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之我主沉浮-第2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知县,李元还是很有能力的,奋武营刚刚歼灭倭寇,他就派人查看百姓的损失,这份精神,绝不是一般的官员所能比拟的。
但他既不是东林党,也不属于阉党,所以当了十五年的知县,一直得不到提拔,只是从一个地方调到另一个地方,继续做他的七品知县。
秦永年点点头,李元能相助青州府,已是超出职责所在,若是恢复山东半岛东部各府县,确实不是临淄这个小小的知县所能办到的。但他是军人,对地方上的建设也没有什么好多建议。
“李大人,我有一些事情不明白,希望李大人不吝赐教。”朱由检已经看出李元还是一位勤政的知县,心中稍稍安定,对李元的印象也不错。“本次倭寇侵入山东,究竟从何地登陆?还有,倭寇劫掠之后,为何不回东瀛,而是一路向西,他们的目的何在?”
“禀告殿下,此次倭寇是从登州登陆。下官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与倭寇交战的山东兵,是从登州开始溃败的,一路向西蔓延;至于倭寇为何一路向西,原因有二:一是从登州到济南一线,富裕的府县较多,倭寇以劫掠为目的,自然奔富裕的府县而去。二是山东地方府兵较为分散,以卫所为单位,分散各地,平时不易监管,疏于训练,连士兵的人数……因此倭寇将山东府兵视若无物,向西劫掠只当旅游。”说到军务,李元皱起了眉头,他只是知县,品级太低,虽然是文官,因为没有后台,根本不能干涉地方军务。
“李大人所指,可是地方吃空饷?”朱由检早就明白京师军的猫腻,何况山东?以奋武营的空饷推测,山东的府兵能有五万就不错了。这些士兵又分散在不同的卫所,平时基本不训练。
朝廷的军费都是拨付给辽东前线,各地卫所根本没有充足的军费,算起来朝廷欠他们的银子,恐怕是天文数字了。
没有军费,府兵只好自己种田,但大明府兵制已经走过了两百多年,早就糜烂不堪,这些府兵要想自己种田,也是不可能,因为当初分给他们的土地,早就被各地的权贵兼并了,他们已经沦为权贵的长工或者短工,靠给别人打工谋取一点可怜的生活费,平时根本没有时间训练。
除了身份不同,他们已经和普通的百姓没有两样。难怪他们听闻倭寇的消息,就望风而逃,如果不逃,多半要和普通百姓一样,成为倭寇的刀下亡魂了。
大明的府兵制,已经走到尽头,与朝廷现在的经济状况也是不开的。
大明的土地越来越集中到宗室和文官的手中,在大明这些拥有大量土地的人,是不用纳税的,一些普通的农户,为了避税,往往将土地挂靠在读书人的名下,加上东林党一再阻挠朝廷征收商税,使户部的收入锐减。但朝廷的支出却在增加,光辽东的军费,就已经超过五百万辆,挤占户部的绝大部分开支。
现在朝廷根本没有银子支付府兵的军费,没有军费,府兵就不能从事训练,就没有战斗力。
大明北方的九边重镇需要有战斗力的军队对付建奴、蒙古的骑兵,军费都拨到边镇,特别是辽东。没有战斗力的府兵当然得不到军费,这已经是一个死结。
自从“土木堡”之变后,内阁和兵部都意识到,打仗,府兵是靠不住的,于是开始从全国募兵,开创了大明的募兵制。
这些募集来的士兵,士兵被称为战兵,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军”,而府兵被称为“兵”,军和兵的区别,不仅在字面上,他们的待遇也不一样,“军”是能领到更多的军饷,虽然这军饷也不是足额的。有了军饷,士兵们就可以脱离生产,专门从事训练,因此“军”的战斗力与“兵”相比,还是有所提高的,现在大明有战斗力的军队,都是“军”,比如辽东、京师以及北方其他军镇的士兵,都是“军”,也就是战兵。
募兵制的出现,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但府兵的弊病却没有革除,现在全国有超过一百万的府兵存在,他们没有军饷、没有收入、没有训练,说他们是农民的话,他们基本没有土地,也没有人生自由,必须生活在军籍指定的地方,不管日子过得多么贫困;说他们是军人,也不是,他们没有军费,也不会参加任何的军事训练,根本没有任何的战斗力,山东十几万府兵,在两千倭寇面前望风而逃,就可见一斑。不仅山东,全国的府兵都差不多。
朝廷虽然因为北方的军事压力,不得已在全国募兵,但府兵却没有解决,实际上,朝廷中谁也不会关心他们,在文官的眼中,他们是贱民,根本不值得考虑;在武将眼中,这些士兵没有战斗力,只会要军饷,给军队抹黑,他们不屑于为府兵考虑出路。
在朱由检看来,眼下朝廷经济困难,无力向他们支付足额的军饷,朝廷也不指望他们打仗,但出路总是要给的,哪怕就像后世的下岗工人,国家无力将他们养起来,但可以给出政策,让他们自谋出路,也是好的,不至于让这些本来应该保卫大明的安全的人,反而成为社会上的岁时可能爆发的炸弹。
但朱由检现在仅仅是奋武营的指挥同知,信王的头衔只是虚衔,没有绝对的权力和权威,要想改变这几百年来留下的毒瘤,根本不可能。
“原来殿下已经知道……”李元不是武将,不好对军务指责过多,只好顺势推到朱由检身上。
朱由检是信王,皇帝的亲弟弟,如果他要整顿军务,那是皇家的事,有皇家作后盾。自己只是七品知县,在大明朝廷,根本不入流,如果自己干涉军务过多,触犯某些人的利益,死了都不知道对手是谁,那些敢吃空饷的人,可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主。
朱由检也知道李元的品级太低,根本没有能力撼动大明的府兵制度,他不想为难李元,便和秦永年告辞回营。
“殿下,天色还早,去我营房坐坐吧!”年轻的朱由检指挥奋武营,游刃有余,秦永年早就有一肚子话要问朱由检了,在奋武营,朱由检是他的下属,加上平时朱由检也不是难相与的人,所以秦永年对朱由检也没什么特殊的礼节,就像普通的上下级关系。
“我正好没有早睡的习惯。”朱由检也有话要对秦永年说。
二人在秦永年的营房坐定,亲兵给二人泡上茶。
“你先下去吧,有事再叫你。”秦永年支走亲兵,室内只剩下他们二人。
秦永年盯着脱下盔甲的朱由检,宽阔的胸膛,英俊的面孔,娇嫩的皮肤,整个一个京城的纨绔,只有脸上的刚毅,才有一些军人的杀伐之气。
“指挥使大人?”朱由检感到窘迫。
“哈哈,失礼了。”秦永年这才发觉自己在紧盯着这位王爷,有些不妥,“殿下,我早就想问,殿下怎么擅长训练军队?怎么在京师就制定出歼灭倭寇的策略?殿下这么年轻,以前肯定没有上过战场,难道是在兵书上学的?”
“指挥使大人,你还真说对了,我的确是在兵书中学的。但我看的书很多,学的不是某一本军事秘籍。”朱由检怎么能说自己是穿越的?就是说了,秦永年也不会相信。“纵观历史,汉民族强兵时代,靠的就是严格的训练和绝对的服从。严格治军,才能造就战斗力强悍的军队。汉代的霍去病、唐代的李靖、宋代的岳飞、本朝的戚少保,哪一个不是以严格治军闻名?”
“难道殿下歼灭倭寇的思路来自戚少保?”秦永年将信将疑,虽然同样是倭寇,但时间过去了百年,谁能知道现在的倭寇和戚少保时代的倭寇就一样呢?而且,戚少保当年是专门训练士兵对付倭寇,现在的朱由检虽然也是严格训练士兵,但他怎么能过预料倭寇入侵大明呢?是巧合还是另有隐情?
“也是也不是。要说是呢,是参照当年戚少保严格练兵的方法,训练出比倭寇更加强悍的士兵,因此打败了倭寇。要说不是呢,是因为当年戚少保为了对付个人战斗力超强的倭寇,创立了不少阵法,而奋武营训练的时间不足,无法领会这些精妙的阵法,所以我选择用弓弩,不让倭寇有近身的机会。”朱由检是不喜欢近身肉搏的,用自己的短处去拼别人的长处,傻子才会这么做。
秦永年深思了一会,似乎还有什么问题,但他摇了摇头,终于没有问出来,过了好久,他似乎心有不甘,还是问道:“殿下对大明的军备怎么看?”
“指挥使大人对山东的军备怎么看?”朱由检没有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他相信秦永年对府兵的认识一定比自己还深刻。
“山东军备松弛,非整顿不足以形成战斗力。以殿下看,应该怎么整顿山东军备?”“狡猾”的秦永年又将球踢了回来。
朱由检本来想听听秦永年的意见,毕竟他有着多年的军队经验,而自己只不过抄袭了前人的成果和后世的经验,但整顿一省的军备,却是一个系统的工作,不像奋武营是纯粹的战兵,自己这个半吊子将军并不擅长,但既然秦永年一定要问,他就不能不说了,他已经给秦永年预备好了泥坑。
第46章回京复命
“山东之兵,表面上有十几万,但扣除空饷的情况,实际上恐怕五万都不到。这五万士兵分属各个卫所,相互之间缺少协作,士兵们的日常训练,也是无人监督,因此,无论单兵还是集体,都没有战斗力。他们是一群老虎,但只有力量,没有牙齿,依靠体量吓唬百姓还可以,战场上打仗恐怕就是豆腐了。”朱由检实在懊恼,自己来到明朝,要操心的事情太多。
大明发展到这个时间,也许真的该寿终正寝了。如果自己不是占用了朱由检的肉身,真应该将大明推倒从来。有破才有立,破得越彻底,立得就越长久。
“那怎么才能提高他们的战斗力呢?”秦永年当然知道山东兵的状况,以前的奋武营比山东兵也好不到哪里去,以朱由检的才能,或许他有整治的方法。虽然山东兵与他秦永年没什么直接的关系,但他希望朱由检能解决难题,毕竟,大家都是大明的军队。
“山东军备的糜烂,非下重手不可,所谓不破不立。现在倭寇坏了整个山东的军备,正好是个机会。”至于怎么整合山东的十几万府兵,朱由检只有理论知识,有人比他更合适。“非有不畏权势、不计个人名利又能自保的人不可。将山东的十万府兵,分驻六府,济南是山东首府,驻兵两万。登州作为海防区,驻兵四万,其余四府,每府驻兵一万。”
“殿下心中可有人选?”
“有。”
“谁?”
“你,指挥使大人。”
“我?”秦永年万没料到,说了半天,将自己绕进去了。他实在不明白朱由检是怎么看上自己的,对于接手山东,他根本没有心理上的准备。
他之所以问朱由检大明的军备情况,并不是他看中山东,而是希望通过朱由检的思考过程更好地了解朱由检。
“咱们先不说这个,另有一事,当需急办。”
“什么事?”秦永年越来越担心,狡猾的朱由检可别再把自己绕进去。
“刚才李元所说的,倭寇从登州登陆的事,不知指挥使大人有何感想?”朱由检真的感谢李元,没有李元的提醒,他一时半会还想不到这么多。
“倭寇不是被歼灭了吗?”秦永年觉得自己越来越跟不上朱由检的跳跃性思维了。
“倭寇深入险地,劫掠的财宝,肯定不会在大明的国土上使用。在大明的土地上,他们只要劫掠就行了。那这些财宝肯定要运回本国。”朱由检喝了口茶,茶水已经凉了,现在的天气还是很闷热的,凉茶能活跃朱由检的思维。“既然这些财物要运走,那么登州之地,必然有他们的同党留守,而且还有运输的船只。”
“殿下的意思是?”秦永年隐隐有一种感觉,朱由检不仅是消灭倭寇这么简单。
“明晨派遣一支军队,日夜兼行,赶在倭寇被歼灭的消息传到登州之前,扮作倭寇,出其不意,登船俘敌,必然缴获倭寇的所有船只。”朱由检认为,倭寇的船只能装载两千多人,加上要运载财物,必然不会少,只是不知道船只的大小,也不知道能否用作战船,但有了大量的船只,至少可以训练海军。
船只将来可以批量生产,但海军士兵却不能,士兵需要大量的时间培养和训练。
“殿下要这些船只何用?难道组织商队?不是要组建水师吧?大明已经有水师了。”秦永年发现,自己还有点不习惯朱由检的奇思妙想。
“不错,大明有登州、天津、福建、广东四大水师。指挥使大人,你认为大明的水师与大明的府兵相比,战斗力如何?”朱由检说到府兵,秦永年就傻眼了,大明的水师和府兵一样,现在只剩下一个名称而已。“什么是水师?大明的水师只能在内河与沿海活动,稍微远点,船就耐不住风浪。西洋人也组建了水师,不过人家叫海军,真正在大海大洋中航行战斗的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