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春秋我为王 >

第784节

春秋我为王-第784节

小说: 春秋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外驻扎。他们在休憩一夜后便前往缘陵,只留下少数人随子夏看护后路,统筹粮草。

正如子夏所言,他们这次行经杞国,的确是为了借道而来。这支军队的统帅是在赵吴战争里立下大功的冉求,在前年淮泗地区的战争结束后,冉求便被调到东鲁,配合驻守莒城的国、高、晏三家反攻琅琊。

投靠齐国的莒子在国内没什么号召力,大夫们宁可投靠赵国也不愿意跟着他一起发疯。进攻很顺利,在夺回琅琊,解救琅琊山上已经当了快一年野人的徐承和水军将士后,冉求又奉命在莒国驻扎,在赵国伐齐的战争里,作为东线统帅,麾下除了东鲁一个军外,还有晏氏、鲍氏的家兵。

齐国在其东境也有几段长城,一直从穆陵关延伸到即墨城,然而冉求早就看出来了,这段长城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杞国。

齐国在即墨城和穆陵关都驻扎重兵,唯独杞国是个空白区,子夏以游士身份入杞国探访,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掘开一段长城,沿着潍水进入淳于,再深入齐国腹地,就成了东线的既定战略。

如今战略已经完成了一半,不过对于主帅冉求,以及许多鲁国人而言,他们对于脚下的杞国,一向是没有什么好感的。

当年杞国弱小,夹在齐国、鲁国之间,经常受到侵扰,历史上鲁国就多次借口杞君不敬,多次攻打杞国,侵占杞国田地。杞国为求自保,便和晋国结盟,杞隐公做成了一次一本万利的买卖:他将女儿送给晋悼公为妾,结果就生下了晋平公。

这下杞国就相当于抱上了一个大腿,等到晋平公长大后,拗不过老妈的耳旁风,决定扶持杞国,帮助他们把都城迁回淳于。非但如此,晋还为杞国向鲁国讨要杞田,鲁国被迫答应。

可暗地里上,鲁人对于晋国过分偏袒杞国十分愤怒,他们愤愤不平地说道:“杞国,是夏朝的后代,而用夷礼。鲁国,是周公的后代,而与晋国同姓。如今晋国不担心周室的衰微,反而保护夏朝的残馀,真是岂有此理!把杞国全部送给鲁国还差不多,岂能损害鲁国利益而肥杞!”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四五十年,两代人的时间,然而有些根深蒂固的地域性格是难以扭转的。在冉求等鲁国士人心目中,现如今鲁国既然已经和赵车同轨书同文,几乎合为一体,那就应该把当年晋国没有做的事情做掉,将杞国的城邑并入鲁国疆域!至于杞人,把他们迁到某个穷乡僻壤继续祭祀夏后氏社稷即可。

不过这些话尚在冉求肚子里,没有轻易说出来。上一次因为司马子牛的死,导致冉求情绪激动多说了一些对于南子和天道教的是非,这间接导致赵无恤将宋国分割,让乐氏驻守彭城,如今两年过去了,宋国依旧是东西分治的状态。

冉求很有分寸,对君臣关系十分敏感,他知道,有些话要看准时机来说才行,而且他也不能确定,此战若能一举破齐,赵侯会如何对待齐、鲁、杞,乃至于莒国。

这东方的形势,依然未明啊……

但有一点冉求是肯定的,那就是不管是哪一国,战后如何被分割,延续也好,灭亡也好,新生也好,大家都必须老老实实呆在赵侯划定的新秩序之下!

就这样,在七月初时,冉求让鲍息率领他的家兵数千人拖住穆陵关齐军,让晏圉带着数千人进攻齐国东方重镇即墨,他自己则带着主力,利用杞国这处空白,一路北上,深入齐国腹地,饮马潍河下游,也就是后世的潍坊。

抵达此处后,冉求距离他的战略目标已经很近了。

邶殿,这就是冉求即将进攻的地方!

……

邶殿,也就是后世的山东昌邑,这里原本是东夷莱夷的地盘,在两百年前,齐庄公征服此处后,开始设立邶殿,经过两个世纪的发展,这里已经开发得不错,被齐国作为东方的别都,拥有一片繁荣的城邑群,人口近十万,煮盐业和渔业都很发达,是胶西的核心地带。

除了经济发达外,此地还南亘潍河,北枕少海,山川襟带,屏蔽东西,是连接临淄和东莱的要地,所以赵无恤才在制定战略时,让东线的冉求以此作为进军终点。

只可惜,冉求还是来的晚了那么几天,在兵临邶殿后他才得知,就在数日前,陈恒已经从临淄带着数千人来到邶殿,却未作太多停顿,留下一些兵卒断后后,便渡过潍水、胶莱河继续东去了。

“这陈恒真是比狐狸还狡猾,更长着一只犬马般的鼻子。”冉求知道陈恒是君上最难缠的敌人,倒不是因为他强大,而是锲而不舍地与赵侯作对,大概是因为他们都是窃国大盗的缘故?

若能将陈恒杀死或擒拿,必然是大功一件,这次又让他跑了,冉求不免有些遗憾。

不过他还是截住了陈恒的尾巴,后方有陈氏族人陈豹带着一批贵族和百姓过来,便被鲁军阻拦,不得前进,如此一来,齐国便被割裂为东西两段了。

冉求谨慎,没有贸然渡过潍水去追击陈恒,东莱地区丘陵密布,不熟悉地形交通的话很容易吃亏。他的任务就是攻克邶殿,扼死东莱,然后向西与赵无恤汇合。

七月上旬,经过近十天的鏖战后,人心惶惶的邶殿终于被攻克,冉求留下千余人驻留此地后,便带着主力向西进发,七月十五日,济南、长城、胶西三支军队完成会师,除了都城和东莱,齐国其余地区均已被赵鲁军队攻克。

就这样,近十万大军包围了临淄,齐国的社稷,陈氏的存亡,不绝如缕!

第1102章 有妫之后

七月上旬,临淄黑云压城。

当赵军从济南赶来、鲁军左右二军分别从马陉、邶殿抵达,三军十万人合围临淄,才发现临淄的防御并不严密,城墙上虽然站了不少人,武器装备也都很精良,但一股绝望的气氛在他们中间弥漫。

原来,在心理上唯一的防线长城被赵军轻松越过,又经过济南的大败后,齐国人已经丧失了抵抗的勇气,之所以还能站到城墙上拿起武器,完全是因为陈氏之泽仍在,而陈氏家主陈乞未死。

这位将齐国公室公族玩弄于股掌之中的奸雄,只要他还活着,临淄就不会从内部内攻陷。

但赵军却一点都不客气,在赵无恤的一声令下后,中军战车营数十台少梁砲怒吼着开始向城头倾泄着怒火,将一块块上百斤重的巨石砸向城墙。石块与土墙相碰,一时间碎屑纷飞,就连整个城楼都随之一阵抖动。

齐人只能紧躲在墙根,面对威力巨大的投石机,盾牌根本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好在守城的将士不多,分散开来没有出现拥挤的情况,但是砸中城墙的石块依旧给了守城将士重重一击。

飞舞的碎石无情的击打在身上,痛得他们一阵抽搐,但却压根不敢挪动,这些漫天的石块让他们感觉到了无尽的恐惧,傻子都知道,只要离开了城墙的保护,瞬间就会被砸成碎片。

齐人不由大骇,赵军的利器少梁砲,今日一见威力比传说中的还要恐怖,这么恐怖的东西用人力根本无法相抗,他们顿时一愁莫展。

稷门的城楼在石块的无情重击之下发出阵阵惨嚎,此刻就如同大海中的一叶扁舟,危机四伏。上面的人都心想:这城,怕是守不住了……

与之相反,城外,赵军阵列中发出阵阵欢呼,投石机巨大的威力鼓舞起了全体将士的士气,让他们充满信心。随即,低沉的战鼓声响遍战场。

“杀!”随着中军令旗挥动,战旗狂舞,从城头望去,可见赵鲁军阵中五彩斑斓的旌旗掀起了层层波浪,蔚为壮观。随后,先是一旅,再到一师,随即整个三军都欢呼应喝,天地之间,一片杀声,无数条铜铁与皮革组成的洪流涌向临淄。

在猛烈攻击下,危城摇摇欲坠,而本应该掌控全局的陈氏家主陈乞,此刻正躺在病榻上,奄奄一息,身边只有一个名叫陈曦的小宗子弟伺候。

……

城头陷入鏖战,而临淄城内,也是一片惶恐。

赵军有十万大军,临淄也有十万居民,但里面能够拿起武器为陈氏而战的,尚不到十分之一,其余人如大夫、官吏、商贾、屠狗辈、娼妓,大多数人都躲回了自己的居室里瑟瑟发抖,陈氏那些大斗借出,小斗收回的收买人心手段,还不至于让他们卖掉自己的命。

在这人心惶惶的时节里,陈曦同样惙惙不安。他是陈氏家老的儿子,在济南大败后,陈氏的嗣子陈恒已经奉命带着全族向东转移,但家主陈乞却执意与临淄共存亡,既然主君有死志,陈氏的家老自然也要一同赴死。因为父亲的缘故,陈曦只能被迫留下,在父亲率领家兵在外御敌时,他便要留在家主身旁侍候。

该跑的人已经跑光了,忠心护主的人则带着武器去了外面,所以这百步之内,除了几个在门边巡逻的家兵外,整个内堂空寂无人。陈曦若是凝神聆听,便能听到远处战斗的声音,漫长的距离,屋舍的墙壁几乎将它们隔绝,但若仔细倾听,其实一直都在:号角的低吟,投石机的甩动和撞击,墙垣碎裂,无数箭矢在城头飞舞,云梯搭在城墙上的碰撞,甲盾撞击的噼啪作响……这一切之下,是活人濒死的呼号。

这些响动吵醒了病榻上的陈卿,他睁开眼睛,虚弱地在被褥下蠕动,虽然精神不济,但声音却依然很清明。

“赵军入城了么?”

陈曦咽了下口水,答道:“禀家主,还没有。”

“纵然没有,也快了……”陈乞大口大口呼吸,仿佛随时都可能断气。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打量着这个在最后关头陪在他身边的小宗子弟,问道:“汝叫陈曦?家老之子?平公(齐景公)四十年生人?”

“唯。”陈曦为家主的记忆的惊讶,也有些受宠若惊。

在他搀扶下,陈乞艰难地起身,他已经瘦弱得皮包骨头,陈曦感觉自己手里几乎没有重量。

“汝既然是陈氏子弟,应当知道,我陈氏从何而来?”

“知道,先祖乃是陈公子,从陈国来。”

陈乞嘿然:“不错,从陈敬仲子传到我,已经六代人了,这些是众所周知的,但还有一件事,只有历代家主才知道……”

这个故事一开始就与一则神秘预言相关,陈完是陈厉公的儿子,他诞生之时周太史恰好来到陈国,并用《周易》对陈完的命运做了占卜预言:占得的《观》卦变成《否》卦,这就叫做“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是大吉之兆,贵不可言,陈国的妫姓的社稷恐怕会有所转移,但不应在这里,而应在别国,不应在此子身上,而在他的子孙……

“陈敬仲子因为躲避陈国内乱来到齐国后,为齐桓公所用,但仍然居于国、高、管、鲍之下,只是作为一个小小工正,下大夫,不值一提。然而在他与公族懿氏联姻时,占卜吉凶,又得到一卦……”

陈乞略为停顿后,便幽幽地唱起了那个谶言:“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陈氏的历史,他历历在目。

陈完之后,陈氏一直不温不火地发展着,到了第五世,恰逢陈国第一次灭亡,而齐国发生了崔庆之乱,陈乞的父亲陈无宇立下大功,遂成为卿族,得到了大片封地,也是从那时候起,陈氏重新注意到了祖先留下的预言,并第一次产生了“代齐”的念头……

“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这个预言,吾父已经实现了。陈氏已经在姜姓齐国发展壮大,比南方的陈国更加兴旺……”陈乞悲哀地说道:“按理说,这个谶言应该准确的,接下来,就应该是八世之后,莫之与京了。”

若是将他那短命的哥哥陈武子算上,到他儿子陈恒当政时,陈氏正好八世!陈乞也曾激动莫名,只以为那个古老的预言,就要在下一代人身上应验了。

他这一生的忍辱负重,诡计百出,权谋机变,收买人心,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最大削弱姜姓公室公族,翦除他们的羽翼,为儿子陈恒未来实现预言,取得齐国政权做准备么?

然而这到头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预言落空了,陈氏的确顺利夺取了国内政权,但他们的兴盛也跟齐国的国运一起走到了尽头……

灯枯油尽之际,陈乞不由愤怒地质问苍天,预言,为何不准确?

一阵空洞的隆隆声在临淄上方回响,这是来自云层里的闷雷,似乎在回答陈乞的疑问。

“赵无恤……”

陈曦听到家主在用最后的力气咬牙切齿地诅咒道:“都是因为赵无恤!是他横空出世,夺了陈氏的族运,按理来说,成功窃国为诸侯的,应该是我家才对!”

第1103章 可怜焦土

……

临淄城头,城下如雨般密集的弩矢呼啸而来,利箭穿透一些试图反击的齐人身躯,薄薄的皮甲和布衣根本挡不住蹶张劲弩的攒射,插满利箭的身躯轰然倒地,在双方的远程交锋里,赵鲁军队完全占据了上风。

先用投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