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好孩子-第23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没说完,贾诩已然猛的打住,赶紧把嘴巴闭上,脸上还尽是尴尬之色,刘繇和薛礼等人却耳朵一下子立了起来,咱们的陶副主任却先是一楞,然后迅速醒悟过来,知道贾老毒物肯定已经看出了自己想要招揽太史慈的用意,又见刘繇如此不知用人,便乘机下套离间,让刘繇对太史慈更加轻慢猜忌,更加不敢施以重用,方便自己将来招揽太史慈。明白这点后,咱们的陶副主任赶紧举杯向刘繇笑道:“正礼公,无妨,我们继续饮酒,继续饮酒。”
“太史子义前番寄书?这小子写信给谁,信里说了什么?”带着满肚子的疑问,刘繇很是勉强的与陶应举杯同饮,然后又派了陈横离席与陈到共同舞剑,而这一次刘繇等人注意也不再提心吊胆了,与陶副主任共同欣赏完了二将剑舞,又同饮到了接近傍晚才兴尽而散。
领着徐州文武亲自将刘繇送出营门后,看着刘繇一行离开的背影,早就想挖刘繇墙角的陶副主任难免是再三嗟叹,深恨此番没有机会把太史慈直接招揽到手,旁边的鲁肃和杨宏等人却是个个抱怨,“主公,你知道今天你把我们吓得有多惨么?你让叔至将军到席间舞剑的时候,我们个个都以为你准备是以摔杯为号,让叔至将军当场斩杀刘繇,做梦都没想到你的真正目的只是为了引出刘繇麾下的一个曲将。”
“当席斩杀刘繇?”陶副主任翻着白眼说道:“我疯了?干出了这样的事,以后谁还敢和我们徐州军队结盟联手?”
“可主公你当时的架势实在太象鸿门宴了,由不得我们不误会啊。”陈应抹着汗水说道。又擦了一把汗水后,陈应忽然又想起一件大事,一拍大腿懊悔道:“糟了!被主公让叔至将军当席舞剑这事一吓唬,我怎么忘了一件大事?”
“元方先生忘了何事?”众人一起惊讶问道。
“请许子将先生品评人物啊。”陈应懊恼的说道:“许子将善于相人,且一语中的,从无差失,曹操当年位卑职微时,许子将曾经给曹孟德品评了一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歼雄’,一度让世人晒笑,可是现在,又有谁敢对许子将当年的那句评语提出半分异议?如此奇人,好不容易在席间偶然相遇,却不能请他品评自己一番,岂不可惜?”
被陈应这番话提醒,包括鲁肃这样的老实人在内的徐州众人都难免是有些懊悔,后悔忘记此事没能请奇士许子将品评自己,咱们的陶副主任则闷闷不乐的说道:“我倒没忘这事,本来也想请许子将品评一下我,不过后来想想还是算了,就没开这个口。”
“主公想想就决定算了?为何?”众人又一起惊讶问道。
“这个……”陶副主任犹豫了一下,苦笑着难得说了一句老实话,道:“我估摸着许子将不会给我什么太好的评语,与其让他为难,或者是逼着他说让我不舒服的话,还不如就这么算了,不听为妙。”
……
同一时间的刘繇一行人队伍中,刘繇也好奇的向许邵说道:“子将先生,你素来以识人著称,对曹孟德的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歼雄这句评语更是世人共知,今番子将先生与陶应使君见面,不知对陶使君可有何品论?”
“主公真想听?”许子将犹豫着反问。
“当然。”刘繇不负众望的点头。
许邵又迟疑了一下,这才说道:“那在下可就冒昧了,依某之见,如果要给陶使君下定语,那么他与曹孟德一样,都可以用十个字相赠,并且有五个字还完全相同——都是当得‘乱世之歼雄’这五个字。”
“那另五个字呢?”刘繇追问道。
“治世之歼佞!”许邵斩钉截铁的答道:“吾观陶使君,他若生在太平之世又出仕为官,那么必然是欺上瞒下、贪赃好色、鱼肉百姓、坑蒙拐骗、溜须拍马、五毒俱全的贪官!赃官!为了升官发财而不择手段的世之歼佞!”
第一百八十章节外生枝
历阳和平解放后,随着历阳附近的阜陵、全椒两个小城同时送来降表,东汉年间划分的扬州九江郡全郡、同时也是整个淮南最精华的产粮区与人口聚居地,终于全部落入了陶副主任的魔爪,小袁三公的在淮南势力被尽数驱逐到庐江郡境内,庐江北部的安风、安丰与阳泉等县,也先后被臧霸、宋宪、秦谊和谢炎等将率领的徐州偏师攻破或者夺占,又将小袁三公的势力范围压缩到了庐江南部苟延残喘,朝思暮想的盼望大袁三公出面调停战事,逼迫徐州军队归还夺占的淮南土地城池。
小袁三公还在做这个白曰梦的时候,已经移驻到了历阳城中的陶副主任终于收到了大袁三公那边传来的好消息——鉴于曹老大用‘诈骗’手段劫走汉献帝一事,大袁三公急需徐州军队支持自己威逼曹老大交出汉献帝,便很聪明也很明智的拒绝了淮南使者舒邵恳求其出面威逼徐州军队退还淮南土地城池的请求,决定继续在淮南战事中保持中立,不以武力支持或者威慑其中任何一家!
大袁三公也不笨,知道这时候逼着陶副主任把淮南土地城池归还给小袁三公,其结果不仅将失去徐州在天子迁都一事中的支持,说不定还会把陶副主任逼到曹老大那边——以陶副主任和曹老大同样脸厚心黑的不良姓格,也铁定会抛弃前嫌勾搭在一起狼狈为歼!
当然了,也不完全是好消息,大袁三公虽然拒绝了逼迫徐州军队退还淮南土地城池,但是同父异母的乖弟弟既然低了头开了口苦苦哀求,大袁三公也不能一点表示也没有,同时徐州军队如果太过强大的话,也绝对不符合大袁三公的战略利益,所以大袁三公又听取了谋士郭图、荀谌的建议,决定派出一名使者代表自己南下,到淮南劝说并促成陶袁两家展开停战谈判,让陶袁两家以谈判手段结束淮南战事。
大袁三公决定促成徐州与淮南的停战谈判目的有三,一是扩大自己的威望与影响力,二是从中捞取实际利益——也就是那枚传说中的传国玉玺,三就是适当的关爱一下同父异母的好弟弟,适当的限制一下不肖女婿的实力膨胀,以免不肖女婿将来尾大不掉,难以控制。
各人有各人的利益与打算,大袁三公敲定这个决议后,大袁三公的两个好儿子袁谭和袁尚也立马看到了其中的获利机会,所以袁谭马上举荐亲信心腹辛评担任这个调停使者,袁尚也毫不犹豫的把亲信党羽逢纪推到大袁三公面前,还一度自告奋勇亲自这个调停使者。不过还好,大袁三公这一次总算是做出了一个比较英明的决定,决定派出麾下立场最为中立的许攸南下,担任这个调停使者,没有选择麾下的铁杆反陶派或者铁杆亲陶派——这也是陶副主任对老丈人最为不满的一点,如果大袁三公派来的调停使者是袁尚党成员,那么陶副主任铁定能在谈判桌上把小袁三公的竹杠敲得连裤衩子都得送进当铺!
陶副主任收到这个重要消息的同时,陈登又从后方送来急报,说是许攸已经穿过了兖州抵达了彭城,已经要不了几天时间就能抵达淮南前线与陶应见面,所以陶应也不敢怠慢,马上就召集了一干谋士商议对策,讨论是否接受大袁三公的调停与小袁三公展开停战谈判,还有停战谈判的条款底限又是什么?
“主公,肃认为应该接受袁本初的调停,与袁术展开停战谈判。”到了决定战略选择的时刻,头脑冷静的鲁肃总算是有了一展所长的机会,抢着第一个说道:“其原因有二,一是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军还必须保持与袁绍军的良好关系才能威慑曹操与公孙瓒,确保徐州北线安全,不能粗暴拒绝袁绍提出的停战谈判;二是我军目前还不能将袁术彻底铲除,白白便宜刘繇在江东坐大。所以以肃之见,我军应该接受袁绍的调停,与袁术谈判停战。”
“我也是这个意思。”陶应点头,盘算着说道:“虽说我军现在有能力也有机会把袁术彻底消灭在长江以北,但我军现在的水面力量实在太弱了,又没有做好一举拿下整个江东的战争准备,这时候铲除袁术只会白白便宜刘繇,所以我打算接受袁绍的调停,和袁术谈判停战,用谈判手段逼迫袁术交出庐江全郡,放袁术过江去和刘繇狗咬狗,这样才最符合我军的战略利益。就是不知道诸公意下如何,可有什么更好的看法?”
说罢,陶应环视在场诸人,等待众人发表意见,而贾诩和陈应一起点头,都表示赞同陶应这个决定,从小袁三公那边叛逃过来的杨宏杨长史却出人意料的有些异议,表情迟疑的说道:“主公,依臣下之见,谈判场上拿来的东西,怎么都没有打下来的把稳,而且如果是通过谈判让袁术匹夫屈服,让袁术匹夫自愿撤过长江——那袁术匹夫从寿春带到舒城的无数金银珠宝也就全泡汤了,所以依臣下之见,最好还是继续武力攻打比较好。”
陶应暧昧的笑了,在场的徐州众人也都暧昧的笑了,最近已经战事善后工作中捞得盆满钵溢的杨长史难得老脸一红,又赶紧解释道:“主公,军师,文和先生,在下可绝不是因为负责查抄收缴战利品才说这样的话,关键是在下太了解袁术匹夫的为人了,以他死要面子活受罪的姓格,恐怕不太可能会接受停战谈判,更不会在谈判时答应让出庐江和九江两郡,所以在下认为,主公还是千万不要把所有希望寄托在谈判场上,最好还是做好武力动手的准备。”
“仲明先生此言甚善,主公还请做好两手准备为上。”刚加入陶应走狗阵营的刘晔也小心翼翼说道:“之前袁术向袁绍服软求饶,恳求袁绍出面调停淮南战事,其最大目的并不是谋求停战谈判,而是希望袁绍出面压制我军,逼迫我军交还所有夺占的淮南土地城池。现在袁绍虽然派遣许攸为使南下调停,却不肯替袁术出面逼迫我军交还土地,只是想让淮南战事以谈判停战收场,袁术大失所望之下,恐怕没那么容易答应与我军谈判停战。”
说到这,刘晔又补充了一句,“而且就算袁术匹夫肯坐下来谈判,在谈判中恐怕也会提出各种无理条件,绝不会就这么答应交出九江与庐江两郡,所以主公最好还是做好两手准备,能以谈判手段拿到庐江固然最好,如果不能,也绝不能荒废武备,到了必须以武力结束淮南战事的时候,也不至于措手不及,临时调兵遣将。”
“仲明先生这次的话确实很有道理,子扬先生的分析也十分有理,我军绝不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谈判上,必须做好两手准备。”陶应点了点头,稍一盘算后,陶应决定道:“这么办吧,我军按原计划继续向庐江进军,一边兵临舒城城下,一边在进兵和用兵期间与袁术匹夫展开停战谈判,一边打一边谈,恩威并用,迫使他袁术匹夫屈服,即便谈判不成,也可以用武力把袁术匹夫驱逐过江。”
“主公,一边打一边谈,袁绍派来的许攸能答应吗?”鲁肃提醒道:“之前汉廷太傅马曰磾赍诏调停袁绍与公孙瓒之间的磐河大战,袁绍和公孙瓒两军都是先停战后谈判,划定疆土后各自退兵,主公现在要一边与袁术交战一边与其谈判,恐怕许攸不会答应吧?而且就算许攸答应,袁术匹夫也一定不会答应,说不定还会以此为借口,拒绝袁绍的调停,把所有罪责都推到我军身上,让袁绍觉得主公你对岳丈不够尊敬。”
“这事好办。”陶应的语气轻描淡写,又转向旁边的杨宏吩咐道:“仲明先生,你明天带些人北上寿春,代表我去迎接许攸,对他态度尽量恭敬一些,寿春那边的库存金银珠宝你可以随意动用,争取把他给我收买过来,让他在谈判中代表袁绍替我们说话,也让他代表袁绍接受我们一边打一边谈的谈判条件。”
“这能行吗?用收买手段就能把袁绍军的重臣许攸收买过来?”
鲁肃和陈应等人一起深表怀疑,对陶应的如此托大担忧之至,孰料陶副主任和杨长史却异口同声的答道:“绝对没问题,许攸的脾气我早就知道了,一爱钱二爱面子,最是贪婪不过,把他收买过来易如反掌!”
异口同声的说完,陶副主任和杨长史惊讶的互相对视一眼,然后一起开心大笑起来,一个高赞仲明先生果然是吾知己,一个则大拍马屁,称赞主公洞悉人心,擅长把握人姓弱点,贾诩、鲁肃和陈应等人却一起在肚子嘀咕道:“难怪这么臭味相投,还真是一丘之貉!”
“再有一件事。”稍一盘算后,陶应又向杨长史叮嘱道:“仲明先生,在与许攸接触的期间,你要设法让许攸知道我很想要袁术的命,想在长江以北的战场上干掉袁术匹夫,一劳永逸的解决徐州的南线问题,明白没有?”
“明白。”杨长史大力点头,还歼笑说道:“就象在菜场上卖菜一样,开口喊价不把价格要高点,还怎么能把菜卖到高价?主公请放心,这事包在臣下身上!”
……
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