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北美大唐 >

第122节

北美大唐-第122节

小说: 北美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早的,后来他点才出门,扣子有时候都没扣好,大伙儿都笑他呢。”未完待续。。

180暹罗

暹罗,林有德拿着一扇蒲扇不停地扇着风,对面前的同事道:“陈兄弟啊,你说你们那个时代暹罗这个地方变成了旅游圣地,每年不下百万国人来这里旅游,我怎么没有瞧出这里怎么好来呢,要风景没风景,要古迹也没古迹的,就是些佛寺什么的,拜一拜也就没什么看头了。”

那同事名叫陈默,二十岁的年纪,穿越前也是援非志愿者的一员,他体态有些发福,倒是跟林有德挺近似,现在供职于外交部。他道:“二十一世纪的泰国,能玩的地方也不少来着,而且大多数人到泰国就是看看人妖什么的,现在暹罗可没有人妖这玩意。”

林有德打了个寒颤,显然他已经听说人妖是什么东西了。在东亚文化圈,各国都多少有阉人服侍的历史文化,泰国也不例外,一般说法是,人妖起源于二战后驻暹罗庞大的美军士兵有着庞大的性需求,而一些贫家就把男孩打扮成女孩,或者做一些其他处理,让他们去为美军服务。由于泰国社会性文化的开放,慢慢地人妖的传统就保留了下来。

来自大唐的两位官方人士,自然不是来暹罗游山玩水看人妖的。一艘三千吨的货轮驶入昭拍耶河,在河东岸的吞武里码头停靠。这座规模不大的城市,怎么看都不像暹罗王国的都城,因为1767年,暹罗的真正都城“大城”又称阿瑜陀耶被缅甸军队所毁灭,暹罗国武将达信率军与缅军抗争,最终获得胜利。

达信将首都迁至吞武里,随后也被手下拥立为王,这也就是泰国历史上的吞武里王朝,吞武里王朝前后存续时间不长,不过达信在位期间,驱逐了缅甸侵略者,完成了暹罗的统一,同时对国家发展也做出了一些贡献。所以成为了泰国历史上的五大帝之一。

当然,中国人更熟知达信是因为达信拥有一半的中国血统,他的父亲郑镛是来自潮汕的出洋移民,后娶暹罗女为妻。郑镛死后,其子被暹罗大臣收养,接受传统的暹罗教育,后培养成了出色的武将。在缅甸入侵的时候英勇作战,受人敬重。

后世那位喜欢在为国人脸上贴金的梁启超先生。将达信也列为了中国殖民伟人之一。跟伟人传上那些“消灭了土著小部落,成为酋长”,或者“带领一群出洋移民攒起了一个黑社会组织形态的机构”不同,郑信达信是一个真正的国王,他的吞武里王朝曾经统治整个暹罗,而且柬埔寨、老挝等地也都是他的势力范围,确凿的中南半岛一霸,不然也不会被泰国人敬称为五大帝之一。

只不过,郑信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中国殖民者。他的父亲去世比较早,并未给他进行太多中国教育,他从小就是跟普通暹罗人一样,接受当地贵族教育长大的。关键是,血统且不论,郑信是在阿瑜陀耶土生土长的,终其一生也未曾抵达中国。

虽然郑信曾经非常急切地与满清建立关系。血缘上有亲近自然不容抹杀,不过政治上的考虑必然更多,当时郑信从中国极度需求硫磺等物资,金属制品暹罗也产量很小,郑信希望通过跟满清建立关系,从而获取各种暹罗发展的物资。

中国人往往有着过强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特异的友好。要知道不是所有带有华人血统的人都会亲近中国,典型例子莫过21世纪那位带有华人血统的菲律宾总统了,在位期间除了跟中国顶着干,也没做成什么事情了。

林有德和陈默都是聪明人,绝对不会因为暹罗国王是一名华裔,而觉得事情容易办。简单来说,林有德和陈默来暹罗是做“贩卖人口”的买卖的。泰国向来是华人出洋的一个重要目的地。比起荒芜贫瘠的婆罗洲,以及西班牙人横行霸道的菲律宾,泰国这里总体环境对华人比较友善,而且这里是佛教文化圈,华人如果信佛,在泰国并不会受到苛待。而且华人往往掌握着很多出色的生产技能与文化,在泰国也比较容易受到尊重。

所以后世泰国六千万人口,其中八百万是华人,如果计算带有华裔血统的,泰国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有华裔血统,包括他信英拉两位做过泰国首相的政客,便是泰国华裔血统。

此时的暹罗华人自然不会数量那么大,不过也绝对比婆罗洲华人更多了。大唐本土缺乏人口,真的是想破了脑袋弄人回来,其实本身华人是非常优秀的拓殖民族,忍耐力好、吃苦耐劳,就算不考虑民族血统的问题,选择移民第一选择也是华人。

现在基本上全世界的殖民地都比较缺乏人力,新西班牙殖民地看起来不缺人力,主要是西班牙人也没有在这片土地上建设好,而且当地印第安人口确实也比较多。英国人在不遗余力地搞三角贸易,贩卖黑奴到美洲。而唐人自然不会把自己的同胞当成奴隶来贩卖,第一他们不会捕奴,第二所有的移民都是自由民的身份,第三他们都将获得不菲的金钱和土地。

可以说,唐人每获得一个劳动力,付出的成本是英国人得到一个黑奴劳动力的十倍以上。当然,英国人在赚这个贩奴贸易的钱,而且一个原始部落里抓出来的黑奴,也绝不如智商更高、心灵手巧的华人移民生产力效率更高。另外,经过一代人的培养,华人移民很快就会融入到大唐社会中去,而黑奴却不断地在跟命运抗争,即便他们被解放之后,也被社会歧视,甚至到21世纪,种族矛盾仍旧是美国的主要社会矛盾之一。而大唐则完全不存在这种问题,从长远来看,尽管大唐为得到劳动力,付出了更大精力和金钱,但是却更为稳定,今后产生的回报也更加巨大。

当然,一切还都要看林有德和陈默两个人,在郑信这位国王面前如何发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181郑信

冒着黑烟的巨船,显然让暹罗人十分惊异,穿着打扮也十分不同的唐人,同样令他们新奇。,这时节中国人都是长衫马褂,日本人是和服,朝鲜人大体还留有一些明代特征的深衣,西洋人也来过暹罗,但是明显跟唐人的现代服装不同。

不过一张口还是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因为唐人是说汉话的。

这是明显的外国人,而且看上去还是有点实力的外国人,暹罗虽然也是东南亚一霸,但是文化发展水平不足,数百吨的船舶都没怎么造过,见到不用风帆冒黑烟的巨轮,自然知道这些外国人相当有能耐。

一名暹罗官员上前来,首先双手合十,然后一句“萨瓦迪卡”,让陈默暗道这几百年工夫泰国人还真是没怎么变过。

“不知道贵使从何而来”在发现这些外国人是使用中文的时候,懂中文的暹罗官员殷切问道。

陈默老早就像拽这么一句了,他故作洒脱雍容状,道:“我等来自东土大唐。”幸亏他还管得住嘴,没有把后面那一句“是往西天取经的和尚”给说出来。

暹罗官员疑惑道:“恕在下孤陋寡闻,不曾听过这个国家的名号。”虽然这名官员会说一些中文,但是却并不代表他对中国文化和历史十分熟悉,这就像后世中国年轻人大部分都懂一些英语,但是却分不清金雀花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谁前谁后,或者公元八百年时主宰英格兰的是哪个王朝一样。

林有德道:“我们大唐共和国,建立在距离暹罗两万多里的美洲大陆之上。我等乃是中原汉人后裔。出洋后在异域建国。”

暹罗官员有点明白了。实际上这样的事情也并不是什么奇事,宋元以降,不知道多少华人从故乡出洋,在东南亚一地讨生活,从菲律宾到暹罗缅甸,几乎哪里都有华人的存在,就算是暹罗王自己还有一半是华人血统,要说华人能在两万里以外的土地上建立国家。暹罗人也并不会奇怪。

“贵使初抵我暹罗,我国不胜荣幸,我王达信陛下,必会欢迎贵使的到来,请贵使随我稍事休息,等候我王召见。”暹罗虽然受中国影响也不小,不过相对来说有着更加**的佛教文化圈,礼仪上倒是并不存在避讳尊者名字的习惯。

林有德和陈默点了点头,陈默道:“可否让我们自带护卫,保卫我们的安全呢”

暹罗官员为难道:“这势必是不方便的。毕竟贵使第一次入境我国,如果带武器面见我王。是相当失礼的。”

林有德道:“那我们便让五十名护卫留在码头,我们前去面见贵国国王吧。”

“如此甚好,甚好。”

现在的吞武里没有一座像样的王宫,原本气势雄浑的阿瑜陀耶大城被缅甸人所毁灭,终郑信一生都没有完成重建都城的梦想,现在他所居住的地方,实际上就是规模比较大的宅院而已,算不上什么真正的王宫。

一听说有华人在海外建国的使节来访,而且还是乘坐着巨大的船舶,貌似实力不俗,郑信大感兴趣,他立即中止手中的事情,安排官员们接引大唐使节来王宫觐见。这点上倒是省了林有德他们好些事情,如果是中原王朝的皇帝,最起码先晾上你一段时间,等什么时候自己心情好了,黄道吉日了,没有什么事情了,再来看看你。不会像是这些小国国王,一听说你来了,赶紧安排会面。

一身笔挺公服的林有德陈默,来到暹罗宫廷中,以唐人的礼节,向郑信问好。大唐的公服自然就是西装,随着大唐建立日久,西服已经慢慢成为了大唐比较标准的服饰之一了,只不过这时候西方还没有标准化的西装,而且叫做西装也显然不符合大唐国情,于是官方定义西装成为大唐公服,注释是正式场合的衣着。

当然国内还有一批人喊着汉服复兴的,陈默就是典型代表之一,他的父亲是一名历史学家,自小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所以穿越后认为恢复汉家衣冠很有必要。但是从实用、卫生等角度来看,让现代人重新接受长发发髻,然后拖拉着大袖子写字办公,深衣下摆在地上不停地沾灰,实在是很让人抓狂的一件事。所以,官方认为在民族性庆典上穿戴汉服作为民族服饰,平时以现代装束示人,比较靠谱。

根据大唐共和国礼节通则约定,大唐公务人员、使节,向他国君王一类尊贵人物行礼,一般使用用鞠躬。通则还规定,作揖属于国人非正式礼节,比如友人见面,晚辈向长辈拜年等。

像是奥巴马给日本天皇磕头这样的跪拜礼,唐人不用于对他国君王的礼节中,跪拜属于礼节中最高层级的,通则中规定能够享受这种礼节的,只有老天爷和祖宗长辈。显然按照唐人的观念,哪怕你是什么强国君主,地位也赶不上我亲爹。

显然郑信也没有像乾隆皇帝纠结马尔嘎尼跪拜礼一样,他对于不远万里前来的唐人本身的兴趣更重。

“欢迎二位使节来到暹罗,佛祖保佑。”郑信起身双手合十。

入乡随俗,两人也跟着双手合十。

郑信的中文不算很好,这跟他生长环境有关系,他的母语是泰语,年纪大了之后才学得中文,实际上还是跟缅语、印地语之类一起学习的,属于一个优秀政客的必修课。

与郑信的交流并不算特别折磨,因为按照礼节,郑信命侍从取了垫子给林有德二人。暹罗人礼佛,这种坐垫是少不得的东西,平时的吃饭会面,也基本在这上面完成。

郑信问了一番大唐的来历,这种事情已经十分官方口径了,陈默说了一遍先人是千年前中原李唐的后裔,漂泊大海多年,最终建国美洲大陆之类,又解释了一下为什么大唐是没有君王,而是共和政体。

作为一个算是比较英明能干的国王,郑信对于大唐这个国度如何运作的更感兴趣,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问得陈默都有些招架不来。

比如,郑信问,贵国总统总揽全局,权势最大,为何却不自立为王

陈默答,因为我国国人深信,君王者贪权恋势,为天下最不公平之存在,天下非为一家一姓谋福之事,非得全国上下,人人得利,耕有其田、居有其屋,有法可依,公平公正,国家才能有其发展。因人人不认同君王事,自然便不会有人忤逆众人心思,逆流而动了。

林有德一个劲的朝陈默打眼色,显然他这样的话,是任何一个君主所不能接受的,虽说郑信倒不一定加害他们,但是对于他们的行动很可能造成破坏。林有德是商人,讲究和气生财,所以都是看人说话的。但陈默是书香门第,自有文人风骨,所以在郑信面前也丝毫不改本意。

郑信听后显然琢磨了一会儿,不知道是因为中文不好琢磨,还是因为唐人的思想境界而琢磨,最后评语是:“大唐真是一神奇国度。”

随后,郑信又道:“听贵使所言,大唐国内,必然有诸多大学问家,有种种发人深省之著述,若是贵使下次再来我暹罗,可否赠送我一些大唐书籍呢”

郑信是泰国历史上五大帝之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