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明贼 >

第76节

明贼-第76节

小说: 明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良一咬牙,“大人,此事小人也没有太多把握,只能不断实验。小人至少需要3个帮手,500斤铁料。”

李元庆哈哈大笑,“行。我给你和杨老汉1000斤铁料,再从匠户里挑20名铁匠。在打造鸟铳的过程中,所有人饭菜管饱,每人一天还可吃2两肉。这事情,我就交给你们了。”

徐良和杨沛福不由大喜,赶忙跪地磕头,“愿为大人效死。”

两人兴冲冲离去,房间里的其他匠户,则是眼巴巴的看着李元庆,等待着李元庆分配新的任务。

李元庆一笑,“我军不日即将搬去长生岛。尔等大概都已经知道了,长生岛现在百废待兴,尔等都有大大的机会。”

…………

与匠户们谈话,足足花费了一上午,吃过午饭,李元庆又来到了杨沛福和徐良的‘铁匠铺’。

两人将铁匠铺选在了营地后面的小山上,已经开始大兴土木。

铁料的打制不同于取暖,木头的燃烧温度不够,还需要大量的煤炭,此时,海面虽已经解冻,但若要从内陆再买进煤炭,时间有些来不及。

好在广鹿岛民户里也有别的铁匠铺,两人便从那边购买了一些煤炭先用着。

在这方面,李元庆也通知了官沧海,官沧海会在最短时间内,给两人的铁匠铺搞一批煤炭来过。

看着两人热火朝天的干,李元庆也没有太多停留,温言勉励几句,便来到了码头上。

此时,匠户头子们已经准备好了,下午,他们将随李元庆一起,前往长生岛。

许黑子已经在长生岛呆了一个多月,虽时常有消息传回来,但李元庆没有亲自去查看,也并不了解其详细进度。

此时,已经是天启元年正月下旬,近海的冰层已经开始有了化冻的迹象,现在前往长生岛,已经没有太多大碍。

一行人很快出发,次日下午,抵达了长生岛。许黑子赶忙率众前来迎接,带领李元庆视察广鹿岛。

这一个多月,许黑子的主要工作重心,都在南信口一带。

毕竟,这里距离辽南大陆实在是太近了,这里的防卫,也是长生岛防卫工作的重中之重。

“大人,您看,这些时日,我们已经在这里建造了十二座望塔,可以清晰的观察到对面几里外的动向。关于营地方面,我们也进行了很多考察,长生岛很大,适合居住的地方很多,我们选了几个地处,具体实施,还要大人您来决断。”

南信口,许黑子对李元庆汇报着这段时间的工作。

此时,在南信口附近的小山上,树林深处,已经设立起了十几座望塔,这些望塔都设在山上的树林里,除非是仔细观看,否则,从对面远观,很难发现这边会有人生活。

许黑子他们的生活地点,也选择了南信口几里之外的一处洼地里,就是为了避免做饭取暖时的烟火,被对面看到。

李元庆点了点头。

许黑子他们想的很周到,这段时间,想必是受了不少的委屈,这铁塔般的汉子,现在已经瘦了一圈。

“许兄弟,辛苦你了。你的功劳,我记在心里。”

许黑子不由大喜,赶忙跪地磕头,“为大人效死,是卑职的福分。”

李元庆一笑,“这些人,都是匠户。他们是专业人士,具体营地的选址和防卫设置,让他们仔细考察之后,咱们再做决定。”

许黑子赶忙点点头,小声对李元庆道:“大人,您,您是从哪里招来的这些匠户?”

李元庆一笑,“天机,不可泄露也。”

…………

接下来几日,匠户们考察了长生岛的地貌地形,几乎走遍了长生岛的每一个角落,也汇总出了他们的心得。

其中那个五十多岁的木匠,名叫鲁大刀,出力最多,花费的心思也最多,他仔细对李元庆汇报道:“大人,我们这几日走遍了长生岛。在营地选址方面,也有了些见解,特向大人禀报。”

李元庆点点头,“大刀,你不用这么紧张。来,喝口水,慢慢说。”

亲兵给鲁大刀倒了一碗热水,鲁大刀喝了几口,赶忙对李元庆磕了个头,这才道:“大人,如同许百户所说的差不多,几个适合做营地的位置,没有偏差。大人,靠近南信口这边的位置,空间稍大一些,周围耕地也很肥沃,依小的来看,若是在此造营地,将会花费最少,事半功倍。只是小的不知,大人想要的营地,到底是何等规模?是跟广鹿岛的营地一般,还是跟普通的城镇军营一般?”

李元庆不动声色道:“两者有何区别么?”

鲁大刀忙道:“大人,若是造广鹿岛一般的营地,几个位置都可以。但若是要造城镇,南信口这边最好。只是,这里隔的对岸太近了。”

他见李元庆没有说话,表情波澜不惊,也猜不准李元庆的心思,不敢再多话。

李元庆忽然一笑,“长生岛是我的治地,自然要好生营造。你且按照城镇规模来说吧。”

鲁大刀不由大喜,对他这种匠户而言,能亲手建造一座城镇,也是莫大的荣耀。

思虑了片刻,整理了一下思绪,他这才道:“大人,这几日,小的仔细考察了长生岛的资源,长生岛木头很多,石料也不缺,在南面,还有些石灰矿,有些土地,烧砖也没有问题。若要小的来营造……”

鲁大刀足足说了半个时辰,热水都喝了三碗,李元庆也基本明白了他的意思。

鲁大刀的想法,是建造一座中等规模的小城镇,可供万人生活,基本上完全由长生岛本地取材,花费银两并不多,只需要几千两银子,但却需要大量的人工。

按照他的规划,若要把长生岛的城镇建起来,包括外堡墙,护城河之类的林林总总,大概需要大半年的时间,人丁大概需要2000人。

李元庆经过仔细思虑,大致同意了鲁大刀的想法,不过,却是进行了一些改良。

比如说堡墙、护城河之类的软防御措施,李元庆直接取消掉了。

这东西,不仅费时费力,也并没有太大的实际作用。

长生岛最大的防御体系,就是大海,一旦后金军突破了大海这道天然屏障,李元庆这边,就没有了太多的反抗余地,只能是选择跑路。

当然,只是具体到李元庆现在的军事规模。

此时,李元庆麾下有近7000余丁口,人力倒是完全不缺,而在银两方面,银票加上现银,李元庆还有三万两左右,渠敏秋这边,还有小十万两的私房钱,当然,她这钱,不到迫不得已,李元庆并不会动。

这些银两,足够支撑起长生岛建城的计划了。

不过,1200战兵,李元庆是绝不会抽出来,如此,能动用的劳力,主要就是这些匠户、还有老弱和妇女了。

盖房子这种事情,女人一样能做,后世的建筑工地上,小工有多半,都是女人。

只要鲁大刀能把握好方向,这一点并不是问题。

建城方面难度不大,但李元庆却是非常担忧南信口的防御工作。

毕竟,没有绝对的军事实力,即便这城建起来,也只能是任人鱼肉,反倒是为他人做了嫁衣。

但长生岛是李元庆的治地,李元庆拥有法制上的统治权,这里,也将是李元庆的本土,自然要好好建设、努力建设。

思虑良久,李元庆这才想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鲁大刀可以马上进行建城的筹备工作,不过,在春季攻势结束之前,李元庆只会给他小部分的财力和人手,先造军营和民居为主。

届时,李元庆将会在南信口驻兵500~人,同时,给鲁大刀150匠户,都是石匠和木匠壮男,以及壮女老弱600人,进行长生岛的先期建设。

鲁大刀领命大喜而去,李元庆却是陷入了深深的深思。

到了这个时候,财力和人力,反倒成了次要。

李元庆现在最缺的,是能独当一面、又忠心耿耿的人才。

在春季攻势之前,李元庆本人可以坐镇长生岛,由商老六坐镇广鹿岛,双线齐开,但若春季攻势开始……

**************************************************************

第96章来势汹汹

正戏开场了,跪求一切支持。小船跪谢。

~~~~~~~

经过仔细思量,李元庆最终决定,调商老六来长生岛,统筹500士兵,总览鲁大刀和匠户们的一系列建设工作。

到了这个程度,再进行隐蔽建设,效率明显太慢了,李元庆直接给商老六下了新命令,可在南信口、北信口两个前哨阵地,大力修建防御措施。

事实上,封冻期虽然很可怕,但却并不是没有化解的办法。

除了最原始的人力凿冰,还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是类似后世有些不法分子,在冰封的湖底下炸鱼。

在冰面上提前凿出一个个小孔,连成数排,在每个小孔里,填充好炸~药,利用炸~药爆炸产生的震动,震裂已经被凿出小孔的冰面,接下来,再以人工清理冰块。

这方法省时省力,也更节省人工,只不过,在此时,高强度的炸~药显然还没有问世,火药方面,李元庆也不甚精通,但根据李元庆对这个时代的了解,此时就算没有后世那种高强度炸~药,性能火药还是有一些的,华夏文明,从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将火药运用到了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比如开矿。

自古以来,开矿都是一种暴利行当,在明初,这种行当还控制在朝廷手里,但从明中后期开始,已经广泛的向民间的地主豪强散布,到了明末,这些行当,基本上都控制在地主豪强的手里。

此时,辽地的这些矿藏,李元庆不太好染指,但登莱之地,只要有银子,却是有足够大的操作空间。

只要能挖来一两个这方面的工匠,在破冰的问题上,必将会事半功倍。

而在长生岛的防御方面,若是能有个几门红衣大炮……

只可惜,李元庆还没有时间仔细畅想自己的本土建设规划,这时,陈忠的信使急匆匆赶来长生岛,告知李元庆,在正月下旬,老奴的主力,已经出动了。

李元庆本以为此次后金的春季攻势,应该跟去年一样,最起码得等到2月末、3月初才动手,想不到,老奴的性子居然这么急。

这时,陈忠已经率部提前赶去了旅顺,与张盘部汇合,他督促李元庆,尽快率本部,赶赴旅顺,时间紧急。

李元庆哪敢怠慢,来不及等商老六赶来长生岛,直接令许黑子暂时统筹长生岛工作,等商老六赶来之后,他再直接前往旅顺口。

令水手们开足了马力,李元庆连夜赶回了广鹿岛。

此时,商老六已经前往了长生岛,广鹿岛方面,只剩下700战兵,还有数千老弱妇孺。

情势危急,李元庆也来不及过多安排,直接令张芸娘和渠敏秋,暂时负责广鹿岛政务,李元庆本人,则直接率领这700战兵,前往旅顺。

与此同时,李元庆又派快船通知在黑岛的官沧海,让他率部,主要是多带船只,尽快前往旅顺待命。

原本有些缓慢的生活节奏,因为战争的阴云,迅速被提高到了最高的临界点。

二月初一傍晚,李元庆率部700战兵,赶到了旅顺口。

张盘和陈忠已经在此等候多时,赶忙出来迎接。

李元庆与张盘,也算是老熟识了,虽然两人没有太多并肩作战的经历,但因为陈忠的面子,两人很快便去掉了生分,熟络了起来。

简单吃过了晚饭,三人在张盘的驻地,共同商议具体的行动策略。

此时,广宁方面,明军一共布置了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是借助天然的威势,利用辽河,拉起第一道屏障,只不过,在此时,辽河中心虽然解冻,但河岸两边还处在封冻期,这一道防线,象征意义更多,实际作用并不大。

第二道防线,便是利用广宁城外围的西平堡,镇武堡,镇宁堡等几个大屯堡,结合周围的数个小屯堡,连成一线,组成第二道人工防线。

第三道防线,便是广宁城防了。

此时,根据前方的最新情报,老奴主力的六万多大军,刚刚集结完毕,抵达了三岔河一线,还没有逼近辽河的第一道防线。

陈忠和张盘对明军的防御策略和形势,都很乐观。

毕竟,广宁军方面,有十三万多大军,而老奴这边,只有六万出头一点。

且明军坐拥地利之势,像是西平堡、镇武堡这样的大堡,比寻常的城池,还要易守难攻。因为他们完全是军堡,设立的目的,就是以军事防御为主。

但李元庆心里,却总有些莫名的揪心。

虽然知晓会有沙岭惨败,但李元庆并不知道具体的时间。

还没有过完年,老奴便如此兴师动众,想必,后金方面,做的准备应该非常充足。

有着亲历沈阳失陷的经历,李元庆对明军的防守体系,总有一种本能的怀疑。

像是沈阳城,城不是高,墙不是不厚,兵不是不多,武器不是不够先进,数十门红衣大炮,那时的后金军,恐怕都从未见过。

而且,当时浙兵、白杆兵的援兵就在路上,只有几日的路程,但即便是这样,两天不到,沈阳便一败涂地,根本没有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