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求生在西晋末 >

第70节

求生在西晋末-第70节

小说: 求生在西晋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必可使敌舰难以靠近。

“只可惜少了火炮支援,否则此地将更加险要难攻!”

“主公,什么是火炮啊?”

“火炮嘛?火炮就是会发火的大炮,是一种非常厉害的战争利器!只可惜我们还造不出来!”

第126章 四月春耕

四月初,白雪覆盖的辽地刚刚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如今正是草长茑飞时节,旷野上都长出了一层浅浅的绿色,细细的绒草顽强地从地里钻出羸弱的身躯,欣喜地在春风中伸展身姿,咨意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

哒哒地马蹄声从远处传来,卫朔带着一行人在田间地头视察着。为了春耕,他可是煞费苦心,抽调了整整一个营的士兵,全力帮助辽东百姓进行春耕。

甚至为了筹措耕马,卫朔用食盐、茶叶、铁器从辽东各部胡人中交易来大量耕马,除了一部分运回徐州外,大部分部分留在了辽地。

为了开发辽东,卫朔不但大肆推广大农场计划与马耕技术,还广为修建水利设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水车的推广。汉代,是古代农业技术发展的一个巅峰,出现了一种新式的提水工具——翻车。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毕岚发明了翻车,“翻车设机车以引水”。翻车出现后,很快就成为民间应用最广且最为重要的一种提水机械,不少工匠都懂得制作。

翻车的工作原理是:其上、下链轮,一主动,一从动,绕在轮上的翻板就是传动链,这个翻板兼做提水的工作件,一面带动翻车转动,一面把水提上来。

三国时,马钧对翻车进行了改进,制造了新式翻车,结构精巧,能连续不断地提水,效率大大提高。这种新式翻车也较省力,儿童都能转动。

今日卫朔来到马訾水边,就是为了视察几处翻车的建立。在马訾水边建水车,可依靠水力带动翻车,大大节省了畜力。

预先制作好的十座大水车正静静地躺在地上,等着工匠们安装。看着踌躇满志的工匠们,卫朔大手一挥,众人立即行动起来。工匠们先是在挖好的沟渠边,测量好所需的数据,然后抬着水车架到水边固定好。

为了增强水车的强度,卫朔可是下了大本钱,在其关键处都用了铁皮、铆钉来固定。在众人不断地欢呼声中,第一座水车终于被架了起来。高达六丈左右的水车,矗立在岸边,显得√√点√小√说,。2≥3。≠o威风凛凛。

随着河水流动带动机关,一阵吱吱呀呀声音后,水车顿时转了起来,就见一桶又一桶的水不停地注入旁边的沟渠内,最后顺着沟渠流向远处的田地。

当水车成功提水上来后,四周正在围观的民众们顿时响起一阵欢呼声。作为普通农户,他们深知水利设施对农业生产的重要影响,有了这些水车,来年他们就有信心多打些粮食。

随着第一个水车顺利的通水,工匠们安装水车的手法也越来越熟练。不一会儿,十座水车便一字排开分布在马訾水岸边。正是有了马訾水,西安平四周近数十万亩土地才得以有了灌溉水源。

卫朔曾与县府官吏们测算过,即使将来辽东遇到大旱气候,只要马訾水不断流,周边数十万亩土地也不会受到丝毫影响。如今县城内的工匠们正日夜不停地赶制水车,争取尽快将马訾水资源利用起来,好让辽地百姓们早日得利。

如今西安平共有七万余人,即一万三千余户。根据卫朔提出来的大农场计划,每户民众将分得五百至一千亩良田。如果大农场计划推行顺利,今年辽东将至少开垦出数百万亩土地,明年就可出产数百万石粮食。

为了方便管理与指导各处农场,卫朔将一万两千户民众划分为十里,每里设里长一名乡老数名,专门管理里中的乡民。官府还会在每个里中派遣数名小吏,他们的职责就是指导各地农场的建设,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

随着水车不断被架起来,各里百姓在里长、乡老的组织下纷纷开始忙碌起来。这时马耕技术的优势很快就体现出来,一个壮劳力在使用了新式耕具后,一日间就可耕作数百亩土地。千亩土地也不过数日功夫而已。

韩寿望着田野上忙忙碌碌的人群,不禁感慨道:“看来,明年我辽东就可自给自足!”

裴嶷却不乐观道:“明年能不能顺利丰收,还得看几个月后我们能否击退来犯的敌人。”

“文冀不用如此悲观,尽管敌人十分强大,可也不是没有缺点,只要我等找准时机必可打败敌人,保一方百姓安宁。如今西安平早就今非昔比,步、骑、水三大兵种加在一起有七八千人马。情势危急之刻,我们还可从徐州调动兵力来援。”

“当初卫某能在徐州以长矛兵击败匈奴骑兵,今日也有信心以长矛兵教训一下鲜卑人!”

相对于其他人忧心忡忡,卫朔则显得信心十足。一方面来犯的敌人是数方联合,根本不可能一心一意合作无间,西安平完全有机可乘;另一方面,确实是因为随着实力扩张,卫朔早就不是任人拿捏的小人物。

“春耕各项事宜都安排好了吗?可千万不能误了农时!”

“请主公放心,各项事宜已全然安排下去,派了数十名县府官吏下到各里指导。各地百姓踊跃参加,所需的马匹、耕具、种子等均已发放到各民户手中。等秋收后,再有民众用粮食偿还县府赊欠的牲畜、耕具、种子等物价。”

“嗯,如此最好,不过尔等可不能为了让百姓还钱就逼迫甚深!要让百姓根据自身实力自愿偿还,切不可操之过急。其实如果不是担心养民太刁,卫某真没将那点钱放在眼里。之所以让百姓还钱,不过是为了告诉百姓们,这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可吃,幸福生活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

“主公英明!”裴嶷、韩寿二人闻言忙躬身道。

卫朔摆摆手笑道:“呵呵,二位过奖了!尽管我们在税赋上做了很大让步,可头几年百姓们还会过得很辛苦。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无论小麦还是黍米的产量都太低了。如果能在辽地种植水稻就好了,稻米的产量不低。另外,等再过几年,当崂山上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育种成功,百姓的好日子才会到来。”

“对了,你们二人还不曾见过玉米和红薯,不知此为何物。”

裴嶷与韩寿对视一眼道:“请主公明示!”

“玉米与红薯乃是我从海外得来的一种高产作物,亩产量都在数石以上,红薯的亩产量更是高达十石。只因物种稀少,眼下正在崂山上进行育种。等将来育种成功,就可在中原各地推广,造福天下黎民百姓。”

“亩产数石以上?”裴嶷、韩寿闻言将信将疑,据他们所知,如今小麦一亩地的产量不过一石有余。若卫朔手中真有一种作物的亩产量高达数石,那崂山的前途绝对不可限量,未来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卫朔问鼎天下,只是这事靠谱吗?

“怎么?你们不信?要说你们读书人就是心思复杂,当初我一说张大叔他们一家都深信不疑。等日后有机会了,二位随我到崂山一观就可知事情真伪。”卫朔看着裴嶷、韩寿脸上的怀疑之色,不由得撇撇嘴道。

“主公,不是我等不相信您,实在是此事太过匪夷所思。”裴嶷、韩寿忙躬身道歉道。

“算了,算了,我知道这事怪不得尔等。等将来到了崂山,眼见为实,你们就相信卫某说的是真的啦。唉,现在一想起烤红薯的味道,老子就怀念不已。走吧,我们到其他地方瞧瞧。”

说完,卫朔就带着裴嶷、韩寿二人在护卫的陪同下,前往其他地方视察春耕情况。就在卫朔忙着春耕时,远在襄平的崔毖却在谋划铲除西安平的计划。

第127章 改土归流

平州刺史府内,崔毖看着眼前毕恭毕敬的段秀,嘴角露出一丝不屑之色,暗道:“早这么识相不就没那么多事啦,非得让老子告到姐夫面前!”

“怎么段氏鲜卑就派了个小屁孩过来?不是有个段文鸯挺厉害的吗?他怎么没来?”

面对崔毖的冷嘲热讽段秀并未生气,而是面无表情解释道:“回禀刺史大人,我三哥文鸯要跟随王刺史南征石勒,故抽不开身前来,大哥段疾陆眷才将小子派到刺史大人面前听命。小子虽然勇不及三哥段文鸯,智不及四哥段叔军,可跑腿打杂这类的小事还是能承担的。”

“今刺史大人调集了高句丽、段氏、宇文三部大军,拥兵近十万,麾下将领数十员,攻打一个小小的西安平还不是手到擒来?故多小子一个不多,少小子一个不少。我没什么大本事,就带着三千子弟兵跟随在大人身边,担任护卫之责吧。”

“嗯,这样也好,看在你如此恭敬的份上,以后你就待在中军吧。”

崔毖对段秀的低姿态十分满意,其实他也知道段氏不可能派更多的军队前来,之前他之所以将官司打到王浚面前,不过是为了争口气罢了。

此次四方联合进攻西安平,真正被其寄予厚望的则是拥有劲卒十多万人的宇文部落。无论高句丽还是段氏,崔毖根本没抱多大希望,只要双方有个态度并派点人马意思意思就行了。

“不知大人打算何时发动进攻?”

崔毖本不想跟段秀说太多,可又一想段氏不管怎么说也是盟约一方,不说却又显得不够诚意,故他沉吟了一会儿道:“初步定在八月份,前期我们需要时间来筹措大军所需的粮草,还要协商好各方在战后的利益分配。”

“八月?”段秀闻言不禁眉头一皱,显然对崔毖的安排不尽满意。

尽管段秀不曾独当一面,可这些年跟着父兄南征北战经历了不少战事,他多少也知道一点儿。若按照他的本意,根本无需联合什么高句丽和段氏,只需让宇文部落出动数万骑兵给西安平来①①点①小①说,。←。¢o个突袭就行,哪需要拖到什么八月份。

“怎么?段将军有不同意见?”崔毖嘴角露出一丝不耐烦之色,刚愎自负的崔毖最讨厌的就是有人对他指手画脚了。他之所以将进攻时间安排在八月份,最大的原因无非是为了显摆罢了。

“额?不,没有,大人如此安排最好不过了!”段秀想起来之前兄长们叮嘱的话语,要他事事不要争先,只需应付过去就行,忙摇摇头否认了。

……

随着春回大地,辽东再次变得热闹起来,除了各地汉民忙着春耕外,各部胡人也纷纷赶着自家牛羊马群前往各处牧场。已经饿了一个冬天的牲畜们,突然被满眼绿色吸引,尽情地在辽阔的大地上撒欢。

不过不是所有胡人都拥有牧场的,一些部落被吞并的胡人以及生活在底层的胡人是不可能拥有自家牧场和牲畜的。这部分胡人要么凭借着勇力成为流窜一方的马匪,要么就只能依附强大的部落,成为别人手中的杀人工具。

但是今年随着乌丸部落被西安平县府收编,那些在各地流浪的胡人突然多了个选择。开春之后,西安平县府对外公布了一条针对胡人的新政策。

该政策规定:无论哪部胡人,只要愿意接受汉家文化,愿意为成为汉人,就可以到县府登记。登记后就能拥有和辽地汉人一样的权利,不但可以分得土地和牧场,还可以读书上学、当兵做官。

这条政策一经公布就吸引了大量生活困苦的胡人前往西安平,因为有乌丸人出来现身说法,倒也没人怀疑有人故意作祟。

“主公,如今聚集在附近的胡人越来越多啦,我们是不是马上开始登记啊?”封奕担心越来越多的胡人聚集在一起引发动乱,才着急地向卫朔提议。

不过,卫朔却不太担心聚集起来的胡人太多,故毫不在意的问道:“子专,现在一共有多少来了多少胡人?”

“目前大概已聚集了一千余人,后面还有不少胡人陆陆续续往这儿赶,以在下估计,这一次咱们至少可吸引到三千到五千胡人前来登记。”封奕忙站起来回答道。

“嗯,还不错,看来我们提出的政策对那些底层胡人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就连卫朔也没想到一下子就聚集了千余胡人,自成功消化、收编了整个速丸的部落之后,卫朔就打起了辽东所有胡族的主意。

魏晋时期汉民在整个东北地区并不占据人口上的优势,经过汉末三国之乱和晋末之乱后,此时汉族人口与胡人人口在总人口比例已达到惊人的二比一左右,而在辽东地区,这个比例怕是更低。

如果卫朔狭隘地抱着只依靠纯正的汉人来完成驱除鞑虏恢复河山的愿望,那就算是到死怕是也无法实现,除非让他一下子将各种先进的热武器给造出来,否则卫朔就只能选择团结大多数人来帮助他实现复兴华夏的梦想。

归化胡人就是一种削弱敌人补强自身的有效手段,而且历史上华夏历朝历代都有过类似的政策。

其中卫朔印象最深的就是明清两代对西南少数民族采取的改土归流之策,此策不但彻底稳定了西南边疆,还将少数民族纳入到华夏这个大家庭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