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妻如云-第16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诗?这倒是问题不大,皇帝不许哥们唱淫词,作一首诗词应当不成问题吧?沈傲沉吟片刻,对杨戬道:“能不能劳烦杨公公拿笔墨来。”
杨戬笑吟吟地正要说话,安宁先是站了起来,兴致勃勃地到梳妆台前取了笔墨放置在沈傲身前的桌案上”张着大眼睛道:“请公子挥墨吧。”
沈傲微微一笑,提笔写道:“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huā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乃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她早年生活优裕,因而许多诗篇都是以欢快为主,这首词儿名叫点绛唇,词作的开篇不写荡秋千时的欢快,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在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肠,象燕子一样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妙在静中见动。
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由于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在娇嫩柔弱的huā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露浓huā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在春天的早晨,地点是在huā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huā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huā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秣划”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
“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缰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
安宁看了沈傲所写的词,小脸儿更是红艳无比,她岂能不明白,这首词儿虽是欢快,但难免意犹所指,词中那欢快的少女,似是在隐喻着什么,还有那huā园里闯进来的陌生人,那翩翩美少年指的又是谁?
安宁深望沈傲一眼,情不自禁地想:“他是要效仿司马相如凤求凰吗?”心里对这个突然的想法,更是娇羞,词中少女的心态,只怕将她现在的心思展示的淋漓尽致,那种惊诧、,俚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翻江倒海般的冲击而来,安宁眼眸中掠过一丝茫然,却是故作镇定,呢喃道:“沈公子的词儿作得很好,我我很喜欢。”
沈傲见她这般模样,连忙去看词,心里立即明白了,哥们只怕又犯错了!原本还想抄首欢快的词儿来,谁知阴差阳错,竟是忘了这词儿也饱含了许多男女情事!哎,悲剧了,若是这词儿教皇帝看到,可就遭了。
沈傲在心里懊恼万分,连忙噤声,做出一副正正经经的样子,见安宁还沉浸在诗词中,心里叫苦,随即又想,本公子光明磊落,又什么好怕的,不怕,不怕,人死鸟朝天,怕个鸟来!
见天色不早,不由地想到此番进宫还没有去探望贤妃一趟,自己是子侄辈,不去探访于理不合,于是便道:“帝姬,学生只怕要告辞了,学生想去贤妃娘娘那里问个安,再者说下午的殿试也要开始,还请帝姬恕罪!”
安宁正彷徨不定,连忙点头道:“好,你去吧。”她不敢再去看沈傲的眼睛,清澈的眸子别到一边去。
杨戬见帝姬这般模样,心中也是暗暗奇怪,他自是不理解词中的意思,见沈傲要去给贤妃问安,心底倒是觉得沈傲这番作得对,沈傲是贤妃的子侄,问安自是不会有人说闲话,便道:“帝姬,杂家也告退了。”
二人出了安宁的闺房,沈傲心头顿时一轻,阁外的雨渐渐停了:闺阁里的少凭窗面立,窗外是她最熟悉不过的一片林园景致,花丛树枝早已长出了嫩嫩的绿叶,在细雨的沐浴下像似穿上了崭新的绿装,显得一片盎然生机。
沈傲和杨戬的背影一前一后,沈傲踩着湿泥,脚步轻快,安宁望着他走路的样子,不禁莞尔,这个呆子,真像个小孩子一样,穿着一双靴子却是故意要往积水里去踩。
正在她一时沉吟的时候,沈傲突然旋身,回眸,向这边看来
安宁吓得脸色也白了几分,连忙合上窗,心儿扑哧扑哧地急跳,又惊又羞地想,糟糕了,一定是被他看见了。她惊魂未定,眼眸又落在那首小词上,脸色绯红,将作词的纸儿收起来,小心翼翼地折起,才是放入梳妆台的柜中去。
沈傲和杨戬到了贤妈的寝宫,这后莛之中规矩不少,就是嫔妃也有不同的等级,最显赫的自是正宫的皇后娘娘,再下一级便是四夫人,分别是贵、贤、德、淑四妃,其余的大多才人、美人、婕妤、昭仪、昭容、修媛、修仪、修容之类,名号数不胜数。
贤妃在四夫人中排名第二,其地位只比皇后、和贵夫人略低一些,因而她的宫寝占地不小,处在一片假山园林之中。
杨戬先进去通报,贤妃宫里的内侍、宫女一时鸡飞狗跳,原来贤妃听了沈傲来问安,心里颇为喜悦,在这宫中,极少有宫外的亲眷来看她,而沈傲虽是远亲,却是生得讨人欢喜,况且这一次,他是参加殿试顺道来的,周家有这么一个才子,自是不能怠慢了,于是便教人准备,尽量使宫里体面一些。
等沈傲进去,见到轻纱帐后若隐若现的贤妃,纳头便拜:“甥儿见过贤妃娘娘。”
“快起,快起来。”贤妃喜滋滋地道:“都是一家人,又不在人前,不必多礼的。”。
躺在贤妃怀里的小公主鼓着腮帮子道:“沈傲,你还没有向我问安呢。”
“不懂事。”贤妃刮了一下小公主的鼻子,训斥道:“他是你的表哥,问你的安做什么,碧儿,你带小公主到后苑里去玩。”
小公主抗议道:“我要和表哥说话。”但还是很快被人抱走了。
第三百三十二章:敌人
第三百三十二章:敌人
宫中静籁无声,许久之后,便是沈傲低声说起周家的近况,贤妃连连点头,笑道:“家里无事,我就放心了。”
沈傲笑道:“只要贤妃在宫里,周家又会有什么事,倒是娘娘在宫中不知过得还好吗?”
贤妃道:“又有什么不好,待在这里清净怡人,无牵无挂呢。”
她这样说,沈傲就明白了,贤妃只怕并不得赵佶的宠爱,难得她与世无争,否则陷入钩心斗角中,只怕就没有这样的心境了。
沈傲知趣地将话题移开,说了些趣事,看时间差不多了,才是起身告辞。
贤妃带着微笑道:“殿试在即,本宫也不留你,你好好考试,莫要分心。”
沈傲颌首点头,又行了礼,方和杨戬退出去。
时候不早,殿试再过多半个时辰便又开始,沈傲出了菊花,在前殿等候片刻,钟鼓响起,下午的阮考、玉考开始了。
步入讲武殿,百官早已等候多时,沈傲寻了个角落先站着,等到赵佶在一群宫人的拥蔟下进殿,杨戬才开始宣布:“宣阮考贡生入殿。”
阮考的贡生人数最少,只有四名,沈傲考了个第四,排在最末,进来的三个贡生,俱都是须发皆白的人物,想来音律之道,年轻人很难凭借智慧和冲劲拔得头筹,倒是沈傲这个少年,在阮考贡生中显得有些扎眼。
赵佶虽懂音律,也只是喜欢听曲,并不喜欢看人作曲,所以带着几分兴致阑珊地道:“今日的阮考,便用南吕这个词牌吧,诸位若有佳作,便呈上来给朕看看吧。”
所谓殿试,其实便是防止考官们舞弊而设置的,赵佶既是不感兴致,这场考试自是从简了。
四个贡生应命,纷纷在案前起书,试图要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呈送御览。
足足半个时辰功夫过去,当先一须发皆白的老贡生率先交卷,杨戬将他的卷子呈上,赵佶细细一看,这只是一首短词儿,词儿是:睡海棠,春交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这词儿讲的是唐明皇的故事,说的是唐明皇宠爱杨玉环,引来了安禄山,因此仓皇逃命,奔往蜀道。词中颇有隐喻,赵佶一看,心中怫然不悦,心里想,今日是殿试,这贡生做这样的词儿是来警示朕吗?哼,朕又不是唐明皇,要他多什么嘴?眉头一皱,随即将试卷放到一边,不再理会。
接着第二个贡生呈上自己的试卷,这个贡生生得几分潇洒,虽年纪不小,相貌却是俊秀,赵佶对此人的印象颇好,总算提出几分兴致去看他的词儿:暮雨迎,朝云送,暮雨朝云去无踪。襄王谩说阳台梦。云来也是空,雨来也是空,怎捱十二峰。
仍然是以南吕为词牌的词儿,意思却是截然相反,说的是襄王与神女之间**的故事,赵佶乍看之下,觉得有些意思,只是那万般皆空的萧索感慨却令他皱起眉,堂堂君王,奈何不了十二峰,不能与情人相会?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朕即是天子,天子与神女,又为何不能相会?他脸色略带些许阴郁,不悦地将试卷放置一边。
第三个作出词来的另一个贡生,此人是四个贡生里除了沈傲外,年纪是最小的,眼见赵佶脸色不好,带着小心翼翼地将词儿交由杨戬奉上。赵佶看了看,词儿写道:“送客时,秋江令,商女琵琶断肠声。可知道司马和愁听。月又明,酒又醒。客乍醒。”
词意是说送客人走的时候,正是秋日,江面凄冷。歌会弹唱着送别的曲调,让人分外感伤。她可曾知道我在和着愁绪倾听。月亮已挂上了天空,酒意已浓,客居的人猛然惊醒。
这首词只有风化雪月,却没有触碰到赵佶的逆鳞,赵佶颌首点头,叫了个好字。
贡生听了皇帝叫好,顿时心花怒放。
等到沈傲的词儿送上,赵佶饶有兴致地去看卷,词儿写道:采药童,乘鸾客,怨感刘郎下天台。春风再到人何在?桃花又不见开。命薄的穷秀才,谁教你回去来?
赵佶沉吟起来,慢慢参透词意,词里蕴含着一个故事,意思是说,本来是采药童子的刘晨,在天台山遇见了仙人,便成了乘驾鸾鸟的仙客,可惜的是他又因思想凡世下了天台山。到如今春风再次吹来时,当年遇到的仙人却不知在哪里?桃花也不见再次开放了。唉,这个命薄的穷秀才,谁让你又回去了?
这支小令咏的是汉朝末年的刘晨入天台的故事。他在山中采药,遇到两个仙女,与她们结为夫妇,共居半年,却又思念故乡,于是便偷偷溜下仙山,才发现眼前的一切已是物是人非,他的子孙已历七世。
此曲以对比的手法抒怀。开头写刘晨由“采药童”成为“乘鸾客”,写出了的仙境令人向往。待到下天台,离开仙境,却世事皆非,重返天台,却又有“桃花不开”,“人何在?”的悲凉。表达了对现实人世的嫌恶。“谁叫你回去来?”以反问句结尾,增强了情感力度,有力地表达了激愤之情。
赵佶对求仙之事颇为热衷,这个典故他自是知道,心中忍不住唏嘘,情不自禁地道了一个好字,便不再透露口风,对阮试贡生道:“诸卿且退下侯旨吧。”
艺考殿试足有五六种之多,赵佶已算是一个兴趣广泛的皇帝,书画考试时都曾刻意延长了不少殿试的时间,可是对阮试显然不感兴趣,只看了这几个贡生的作品,便兴致阑珊地挥退诸人,倒是对下一场的玉试颇感兴趣,向杨戬道:“宣玉试的贡生进来。”
杨戬高声道:“宣玉试贡生入殿。”他话及出口,一浪高一浪的声音便自讲武殿一直传到宫墙之外去。
过不多时,四五个贡生进来,纳头便拜,赵佶目光轻轻扫了一眼,那目光却是在一个三十岁的中年身上微微停顿,掠过一丝不可思议,随即又恢复神色,呵呵笑道:“好,好,好,断玉俊杰尽皆汇聚于此了,朕府库中的珍玩无数,今日便教诸卿来断一断。”
沈傲在贡生中逡巡,心中不禁地想,到底哪个是大皇子?考中的几个贡生,大多年岁不小,唯有一个颇为符合大皇子的年龄,这个人有点面熟啊,好像玉试时见过。沈傲很快想起来了,王放,这个相貌平庸,甚至还有些庸庸碌碌的人自称是王放,莫非他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