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国策 >

第1018节

国策-第1018节

小说: 国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眼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炮兵能与共和国的相提并论,虽然美国拥有先进技术,能够生产出不比对手差多少的电磁炮,但是美国陆军没有重视炮兵的传统,宁愿花钱建立陆军航空兵、或者加强空军的战术航空兵,也不愿意扩大炮兵规模。俄罗斯拥有优良的炮兵传统,却没有足够先进的技术,生产不出能与对手媲美的电磁炮。欧洲各国的军队规模都非常有限,没有可能在炮兵上花费太多的力气。

共和国炮兵的巨大优势,往往成为左右战争局势的关键力量。

半岛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突围失败,就与54军、38军等重装甲军强大的野战炮兵有很大的关系。美军没能在覆灭前打下被空降兵占领的五老,也与缺乏足够强大的炮兵有密切关系。日本战争期间,首次参战的地面型电磁炮甚至成了共和国对日本本土进行战略打击的主要手段。到了印度战争,共和国陆军的远程炮兵更是让敌人闻风丧胆,炮兵承担了六成以上的打击任务,而且打击效率与效果均超过了航空兵。

一个战斗单位的炮兵旅,足够决定布吕歇尔的生死。

按照CIA提供的情报,即便按照和平时期的编制,炮兵旅中只有3个炮兵营,只要不考虑后勤保障问题,就能在短短1个小时之内向前线投送上万吨炮弹,或者以每小时投送2592吨弹药的速度持续炮击24小时。

毋庸置疑,这是毁灭性的打击力量。

别说区区2个旅的美军,就算2个师,也不见得能在如此猛烈的弹雨下坚持24小时。

可以说,到这个时候,局势已经明朗了。

裴承毅的部署并不高明,杜奇威一眼就看了出来。第一战斗单位的支援旅南下攻打巴什卡莱,除了堵住布吕歇尔北上的大门之外,还有建立前沿补给中心的意图,因为在攻占凡城之前,巴什卡莱是最理想的物资集结地点。第一战斗单位的主力部队会继续西进,争取在美军增援部队到达前攻占凡城,甚至是更西面的盖瓦什。攻打哈卡里省的重任将交给斗志昂扬的伊朗陆军,即便打不下来,在远程炮兵的支援下,也能达到消耗美军兵力、阻止美军突围的目的。到这个时候,布吕歇尔的唯一选择就是放弃哈卡里省,迅速向西突围,避免被彻底包围。

可是,能让布吕歇尔突围吗?

就在杜奇威犹豫不决的时候,另外一条坏消息送到了他的手上。

之前进入叙利亚东北哈塞克省的第二战斗单位放慢了行军速度,而且正在向叙土边境上的卡米什利前进。卡米什利的北面就是舍尔纳克省西面的马尔丁省。更要命的是、贯穿中东地区,东起伊拉克巴士拉、西至叙利亚拉塔基亚的中东大铁路在卡米什利北面的努赛宾进入了土耳其境内,一直到吉利斯省的埃尔贝伊利才再次进入叙利亚境内。也就是说,只要共和国陆军控制了努赛宾,等于打开了土耳其的南大门,可以利用中东铁路,沿叙土边境线向西挺进,来一次战略大奔袭。虽然这会导致战线延长好几倍,使后勤补给变得更加艰难,但是这也等于让美土联军的防线延长了好几倍,使美军兵力紧缺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从而使杜奇威无法及时扭转局面。

换个角度,如界是杜奇威在指挥共和国陆军作战,他也会让第二战斗单位攻入土耳其。

关键是,到这个时候,真正的坏消息还没有到来。

下午,NSA发来最新的卫星侦察情报,第十战斗单位的先头部队已经进入了伊拉克北部的代胡克省,主力部队预计在夜间到达。虽然按照一般情况,这支部队到达前线后,应该适当休整,花上24小时为进攻做准备,但是第十战斗单位是共和国陆军10个战斗单位中最晚成立,也最为神秘的一个,而且之前一直在共和国的西南地区进行训练,部队的状态应该是最为理想的。按照史塔克的分析,第十战斗单位不会长时间休整,很有可能在7月2日凌晨发动进攻。

对于史塔克的评论,杜奇威没有急着下定论,而是让他结合所有侦察情报,评估共和国陆军航空兵的调动部署情况,特别是垂直起降运输机群的使用情况。

不管怎么说,第十战斗单位要想发起进攻,都需要足够的作战物资。

如果不想在进攻准备上花太多的时间,意得充分利用战术空运,特别是垂直起降运输机群的战术空运能力。

杜奇威让史塔克去搞清基这件事情,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可以由此判断裴承毅能在几个方向上同时发起进攻。

虽然共和国陆军进行改编之后,各战斗单位的独力作战能力大大加强,在某些极端情况下,甚至能够将支援旅的规模扩大好几倍,让4到5名官兵保障1名战斗人员,为进攻部队提供足够的战术保障。问题是,这只是战术保障,而在后勤保障体系中,战略保障能力也至关重要。毋庸置疑,战斗单位的支援旅在战役保障与战略保障上很有问题,还得依靠其他的保障力量。因为战场上有足够的军事基地,所以裴承毅首先考虑的不是战略运输机,而是陆军的战术运输机。

当然,不管第十战斗单位能否在7月2日凌晨发起进攻,局势已经再明显不过了。

在第十战斗单位杀入土耳其之前,伊朗陆军就会发动进攻。

到时候,部署在苏菲安的炮兵旅,以及已经到达伊拉克北部地区的第十战斗单位的炮兵旅都会参加战斗,为进攻的伊朗军队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如果伊朗陆军能够打下哈卡里省,裴承毅就不会在布吕歇尔身上浪费宝贵的作战力量,会让第十战斗单位迅速北上,攻入舍尔纳克省,与第一战斗单位联合围剿分散在土耳其东南地区的大约20万土军。即便伊朗陆军打不下哈卡里省,裴承毅也可以让第十战斗单位从南面发起进攻,协助伊朗陆军作战。以第十战斗单位的突击进攻能力,布吕歇尔能够坚持24小时就是奇迹了。

总而言之,裴承毅已经投入了足够多的兵力,针对各种情况做好了准备。

如果对手的进攻到此结束的话,杜奇威还没有必要慌张,毕竟他早就考虑到了这些情况,并且做好了相关准备。

问题是,这才是个开始。

还没到吃晚饭的时候,史塔克再次发来消息。

调查共和国陆军航空兵垂直起降运输机群的工作还没结束,史塔克向杜奇威提供了另外一条惊人消息,即叙利亚陆军正在向其北部的阿勒颇省运送作战物资,而且开始在阿勒颇省北面集结作战部队。

杜奇威的第一反应就是叙利亚要效仿伊朗。

果真如此的话,杜奇威点应该感到高兴。

事实是,叙利亚没有进攻土耳其的意思,至少没有单独攻打土耳其的意思。按照NSA提供的情报,叙利亚很有可能是在为即将到达的共和国陆军部队做进攻准备。也就是说,裴承毅即将在叙利亚投入新的战斗单位。

会是第二战斗单位吗?

不但杜奇威否认了这种情况,就连史塔克都认为不可能。第二战斗单位已经赶往卡米什利,不大可能向西转移到阿勒颇省。

也就是说,裴承毅即将投入第5支战斗单位。

问题还没有这么简单,从叙利亚当局送往阿勒颇省的物资来看,足以支持2支战斗单位作战10日以上。考虑到战斗单位自行携带作战物资的能力,裴承毅肯定会投入2支、甚至更多的战斗单位。更重要的是,叙利亚当局运送物资的工作非常迅速,预计在48小时之内就将能全部物资送到阿勒颇(阿勒颇省首府),因此裴承毅很有可能在48小时之内向前线投送第5与第6支战斗单位。

得出这个结论时,杜奇威倒吸了一口冷气。

毋庸置疑,裴承毅的魄力远超过了杜奇威的预料。

强迫着自己冷静下来后,杜奇威重新分析了局势。

这下,他得出了一个更加惊人的结论,即裴承毅很有可能把攻占安卡拉作为这场战争的最终目的。

事实上,如果不是为了攻占安卡拉,裴承毅没有理由在土耳其投入5支战斗单位。

如果裴承毅的目的是打到安卡拉的话,那么局势就再明确不过了。第一战斗单位与第十战斗单位在东南地区的进攻除了打垮美土联军之外,还负责吸引美土联军的援兵,让第二战斗单位部署在马尔丁省南面,就是打算趁美土联军的增援部队东进的时候,北上切断其后勤补给通道,或者向西进行战略大迂回。美土联军的主力部队被牵制在土耳其东南地区,裴承毅派出的2个战斗部队肯定能在10天之内打到安卡拉城外。就算2个战斗单位无法迅速攻占安卡拉,也能迫使土耳其当局逃亡伊斯坦布尔,从而让共和国获得在土耳其扶持亲华政权的机会,以及把库尔德人问题公开化的机会。

不管怎么说,这是美国与土耳其都承受不起的失败。

想明白这一点之后,杜奇威才发现,他根本没有机会掌握主动权。与半岛战争、以及印度战争一样,从一开始,主动权就掌握在裴承毅的手里。

接下来该怎么打很清楚,可要打好,却很不容易。

吃过晚饭,杜奇威收到了史塔克发来的最新情报,他的猜测得到了证实,共和国陆军的第五战斗单位与第八战斗单位正在为空运做准备,预计第一支战斗单位将在7月3日夜间抵达叙利亚的阿勒颇。

毋庸置疑,裴承毅卡时间的能力太强了。

如果没有NSA提供的情报,杜奇威肯定会在7月3日夜间之前,将抵达迪亚巴克尔的欧洲军团派往前线,从而导致后方严重空虚。

问题是,欧洲军团的剩余兵力仅1个师出头,根本不是2个战斗单位的对手。

事实上,美军也很难抵挡共和国陆军的锋芒。

被动防御肯定解决不了问题,必须更加积极主动。

与史塔克通了电话后,杜奇威联系了以色列国防军总参谋长达扬将军。

没有别的选择,只能让以色列发挥作用。

    卷十二 大战前奏

第90章 正面进攻

7月1日夜间,地面战斗打响不到24小时,以联军身份参战的伊朗军队就出现在了战场上,并且参与了进攻行动。

按照承诺,第一战斗单位的炮兵旅在进攻开始前进行了30分钟的炮火准备。

虽然前期炮火准备的时间不是太长,但是效果却不容低估。按照第一战斗单位炮兵旅递交给前线指挥部的战报,在30分钟的高强度炮击中,5个炮兵营的120门电磁炮总共向指定区域内投掷了43200枚质量在200千克以上的炮弹,弹药总投射量超过8700吨,是正常情况下的7倍。

这轮异常猛烈的炮击也载入了美军史册,只是不值得美军官兵骄傲。

因为2个美国陆军旅的防区面积不到200平方千米,炮兵旅的打击范围没有超过250平方千米,所以平均每平方千米的弹药投掷量超过35吨,相当于170多枚炮弹。虽然炮弹总量不是很多,但这不是一般的覆盖式炮击,而是根据前线侦察部队提供的数据进行的精确炮击,即便按照2门火炮齐射1轮摧毁1个目标计算,1平方千米内被摧毁的目标超过40个,而实际上,值得在前期炮火准备中重点打击的目标不会超过30个,也就是说,前期炮火打击的密度已经超过了实际需要。

按照美军的战斗记录,炮击结束的时候,主要防御设施均被摧毁。

紧随炮击到来的,就是伊朗陆军的装甲部队。

虽然伊朗军队的实力值得怀疑,但是作为伊朗军队的核心力量,伊朗陆军的实力还是有目共睹的。因为这场战争关系到了伊朗在中东地区与海湾地区的地位,所以战争爆发前伊朗当局就把最厉害的部队派了过去,其中就包括伊朗国防军中唯一装备DZ…31A主战坦克与DB…30A步兵战车的第3装甲师,也就是闻名天下的“霍梅尼师”。该师不但以伊朗前最高精神领袖的名字命名,而且在解放胡齐斯坦省霍梅尼港的战斗中表现英勇,击败了以防御能力著称的美军第7步兵师。

事实上,伊朗陆军中,真正值得重视的也就只有霍梅尼师。

印度战争后,伊朗就向共和国当局提出了购买DZ…31A与DB…30A的意愿,只是这两种装备属于共和国的顶级武器,别说卖给算不上盟国的伊朗,就算是巴基斯坦与阿根廷,也要利用特别军售法案才能买到这两种主战装备。直到2037年,随着共和国第三次军事改革的影响越来越大,陆军经费非常紧张,更好的主战装备即将研制成功的时候,共和国当局才放宽了出口限制,向巴基斯坦等主要盟国提供了这两种主战装备。

2038年初,伊朗当局派往巴基斯坦的军事考察团首次接触到了DZ…31A与DB…30A,随后就发生了著名的“伊斯兰堡事件”,即巴基斯坦陆军司令部的一名高级参谋以1500万元的价格把DZ…31A与DB…30A的维修图纸卖给了伊朗间谍,导致两种装备的性能外泄。虽然军情局在随后的调查报告中明确提出,伊朗没法生产制造DZ…31A与DB…30A的主要材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