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抗日之我为战神 >

第1439节

抗日之我为战神-第1439节

小说: 抗日之我为战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晋绥军区重新划分建制,新设两个二级军区。以原大青山游击支队为基础,加上晋绥军区主力返回之前留在绥远的部分部队,组建绥蒙军区。以晋西北现有的部队,以及各个军分区为基础,组建新的吕梁军区。

以内长城为界限,以北包括晋西北几个县在内的地区,加上除了包头之外的绥远南部和东部为绥蒙军区辖区。不过为了增加绥蒙军区的实力,从晋西北抽调一个旅,原冀中的两个团划归绥蒙军区建制。

原大青山游击支队所处的绥中改为一分区,绥东与绥南改为二分区,晋北几个县设立三分区。军区直属一个步兵旅、一个骑兵团,以及一个汽车营,一个炮兵团。各军分区除了一分区设置两个建制团,一个架子团之外,其余的分区均为一个建制团,两个基干团。

将原来晋绥军区内长城以南地区,统一编制为吕梁军区。下设两个军分区,外加直属一个主力旅。新组建的晋绥军区指挥机构,由原晋绥军区指挥机构担任,不在进行任何的变动。军区直属两个野战旅,两个炮兵团。

两个二级军区的具体组织,则由中央与晋绥商议之后再定。新区的地方政府,由晋绥边区政府抽调人员组成。在绥蒙军区辖区,成立新的绥蒙工委。原晋西北地区的地方政权,改为新成立的晋西北专员公署接替。

同蒲路以东包括京绥铁路以东地区,划归晋察冀军区指挥。晋察冀军区以现有辖区为基础,加上整个新解放的察哈尔和冀东,以及晋北同蒲铁路以东几个县,分别成立冀晋军区、冀察军区两个二级军区。

晋察冀原有的二分区、四分区、三分区一部、北岳区,加上晋北大同以西地区,划归冀晋军区建制,负责指挥山西境内正太路以北的原晋察冀军区辖区。平西、平北、一分区,察哈尔省新区,外加原冀中军区一部组成冀察军区,统一指挥平西、平北以及整个察哈尔省的部队。

鉴于眼下冀东军区在去年日军残酷的大扫荡之中,大部已经丢失,地方武装损失余烬,主力部队只能保留一个建制团,以及一个小团的武装。暂时已经无设立军区的必要性。取消冀东军区建制,改为直属晋察冀军区指挥的冀东军分区。

太行军区改称晋冀鲁豫军区,将原太岳、太行、冀南、冀鲁豫军区,全部划入新的晋冀鲁豫军区。太岳、太行、冀南、冀鲁豫三个军区,全部改为新的晋冀鲁豫军区下属的二级军区。

将位于新四军与华北各大战略区接壤地区的几大军区,原来比较模糊的指挥权,彻底的明确下来。原来的实际上独立活动的冀南军区和冀鲁豫军区,正式并入新成立的晋冀鲁豫军区,彻底的理顺了指挥权。

在会议上中央没有同意太岳与太行军区合并的建议,还是认为从目前山西战场的整个形势来看,太岳军区还是作为一个独立军区为好。以白晋铁路与同蒲铁路之间的广大地区,为作战区域,并相机向中条山方向发展。

新成立的晋冀鲁豫军区,统一指挥晋东南、河北南部,以及冀豫交界处各大区的武装。虽说位于整个华北战场的南部,但实际上却位于全国战局上的中央位置。该区东连接山东、西连晋绥,向南俯视中原,可以与苏北的新四军遥相呼应,向北策应晋察冀,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将这一地区原来的三大块合并到一起,使得原本分散活动的几个军区战略回旋区域,以及战略纵深有了相当大的增加。也在相当大的程度,可以有效统一集中调动,原来相对分散的几大区人力、物力和财力。无论日军从哪个方向发起扫荡,应对能力也都更强了。

不过为了便于指挥,将原冀鲁豫军区位于鲁西三分区,成建制的划归山东军区建制。将豫鲁边具有战略地位的水东地区,升级新的冀鲁豫三分区。此次会议先解决军队建制调整,地方政权下一步在做调整。

原来编入挺进军晋察冀和太岳军区主力的部队,全部调回晋察冀军区和新的晋冀鲁豫军区。将原来的留守部队替换下来,进入东北整训。眼下进入晋南的冀鲁豫和冀南军区部队,以及原冀中军区主力一部,不在返回原建制,就近先行调往东北整训。

不过按照杨震的意思,各个二级军区不能将主力全部地方化。除了划归到分区武装之外,军区手中要保留至少三个团建制部队。各大战略区手中,也要至少保留两到三个旅全建制部队,以及炮兵的大部。

尤其是返回晋察冀和晋冀鲁豫军区的原挺进军的主力部队,绝对不能打散建制转入地方武装。这些部队都已经经历过严格的整训,并经过残酷的实战考验。返回之后,应该作为骨干部队、拳头部队使用。

争取通过采取以点带面的办法,通过这些部队整训无法去东北的地方武装。以拉近主力与地方武装的差距,打好部队扩编的基础,为今后全面大反攻做好准备。同时建议各二级军区,抽调一批经验丰富的军政干部组成一批架子团。

利用眼下华北日军全面收缩的有利条件,在武工队和地方武装的掩护之下通过到敌占区活动,争取扩编一批部队。杨震的这两个与其说是建议不如说要求的提议,得到了所有人支持。尤其是挺进军的两位老帅,坚决表示了支持。

对于这些建议,中央基本上全部接受。不过考虑到晋绥军区目前兵力不足,难以支撑这么大的辖区。中央希望抗联能将原部署在晋北的部队留下两个师,配合晋绥军区部队担任晋北防御。这两个师之前因为作战所出现的缺额,由中央、晋绥、晋察冀负责补充。

对于这个要求,杨震想都没有想的点头答应。并表示如果中央认为需要,这两个师连同所属的装备可以全部划归两个军区建制。不过他的这个提议,主席想都没有想的就给否决了。主席保证一年之后,让两个师归还建制。

在研究完大致方案之后,杨震提出将热河也一并移交给晋察冀,因为在地理上热河更靠近晋察冀,并与察哈尔和冀北山水相连。将热河并入晋察冀军区,可以增强晋察冀军区的作战纵深与回旋余地,并增加晋察冀军区的活动范围。

同时热河地区位于整个东北战场的侧翼,也是东北抗联与晋察冀军区连接的纽带。将热河移交给晋察冀军区,抗联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己的压力,可以专心应对东北战场上的关东军。

但因为热河正处在晋察冀与东北两大战略区结合部,位置极其重要。所以主席再三坚持热河还是划入东北军区管辖,由东北军区和抗联指挥。主席的坚持让杨震只能收回原来的计划,还是由抗联担任热河一线的守备。

中央也给华北除了山东之外的其余几大战略区下命令,让几大战略区争取在四到六个月之内,为抗联动员十万左右的新兵,以部分协助抗联解决补充兵员不足的困境,至少协助抗联补充一部分此战之中出现的战损。

作为此次会战的主力,承担了大部分战场主要作战任务的抗联,在此战之中的伤亡是几个参战的大区之中最大的。此战过后全军没有一个完整的建制师,有几个师现在已经是一副空架子。伤亡最轻的一个师,也有超过了建制的四成。

在会战结束之后,主席与老总接到抗联的伤亡报告,不由的都倒吸了一口凉气。整个抗联几乎伤亡过半,并且损失了相当数量的坦克和飞机等重装备。而且付出的这么多伤亡,绝大部分是一线作战人员。按照这个伤亡数字,别说全军各大战略区无一个能承受下来。就算换了重庆方面的任何一个战区,也都彻底的垮掉了。

第1800章坚持与反对

当此次会战结束之后,在得知此次会战基本上达成战役发起目,以及接到抗联伤亡数字的报告之后,主席在心疼之余给杨震下了二个评语。一个说他是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大产。人是年轻,但这个胆子更大,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做量体裁衣。给他一个竹竿子,他敢把天捅一个窟窿。

第二个说他的思维有些天马行空,跳跃性很强,眼光看的也很远。从此次会战的战略和战术部署上来看,他这个人很不喜欢墨守常规。很善于打破条条框框,不拘于常理。一旦认定了,就敢于放手干。这个人虽然年轻,但可以带一百万的兵。

主席说这番话的时候,虽然语气里面掩饰不住的欣赏。对此战改变了整个华北的战局,让华北各大战略区的压力大大的减轻,有利于各大战略区尽快恢复元气。但此战引发的一系列后续影响,尤其是眼下国内政治局势复杂的情况之下,也让主席多少显得有些忧心忡忡。

从会战尾声开始,八战区在陕甘宁周边频频的小动作,让主席已经清楚的认为,此战已经让某些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压力。这个压力不单单是政治上的,更是军事上的。这么庞大的一支装备精良的军队,让一向秉承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某些人,恐怕是寝食难安。

这一战在军事上,的确取得了巨大的战果。在今后的一段时间之内,已经连成一体的华北与东北根据地,将会获得一个相当大的跳跃式发展。这也是中央提前对各大战略区,进行重新整编的原因。

但在政治上引起的后遗症恐怕会更多,因为军事实力上的改变,不单单是中日两国之间的改变。当军事的天平出现倾斜的时候,直接会影响到国内本就已经微妙的政治生态。主席与中央,都感觉到了相当大的压力。

在为政治环境很可能会急剧恶化担忧的同时,抗联此战之中巨大的伤亡,更让主席心疼。这么一支装备精良,战斗力强悍的虎狼之师一战伤亡过半,短时间之内再无力承担任何大型作战任务,也让主席感觉到这才是某些方面蠢蠢欲动的主要愿意。

所以主席认为,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让此刻不仅成为全军主要突击力量,更是华北战场总预备队的抗联,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恢复元气。但在东北今后还要承担相当大重担,建设成为全军大后方,工业和农业生产压力相当大。以及根据地人口基数有限的情况之下,这些缺口,全部依靠东北有限的人口自己解决不现实。

应杨震所请求,也为了尽快的恢复此战之中伤亡过半元气大伤的抗联。主席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给几大战略区都下达了为抗联动员一部新兵的命令。甚至给山东和苏北的新四军,也下达了各动员七千至一万人新兵的任务。

对于中央的这个要求,几个大区的首长尽管都有一定的为难,但最终还是都咬牙答应了下来。三个大区几位首长一合计,将这个数字按照各自根据地实际负担能力,直接在会上就分配了下来。

至于说为难,倒也不是说他们都本位主义。而是他们自身也要发展,也要扩充部队,也要补充此战之中的伤亡数字。特别是眼下所辖面积,几乎扩大了一倍的晋绥和晋察冀两个战略区,尤其是很为难。

相对其他大区来说,周围环境最差的晋绥军区是最吃力的。位于晋西北、绥远的晋绥军区,在面临着前狼后虎,不仅要对付正面同蒲铁路的日军,还要提防后套方面三个军,侧翼还要应对那个时不时搞些小动作的二战区。一旦陕北真的有事,还要抽调兵力西进增援。

华北境内所有的大区,晋绥军区压力却是最大的。但这里的环境也是最差的,人口基数还是最少的。眼下晋绥军区所辖地区,虽说一下子扩充了两倍多。但是无论是绥远还是晋西北本身的人口基数来看,都很难在短时间之内动员太多的新兵。

当年担任协防陕甘宁边区河防任何的一二零师,当初进入冀中平原,除了为刚刚成立的冀中抗日根据地压阵之外,更多的是为了补充兵员。也足以说明了晋西北人口数量,根本就无法满足扩军的需要。

而新解放的绥远,虽说人口数量最多的绥南和绥中,现在都在绥蒙军区手中控制。但绥远地处西北偏远地区,本身人口基数就不足。即便控制了整个绥远最富庶,也是人口数量最多的绥南,但有限的人口也无法满足大量扩军的需要。

至于晋察冀虽说所辖区域周边环境虽说要好于晋绥,而且有着抗联从侧翼的支援。但却直接面对着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所在地,地处日军在华北的战略核心地带,更承担着连接东北与华北两大战略区纽带的重担。

本身扩军的压力,也是相当的大。而且作为去年日军扫荡的重点地区,晋察冀军区在去年日军持续近一年的疯狂大扫荡之中,也损失了大量的人口。原本就不富裕的人口数量,现在显得更加紧张。

而其新解放又都不是人口密集的地区,甚至人口总数相加比不上一个原来的冀中军区的两个县。再加上自身所需扩编部队,同样所需的新兵数量。这么一来中央的这个要求,带来的负担可就相当的重。作为军政主官,他们不能不考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