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英雄-第26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十集团军撤退的时候,只有不到一千名官兵留了下来。
毫无疑问,官兵信任罗耀武,知道这个率领他们抗战的将军会率领他们打回来,会从敌人手里夺回黑土地。
也就在罗耀武离开第四十集团军的时候,锦州攻防战结束了。
在付出三万多人阵亡,五万多人负伤的惨重代价之后,中国军队终于打下了锦州。虽然中国当局将攻占锦州当成重大胜利,官方新闻媒体甚至认为,这是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军队收复失地的开始,但是从军事意义上讲,因为无力继续发动进攻,也无法在前线部队耗尽作战物资之前切断美日联军的战略补给通道,所以占领锦州已经失去意义,而且不可能长期固守锦州。
受此影响,十日夜间,罗耀武向攻占锦州的作战部队下达了撤退命令。
除了第二十六集团军留下来断后,阻止美日联军发起反击,对即将展开的撤退行动构成威胁之外,其他几个集团军将依次撤离锦州,经葫芦岛市退往秦皇岛。
要将部队完整的撤下来,绝对不是件容易事。
发现中国军队没有从锦州出发攻打凌海市之后,帕特里奇立即意识到,罗耀武很有可能放弃了进攻行动,并且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为了保护部队的有生力量,以便在后方组织新的战略防线,罗耀武肯定会主动撤退。
很快,帕特里奇就收到消息,第四十集团军正在退往北票市。
这下,帕特里奇坚定了他的判断,即罗耀武在进攻无往的情况下,主动放弃朝阳…葫芦岛市防线。
让第四十集团军退守北票市,就是要阻止美军南下,让集中在锦州附近的部队撤下去。
问题是,美军有能力立即南下攻打北票市吗?
答案明显是否定的。
虽然美军已经在敖汉旗完成了合围行动,但是第十六集团军没被打垮,协同作战的五个新编集团军也有足够的战斗力。包围圈里至少有三十五万大军,而守住包围圈的主力就是三个美军主力师。
要想攻打北票市,至少需要抽调一个主力师。
对帕特里奇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三个主力师,也刚刚能够维持针对敖汉旗的包围圈,撤走一个主力师,包围圈就会垮掉。到时候,别说打下北票市,就连占领敖汉旗都不大可能。
帕特里奇别无选择,只能让部队加快攻打敖汉旗的速度。
可惜的是,这道命令无法被立即执行。
要想占领敖汉旗,就得首先完成战术穿插,将抱成团的中国军队分割开来,然后逐一歼灭。能够完成这一任务的,只有主力师,特别是第二骑兵师。如此一来,就得在此之前让第二骑兵师将防线移交给国民警卫队师,然后组织进攻部队,做好支援部署,最后才是发起快速突击。
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按照美军前线作战部队的部署情况,最快也只能在十一日上午发起进攻。
到这个时候,第四十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了北票市。等到美军打下敖汉旗,沿着三零五国道南下的时候,中国军队已经在北票市站稳脚跟了。
如果第四十集团军的行动足够迅速,而且还有足够的作战物资,甚至能够赶在美军南下之前,北上为第十六集团军解围。
帕特里奇别无选择,只能连夜抽调一个充当预备队的国民警卫队师,在三零五国道的卑子府构筑防线,防止中国军队从北票市北上。
做出这一调整之后,帕特里奇的也冷静了下来。
他下达的第三道命令,就是让第七步兵师快速向西突击,目标直指朝阳。
中国军队的前线司令部就设在朝阳,因为大部队还没有撤下去,所以罗耀武很有可能还在朝阳。
如果能够利用第四十集团军撤退的机会攻占朝阳,不但能够撕开中国军队的防线,对北票市构成威胁,从而迫使第四十集团军死守北票市,说不定还有机会逮住罗耀武。
在帕特里奇看来,看掉罗耀武的意义不亚于消灭几个主力集团军。
问题是,第七步兵师能够取得迅速突破吗?
暂且不说第七步兵师本来就不是擅长进攻的部队,在其前面还有一个新编集团军。更重要的是,在清河门作战的第十五集团军近在咫尺,如果第七步兵师向西推进,等于主动拉长战线,为第十五集团军创造了突破的机会。
后方都保不住,第七步兵师拿什么打突击?
从这里也看得出来,罗耀武为什么没有让第十五集团军提前撤退。
正是如此,在第七步兵师向西突击的时候,第十五集团军也接到了罗耀武的命令,开始向西突击,咬住了第七步兵师。
发现这一情况之后,帕特里奇才不得不承认,罗耀武指挥撤退的能力不比指挥进攻的能力差多少。
虽然帕特里奇随后又命令驻扎在凌海市的美日联军向西推进,但是在第二十六集团军的阻挡下,美日联军的战术反击行动并没对正在撤退的中国军队构成多大威胁,反而在反击中损失了数千名官兵。
打到十二日上午,帕特里奇已经无计可施,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敖汉旗上。
这个时候,罗耀武也把注意力转到了敖汉旗。
当时,罗耀武主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能不能把第十六集团军撤出来,二是有没有办法在敖汉旗失守之后守住赤峰。
毫无疑问,这两个问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因为已经没有部队可以调动,能够用来守卫赤峰的只有几万民兵,所以如果不能把第十六集团军撤下来,就无法守住赤峰,甚至无法在赤峰组织起有效防御。
问题是,如何才能把第十六集团军撤出来?
仅仅是突围行动肯定不够,美军到现在都没有调整部署,第二骑兵师已经开始从北往南打穿插,第二机步师与第四步兵师把防线守得死死的,而第十六集团军本身就没有多少突击能力。
要想救出第十六集团军,就得派遣援军。
可惜的是,罗耀武派不出像样的援军。
虽然第四十集团军的主力能在十二日傍晚到达北票市,但是罗耀武不能冒着战略撤退线路被美军切断的风险,让第四十集团军全部北上。
再说了,第四十集团军的战斗力也非常有限,美军又在贝子府部署了防线。
就算让第四十集团军北上,也不见得能够救出第十六集团军。
结果很明显,敖汉旗失守只是迟早的事情,第十六集团军逃出升天的希望非常渺茫,守住赤峰的希望也非常渺茫。
十二日夜间,罗耀武率领的前线司令部离开了朝阳。
他在出发前下达了最后一道命令:第十六集团军务必坚持四十八小时,然后才能突围。
随后,罗耀武还亲自给第十六集团军的指挥官下达了命令。
如果伤亡过于惨重,可以在完成作战任务后分散突围、或者就地改变成敌后游击队,甚至可以向敌人投降。
卷一时势英雄第一百五十三章虽败犹胜
第一百五十三章虽败犹胜
突出部战役最终以中国军队主动撤退结束,或多或少有点出人意料。
虽然在复职的时候,罗耀武就预料到,因为沈阳过早沦陷,辽河平原无险可守,东北军迟早会退入关内,并且在复职的时候就提到了这一点,但是在收复锦州之后,罗耀武未做过多抵抗,就指挥部队向关内撤退,着实让人难以理解。
从军事上讲,罗耀武此举没有错。
抗战的关键是人力,特别是实战经验丰富的官兵。因为中国军队处于劣势,在作战能力方面没有任何优势可言,所以抗战的基本原则就是以空间换时间,只要能够坚持下去,就能给敌人造成更大的伤亡,最终迫使敌人认输。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就得保存有生力量,保证部队长期抗战的资本。
可是从政治上讲,主动退守关内,却很难让人接受。
要知道,朝阳…葫芦岛市防线失守之后,就只剩下一道山海关了。只要美日联军再次取得突破,就能对北京构成威胁。
万幸的是,这个时候,除了管元山等几个一直对罗耀武不满的官员之外,没有任何将领站出来指责罗耀武。
因为国家处于特殊时期,所以没有得到高级将领支持的任何指责,都难以对罗耀武构成威胁。
不是说所有高级将领都与罗耀武关系密切。
与政府一样,军队里也有派别之分。
关键就是,在这个时候,那些就算靠关系混上去的将领也知道,除了罗耀武,恐怕还真没有哪个人有能力守住山海关。事实上,恐怕连罗耀武也办不到。问题是,如果这个时候站出来指责罗耀武,首先就得承担起责任,即顶替罗耀武去指挥东北军。事实已经证明,没人可以顶替罗耀武。如果不能指挥部队守住山海关,就算把罗耀武搞下台,也要承担因此产生的结果。
如此一来,那些对罗耀武不满的将领自然不会挺身而出了。
由此可见,关键不是退守关内,而是有没有办法守住山海关,特别是阻止美日联军进军北京。
如果没人敢做出这样的保证,就没人能够动摇罗耀武的地位。
事实上,突出部战役并没有完全失败。
在这场持续了十天的战役中,中国军队在南方战线上取得了不小的战果。义县与锦州攻防战,中国军队总共歼灭七个日军师团,另外还击溃了三个日军师团,取得歼敌十七万的重大战果。
对于东北战场来说,这个结果绝对不可忽略。
要知道,在突出部战役打响的时候,日本正在向东北增兵,第一批增派部队已经到达前线,并且补充给了几个主力师团。虽然罗耀武放弃了进攻凌海市的作战行动,没有对第二批到达的日军师团产生影响,但是在损失了七个师团,还有三个主力师团丧失作战能力的情况下,日军再也难以协同美军发起进攻。
对日本来说,这显然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
长崎遭到战略打击之后,日本国内的战争呼声迅速增强,政府的战争动员计划也得到了广泛支持,就连之前反对战争行动的部分日本人都改变了观点。在日本人看来,日本必须进行报复,而最有效的方式就在战场上取胜。
胜利没有到来,结果却再次损失十多万官兵。
要知道,这是永久性的损失。
在日军战损的十七万官兵中,被俘的不到一万人,其余十六万多全部阵亡。此外还有大约十万日军官兵伤残,且绝大部分将丧失作战能力,甚至丧失了劳动能力。
这样惨重的损失,丝毫不亚于彰武会战。
可以说,这一结果,对日本战争信心的打击超过了所有人的预料。虽然在日本政府的宣传下,失败只是胜利的开始,而且日本国民的战争积极性并没受到影响,仍然有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报名参军,搞得日本当局不得不一再限制参军范围,以确保有足够的劳动力参与国内的生产建设,但是在能否取得最终胜利的问题上,一些有着长远目光的日本人已经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突出部战役结束后没几天,就有一名日本记者在发表社论的时候提到,如果按照之前的战争伤亡,打到北京的时候,日军至少要阵亡一百万官兵,还得准备一百五十万张病床。至于取得最终胜利,日军的伤亡数字将更加巨大。
日本能够承受这么巨大的伤亡吗?
要知道,在日本所经历的最大规模的战争,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也只阵亡了两百多万官兵。
虽然从人口上看,对于拥有一亿多国民的日本来说,一百多万的伤亡还不算大,至少没有超过日本的承受范围,但是相当于国民总数百分之一的伤亡率,肯定会对日本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从当前局势来看,日军遭到重创,也对美日联军进军华北产生了巨大影响。
虽然在这场战役中,美军的伤亡并不大。到十四日夜间,也就是第十六集团军放弃了集体抵抗,开始分散突围的时候,美军只阵亡了一万多人,伤残军人不到两万,比帕特里奇最初的估计低得多。但是在东北战场上,美军的兵力本来就不占多数,充当主力的、特别是在战线后方,一直是日军。
这就是问题所在。
即便在前线战场上,日军的表现乏善可陈,可是在后勤保障上,美军仍然得依靠日军。
没有日军的掩护与支持,美军的后勤保障就得不到保证,补给线也没有安全可言,前线进攻自然无从谈起。
这一点,在突出部战役结束之后体现得非常明确。
美军在十四日夜间占领了敖汉旗之后,足足停留了一周,直到二十一日才开始向赤峰推进,而这比帕特里奇预计的多了三天。导致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日军伤亡过大,没有足够的兵力保护后勤补给线,也没有办法为美军提供足够的支持,使得帕特里奇不得不让大批美军执行后勤运输任务,从而拖累了进攻行动。
当然,问题远没有这么简单。
从根本上讲,美日联军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