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国策 >

第532节

国策-第532节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布鲁德林分析完,杜奇威与汤马驷都心悦诚服。

作为韦斯特伍德的头号幕僚,布鲁德林的位置非常尴尬。如果表现的太出色,必然淡化总统作为最高抉择者的形象。如果表现得太糟糕,又会使国务卿成为摆设。几年下来,布鲁德林拿捏得非常准确,该沉默的时候沉默、该发表意见的时候发表意见、该替总统做出决策的时候替总统,做出决策,也难怪韦斯特伍德当初“三顾茅庐”,不惜降低身份、放下颜面也要把布鲁德林拉入内阁。

“既然如此,这就是一场持续时间非常短暂的地区冲突。”

汤马驷说完后,韦斯特伍德没有急着表态,而是朝杜奇威看了过去。

杜奇威点了点头,说道:“中国必须速战速决,我们根本没有做好准备,即便想进行军事干预,恐怕也来不及调整兵力。冲突时间最多一周,除非中国打算帮助巴基斯坦占领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不然中国不会扩大打击范围。一周之内,我们能够做的事情非常有限,甚至不足以帮助印度制订作战计划。”

“也就是说,我们已经来不及采取行动了?”

杜奇威没有否认,因为他也不希望美国卷入中国与印度的军事冲突。

韦斯特伍德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朝布鲁德林看了过去。

“如果中国的战争目的有限,我们最好持观望态度。”布鲁德林停顿了一下,说道,“印度肯定会输掉战争,但是不会输得太惨。让印度吃点苦头,对我们有很大的好处,至少能够让印度下定与中国对抗的决心。”

“没有藏南问题的影响,印度会与中国对抗吗?,”

“没有藏南问题,还有克什米尔问题与印度核问题。简单的说,只要印度不打算放弃成为世界大国的野心,中国就不会善罢甘休。鲁拉贾帕尼非常清楚这一点,与我会晤的时候还明确提了出来,不然不会与我们签署意向协议。”

杜奇威叹了口气,表示明白布鲁德林的意思。

“既然只能持观望态度,就要做好基础工作,至少让印度相信我们不会抛弃印度。”韦斯特伍德对杜奇威说道,“国防部要尽快做好调整,即便只是做做样子,也要做到位,做出点名堂来。”

“没问题,我马上回去部署。”

韦斯特伍德点了点头,让布鲁德林送杜奇威离开书房。

支走杜奇威,因为接下来的话题不需要国防部长参与。

    卷九 暗流涌动

第31章 南亚桥头堡

美国总统在与官员墓僚商讨对策,王元庆则忙进行军事部署。

在总参谋部呆了两个小时,王元庆把军事行动部署任务交给了项铤辉,带着焦魃山返回元首府。项铤辉没有“独揽大权”,按照他的一贯做法,将部署战术行动的工作交给了裴承毅。虽然裴承毅知道只是做做样子,元首没有打算发动战争,随时可能叫停,但是他仍然按照作战规定走了一遍程序。现在不会爆发战争,可是谁也无法保证几个月之后,或者几年之后不会爆发战争。

按照总参谋部早已拟定的作战计划,作战命令陆续下达到各作战部队。

在裴承毅看来,这更像是一次多兵种协同军事演习。

别的不敢保证,要在总参谋部找出几十套针对印度的战争计划绝对不是难事。第四次印巴战争后,纪佑国向时任总参谋长的彭茂邦上将下达了一道特殊命令,要求总参谋部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与战争目的,制定针对印度的战争计划。从此之后,每半年,总参谋部就会制订至少三套战争计划,一套是有限目的、也是在以收复藏南地区为目的的战争计划,一套是针对印度的全面战争计划,一套是针对整个南亚地区的大规模战争计划。

成为作战处处长之前,裴承毅就参与了数份战争计划的制订工作。

当上作战处处长之后,制订战争计划更成了裴承毅的分内工作。

战争时期,作战处处长的主要使命是协助总参谋长完成战略部署与战役指挥工作。和平时期,作战处处长的主要工作是按照总参谋长的要求领导作战处参谋制订针对各种假想敌的战争计划。

共和国历任领导人有没有向印度开战的想法,裴承毅这样的军人最清楚。

早在纪佑国执政时期,共和国就在积极准备收复藏南地区的战争行动。第四次印巴战争期间,纪佑国力排众议、否决了由彭茂邦提出的出兵藏南地区的作战行动,不是纪佑国不想收复藏南地区,而是时机还未成熟。赵润东上台后,也多次计划出兵藏南地区,可是受东南亚战争、日本核危机、独岛战争与半岛战争影响,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一直没有将想法变成实际行动。王元庆上台后,除了关心日本问题之外,最关心的就是藏南问题。日本战争结束后,王元庆多次询问针对藏南地区的军事计划,最终因为如火如荼的政治改革而不得不暂时放下出兵藏南地区的想法。

由此可见,20多年来,3位共和国元首都非常重视藏南地区。

能够让元首如此重视,肯定与主权之外的问题有很大关系。被印度霸占的藏南地区有6万多平方千米,相当于两个海南岛。虽然是一块不小的土地,但是该地区人口稀少、资源稀缺、经济落后,除了关系到国家主权威严之外,实际经济价值并不大。20世纪60年代初的边境冲突之后,共和国数十年没在藏南地区问题上与印度发生直接冲突,与该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共和国的基本战略有很大关系。纪佑国上台后,在藏南地区问题上大做文章,也与共和国的基本战略有很大关系。

论经济价值,藏南地区确实没有什么吸引力。

用部分国内学者的话来说,收复藏南地区之后,共和国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解决上百万原住民遗留问题,得到的仅仅是一块“旅游胜地”。

事实果真如此吗?

如果用经济衡量某块国土的价值,恐怕共和国的版图就要发生很大的变化了。

藏南地区的重要性不在其经济价值,而在其地缘价值!

首先从共和国对整个南亚地区的影响来看。

虽然共和国与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南亚国家接壤,但是受喜马拉雅山与帕米尔高原阻隔,共和国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并不密切。别的不说,直到2025年,喀什…伊斯兰堡铁路全线贯通(2015年底动工,从咯什出发,经共和国境内的疏附、塔什库尔干、红其拉甫达坂与巴基斯坦境内的罕萨、吉尔吉特、吉比斯、本德瑟津、杰尔果德、曼塞赫拉、阿伯塔巴德、穆里到达伊斯兰堡,全线里程2740千米,跨越5座海拔5000米以上与11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口,是世界上修建难度最大的高原铁路)之前,共和国与巴基斯坦的陆上通道仅有一条公路。

地理阻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共和国在紧邻的南亚地区的作为。

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前,除了巴基斯坦,其余南亚国家全都倒向印度。尼泊尔的情况最能说明问题。尼共(毛主义)上台后,一改以往“亲印路线”,大力推行“亲华政策”,结果没执政几年就被获得印度支持的反对派推翻,导致中尼关系倒退数十年。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尼泊尔仍然在“南北抉择”中犹豫不决。关键原因就是横垣在中尼之间的喜马拉雅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然障碍,而面向印度的则是平坦的恒河流域。尼泊尔走“亲华路线”,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交通问题!

对共和国来说,要想钳制印度,必须获得一块“山南之地”。

藏南地区就是这么一块土地。

印度抓住藏南地区不放,甚至不惜与共和国决一死战,也正是因为藏南地区在喜马拉雅山以南,如果归还给共和国,损失的不是几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而是整个南亚地区的战略优势!

由此可见,纪佑国的目光之长远,连几十年后的事情都考虑到了。

中华民族复兴、共和国崛起,肯定要逐步扫荡周边地区,建立一个能够长久维护共和国安全与稳定的周边环境。不管是东面的日本与朝鲜半岛、南面的南海与东南亚,还是西南方向上的南亚,共和国必须有所作为。前两个方向,共和国可以依靠海军与空军,而在南亚问题上,共和国必须依靠陆军。如此一来,共和国必须获得进入南亚地区的“桥头堡”,也就是藏南地区。

纪佑国有这样的认识,王元庆更有这样的认识。

如果说纪佑国时期的共和国还处于展翅待飞的阶段,那么王元庆时期的共和国已经搏击长空。顺利完成南下与东进行动之后,共和国的下一个前进方向就是南亚。只有收复藏南地区,才能使共和国在南亚的战略博弈中掌握主动权。

实际上,早在王元庆成为元首之前,相关行动就已展开。

半岛战争后,趁第二次军事改革的机会,王元庆以国家副元首的身份让项铤辉安排总参特种部队前往藏南地区进行实地勘测。名义上,勘测的主要任务是绘制战术地图(虽然可以通过卫星绘制地图,但是受地形、地貌与植被影响,卫星无法绘制精准的战术地图,必须进行地面测绘);实际上,王元庆还有另外一个目的,为今后建设通往孟加拉湾的铁路做好准备。

由此可见,王元庆的战略眼光不比纪佑国差。

第四次印巴战争后,纪佑国全力促成中巴合资修建从咯什到伊斯兰堡的铁路(共和国出资75%),为的是从西面围剁印度。王元庆积极向孟加拉湾方向拓展,为的是从东面围剿印度。只要达到这个目的,就算印度再厉害,也逃不出共和国的五指山。

甚至可以说,只要把铁路修到吉大港,就能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也必须收复藏南地区!

大国间博弈肯定是一件非常漫长的事情,共和国不能像对付日本一样对付印度,还得把印度看成地区大国,花上数十年时间,用几代领导人的精力完成对印度的战略包围,代价不算太大。

落实到行动上,收复藏南地区的难度不是很大。

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裴承毅充分征询了项铤辉的意见。不是裴承毅不知道该怎么打,而是不能擅自决策。

王元庆的意图很明显,战争只是引发国内叛乱的导火索,只要叛乱平息,战争就会结束。问题是,应该放弃唾手可得的机会吗?裴承毅很清楚项铤辉的想法,只要有机会,就得尽全力收复藏南地区。

如此一来,作战行动必须迅猛果断。也就是说,要在国内叛乱平息之前,也就是元首下达停止作战行动的命令之前,完成收复藏南地区的作战行动。

裴承毅误打误撞,正好迎合了王元庆的胃口。

在决定单独采取行动之后,军事行动的快捷性成为关键因素。

项铤辉也在这个时候下定决心,既然元首准备做戏,还不如假戏真做。只要军事行动顺利,元首最终肯定会承认既成事实。再说了,元首没有要求不能收复藏南地区,也就不存在违抗最高统帅命令的嫌疑。

按照这一目的,裴承毅对战役计划做了全面调整。

1个空降军,5个联队的300余架战斗机与数十架支援飞机,加上支援航空兵的上百架运输机,兵力不算很多,但是在懂得用兵的人手里,足够了。

因为各项作战计划早已拟定,所以王元庆还未回到元首府,作战任务就以部署完毕!

    卷九 暗流涌动

第32章 大杀器

项铤辉来到作战指挥中心的时候,裴承毅正在与两名参谋商讨事情。

见到总参谋长,裴承毅支走了参谋。

“怎么样,有把握吗?”

“这次我可不会立军令状。”裴承毅呵呵一笑,说道,“说实话,兵力不算充足,勉强够用。只要达到突然袭击的效果,战斗就会比较顺利。”

项铤辉没有责备裴承毅,因为兵力确实不算充足。

“不幸中的万幸是,各参战部队的情况非常理想,后勤准备也很到位。”

“既然如此,就没有打不赢的道理。”

裴承毅笑着摇了摇头,没有跟总参谋长抬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打的就是后勤。

与15年前相比,共和国仍然没有兵力优势,却有足够强大的后勤保障优势。

15年来,共和国在军事收复藏南地区方面做得最多的就是建立起完善的后勤保障体系。

后勤保障有看得见与看不见的两套。

看得见的是修建到墨脱的高速公路与高原铁路,特别是高原铁路。

为了修建从通麦(川藏公路与川藏铁路的途径地)到墨脱的高原铁路,15年间,先后有5支工程部队进藏,约15000名工程兵用鲜血与汗水、甚至生命创造了无数个人类铁路修建史上的奇迹。据总参谋部的相关文献记录,15年间,总共有72名工程兵在修建通墨铁路时遇难。为了打通“南伽巴瓦3号隧道”(总长度126千米,平均挖掘海拔高度4400米,世界上修建难度最大的隧道),就有29名工程兵献出了生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