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在西晋末-第34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王过谦了,以大王之雄才伟略,拿下西域以及西边几个国家是早晚的事!”
这些年随着辽东日益强盛,也助长了众人傲气,可以说除了罗马外,世界上其他国家根本就没他们放在眼里。但是卫朔却知道,无论西亚波斯又或者南亚笈多帝国,甚至包括北亚嚈哒国,都将进入或者正处在鼎盛时期,几乎每一个帝国都有与大晋掰手腕的能力。
“波斯实力不下我朝,更兼路途遥远,就算我们拿下了西域也无法控制波斯。其实我们支持波斯王子复国,唯一的好处便是能够与波斯建立联系,这对加强双方贸易有好处。”
“众所周知,自打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之后,我大晋与罗马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而且由于中间没有其他国家抽取重税,使得两方都得利甚重。若非因为海路风险太大,恐怕早就取代了陆地上的丝绸之路。”
“而陆上丝绸之路之所以赶不上海上,就是因为波斯等国抽取的税赋太重。”
这时莫含眼珠子一转道:“大王,臣有一计看保我华夏永享丝绸之路!”
“哦?不知世容有何妙计?”
“说起来破局之人还在波斯王子身上,辽东支持波斯王子不一定非得支持其复国,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波斯王子分裂波斯。只要强大的波斯分裂,辽东就能从中谋利。”
莫含的话让卫朔眼前一亮,其他人不知道波斯的厉害,他怎会不知?用不了多久,等沙普尔二世长大,波斯就将迎来黄金时代。但若借波斯王子之手,将波斯崛起扼杀于摇篮之中,那么辽东定能从中坐收渔翁之利。
“嗯,世容此言深得我心,那波斯也是历史悠久之国,现如今的国王沙普尔二世虽然年幼,但却胸怀大志,且聪慧不凡。若任其长大不加以限制,波斯在沙普尔二世的统领下必将崛起,成为西亚名副其实的霸主。”
“波斯一旦崛起必将向东西扩张,而波斯向东肯定会影响西域稳定,也就是说若是现在我们不想办法遏制波斯,那也许十年、二十年后,我们将不得不为了西域霸权与波斯大战。”
卫朔的话让众人意识到遏制波斯崛起的重要性,幸好波斯王子一脸懵懂的撞进辽东怀抱,让辽东人省了太多心思。像这种设计敌国分裂、搅乱敌国局势这种事,华夏历史上有太多现成例子可借鉴。
原本这种手段都是用在华夏自己身上,然眼前却是首次用在外敌上,这让内阁重臣显得格外兴奋与激动。
看到这一幕卫朔亦是激动不已,他费尽心机引入罗马、波斯,不就是希望打开华夏精英分子的视野,让大家不要总是盯着眼前一亩三分地,多抬头看看华夏之外。
随着洛阳重建接近尾声,越来越多的人涌进洛阳。在进出的人群中,有一行波斯人格外引人注目,这一伙人就是刚刚抵达京师洛阳的波斯王子一行。
得知卫朔在洛阳,波斯人并未在蓟城待很久,而是稍作收拾便启程前往洛阳。进了洛阳之后,霍尔米兹德三世有点小失望,因为他发现大晋京师洛阳远远不如蓟城宏伟繁华。
第597章 不同的选择
自去年国相仓助利从辽东带回了燕王卫朔欲收回带方、乐浪二郡的消息后,美川王就陷入恐慌之中,他可不认为高句丽是辽东对手。
美川王为此感到十分憋屈,他与高句丽文武上下耗费了无数心血,才让高句丽看到一丝复兴希望,结果还没来得及享受胜利果实,燕王却要一棍子再次将其打翻在地。
随着距离大司马规定的日子越来越近,美川王知道这事不能再拖下去了。
丸都城内,金銮殿上,尽管现在已是正午。但大朝会依旧在继续,美川王没有说散朝。下面那些大臣们,即便已经是饥肠辘辘了,但也只有等着。
另外,众人脸上,全是一片愁苦之色。
虽然燕王已对高句丽发出最后通牒,但高句丽上下大多不愿意接受燕王提出的条件。
可每一个高句丽人又都十分清楚,高句丽没有实力抵挡辽东军进攻。
一旦拒绝大司马建议,那高句丽灭国就在眼前啊!
“诸位爱卿,晋大司马已对我高句丽发出最后通牒,要么接受辽东条件,举国迁往三韩半岛;要么拒绝燕王,做好抵抗辽东军入侵准备。该何去何从,诸位爱卿不妨畅所欲言。”
闻言高句丽文武上下顿时沉默下来,其实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即便这几年来高句丽在美川王励精图治下,积累了不少家当,但与燕国相比实力仍相差巨大。
再者,燕国与高句丽之间没有天险可凭,众人实在是没有勇气拒绝燕王。
看着沉默不言的朝臣,美川王不禁有些气苦,没办法只得将希望寄托在仓助利身上。
“不知国相可有计策助寡人度过眼前难关?”
“大王,燕国势大,一旦拒绝了燕王条件,以目前高句丽之实力,根本就挡不住如狼似虎的辽东军,到时怕是就不只是交还带方、乐浪二郡,很有可能让高句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那依国相之意,我们只有接受辽东条件,举国迁往三韩半岛?”闻言美川王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不然还能怎样?一旦辽东军兵临城下,到时候恐怕连迁往三韩都是奢望,等待我等的将是国破家亡。大家不要忘了,晋大司马卫朔的狠辣与他的贤明一样广为流传,死在他手上的胡虏差不多跟高句丽国人一样多。”
国相话音刚落,一些高句丽大臣、贵族脸色刷得一下变得苍白,不少人都还记得卫朔刚刚在涿县之战后坑杀了近二十万羯胡。
“唉!罢罢罢,寡人不能因争一时之气,使我举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大王英明!”见美川王打算接受辽东条件,在场众人纷纷长出了一口气,齐呼英明。
看着脸色依然难堪的美川王,仓助利上前劝道:“大王,其实答应辽东条件,对高句丽而言不全是坏处,说不定会让高句丽从此走向全盛。”
“国相此言何意?”美川王不解道。
“大王,以及诸位同僚,与燕国交换领土,让高句丽从富饶的马訾水流域迁徙到贫瘠的三韩半岛,看似高句丽吃了大亏,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反而大大有利于高句丽。”
“众所周知,那个晋大司马卫朔雄心勃勃,对四周蛮夷充满了敌视,任何一个不服从燕国的蛮夷都难逃其打击。臣在燕国期间,曾亲眼看到大司马因一言不合就对漠北柔然、敕勒两部胡族发动了战争,可见大司马为人有多强势。”
“而高句丽都城——丸都紧邻辽东郡,中间又没有任何山川、江河以为天险。若长期待在此地日后难免与强大的燕国发生冲突,稍有不慎将给高句丽带来灭国之灾。”
“假若借此次领土交换之际,高句丽举国迁往三韩半岛,不但有山河天险为依凭,同时将远离燕国威胁,减少与对方发生冲突的可能。我们反而能安心经营三韩半岛,将其完全纳入高句丽治下。”
“一旦高句丽完成了对三韩半岛的消化,高句丽国力至少将增加一倍以上,到时再加上有狼林山、大同江为天险,高句丽便有了自保的本钱。不会像现在这样在面对燕国近在咫尺的威胁,我高句丽却束手无策。”
听了国相所言,美川王脸色虽好看了一些,但是对于放弃经营了百年之久的故土而前往前途未测的三韩半岛,仍然有些忧虑。
“大王,大司马提出了领土交换之建议,显然是不会再更改。高句丽除了执行外,恐怕别无选择。还望大王忍辱负重,切不可因小失大。”
“好吧,就依国相之言,当初寡人能在一片废墟上复兴高句丽,今天也有信心带领大家在三韩半岛开创新的局面。”
“大王英明。”
……
在高句丽谋求南下三韩之际,成汉国主李雄也在与麾下文武商议即将到来的风暴。
“诸位,去年晋大司马对羯胡发动了最后攻击,而羯胡灭亡彻底改变了当前局势,对我成汉产生巨大影响。以前辽东内有羯胡牵制,不可能对成汉下手,眼下羯胡一灭,辽东已将目标转向蜀地。”
“如今大司马要求成汉并入辽东,尔等且说说,成汉该如何应对?”
听了李雄之言,殿内文武众人不由寻思起来。这些年他们可没少听说辽东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威名,大司马带着骁勇善战的辽东将士,连灭鲜卑、匈奴、氐羌、羯胡等胡虏,将治下疆域扩大了数倍。
“陛下,其实从一开始辽东都在利用我成汉,如此他们才能集中力量对付其他敌人,眼下北地胡虏皆被消灭,辽东的对外政策就发生了巨变。”丞相范贲不由感慨万分。
“父皇,我们不如直接翻脸吧!何必受这种窝囊气?!”
长子李越年轻气盛,不甘心就此束手就缚。其实在成汉有不少人都有这种想法,而且多以李家第三代子弟为最。这些子弟没有经历过第一、二代人艰辛的创业过程,而且大多数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肯定不愿意放弃手中权势、地位。
李越的话像一记重锤一样直击李雄心脏,他不是没想过与辽东翻脸,可一想到北方强大实力,心中难免惴惴不安。
李雄不像李越等年轻一辈考虑问题那么简单,他很清楚随着大晋逐步从永嘉之乱的伤痛中走了出来,而且实力也越来越大,成汉割据的希望也越来越小。
此次辽东要求成汉放弃抵抗、并入燕国,不就是燕王发起统一战争的开始?
“若是与燕国翻脸,成汉有把握挡住辽东军进攻吗?”
李雄没有斥责长子李越唐突,反是向麾下文武询问成汉能否挡住辽东军攻势。
“若是正面对决,成汉自然不是辽东军对手,不过我成汉有蜀中地理为仰仗,只要大军龟缩不出,辽东军再强,又能奈我何?除此之外,臣以为我们还可向晋大将军王敦求援。王敦一向与卫朔不合,肯定不会看着成汉被灭,不然燕王一旦进占成汉,必影响荆州稳定。”
“不管怎么说,假若好好利用蜀中地理,再加上王敦相助,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诸位,你们觉得丞相的建议如何?”李雄显然心动了,忙出言询问众人意见。
“丞相之议甚是妥当,臣赞同。”
“臣亦赞同丞相建议,若能联合王敦,再加上蜀中地理,到有希望挡住辽东入侵。”
“好,既然大家没有其他意见,那我们就按照丞相的建议来!”
第598章 吴蜀联合
“对于成汉求援一事,尔等还有什么要说的?”
接到成汉求援讯息,王敦已经与部下商议数日,却因赞同者与反对者两派理由皆充足,以至于迟迟不能形成决议。
王敦环视一遍跪坐在周围的部下,钱凤、周抚、沈冲、邓岳、夔安等人坐在那里神情各异,却都沉默不语。
有不少人担心过多援助蜀地,会造成荆襄兵力空虚,让辽东乘虚南下,直取荆襄。荆襄既是王敦大本营,又占据了长江上游,一旦荆襄丢失,不但王敦实力大损,连位于下游的建邺朝廷也将危在旦夕。
可假若不援助蜀地或者援兵派少了,便无有十足把握协助成汉防守蜀地。辽东军不是那么好欺负的,到时偷鸡不成反蚀把米大败而归的话,同样会削弱荆襄实力。
甚至连王敦自己在朝野上的威望也会丢得一干二净,万一再被天子抓住机会群起攻之,那后果可想而知。
道理其实已经很清楚了,就看王敦作何选择了。
要说对援蜀最为积极者非夔安莫属,而夔安之所以极力怂恿王敦援助成汉,自然想乘机扩充自己实力。
原本过江之始,夔安小心翼翼雌伏于王敦羽翼之下,将野心深深掩藏心底。然而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王敦集团看似是鲜花着锦实则已危机四伏。其中最大的危机便是王敦病体缠身,却又后继无人。钱凤虽然多谋但却没什么威望,一旦王敦故去,整个集团结局将面临分崩离析之局面。
有了别样心思之后,夔安便开始为自己谋划退路,刚开始他一直想着如何在江左立足,甚至还一度妄想着独占江东。
然而随着夔安对世家了解越多,他越来越发现立足江东之难。之前由于其出身胡族,不了解世家,以为靠着手中有近万羯胡骑兵,就能为所欲为。不过现在他早没了如此幼稚的想法,假若王敦故去,他与部下最好的结局不过是再选一世家依附而存。
就在夔安为日后出路愁的头发快要白了的时候,恰逢成汉向王敦求援,让夔安一下子看到了其中机会。
夔安看着依旧没有拿定注意的王敦,忙抢先开口道:“大将军,属下闻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经略天下大事非凡人所能及,惟智者了然于胸,今为大将军患者唯燕王而已。”
“而燕王欲图荆襄,必将先取蜀地。蜀地富饶、人口众多,武侯恃此而抗衡中原多年,若被燕王占之,实为荆襄心腹之患。”
“然蜀地虽弱,却有险可守。大将军无需大动干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