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策-第128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设想一下,如果让30万俄军一窝蜂的拥到萨拉托夫城外,会有什么结果?
不可否认,巨大的兵力密度,将导致非常巨大的伤亡,也许30万俄军都得完蛋,而不是让其中的15万以战俘的身份活到战争结束,问题是,面对如此多的敌人,第八战斗单位肯定会全面崩溃。考虑到美军有更加完备的防空能力与更多的战术机动装备,如果没有第八战斗单位的阻挡,美军全身而退的可能性大得多,至少伤亡会少得多。更重要的是,极端情况之下,袁晨皓肯定会让第80战斗单位参加阵地防御战,甚至会让第九战斗单位从侧面发起突击。可以说,到这一步,就算能够全歼美俄军队,就算能够把共和国军队的战斗总伤亡减少一些,也会对整体局面产生巨大影响。
从总体来看,袁晨皓的决策没有错。
当然,也正是这一决策,让第二轮进攻战役成为了大陆战场上最短暂,也是最为平静的一场进攻战役。
到6月4日,随着第九战斗单个占领了鲍里索格列布斯克(位于沃罗涅日与萨拉托夫之间,北面200多千米就是坦波夫,为交通枢纽城镇),第二轮进攻战役宣告结束,战场也再度归于平静。到此,在这场仅仅持续了14天的战役中,参战的约30万共和国军队与20万盟国军队总共歼灭俄军78万、美军3万余,并且占领了内高加索地区。到月底,外高加索的阿布哈兹、南奥寒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均宣布脱离独联体,其中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在2058年底之前与共和国缔结《和平友好互助条约》、并且向俄罗斯与西约集团宣战,格鲁吉亚在2059年1月底以共和国的盟国身份参战,阿布哈兹与南奥赛梯则在战争结束前宣布永久。
可以说,到这个时候,大陆战场上的局面已经完全打开了。
更重要的是,通过占领高加索地区,并且让外高加索的几个国家参战,共和国已经将大陆战场与中东战场联系了起来。虽然以当时的情况,共和国还不可能利用黑海上的俄罗斯军港,也不可能向黑海派遣舰队,或者从黑海进军地中海,但是从战略上讲,随着共和国将战线推进到黑海,作为美国在中东战场上的主要依靠对象的土耳其,肯定要在是否参战的问题上考虑得更加长远一点。即便退一万步,土耳其不会因此宣布中立,甚至有可能在感受到威胁之后更加死心塌地的为美国卖命,共和国也能够利用高加索通道,将集中在大陆战场上的兵力转移到中东战场上,从而使美国在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变得荡然无存,也让美国出兵俄罗斯变得毫无意义。
大陆战场上的局势发展到这个地步,真正头痛的不是俄罗斯当局,而是美国。
从理论上讲,俄罗斯当局反而轻松了许多。因为随着共和国军队停止进攻,战线逐渐稳定下来,接下来的局势已经非常明朗了,不再需要猜测共和国军队的战役企图。别说俄罗斯高层与俄军高级将领,即便是普通人也能看得出来,随着夏季到来,共和国陆军绝对不会急着进军莫斯科,而会迅速扫荡乌克兰,而且得赶在7月底之前发起进攻。原因很简单,如果能够赶在乌克兰的夏粮成熟之前发起进攻,不但能够用饥饿降伏乌克兰,还能使俄罗斯遭遇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按照一些欧州机构的预测,如果俄罗斯无法获的乌克兰的夏粮,不但会加剧国内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还很有可能无法度过2058年的冬季,即在下一个夏天到来之前用光所有粮食。
可以说,这不但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众所周知,俄罗斯是高纬度国家,与同样是高纬度国家的加拿大一样,夏粮占了俄罗斯粮食产量的七成。因为连续数年的军备竞赛对国民经济产生了灾难性的影响,加上2055年以来自然灾害频繁降临到俄罗斯的大地上,到战争爆发前,俄罗斯的粮食问题已经非常突出了。按照俄罗斯的官方说法,虽然俄罗斯还没有成为粮食进口国,而且随着大量可控聚变核电站投产,可以通过工业化农业生产来解决恶劣气候对粮食生产产生的影响,从而使俄罗斯成为产粮大国,但是实际情况是,到2057年底的时候,俄罗斯战略粮仓里的粮食最多只能够全国消耗4个月,而不是俄罗斯官方政府订下的9个月。更要命的是,战争初期,俄罗斯的战略粮仓上了共和国天军主要轰炸目标清单,在2058年1月底之前就被悉数摧毁,只有不到三成的储备粮及时疏散转移。如此一来,俄罗斯的战略储备粮实际只能满足40天的消耗。虽然通过配给等方式,有效的降低了粮食损耗,更加合理的利用粮食,但是受战争的影响,俄罗斯在2058年春季的粮食产量大大降低,远没达到平时标准,甚至离俄罗斯当局订下的最低标准还要低得多。
说得不好听一点,如果不是美国的“慷慨援助”,在第二轮进攻战役开始前,俄罗斯军民就已经在饿肚皮了。
必须承认,美国的援助不但及时,而且效果显著。
要知道,美国不但是世界上仅次于共和国与印度的第三大粮食生产国,还是全球头号粮食富裕国,占到全球粮食自由贸易量的4成。
即便按照平时的标准,美国富裕的粮食也能养活3亿人,按照战时的配给标准,至少能够养活5亿人。也就是说,如果能够解决运输问题,即便俄罗斯的粮田颗粒无收,也能依靠美国的援助养活所有人。
问题就在这里,如何将粮食运往俄罗斯?
从理论上讲,运输根本不成问题。按照俄罗斯提交给美国的援助请求,在2058年年底之前,俄罗斯需要大约1500万吨粮食才能平安过冬。事实上,因为没有想到共和国陆军能够如此迅速的扫荡内高加索地区(前面提到过,这里是俄罗斯最主要的产粮区),而且对乌克兰构成威胁,所以俄罗斯当局严重低估了粮食缺口,实际需要的粮食不止1500万吨,而是差不多3000万吨,大约三分之二的俄罗斯人(俄控区),即大约9000万俄罗斯军民需要由美国提供的粮食度过寒冷的冬天。客观的讲,如果不受其他因素影响,运送3000万吨粮食是易如反掌的事情,要知道,每年从美国运出去的粮食高达1。5亿吨。如果用载重量20万吨的散装货轮运送,并且由50艘散装货轮组成船队,在美俄之间往返一次只需要2个月的话,只需要1支船队就能在2059年的春天到来之前,将俄罗斯需要的3000万吨粮食送到摩尔曼斯克。出于安全考虑,美国当局还可以用其他船队里的散装货轮,多运送300万吨粮食。
问题是,在战争时期,运送3000万吨粮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拿船队来说,美国与俄罗斯征用的民用船只,首先得用来运送支持俄军作战的武器弹药与重型装备。虽然不会用散装货轮运送弹药与装备,但是从战争考虑,也得首先用来运送提供给军火工厂的各种原材料,特别是用来生产武器弹药所必须的,而俄罗斯又没有办法生产、或者产能跟不上的重要战略物资,比如稀有金属矿石。
也许有人觉得奇怪,早在20年前,俄罗斯就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稀有金属生产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稀有金属矿石出口国之一,不然美国也不会与俄罗斯走到一起,那么俄罗斯就不应该缺乏稀有金属矿石。事实是,俄罗斯的稀有金属矿藏全部在乌拉尔山以东,在欧洲地区没有产地(因为美国可以通过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港口继续获得稀有金属矿石,所以共和国才会轰炸俄罗斯在远东地区的港口,并且出兵占领勘察加半岛,切断从俄罗斯远东地区通往美国的海上航线,美国在阿拉斯加与阿留申群岛做文章,也是想趁机打回勘察加半岛,打通前往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海上航道)。更要命的是,从战略安全考虑,在2050年之前俄罗斯就将绝大部分军火厂转移到了乌拉尔山以西的欧州地区。
工厂可以转移,矿藏却难以转移。
如果俄罗斯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就会在欧州地区修建足够多的物资仓库,囤积足够军火企业消耗好几年、甚至好几十年的稀有金属矿石。问题是,俄罗斯没有这么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且俄罗斯当局也没有想到,会这么快的丢掉整个亚洲地区。
当然,作为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缔结秘密同盟条约的时候,俄罗斯与美国就达成协议,以最低的价格把稀有金属矿藏卖给美国企业,而且由美国企业负责将购买的矿石运回美国,而美国当局只需要做一件事情,即保证在俄罗斯需要的时候,将其战略储备仓库里的稀有金属矿石无条件的返还给俄罗斯。
众所周知,在超导时代,沾着电的东西,几乎都与稀有金属有关。
可以说,战争时期稀有金属的消耗速度非常惊人。按照共和国当局在战后公布的相关数据,大战期间,共和国的军火工厂每个月就要用掉大约550万吨稀有金属矿石,算上其他工业,共和国每月就要消耗掉接近1000万吨的稀有金属矿石,而这几乎是2057年全球稀有金属矿石产量的3成!
就算俄罗斯的工业实力远不如共和国,而且只照顾军火厂,根据俄军弹药消耗与装备损耗估计,俄罗斯军火企业每个月需要大约200万吨稀有金属矿石。
看上去不是很多,可是运输却很麻烦。
要知道,美国战略储备仓库里的稀有金属矿石都是经过初加工的精矿石(这样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储备成本),因此对运输的要求非常高。别的不说,运送1吨精矿石,就需要运走大约同等重量的包装箱,以及差不多是其2倍的维护设备。也就是说,1艘载重20万吨货轮,1次只能运5万吨矿石。如此一来,以1支船队运送200万吨,2个月往返一次计算,也需要2支船队向俄罗斯运送稀有金属矿石。
除了运输上的麻烦,还有装卸上的问题。
总而言之,对美国与俄罗斯来说,最优选择是守住乌克兰粮仓,至少守到8月份,等到收割完粮食再后撤也不迟。只有在最优选择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才应该考虑由美国向俄罗斯运送3000万吨救急粮。
站在这个立场上,俄军的作战方向也很明确,那就是在8月之前,死守乌克兰。
换个角度来看的话,美军的方向就没有这么明确了。
死守乌克兰没有错,可是有必要把防御提到这么高的位置上吗?
要知道,第二轮进攻战役结束的时候,共和国陆军已经获得了进军乌克兰的资本,比如从罗斯托夫与沃罗涅日就能两路并进,以双箭头的方式扫荡乌克兰大平原。因为在第耶伯河以西,没有多少对防御有利的天堑,所以俄军只能在这条从南到北横贯乌克兰,最终在第耶伯溺谷注入黑海的大河西岸设防。不管俄军有没有办法守住防线,都意味着将半个乌克兰平原拱手让给共和国军队。
当然,丢掉大约一半的夏粮还不是主要问题。
前面多次提到,欧盟迟迟不肯参战,与共和国还没有把战线推进到莫斯科有关,只要共和国军队到达莫斯科郊区,欧盟就会参战。
当然,欧盟参战的根本目的不是与共和国瓜分俄罗斯,而是要在东面建立一道战略屏障,避免与共和国直接接触。如此一来,欧盟不但要出兵俄罗斯,还要控制俄罗斯西边的几个独联体国家,特别是乌克兰。从战略上讲,欧盟至少需要控制半个乌克兰,即第耶伯河以西地区,不然就不可能在东欧大平原上建立起一道足以让共和国承认欧盟在欧洲霸主地位的战略防线,也就无法维持与共和国的同盟关系,从而使所有行动失去意义。
由此可见,乌克兰沦陷与莫斯科沦陷的意义完全一样。
换句话说,当共和国军队推进到第耶伯河东岸的时候,欧盟还会稳坐钓鱼台吗?
暂且不说欧盟会不会参战,做个假设,即欧盟会参战,由此会产生多大的影响,特别是会对美国、以及美欧关系产生多大的影响?
要知道,美军还在俄罗斯帮助俄军作战呢。
也就是说,除非美军用数万名官兵打了一次酱油之后就打道回府,把俄罗斯的命运留给俄罗斯人,不然就不可避免的要与欧盟军队兵戎相见。到这一步,即便欧盟与美国都不愿意向对方宣战,也很有可能完全敌对。
当然,占据主动权的肯定是欧盟。
说得直接一点,只要欧盟国家的领导人相信美国会战败,就会毫不犹豫的以共和国盟国的身份向美国宣战。
到这一步,美国的日子就难过了。
客观的讲,欧美很有可能宣而不战,特别是在美国特别克制、即尽量避免与欧盟军队在战场上遭遇的情况下,欧盟当局也不会迈出致命的一步。问题是,只要宣战,欧盟就没有理由不履行盟国义务。站在共和国的立场上,只要欧盟答应提供港口,并且支持共和国海军舰艇在北大西洋上作战,就能使战争变得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