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贼-第47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对而言,袁督师‘稳坐钓鱼台’,宁远方面的情况,比其他地方还要好一些。
当然,李元庆是非常明了其中核心原因的。
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
面对李元庆这些泥腿子,袁督师是有足够的资本,吆五喝六。
但~~~,面对高第这种大佬,尤其高第又是阉党在辽西的代表人物,他的底气,未必就这么充分了。
固守宁远,一方面,他要争口气,在核心方面,他袁督师又何尝不是想利用他亲手督促建造、花费了数百万两的宁远城,当做他的跳板,‘鲤鱼而跃龙门’?
都是文人,与跑的比兔子还快的高第相比,这个时候的袁督师,无疑还是有几分骨气的。
这一来,李元庆让他三分又何妨?
李元庆一行赶到宁远城之时,天色已经黑下来,城头的防守十分肃穆,很是规整。
看得出,对于宁远城,袁督师可是不敢有半分的怠慢。
在半个多小时的通报、纠结之后,李元庆这才被允许入城,不过,却是只能携带十名亲兵。
这一刻,李元庆非常有想大爆粗口的冲动,但已经忍了这么久,他倒也不急于在这一时了。
面对袁督师的苛刻要求,李元庆没有太过纠结,果断按袁督师的要求照办。
很快,李元庆便被袁督师的亲卫引领着,再次来到了熟悉的宁远官厅之前。
不过,刚刚进去官厅门口,李元庆却又被仆从告知,袁督师正在召集宁远城的主要将领开会,现在还没时间见他李元庆。
李元庆这时反倒有些乐了。
此时,宁远城的最高军衔,就是宁远副总兵满桂,可满桂这厮,刚刚陪他入城,回他的营地休整,袁督师这又是跟什么将领,开的什么会?
不过,人生本就是一场戏。
既然有人这么喜欢演,在没有涉及到自己的切身利益之前,李元庆自然也不会多余的去一巴掌、拍掉人家脸上的面具。
好不容易,在清冷的回廊里,等到了差不多九点多钟,里面终于传来了消息,‘按察使大人,请李总兵进去’。
李元庆缓缓吐出了一口浊气,脸上不由露出了一丝玩味的笑意。
但片刻,李元庆便收拾好了心神,大步走进了官厅内。
袁督师此时正捧着一个精致的茶杯,居中坐在宝座上,淡淡的品着茶。
就算心中极度不爽,但面子上,李元庆却不会有丝毫怠慢,恭恭敬敬的单膝跪地行礼,“卑职长生岛总兵李元庆,见过袁大人!”
袁督师淡淡的抹了抹茶盏,黝黑的小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李军门,你来了啊!不错。起来吧?”
李元庆也不多话,也不看他,恭敬道:“谢大人。”
这才站起身来,侍立在一旁。
按照李元庆此时的身份,哪怕是孙承宗呢?起码也要给李元庆看个座,更不要提,李元庆此时是率大军来驰援辽西的战事呢。
但袁督师既然没有这方面的‘觉悟’,李元庆自也不会去计较这太多。
天生万物,生生相克。
正如港岛那句知名编剧的名言,“人啊,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啊!”
沉吟半晌,见李元庆的态度还算规整,袁督师淡淡一笑:“李军门,此行,你带了多少兵丁?”
李元庆忙恭敬道:“回大人,卑职携带战兵五千人,辅兵两千五百人,皆听从大人调遣。”
“哦?还不错。李军门,你部粮草物资可还充盈,可否需要本部调配?”
“回大人!卑职此行携带了近两月的粮草,完全可以自足,暂无需本部支援!”
“呵呵。”
袁督师淡淡一笑,却是站起身来,走到了李元庆面前,踮着脚,用力怕了拍李元庆的肩膀。
李元庆忙恭敬的垂下了头,等待袁督师的教诲。
“李军门啊,本官宿闻你铁胆忠义,今日来看,果然是名不虚传啊!李军门,你也不要怪本官会如此苛刻。你也是带兵之人,想必,你也能了解本官的苦衷啊!眼下,建奴势大,若本官不如此谨慎,又置宁远城十余万军民与何地……”
眼见李元庆这‘自干五’的架势已经摆足了,袁督师也表现出了他和蔼可亲的一面。
李元庆忙恭敬道:“袁大人精明缜密,卑职佩服。有袁大人在,相信,宁远城必可安然无忧矣。”
“哈哈哈……”
袁督师不由哈哈大笑。
能听到天下闻名的宿将李元庆,居然都这么说,他的心情,不自禁的,便明朗起来。
片刻,他淡淡笑道:“李军门,其实,你也是辽地宿将,熟知、熟悉辽地风土,你若有意,来辽西任职可好?别的不多说,本官可保你军备、粮草,皆是各军之冠!”
“嗳?”
李元庆万万没有想到,袁督师居然会在这个时候,对他抛出了橄榄枝。这,这真是……
但仔细一思虑,李元庆也瞬间明了过来。
长生营作为闻名天下的精锐、百战之师,又有哪个文臣,不想把他李元庆招致麾下呢?
更何况,后金主力即将要大军压境,袁督师又正值用人之际……
可惜啊。
这就像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永远没有发生纠结的可能啊!
李元庆忙恭敬道:“大人厚爱,卑职真是受宠若惊。只是,辽南诸事纷杂,卑职实在是分身乏术啊!不过,只要大人有召唤,卑职必万死不辞!”
“哦。”
袁督师缓缓点了点头。
虽然早就知道会是这个结果,但等李元庆真正说出来,他的心里,还是非常的不悦。
不过,李元庆的姿态倒也足够恭敬,今日,他对李元庆的‘考核’,李元庆也算是勉强合格了。
片刻,袁督师一笑:“即是如此,明日,你部进城吧。不过,在之前,李军门,本官可是要着重向你强调纪律的重要性……”
…………
走出宁远城的官厅,已经是深夜了,凛冽的北风呼呼席卷着而过,仿似要将整个天地都撕扯开来。
李元庆的嘴角边忽然露出了一丝说不出的笑意。
但片刻,他翻身上马,招呼牛根升几人,“走,出城回营地!”
“是!”
一行人纷纷翻身上马,急急跟在了李元庆之后。 △≧△≧,
宁远东门这边,依然是防守森严,马匹肯定是不出去了。
好在,李元庆早有准备,让满桂在城门这边留了几个亲兵。
吩咐满桂的这几个亲兵,将马匹带回他们的营地看守好,李元庆和牛根升一行人,通过城墙上的小筐子,返回到了城下。
留守的一百九十多名亲兵,忙将李元庆一行人簇拥在当中,给李元庆让出了战马,一行人迅速返回了海边的船队。
回到船队这边,用冷水洗了一把脸,冰澈刺骨的凉意,一下子让李元庆的神经瞬间紧密了不少。
抹了一把脸上的冰水,李元庆不由一笑,‘明天,还真是让人期待啊!’
**************************************************************
第606章 还是有点嫩啊!
~~~~~~
大明天启六年,正月十九。
一大早,天还未亮,李元庆便率领大军集结在宁远城东门外,准备开始入城。
因为昨夜已经与袁督师达成了妥协,宁远守军方面,倒并未对长生营的儿郎们有太多刁难,反倒是忙前忙后,颇为辛劳。
原本,李元庆以为这是袁督师提前对守将打好了招呼,但一见到东门守将吴襄,两人一细聊,李元庆这才明白了其中梗概。
袁督师始终对他藏着很强的戒备之心,便是长生营的驻地,也紧紧毗邻东门。
但按照宁远城的地势,用屁股想,也能明了,东门外地势狭窄,又毗邻大海,根本不可能作为主战场,甚至,分战场都不一定能用得上。
吴襄自是也发现了李元庆的神情并不是非常愉悦,忙小心解释道:“李帅,宁远城不比他处,里里外外,都浸透着袁大人的心血。所以,在防务方面,袁大人或许是苛刻了点。但此时大敌当前,也由不得袁大人不如此啊!”
吴襄作为袁大人的‘门人’,此时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
李元庆不由一笑:“吴兄,对于袁大人的雄才伟略,元庆自是万分佩服的。此役,某只带了眼睛、耳朵。”
眼见李元庆如此明了大势,吴襄不由也稍稍松了一口气,忙笑道:“李帅之英明,卑职佩服。李帅,此时大战将临,犬子也是摩拳擦掌,届时,还请李帅能指点犬子一二啊!”
李元庆哈哈大笑:“长伯这孩子,某也非常喜欢。等营地这边安顿好了,让他来见我吧!”
吴襄不由大喜,忙笑道:“有李帅在此坐镇,宁远城必高枕无忧矣。”
…………
有吴襄这地头蛇帮忙,长生营进城后的扎营安顿便顺畅了不少。
不过,东门虽是吴襄的防区,但在这片区域内,吴襄麾下只有一个游击衔的千总编制守卫,宁远城的主体防御规制,还是在北门和西门,这也是后金主力最有可能发动攻击的方向。
长生营的驻地,是一个怕还不到千总规制的小校场,占地也就在四五亩左右,房屋场地倒是齐全,但要安置这七千五百人,还是有些捉襟见肘了。
好在,宁远是纯粹的军城,毗邻城门、城墙的这片区域,街道很宽阔,事先预留的空地不少,加之长生营的儿郎们军帐携带都很周全,在简单协调一番后,很快便按照规制开始扎营。
不过,粮草虽是由长生营自带,但炭火方面,却是要袁督师这边来拨付了。
李元庆本以为还要再去袁督师那边费些口舌,但不大会儿功夫,吴襄便已经令人拉来了几十车炭火,加之原本营地内的预留,足够长生营的儿郎们应付十几天了。
这边刚刚安顿完,一身亲兵服饰的吴三桂,便悄悄的来到了营地里‘报到’。
“小侄吴三桂,见过李世叔,李世叔身体安康,前程似锦。”
多日不见,吴三桂又长高了不少,隐隐,已经可以够到李元庆的鼻子了。
他身体也壮实了不少,眉宇间,虽还有些许稚嫩,但目光坚定,贵族子弟的高傲气质,尽显无疑,充满了年轻向上的朝气。
按照华夏的虚岁来算,这小子今年已经十五岁了,算是大小伙子了。
“长伯,你来了。不错。很好!”
李元庆笑着拍了拍吴三桂的肩膀,示意他坐到一旁。
吴三桂恭敬对李元庆一礼:“世叔远赴千里,能来宁远城救援,长伯感激不尽。长伯待宁远十万父老,感谢世叔高义。”
李元庆不由哈哈大笑:“长伯,你小子很不错。真的长大了啊!我接受你的感谢。来,坐吧。”
“是。谢谢世叔。”
在正式的流程走完,吴三桂这才恢复了一些孩童的性子,笑嘻嘻坐在了一旁的凳子上。
这种场合,小莲她们都去里面收拾屋子,自然不会轻易暴露。
由亲兵奉上了茶水,李元庆笑着品了一口茶,看向吴三桂道:“长伯,对于此次老奴亲自领军来犯我辽西腹地,你有什么想法?”
以李元庆此时的身份,与一个十几岁的毛孩子,居然要谈论军国大事儿,传出去,或许会成为别人的笑柄。
但此时,眼前这个毛孩子,却是大名鼎鼎的吴三桂,李元庆也想考校考校他,看看这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将门虎子,究竟有何异于常人之处!
吴三桂似乎早有准备,恭敬对李元庆一拱手,这才道:“世叔,以小侄来看。建奴虽来势汹汹,但未必就能成的了气候。”
吴三桂说着,恭敬、却是毫不畏惧的看向了李元庆的眼睛。
“哦?”
李元庆淡淡一笑,也来了兴趣,“说说你的想法。”
“是。”
看到顺利提起了李元庆的兴趣,吴三桂也来了精神,忙恭敬道:“世叔,小侄观沈阳、辽阳,包括后来的广宁之役,建奴之所以能如此顺畅,便能拿下我大明这些坚城,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便是因为有内贼作祟。沈阳如此,辽阳如此,广宁亦是如此。但宁远………………”
吴三桂顿了一下,满含自信的笑道:“世叔,宁远城,虽建立时间不长,只有短短不足三年,但其城坚,墙高,军民一心,物资充盈,远非上述那些城池可比也。”
李元庆笑着点了点头,却道:“老奴十余万大军,尽是八旗之精锐,仅凭你说的这些,怕还远远不够吧!”
吴三桂一笑,“世叔,话虽是如此说,但~~,战场,并非是谁强,谁就一定可以获胜的。此时,我军兵力虽少,但却万众一心,就像当年老奴在萨尔浒击败我大明,不到最后一刻,谁又能分清最后的结局呢?”
李元庆哈哈大笑:“长伯,几年不见,你的确是让我刮目相看啊!很好!很好啊!不过,你须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兵法、局势,固然重要。但~~,真正去实施的,还是麾下的儿郎们!所以,即便战略你已经制定的万分周全,在实施方面,却也同样不能马虎半分!”
…………
跟吴三桂聊了一个多时辰,又一起吃过了午饭,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