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国策 >

第700节

国策-第700节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可以投入使用的作战部队,再好的作战计划都是空谈。

裴承毅不得不逆向思考,即如何用有限的部队达到最终的目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只有1个空降旅的情况下,裴承毅的战役指挥能力受到了很大的考验。

没在项铤辉那里得到好消息之后,裴承毅让留守西里古里的27军拆掉了野战机场,让袁晨皓安排空运力量,尽快把野战机场的组件送往空降163旅的驻地。虽然裴承毅没有把他的想法告诉袁晨皓,但是按照袁晨皓的猜测,裴承毅已经有了想法。

袁晨皓猜得没错,下达命令后,裴承毅开始在地图上寻找攻打目标。

安拉阿巴德以东没有什么值得用空降旅攻打的地方,要想刺穿印军的北方防线,必须把空降163旅送到安拉阿巴德的西面去。

裴承毅首先考虑北方邦首府勒克瑙,三思之后,他放弃了这个打算。这个目标太醒目了,就算空降163旅能够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到达勒克瑙,也不见得能够占领勒克瑙。更重要的是,瓦拉纳西的战斗结束之后,印军肯定会加强北方防线后方的纵深防御力度,对抗可能遭到的突然袭击。攻打勒克瑙,等于让空降163旅冒险。

放弃了勒克瑙,等于放弃了其南面的坎普尔。与勒克瑙一样,坎普尔也是大城市。单纯从军事角度讲,坎普尔比勒克瑙还要重要,因为这座城市位于恒河南岸,还是北方邦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中心,是印军调遣作战部队的主要转乘地点,攻打坎普尔的作战难度不但不比勒克瑙低,甚至更加艰难。

不管是攻打勒克瑙、还是攻打坎普尔,裴承毅都得为空降163旅提供足够的火力支援。

由此可见,裴承毅面临的不仅仅有兵力不够的问题,还有支援力量不够的问题。

与地面作战部队一样,战术航空兵、陆军航空兵与海军航空兵都已坚持好几天,都得在大规模进攻行动之后得到休整,才能保证部队的战斗力。别的不说,绝大部分飞行员的精力都到了极限,再不降低支援强度,战损率与事故率将直线上升。

少了空中支援,只能指望炮火支援。

在缺少一条支撑臂膀的情况下,空降163旅只能攻打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防御又不那么严密的地点。

最后,裴承毅的目光落到了坎普尔与安拉阿巴德之间的法塔赫布尔。

这座位于恒河南岸的城市大约有25万人口,规模不算小,也不算大,除了从恒河南岸前往安拉阿巴德的铁路线必须从此经过之外,还有两条公路线从此经过。更重要的是,法塔赫布尔距离恒河很近,附近地势较为平坦,如果能够在该地部署一支炮兵,就能封锁恒河河道与恒河北岸的铁路线,切断安拉阿巴德与坎普尔的联系。

如此一来,仅仅派出空降163旅还不够,必须空运其他作战部队。

空运1个装甲旅或者装甲突击旅的难度不是很大,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打定主意之后,裴承毅才安下心来。

只不过没等他缓过气来,从加尔各答方向上送来的消息就让他再次锁紧了眉头。

不是什么好消息,最不应该出问题的地方遇到了麻烦。

第122章 特种炸弹

联系上傅卫民少将,裴承毅只用5分钟就做出了决定。

39军不是打得不好,而是打得“太好”了。

天亮前,39军的先头部队攻入豪拉城区,遭到印军顽强抵抗。作为重装甲军,39军并不缺乏攻坚手段,也不缺少攻打城市的经验,要知道,半岛战争中,39军在没有其他地面部队配合的情况下,一举攻占了由韩军第三集团军守卫的汉城,歼灭了数十万敌人。在共和国陆军的所有作战部队中,39军的城市攻坚战经验最为丰富。

打到天亮的时候,39军已经控制了豪拉东北城区的几条街道。

利用大量先进的城市战装备,39军在稳步推进的同时,扫荡控制区内的残存印军。打到中午,39军已经占领了豪拉三分之一的城区,推进速度远远超过预期。只是,连傅卫民都没有想到,一场灾难即将降临。

推井速度快,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是,守军来不及调整防线,只能在进攻部队的逼迫下,持续退缩。如果能够一鼓作气的占领整个城区,就能将敌人赶到城市外的旷野上,避免与敌人在城市内交战。攻打中小城市的时候,进攻部队往往采用快逼推进的战术,就是不想在城区内与敌人纠缠,尽量利用进攻方的优势力量。

坏处是,进攻部队无法及时肃清控制区内的残余敌人,遇到大型城市的时候,进攻部队很少采用快速推进的战术,就是因为随着控制区扩大,肃清残敌的难度随之加大。如果不能肃清残敌,就无法确保保障线的安全,使锋线上的部队与后面的支援部队脱节,给敌人留下反击的机会。

由此可见,仗着人多势众,傅卫民犯了一个低级错误。

12点15分,39军的物资运送车队在豪拉东北城区遭到突然出现的印军袭击,救援部队赶到的时候,除了30多部车辆被印军击毁之外,还有20多名官兵阵亡,其余后勤人员全部负伤。

没等傅卫民反应过来,另外3支车队也在城区内遭到印军伏击。

万幸的是,掩护39个的空突171旅迅速派出作战部队,占领运输路线上的制高点,打退了另外几股印军,才没有让进入市区的运输车队全军覆没。

傅卫民也迅速调整战术,让进攻部队停了下来,让支援部队压了上去。

安排更多的部队肃清控制区内的残敌时,傅卫民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那些袭击运输车队的印军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虽然傅卫民犯了轻敌的错误,但是在细节问题上,他没有犯错。

先头部队攻入市区后,傅卫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侦察部队出动无人侦察机,监视战线后方的城区,协助进攻部队消灭残敌。为了加强控制力度,傅卫民还放下面子,请空突171旅协助行动。

运输车队遭到袭击的时候,至少有12架无人侦察机在豪拉上空盘旋。

算上空突171旅的空中监视力量,以及在市区内对付残敌的小股部队,傅卫民在战线后方投入了足够多的力量。

问题就在这里,袭击发生前,没有任何侦察监视力量发出警告。

由此可以肯定,印军不是来自地面上,而是来自地面下。

稳住局势后,傅卫民让参谋调出了军情局提供的豪拉地下管网分布地图,对控制区内的地下通道梳理了一遍。

没有任何结果,地面部队早已控制了地下管网系统的出入口。

印军不是土拨鼠,不可能在地下打洞,更重要的是,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印军在豪拉市区建立了地下坑道网络。

为了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惨剧,让前锋部队继续推进后,傅卫民加强了运输车队的护卫力量,并且要求空突171旅为每一支运输车队提供空中掩护,提前控制运输路线上的制高点。

严密的防护,只是降低了损失。

14点左右,进入市区的5支运输车队再次遭到印军袭击。

虽然加强了的护卫力量击败了印军,控制了制高点的空突部队还发起了反击,消灭了数百名没有来得及逝走的印军,但是运输路线受到威胁已成事实,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前锋部队不得不停止前进。

还是那个问题,印军到底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

停止进攻后,傅卫民让协助作战的支援部队重新搜索控制区,特别是运输车队遇袭地点附近的城区。

直到16点左右,39军的侦察兵才找出了“结症“。

一条最重要,而且是最不应该忽略的地下通道,竟然没有出现在军情局提供的地图上!

这就是计划在年底通车,从恒河河底通过,连接加尔各答与豪拉的公路隧道!

为了搞清楚情况,傅卫民立即派出侦察兵进入隘道。

毫无疑问,军情局提供的情报有误。

虽然隧道没有正式通车,但是已经全线贯通,基础工程也已经到位。也就是说,部署在加尔各答的印军主力可以进入豪拉。更要命的是,隧道在豪拉这边的出口就在39军的控制区内,而且印军打通了隧道与豪拉地铁网,还钻通了连到城市下水道主线的坑道。也就是说,印军进入豪拉之后,不用在地面上活动,可以利用地铁网与下水道主线避开占领了地表阵地的39军,前往城市任何一处地点。

进入隧道的侦察兵遭到了印军的阻击,不得不撤了出来。

傅卫民不得不解决这个问题,而他又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即便炸毁隙道出口,印军也能迅速开辟其他地下通道。要想堵死隧道,唯一的办法就是炸断位于恒河河底的隧道主体工程。

显然,39军没有这个能力。

正是如此,傅卫民才给前线指挥部发去消息,希望得到支援。

虽然没有亲眼目睹豪拉的战斗,也不太清楚前线的局势,但是裴承毅知道,39军是出了名的铁军,不但战斗意志顽强,而且有很强的荣誉感,如果没有绝对必要,39军的军长绝对不会请求支援。

按照傅卫民的要求,裴承毅派出了担任特殊轰炸任务的低空攻击机。

30多米深的河水不会对特种炸弹造成多大影响,只要能够确定随道的位置,就能用特种炸弹摧毁整个隧道。

军情局也积极配合,送来了准确情报。

因为连接加尔台答与豪拉的河底隙道是民用基础工程,没有多大的保密性可言,如果不是军情局犯了错误,认为隧道并没挖通,不然39军也不会犯这么大的错误。既然已经确定隘道全线贯通,就没有理由让其继续存在。

傍晚,2架DW…26B到达豪拉东面的恒河上空。

准确的说,是1架陆航的DW…26B,与1架海航的DZQ…25C反潜巡逻机。派反潜巡逻机过来,就是要用反潜巡逻机的声纳确定隧道的准确位置。当然,用来探测河底隧道的声纳与用来探测潜艇的声纳有些区别,主要就是声纳得沉到河底,而不是浮在河面上。为此,海航的技术人员对声纳浮标做了一些改进,取消了使其浮在水面上的浮筒,用电缆连接通信天线与声纳主体,加大了声纳的功率。

效果如何,海航的技术人员也说不准,反正以前没有人这么用过声纳浮标。

DZQ…25C在恒河上空盘旋两圈后,投下了特制的声纳浮标。

图像出现在声纳探测器的屏幕上的时候,DZQ…25C上的声纳操控员立即找出了要对付的目标。

河底陛道是按照双层双向四车道的标准建设的,最大宽度超过20米。对于能够发现直径不到1米的沉底水雷的声纳浮标来说,透过大约30米的河底淤泥,发现如此巨大的目标不是件困难的事情。

再说了,担任轰炸任务的DW…26B只需要大概的方位坐标,不需要准确数据。

特种炸弹的威力足够大,就算偏差几十米,也不会降低轰炸效果。

确认找到了河底隧道后,DZQ…25C把坐标数据发给了DW…26B,随即加速飞走了。

在夕阳的最后一抹余辉中,DW…26C在河面上空大约500米处投下了重达2吨的特种炸弹。DW…26B同样不敢多留,投下炸弹后就以最快的速度飞走了。

下达投弹命令的傅卫民并不知道,在DW…26B投下炸弹的时候,隧道里至少有12000名印军,另外还有大约24000名印军集中在隧道东部出口处。按照印军的作战计划,将在夜间围攻进入豪拉市区的39军,争取将39军赶出豪拉。为此,不但豪拉的守军做好了反击的准备,部署在加尔各答的印军也派出了3个预备师的兵力。为了赶在天黑后发起进攻,1个预备师提前进入隧道,另外2个预备师也进入了隧道东段。

炸弹已经投下,灾难性的后果不可避免。

装填催化金属氢与强氧化剂的复合炸药的特种炸弹的威力太大了,按照共和国陆军(该炸弹由陆军投资研制)的测试结果,在地下50米处爆炸时,能够摧毁方圆300米范围内的所有地下设施,如果将爆炸深度提高到100米(必须增加前置串联钻地战斗部),绝对破坏范围将达到500米。进行定型试验的时候,该炸弹就在西北某弹药试验基地留下了几个直径超过800米的大坑。因为爆炸点的地表情况与地下核试验非常相似,所以美国一度认为共和国进行了地下核试验。

用特种炸弹对付河床下30米处的河底隧道,简直是杀鸡用牛刀。

炸弹穿过30米深的河水与30米厚的河底淤泥,进入隧道之后,压力骤然降低,压力传感器立即探测到了“气穴”,接通了引信的引爆电流,在强电压的激发下,催化金属氢失去稳定性,首先径放出核间能,氢元素由金属态转变为气态,与强氧化剂充分混合,最终与强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以爆炸的方式释放出化学能。整个爆炸过程仅用时数毫秒,相当于数吨TNT爆炸时释放出的强大能量在瞬间将周围的所有物体压成了粉末,冲击波向四周扩散,摧毁一切能够摧毁的物体。

河面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