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东吴吃软饭-第9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此赤壁之战,无论是对于曹操来说还是对于曹操手下的将领、谋臣们来说,都是一件永远的痛事。
见程昱沉默不语,曹操又道:“赤壁之战中,我方战力数倍于东吴,可惜的是,最终却大败而归,今时今日,若再兴兵于东吴,只怕有去无回,东吴的实力,正在与日俱增,若想破之,必须从长计议,只可惜,我军方才胜了西凉马腾,正在休养之中,此时,已不能再兴兵了。”
程昱道:“曹公,若坐视东吴做大,只怕日后不可收拾。”
曹操又道:“可如今,东吴仅仅是铸造货币,还算不得谋反,合肥之战后,我方与东吴签订了和约,互不侵犯,若再兴兵犯境,只怕被天下人当做是言而无信的小人。”
“……”
程昱无言以对。
他知道,曹操自己的心中,其实也颇为窝火。
东吴割据江东,自立门户,不同朝廷的号令,这和乱臣贼子没有什么分别,而曹操自己,却是代表着天子,在这样的条件下,曹操竟然被迫与东吴签订了什么所谓的和约。
包括程昱在内,曹操手下的诸多谋臣都认为这个和约是无效的,只不过是因为当时曹操为了征讨马腾和张鲁,才不得以对东吴做出让步。
荀彧在死前曾经说过:对东吴只是权宜之计,切不可掉以轻心,东吴将会是汉家天下最大的敌人!
曹操最重要的谋臣,在与东吴签订和约的时候,就已经察觉到了东吴的可怕,因此他在死前,一直对东吴念念不忘。
不过不服归不服,程昱心中也很清楚,若是曹操有此实力,早就兴兵问罪了,哪里会用“和约”二字来为自己的隐忍找理由?
现下曹操对东吴私自铸造货币一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是无可奈何之事。
正当曹操打算休养生息的时候,在曹操所管辖的领地内,却发生了严重的饥荒!
昔日,曹操用毛玠的建议,施行屯田,军民同耕,使百姓也好、军士也好,不再饿肚子。
正是因为如此,曹操才日益壮大了起来,他能够打败吕布、袁绍、袁术等人,都是由于后方稳固,而后方的稳固,便是和屯田制分不开的。
可是正是因为屯田制使曹操一方衣食无忧,使得曹操有一些麻痹大意了。
在赤壁之战中,曹操一方损耗了大量了兵力和财力,还没有从赤壁之战中恢复过来,曹操就厉兵秣马,准备进攻西凉和汉中,可惜的是,进攻西凉和汉中的事情被临时阻挠了,其原因,便是东吴进军合肥。
合肥之战也是一场消耗战,在合肥之战中,无论是曹军还是吴军,都遭受到了巨大的损失,最后双方和谈,战事不分胜负。
曹操并没有意识到。在合肥之战中己方已经耗损了大量的元气,以为自己还非常的强大,因此毅然对西凉和汉中出兵,这也是两块非常难啃的骨头,在曹操打败了两处豪雄之后,正欣欣然班师回朝,却不想,自己的实力已经虚耗过度,只差最后一击了。
建安十九年,十二月。
原本四处安定。百姓们正准备过冬,但是却不想,在河间府一带,却爆发了饥荒。
因为无粮可食,数千百姓揭竿而起,攻占府衙,要求开仓放粮,可是府衙之内,也是空空如也。哪里有粮食给百姓吃?
于是这数千的百姓,便成了贼兵,四处掠夺,只求温饱。
对于地大物博的曹操一方来说。数千百姓的造反,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因此地方政府,对于此事隐瞒不报。想要自己化解叛乱,可是却不想,叛乱越演越烈。最终这数千百姓的叛乱,竟汇聚成了数万之众。
这下子,纸终于包不住火了,于是消息终于传到了曹操的耳朵里。
曹操连过年的心情都没有了,顿时大怒,命彻查其中官员们失职的行为。
一问才知,原来是曹军西征马腾之时,要求各地方官府献上军粮,此时的河间府已经缺粮了,但是因为各地都并没有向曹操申报困难,河间府的官员们碍于面子,也并没有向曹操禀告缺粮之事。
既然不缺粮,那么就必须要献上军粮,因此,河间府的官员们便命令百姓们将仅存的粮食交出来,这是一种强迫的行为,老百姓纵然反抗,但是也无济于事。
原本河间府的百姓们还靠着周济度日,但是越是到了冬天,粮食就于是不够吃,因此百姓们才铤而走险,揭竿而起的。
无论从什么方面来看,这都是地方官的失职,才最终导致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数千人的贼兵,四处掠夺,可是那些被掠夺的百姓们,也没有粮食吃,因此,这些百姓们或者是被杀死、饿死,或者是被索性加入了贼兵,使得贼兵的气势越来越盛,规模也就越来越大。
迫在眉睫,曹操立即命人率兵镇压。
曹操命人商议,如何处置有罪的官员们,而众臣也是畅所欲言,都认为,一定要严惩那些犯事的官员们。
不过在朝堂之上,却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此人正是司马懿。
司马懿虽然官卑职小,但是他的嗓门却不小,他所说的话,在场的每一位重臣都能够清楚的听见。
只听得司马懿说道:“曹公,官员们的过失,只不过是外因罢了,其最根本的,实际上是内因。”
曹操奇怪道:“仲达,你所说的内因,究竟是什么?”
原本以司马懿的职位,连上朝的机会都是没有的,可是因为在征讨张鲁的过程中,司马懿立了功劳,曹操封他为偏将军,因此,司马懿便有了在朝堂上发言的机会。
众臣们原以为,才刚刚位列朝班的司马懿,应当安安分分,收敛自己的行为,不轻易说话的,可是没有想到,这小子的胆子竟然不小,不仅敢当众高谈阔论,而且他所说的话,还与所有的人说的大不一样。
司马懿又说道:“曹公,我方因屯田致富,所谓的屯田,便是让军队的士兵们都参与耕种,士兵们穿上盔甲,便是一名骁勇善战的战士,脱下盔甲,便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如此一来,发展与战争两不误,可以说是一件极好的计策。
正是因为屯田的制度,使得我方能够击败袁绍等强敌,坐拥北方的广袤土地,可是却没有人想过,纵然是再富足的人家,也经不住肆意的挥霍,我方因为屯田而变得强大,却也正是因为屯田,使得我们忘乎所以。
赤壁之战中,我方已元气大伤,本应当休养生息,但是却又厉兵秣马,准备西北的战事,而正巧不巧,东吴军又偷袭我后方,合肥之战一打就是一年多,使得我军的实力又大为损耗。
合肥之战后,我军又进攻马腾、战张鲁,此两方豪雄,也不是好惹的,虽然我军最终获胜了,但是却又损耗了不少,现如今,压垮老牛。只欠最后一根稻草,河间的乱事,看似在于几位失职的官员,其实际上,过错皆在于我们自己。
若非西凉的战事,若非强制性的、征集军粮,若非官员们报喜不报忧的做法,又岂会导致今天乱事不可收拾的地步?”
司马懿说一句,重臣们的心就跳一下。
天啊,司马懿他不要命了?竟然在盛怒的曹操面前说出这样的话来。他难道不怕曹公一怒之下将他推出去砍了吗?
明明是一件地方官员们失职引起的叛乱,司马懿却强词夺理,推到了曹操自己的头上。
正如群臣们所料,曹操在听到了司马懿的话之后,气得肺都要炸掉了,可是在朝堂之上,曹操是不会杀耿直进言的臣工的,于是曹操说道:“仲达所说,虽然也有道理。但是事若真如你所说的那样环环相扣,岂不是从一开始,孤就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了吗?
此次叛乱,是**。只是偶然事件,并非积重难返之事,仲达之言,实在是多虑了而已。”
曹操在朝堂上气定神闲。轻描淡写的否定了司马懿的说法。
司马懿自然是不会被曹操给杀掉的,但是众臣们都知道,虽然曹操不会杀司马懿。但是司马懿这辈子,就仅仅是凭他说的这一番话,他就断然不可能再被曹操重用了!
当然,群臣们心里面清楚,司马懿自己的心中自然更加的清楚。
在曹操宣布退朝之后,司马懿独自一人行走,期间并没有任何的臣工来向司马懿打招呼,世态炎凉,可想而知。
不过司马懿并没有觉得失落,反倒是面露笑容。
此时的司马懿,已经和东吴打得火热,正如杨林所要求的一样,司马懿已经成为了东吴所不可或缺的帮手了。
杨林派到北方来的,那混入到曹军内部的五千东吴的近卫军,此时全在司马懿的指挥之下,司马懿非常看中这支骁勇善战的部队,要知道,若是祸起萧墙,这五千骑兵在曹军的内部作乱,可比数万大军从外部进攻要厉害许多!
这边,曹操调兵遣将,平息暴乱,忙得焦头烂额,另一边,东吴君臣的生活却过得有条不紊。
此时的杨林,正带着主公孙仁来到了锻造房。
所谓的锻造房,正是锻造兵器的地方,由于天气寒冷,孙仁穿着一身的绒皮大衣,不过在进入锻造房内,气温却陡然升高,孙仁不得不脱掉了大衣,杨林便将孙仁脱下来的大衣递给了身后的随从。
这两名随从,是从近卫军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既可以鞍前马后的伺候,也可以保护孙仁的安危。
不过孙仁对于兵器的锻造,并没有太多的兴趣,便道:“杨林,你今日带孤到此地来,究竟是为了何事?若是无趣的勾当的话,孤可就回去了。”
在杨林面前,孙仁难得一次的撒一次娇,不过由于身边人多嘴杂,她还是以“孤”自称。
杨林笑道:“主公,微臣带来的地方,岂会是无趣的?微臣可是知道主公自小就喜欢舞刀弄枪的,因此,今日特地让主公来见识一柄神兵利器的诞生。”
孙仁笑道:“神兵利器哪里能这么容易就打造出来的?须得上好的精铁,也需炼造相当长的时日,这短短的时间,哪里能够锻造出神兵利器?”
孙仁的说法,杨林却并不认同,道:“主公,究竟是何神兵,待会儿一看便知。”
于是孙仁不再言语,和杨林一道,忍着灼热,看铸剑的师傅如何将一名剑锻造完成。
这名师傅是东吴屈指可数的铸剑师之一,东吴的诸多将领的兵器,都是由这位铸剑师铸造出来的。
虽然打造复杂的兵器需要时日,但是若只是一柄简简单单的长剑的话,那就花不了多少的时间。
只见铸剑师将烧得滚烫的铁水流入到模型当中,在经过冷却,剑的形状就形成了,再经过了冷却,就能够将剑刃拿出,并且再进行精加工。
只听得“叮叮!”的声响,一柄剑就完成了。
随后,铸造师将剑拿到水中冷却,在冷却了一段时间之后,剑体的温度是人能够触碰的了,铸剑师便将剑交到了孙仁的手中。
孙仁上下打量了一下这柄剑,不愧是知名的铸剑师打造出来的兵器。其精细的程度,可不是那些三流的铸剑师能够比拟的。
孙仁不断的赞叹道:“好剑!好剑!”
不过赞叹归赞叹,孙仁也是慧眼之人,这柄剑的不足之处,瞬间就被孙仁给瞧出来了。
“只可惜,这柄剑的取料,却并非是上好的精铁,只是粗铁而已,锻造出来的形状虽然精美,但是由于打造的时间过短。在细节上,还欠一些火候。”
铸剑师一听孙仁句句说在点子上,也不得不佩服,于是对孙仁歉意的鞠了一躬,便退下了。
孙仁谓杨林道:“杨林,若这柄剑就是你所说的神兵利器的话,孤可要治你的罪了!”
杨林笑问道:“不知道主公治微臣何罪?”
孙仁也笑道:“自然是欺瞒之罪,说话华而不实,总是不切实际。这不是欺瞒之罪是什么?”
杨林忙歉意道:“主公,微臣所说的神兵利器,可不是这一柄,这一柄剑。只不过是微臣用来试验神兵利器的参造物而已。”
孙仁奇道:“那么,你所说的神兵利器究竟在何处?”
杨林道:“不在别处,就在这间锻造房内!主公,你命铸剑师再铸造一柄剑出来。新铸造出的那柄剑,一定是神兵利器!”
这一下,孙仁更加的不信了!
若是杨林真的想要铸造出神兵利器的话。应当之前就要将要锻造的精铁准备好了,可是孙仁连精铁的影子都没有看见,要知道,精铁十分好认,孙仁也是识货之人,自然一看就能够知晓。
不过杨林却说,铸剑师所铸造的第二柄剑就是神兵利器,在相同的铸造房内,同一个铸剑师,用同样的材料、同样的火候所铸造出来的剑,哪里会有不同?杨林的话,太过于玄乎了。
不过杨林却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孙仁知道他一定有什么东西藏着掖着了,于是也充满着好奇心,赶紧让铸剑师继续铸造下一柄剑。
铸剑师领命而去,于是便开始了铸剑,铸造第二柄剑,和铸造第一柄剑的过程几乎是一致的。
不过,在将铁水倒入到磨具当中,剑体成形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