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霸天下-第69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日一早,王三和诸葛雄,便各自率领麾下五千人马,分别前往建康城和长安城,准备接回华安和诸将的亲眷。
二人率军离开洛阳之后,华安心中,顿时充满了期待,这么多年没有见过自己的亲人,华安对他们是非常的想念,尤其是身在建康城的亲人,已经至少有七八年没有见过了,自己的孩儿华为,至少应该有十几岁了,差不多要长成大小伙子了,一想到自己的孩儿长大了,华安顿时充满了无限的幸福感。
正文第八百三十八章不能迁都
几日后,华安的奏折送达了建康城的皇宫之中,并交到了皇太后褚蒜子的手中。
见华安送来奏折,褚蒜子不敢耽搁,连忙打开御览,待得知华安要接回自己的家人时,褚蒜子心里突然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
按照华安所说,接回自己的亲人,是因为多年来不见,对亲人太过思念,这种朴实的要求本无可厚非,但褚蒜子总觉得,若是华安的亲属全部前往洛阳城,那么,大晋朝廷与华安的关系就会显得疏远,但若是不答应这个要求,则并无合适的拒绝理由,且很容易让华安心生不满。
思虑再三,褚蒜子觉得不能拒绝华安的要求,而且,还要以合适的礼仪送上一程,毕竟,华安已经是拥兵自重的北王,且掌握了大晋一半的兵马,对其家眷适当的尊重是很有必要的。
只是褚蒜子不擅长礼仪之事,对王侯家眷该享有何种礼仪,送行的队伍该送多远,都非常的糊涂,为此,他只得召集几名朝中大臣进行紧急商议。
没过多久,闻讯赶来的众大臣便进入了皇宫的大殿之上,并向皇太后褚蒜子行礼。
见众大臣都到齐了,褚蒜子单刀直入的问道:“诸位爱卿,北王派人送来奏折,要求接自己的家眷前往洛阳城团聚,哀家看了之后,觉得没什么不妥,北王功勋卓著,如今,要接自己的亲人前往洛阳城团聚,哀家想亲自送上一程,但不知礼仪该如何安排,各位爱卿可以帮帮哀家出出主意。”
一听华安要接回留在建康城的家人,众大臣心里都咯噔了一下,虽然。华安以思念亲人接回家眷并无不妥,但华安毕竟是手握重兵的外臣,若是没有软肋捏在朝廷的手中,将变得更加的肆无忌惮,日后,只怕就更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了。
“太后。还是让北王家眷留在京城比较稳妥,若是北王的家眷全部前往洛阳城,那日后,北王就更加不将朝廷放在眼里了。”一名大臣说出了心里的担忧。
“是啊!太后,北王的家眷留在京城可为人质,这样,北王日后做事,还会有所忌惮,若是没了人质。以北王所掌握的大军,随时有可能起兵造反啊!”又一名大臣担忧的说道。
“太后,微臣早已听闻北王有异志,上次,北王军中哗变的时候,就有一干将领要求北王称帝自立,但北王慑于家眷还留在京城,所以仅仅要求据地称王。而没有称帝,若是北王的家眷前往洛阳城。微臣认为,北王一定会制造机会做称帝之举的,还请太后三思。”一名大臣,居然将华安大军哗变的陈年老黄历找了出来。
“不对,若是我大晋朝廷不答应北王的要求,岂不让北王有借口谋反吗?看来阻止北王家眷离开京城也是非常不妥的。”一名大臣又唱起了反调。
“是啊!是啊!如今这可是两难的选择啊!”众大臣顿时皆犹豫了起来。
众位大臣说的都有些道理。褚蒜子听了以后,心情顿时非常的忧郁,此刻,她感到了一种非常巨大的无力感,她作为一名女子。承受了太多的朝廷重担,他非常希望有人为她分担,但眼前这些大臣,只会给她找难题,而不会解决问题,对于这些无能的大臣,褚蒜子是非常的无奈。
“报,启禀太后,谢贤士回来了,就在大殿之外。”就在这时,传回了谢安抵达殿外的消息。
一听谢安回来了,褚蒜子感到非常的高兴,毕竟,谢安是一名贤士,而且,刚刚亲赴浔阳城,解决了桓温这个大麻烦,为朝廷立了一个大功,褚蒜子相信,谢安一定有更好的办法,应对华安的要求。
“诸位爱卿先回去吧!宣谢贤士进殿。”褚蒜子开口说道。
显然,她已经对这些瞻前顾后的大臣们非常失望了,为此,让他们尽快回去,并急忙召见谢安,以征询谢安的意见。
“是,太后。”众大臣闻令,只得抱拳行礼,并抬步离开大殿。
此刻,这些大臣的心里自然都非常的不是滋味,他们能够感受到褚蒜子的冷落和不满。
就在这些大臣走出大殿的时候,谢安大步向大殿内走去,众大臣全都侧目看向谢安,眼神中,既有羡慕也有嫉妒和怀疑。
谢安的面色却是非常的自信,并向退出大殿的众大臣一一行礼,对于各种各样的眼神,谢安一概无视。
“草民谢安参见太后。”谢安走到褚蒜子的面前,抱拳行礼道。
褚蒜子在垂帘之后,略带微笑的看向谢安,轻声道:“谢贤士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谢太后。”谢安礼节的谢了一句。
褚蒜子点了点头,轻声道:“此次说服南王放弃弹劾殷刺史,多亏了谢贤士,不过,哀家很是好奇,谢贤士是以何种办法,让南王心悦诚服的呢?”说完看向谢安。
谢安微微一笑,抱拳道:“启禀太后,草民只不过是借北王撤军南归之机,告诉南王,若殷刺史被废黜,朝廷将让北王都督扬州诸军事,并让北王的大军进驻扬州,南王自然不愿意,所以便改口,不再干涉殷刺史的事情。”
“谢贤士果然聪慧,利用北王吓阻南王,的确是个不错的主意,不过,眼下,北王又给朝廷出了一个难题,还要请谢贤士,帮助哀家出出主意。”褚蒜子轻声说道。
谢安闻言,微微一惊,抱拳问道:“太后,不知北王给朝廷出了什么难题,竟然让太后如此犹豫。”
褚蒜子开口,将华安要求接回京城家眷的要求,以及众大臣的忧虑,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谢安,并向谢安询问,究竟应该怎么做。
谢安闻言,毫不犹豫的抱拳道:“太后,以草民之见,不能阻止北王的家眷前往洛阳,否则,会引起北王的不满,同时,北王已经好多年没见京城的家人了,若是朝廷阻止他们相见,则有些不近人情,还会让别有用心之徒抓住机会,从而兴风作浪。“
褚蒜子点了点头,轻声说道:“众大臣都担心,一旦北王的家眷前往洛阳,北王就完全不可控制了,谢贤士是否也有同样的担忧?”说完看向谢安。
谢安摇了摇头,轻声道:“太后多虑了,北王是做大事的人,岂能被家眷所牵绊,七八年来,北王一直不曾返回建康城看自己的家人,这不就是最好的明证吗?若是北王真的下决心反叛朝廷,是不会被京城的家眷所牵绊的,况且,就算北王现在已经反叛,朝廷也不能处置其家眷,否则,北王便有足够的理由取大晋而代之了。”
听了谢安的华安,褚蒜子心情顿时豁然开朗了不少,她沉思了片刻,接着问道:“谢贤士,北王派遣部下前来接其家眷前往洛阳,而北王的家眷与哀家还有一些交情,哀家是否应该亲自送上一程,还有,应该以何种礼仪为好。”
谢安想了一下,正色道:“若是太后与北王家眷彼此熟悉,倒是可以亲自送上一程,至于礼仪倒是不太重要,太后能亲自送别,便是最合适的礼仪。”
褚蒜子闻言,顿时茅塞顿开,她已经下定决心,要亲自将华安的家眷,从京城的北门,一直送到京城北门外的十里长亭,以显示自己与北王家眷的交情,以及对北王个人的尊重。
“对了,谢贤士,北王在奏折中还说,要我大晋朝廷迁都洛阳,只要哀家答应,他便可以立即修缮洛阳的皇宫,一年之内,便可完工。谢贤士认为,我大晋朝廷是否应该迁都洛阳呢?”褚蒜子看向谢安,正色说道。
谢安闻言,蹙了蹙眉头,这个问题让他很是不好回答,若是站在统一天下的角度,洛阳在中原的核心地带,而健康城太过于偏南,洛阳城作为都城,自然是最佳的选择,但此时,大晋朝廷的国情比较复杂,世家大族在江南都拥有庞大的利益,而且,这些利益盘根错节,就连他们陈郡谢氏也不例外,而一旦朝廷要迁都洛阳,这些士族的利益势必要遭到损失,为此,众多士族官员,一定会跳出来,全力反对朝廷的迁都之举,从而让迁都行动根本就无法成行。
当然,还有一个更加不利于迁都的条件,那便是洛阳一带,早就被北王华安控制了,若是大晋朝廷迁都洛阳,则很容易的就会被北王的势力控制,从而让大晋朝廷全面沦为傀儡,进而让北王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物。
“太后,洛阳是我大晋朝廷建国时的国都,迁都洛阳本没有什么错,但此时,我大晋的国情不允许迁都洛阳,还是暂且以建康城为都城比较稳妥。”谢安并没有回答具体的原因,而是直接反对迁都。
褚蒜子闻言,微微点了点头,虽然,谢安并没有说明不能迁都洛阳城的具体原因,但以她对天下局势的了解,也是能猜到一些的。
正文第八百三十九章谢安当官
褚蒜子看向谢安,轻声问道:“既然我大晋暂时不宜迁都,那以谢贤士之见,哀家当以何种理由拒绝北王的美意呢?”
显然,褚蒜子认为,既然华安向大晋朝廷提出迁都的要求,作为当朝太后,她总是要给出答复的。
谢安想了一下,正色道:“太后,以草民之见,重修洛阳皇宫的花费一定非常的不菲,如此,必然极大的加重百姓的负担,太后可以以节省开支和民力为由,拒绝北王的迁都要求。”
褚蒜子闻言,大为满意的点了点头,谢安提出的这个理由,非常符合他的心意,也非常的冠冕堂皇,如此,便可以让华安无话可说。
“谢贤士博学多才,一席话便让哀家心头的忧虑全部消散,我大晋能有谢贤士这样忠心为国的人才,真是国之大幸啊!”褚蒜子大声夸赞道。
被当朝太后当面夸赞,谢安倒是有些害羞起来,并抱拳道:“太后过誉了,为朝廷分忧,本就是我等子民的责任,草民是义不容辞。”
见谢安说的如此的大力凛然,褚蒜子顿时对谢安更加的满意,并更加决心要给予谢安高官厚禄。
“谢贤士为我大晋义不容辞,我大晋朝廷自然也不能亏待谢贤士,哀家这几日思虑良久,觉得必须要给谢贤士一个可以发挥才能的职位,丹阳尹职位虽然低下,但掌管着京畿要地的各种事物,哀家打算让谢贤士担任这个职位,希望谢贤士不要推辞。”褚蒜子真诚的说道。
“这……”谢安犹豫了一下,抱拳道:“多谢太后美意,不过,草民从未涉足官场。首次做官便是府尹,只怕朝廷的众大臣会不服啊!”
显然,谢安并不是真的只喜欢闲云野鹤的生活,他也是想要做官的,毕竟,只有为官一任。才能造福四方,但他却完全没有想到,褚蒜子一下子给了他这么大的官职,而且,丹阳尹是大晋非常重要的职位,只有朝廷最信任的人,才有可能担任此职位,由此,也足以说明褚蒜子对谢安的信任。
见谢安担忧众大臣不服。褚蒜子不以为然的说道:“以谢贤士的名望和才华,就算位列三公也丝毫不为过,区区丹阳尹的职位,哀家都觉得委屈谢贤士了,况且,谢贤士刚刚说服南王放弃弹劾殷刺史,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这件事众大臣都是知晓的。所以,哀家封你为丹阳尹。是不会有人说闲话的,谢贤士可以放心的任职。”
褚蒜子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谢安自然不好再拒绝了,于是,便抱拳道:“既然太后如此信任,微臣愿意领命。明日一早便立即赴任。”
见谢安接受了自己册封的官职,且已经称臣,褚蒜子显得大为高兴,谢艾一旦任职,她在遇到难处的时候。便可随时征召谢安询问,如此,可省却很多烦恼。
“谢爱卿尽管回去准备,原丹阳尹虽然已经告老还乡,但还会呆上半个月,爱卿对丹阳的事物有什么不清楚的,都可以询问他。”褚蒜子轻声说道。
“多谢太后提醒,微臣谢安告退。”谢安抱拳一礼,转身离开皇宫大殿。
谢安走后,褚蒜子立即给华安回信,以告诉华安,大晋朝廷暂不迁都,并让华安全力镇守洛阳,以安定大晋北部的局势。
同时,褚蒜子还让宫中之人准备一些奢侈的首饰,准备在华安家眷离开京城的时候,作为礼物送给她们。
几日后,王三统领的五千亲卫军,抵达了江水的北岸,只要渡过江水,要不了多远就抵达京城建康了,由于过江之后通往建康城的道路,并无大股的山贼和土匪,为此,王三决定让主力兵马留在江水北岸,仅率领三百精锐渡过江水,前往建康城。
这样做,也是为了减轻朝廷方向的戒心,毕竟,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