绝对是见过大笔钱的人,每日里经他和韩安国等人手底下过去的钱帛都不在少数。
陈珏看了几个月的账目,对数字的变化最为敏感,开始的时候,陈珏看着还没有觉出什么,等到翻至后几页,陈珏手指划过白纸上的几笔记录,沉声道:“冬春两季的开支怎么多出这些多?”
韩安国抬起头来,捻了捻胡须,道:“就算冬季有取暖等开支,但太学那边近日要钱太狠了些,哼,这么些钱,恐怕再养一个太学学舍都够了。”
三人各自眼神交流了一番,彼此心知肚明,这必定是有人在贪墨钱财,只不知这是哪一个环节上出了国之蛀虫。
韩安国把簿册放在案上,轻轻一推,笑道:“这还多亏改良了新的记账方法。不然太学本就是陛下最肯花钱的地方,繁杂的账目里还真就难以找出问题。”
文党闻言。重重地叹了一声,陈珏见状劝道:“仲翁勿忧,此事不过是我等姑且一猜,稍后还须详加查访。”
但凡有贪墨的案子,总不会是一个人的事情,说不定陈珏平日里的哪个同僚也参与其中,陈珏才在韩安国手底下干几个月。最亲近的几个下属又是芷晴那边推荐过来的几人,因而不怎么在意这回事,但久为中丞的文党就不一样了。
文党话音一落。陈珏和韩安国对视了一眼。韩安国也宽慰了几句。等到日头日落。陈珏正要离开回府时。韩安国又将陈珏请上了他地马车。
马车上。韩安国看了看陈珏。朗声笑道:“当日张骞出西域。正是你这武安侯亲选。今日张骞竟能说得匈奴太子于单。那须卜伊鲁又是你亲自引到君前。这当是一大功。”
陈珏摇了摇头。笑道:“张骞横穿大漠。竟然能一路平安。这是何等地好运。他能说服于单更是他自己地功劳。我不过是拣了个天上掉地现成便宜。”
韩安国点点头。赞赏地道:“此事确实是天佑大汉。你竟能不自骄自傲。我就更放心了。”韩安国虽是陈珏上司。但私下里说话时从来都把陈珏放在主位。
陈珏笑笑。道:“大农令今日和我同车。不是为了夸赞我这几句话吧?”
韩安国爽朗一笑。道:“你近日忙着朝见天子。想必没有去过天工府是不是?我今日午前得地消息。陛下要地新钱样子出来了。”
制新钱。金属的稳定、重量、火耗都要考虑在内。思及此处陈珏讶道:“这么快?”
韩安国颔首道:“只有一点,考工室那边也有了消息。天工府的新钱仍以铜为主材,但考工室出的却是白鹿皮。”
陈珏皱眉重复道:“白鹿皮?”
韩安国嗤笑一声,道:“不错,不知是什么人使地手段,说动考工室令弄出见方的白鹿皮做新钱币,一张可抵几十万钱,这不是明摆着要从豪强手里抢钱?半两钱虽然有种种弊端,但毕竟已经大行天下百年,陛下说要更改哪是一日两日间能完成的事情。”
陈珏见韩安国对他如此坦诚,不由心中感怀,问道:“他们启禀天子了?”
韩安国摇头道:“还没有,只不过如果考工室和天工府同时上书,天子赞赏哪边才是问题。”
陈珏想了想,笑道:“以鹿皮为钱,真亏他们想得出来,如果一张畜生皮可以值数万钱,那不是全乱了套?”
韩安国神色一肃,道:“不管是鹿皮彘皮,终不是长久之计,以天子对你的信重,劝说他放弃考工令的对策不是难事,关键在于陛下如今正要外联于单。”
“本来我等全力支持陛下改换钱币亦无不可,但若是陛下选在此时下令发行新钱,朝中不能全力处理随之而来的重重困难,外有诸侯施压,这便是害民害己之举。”
重铸钱币,首先要收天下之铜,否则盗铸的事定然屡禁不止,但这首先就触动了数个阶层的利益,放在眼下确实有点困难,陈珏等人或者全盘皆输,或者赢得惨烈。
说一千道一万,陈珏也是个惜身之人,他只微微笑道:“韩大农的意思是?”
韩安国笑容微敛,道:“那我就直言了,天工府楚原是武安侯启蒙恩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