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明末行 >

第285节

明末行-第285节

小说: 明末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崇祯那比寒冬还冷的脸色,洪承畴把心一横。高声道:“臣以为那庞刚如此大逆不道,确实应该将他彻底剿灭,将其捉拿回京交由三司会审,已正国法!”

“嗯,这还像句人话!”听到这里,崇祯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下,道:“那爱卿打算如何对付那庞刚啊?”

洪承畴昂然道:“臣打算调遣大同总兵王朴、密云总兵唐通、蓟州总兵白广恩、玉田总兵曹变蛟四路兵马共六万大军同时向河南进发,以期一举收复河南,活捉那逆贼庞刚!”

“好。这就很好嘛!”崇祯龙心大悦,“爱卿打算何时调兵啊?”

“只要户部给臣拨足银子,臣随时可以调兵!”

崇祯点点头:“那爱卿需要多少银子?”

洪承畴淡淡的说道:“前期只需五十万两兵马就可出发,后期就要看战况,以便随时增加!”

“什么?五十万两银子?”崇祯猛的站了起来。双目喷火的等着洪承畴,过了一会才恶狠狠道:“洪承畴,你那六万兵马是金子做的,竟然拿要五十万两银子才能开拔!”

洪承畴面不改色,沉着的说道:“皇上。这已经是臣精打细算后得出的数目,若是战况有便,估计还得增加。”

“五十万?整个辽东一年才用三百多万,剿灭一个庞刚用得着这么多银子么?”

崇祯一听起就不打一处来,大声喝道:“好你个洪承畴,剿灭区区一个庞刚就用得着这么多银子么?是不是你要从中贪墨?”

面对崇祯的指责,洪承畴不答话,只是默默的从伏在地上不做声,群臣看到皇帝发怒,也全都哑了,一个个犹如泥雕般默不作声,最后杨嗣昌站了出来拱手道:“启禀皇上,洪尚书说的确实是实话,庞刚此人野心勃勃,臣听闻他现正在河南、湖北两处屯兵十万,洪大人说五十万两银子确实不多。”

“屯兵十万?”

大殿内众人顿时大惊,庞刚麾下的青州军战斗力大殿内的众人大都是见过的,那是连鞑子都躲着走的主,人家在只有数千兵马的时候都敢和鞑子血拼,现在竟然拥兵十万,哪还有咱们的好吗?

“庞刚什么时候拥有这么庞大的兵力了?”

崇祯脸色也变得铁青,虽然崇祯为人好大喜功,疑心慎重,但他不是笨蛋,他也知道庞刚拥有这么多兵力后意味着什么?

崇祯沉着脸道:“杨爱卿此话当真?”

杨嗣昌道:“臣绝不敢欺瞒皇上,那庞刚自从担任青州指挥使后,就在青州招兵买马,不断扩充兵马,今年初时他就拥兵五万,紧接着他又招兵五万,截止今年七月末,此人已拥兵十万,此事乃微臣布置在青州的内线上报而来,绝无虚假,臣请皇上定夺!”说完,杨嗣昌站到洪承畴身边,俩人一道跪在了地上。

大殿一片安静……这个消息震得众人外焦里嫩,崇祯心里也盘算起来。依照庞刚此人兵马的战力,若真有十万大军的话,洪承畴所说的五十万两银子还真不多,不但不多还说少了,依照崇祯的经验来看,这场真是要真打起来的话没有个三四百万银子那是顶不住的。

而且这场仗打起来容易,可要停下来就不那么简单了,要是打赢了还好说。要是打输了那就麻烦了。无论是山东还是河南,都跟河北连着呢,要是那庞刚打得兴起,一口气杀到京城来那麻烦就大了,搞不好大明三百年江山就要易手啊。

崇祯越想越是心惊,他抬头看了眼还跪在地上的洪承畴和杨嗣昌,有气无力的挥挥手,轻声道:“你们都起来吧,别跪着了。”

“谢皇上!”俩人站了起来。束手站立在一旁静静的等待着崇祯的吩咐。

崇祯越想就越感到头疼,大明的中枢虽然在北方,但他的供给全靠南方供应。庞刚占据了山东河南湖北三省后,就等于截断了朝廷一条最重要的补给线,“漕运”。

漕运是华夏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用后世的话来说,它就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

明代漕运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这时征运漕粮的有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河南和山东六省。漕粮又按供应地区的不同区分为南粮和北粮。但是无论是南粮还是北粮,都得经过山东、河南两地,现在庞刚占据了这两个地方,就等于死死的掐住了大明朝的喉咙,要是庞刚堵住了漕运,不用别人来打。大明朝自己就得自动崩溃了。

这也是崇祯在听闻庞刚占据了湖北跟河南后为什么跳脚,嚷嚷着要首收复河南原因。

崇祯想了想问道:“洪爱卿,若是朕给了你五十万两银子,你有把握收复河南、山东么?”

洪承畴沉默了良久才苦涩的回答:“臣没有把握。”

大殿上的气氛沉默了起来,崇祯出奇的没有大发雷霆。而是苦涩的说道:“难道朕真的要做这亡国之君吗?”

“陛下,臣等罪该万死!”大殿上文武百官又齐齐跪拜了下来。

“好了好了!”崇祯不耐烦的挥了挥手,“你们口口声声说罪该万死,可朕也没看到你们有谁是真的死了,现在朕只想问一句。如何平定山东河南之乱,恢复漕运的畅通!”

大殿上不知是谁说了一句,“皇上,现在咱们的漕运现在也没有堵塞,照样畅通啊!”

“这……文武百官们一阵哑然,是啊,那庞刚虽然依然宣布脱离大明,可他并没有关闭漕运的通道,江南的大米物资照样可以通过运河运抵京城啊?

崇祯这才想起,是啊,那庞刚虽然占据了山东河南,但每天朝廷往返于漕运的船只依旧源源不断,难道是庞刚忘了拦截么?崇祯刚想到这里,就苦笑了起来,要说庞刚会犯下这么的疏忽,连鬼都不信,唯一的理由就是他是故意的,他并不想让大明朝这么快就崩溃。

想到这里,崇祯感到身心一阵疲惫,不禁涌起了一阵悲哀,不知什么时候眼泪就流了下来,什么时候,朝廷竟然沦落到要靠别人的施舍来维持朝廷的运作了。

洪承畴和杨嗣昌在一旁看得真真的,看到崇祯泪流满面,他们的心里也不好受,俗话说君辱臣死,作为臣子的他们让自己的君主如此悲伤,作为臣子他们是不称职的。

不知过了多久,大殿上响起了崇祯那幽幽的声音,“陈爱卿,朕问你,现如今户部能拿得出五十万两银子调拨给兵部么?”

崇祯这句话是对户部尚书陈泗贞说的,崇祯的话音刚落,从左边就走出了一个身材矮小,容貌平凡的老头,他正是户部尚书陈泗贞,只见他走到崇祯面前抱拳道:“启禀皇上,截止昨日,户部的银库里只有白银十三万两,这是朝廷下个月要发给各级官员的俸禄,已经没有多余的银两给洪大人了。”

崇祯站了起来,长叹一声,看他这个皇帝当的,国事艰难至此,他这个皇帝竟然穷得连几十万两银子都凑不出来。

“罢了罢了!”崇祯无力的挥了挥手,“出兵之事日后再议,退朝!”

随着崇祯话,原本一场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册封太子的大典就这样虎头蛇尾的结束了。

退朝后,崇祯神色黯然的走向乾清宫,他的身后跟着的是年仅十二的太子朱慈烺,看到自己老子心情欠佳,年少的朱慈烺好奇的问道:“父皇,您为何闷闷不乐呢?是否因为没有银子才烦恼呢?”

崇祯慈祥的抚摸了一下朱慈烺的小脑袋,轻声道:“是啊,不止是父皇,整个朝廷都缺银子啊!”

“父皇,咱们缺银子,可京城那些富绅有啊,咱们为什么不向他们摊派呢?”

“那些人是有银子,可咱们若是向他们强行要了,咱们朱家的江山也要完了……)RQ

—://。。

第四百三十五章自立为王

更新时间:2012123119:26:16本章字数:7082

。。

就在崇祯和中国心怀各异的文武百官对庞刚持续关注的时候,在庞刚的老巢,青州将军府里,庞刚也正在召开一场重大的会议。

这场会议由庞刚亲自主持,除了极少数因为客观原因不能来的人之外,所有庞系的重要人物都来了,这些人里包括了庞刚的岳父魏同年、孔文,还有王志、大壮、李源、宾世乾、董国、水师统领屠海之外,华严、孟卿、闻人君以及新投靠庞刚的原河南巡抚李仙风也参加了。

召开这么大的一个会议原因很简单,庞刚那份抨击老朱家的剿文一发,庞刚和大明朝廷只见的关系已经宣告完全破裂,再也没有调和的可能,那么将来的路何去何从就得从新考虑了。

这一天是崇祯十一年八月一日

青州将军府外,庞刚麾下的两千名亲兵在亲兵队长史博文的带领下降将军府外围成了一个铁桶,无数军士将这里看守的严严实实。将军府的门口则是数百名军士严阵以待,他们手持米尼步枪,枪离肩,弹上膛,一个个严密的注视着外面的一切。

而在将军府的大厅里,全副武装的庞刚坐在大堂的上首,在他的下面则是上百名文武官员齐聚一堂,众人都目不转睛的看着庞刚,等待着他的训话。

感受着众人的眼光,要说庞刚心里不激动那是假的,来到这个时代已经三年多了,经过艰苦的努力,自己在这里也算是有了一块地盘、一票忠心的下属和一干深爱着自己的妻妾和儿女,他们的命运已经和自己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如果自己失败的话他们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

庞刚站了起来,炯炯有神的双目环视了众人一眼,沉声道:“众位,今天本官将你们召集在一起齐聚一堂,想必你们也知道了其中的原因,是的。从即日起,咱们与大明朝廷正式脱了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咱们和大明朝廷正式分道扬镳,要自立门户了!”

庞刚的声音不大,但听在众人的耳朵里却让人心心情澎湃,从今天起他们将正式脱离大明朝廷自立门户了,虽然有可能他们或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但要是做得好的话他们日后就会成为从龙之功臣,日后封侯拜将也不是没有可能,想想就让人兴奋啊。

庞刚的便宜岳父,山东巡抚魏同年也神色复杂的看着站在大堂上首的毛脚女婿,想当初自己刚见到庞刚时,他还只是个小小的军户,连个小旗都不是,但一晃三年过去,他已经变成一个拥有三省之地。治下百姓上千万,拥兵十万,可以和当今朝廷叫板的一方诸侯。日后说不定还有可能身登大宝,改朝换代成为青史留名的人物,而这一切在魏同年看来却是那么的突然和震撼。

大堂上一片寂静,随即众人都齐齐跨出一步,齐声叫道:“愿为大人效死!”

不带众人说话,李源就抢先一步站了出来大声道:“大人,您早就该和那个鸟朝廷分道扬镳了,您看看,朝廷这些年干的都是些什么鸟事啊。苛捐杂税横征暴敛,老百姓都快活不下去了,早就该反了他了!”

庞刚摇头笑了笑,无奈的对李源道:“你啊,看事情还是如此片面。这里面的问题可不单单是横征暴敛这么简单,算了这个问题日后再和你们说吧。”说完,庞刚又看向众人道:“诸位,虽然咱们已经决定和朝廷分道扬镳,但咱们总不能再继续用大明的旗号吧。诸位想想,咱们改用什么旗号啊?”

这个问题一提出来,下面的众人尤其是那些文官顿时兴奋起来,为自个确定名号啊,说不定这个名号日后就是开国的用的旗号,要是自己的意见被采纳了,那自己可就太露脸了。

华严想了想,道:“大人,您现在已经脱离了大明朝廷,原本朝廷册封的官职自然是不能再用了,山东素有“膏壤千里”的美誉,昔日周武王灭商纣,天下更始,武王首封辅佐有功的姜太公于齐,而武王之弟周公则封于鲁,依下官浅见,您不如自封周王如如何?”

“周王?”庞刚眉头皱了皱,对着下手的众位官员道:“诸位以为华严的提议如何?”

这时,孟卿站出来反驳道:“不好,眼下庞大人只是虽然占据三省之地,但周围依然群狼环视,如若贸然称王,咱们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不妥不妥!”

“嗯!”庞刚微微点头道:“还有哪位有话要说么?”

闻人君也站了出来躬身道:“俗话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正则事不成,咱们既然已经不归大明管辖,那么取一个名号自然是应该的,这有何不妥,至于会否成为众矢之地嘛,咱们难道还怕他们不成?”说到这里,闻人君脸上却是呈现出一种傲然之色,近些年青州军连战连胜,就连闻人君这样的文官也养成了一股傲气。

魏同年也捋须说道,“唔,闻大人所言极是,《诗。鲁颂。宫》有云:“泰山巖巖、鲁邦所詹。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山东秉承周朝礼乐典仪,尊尚仁义、伦理、人和,乃“礼仪之邦”,取名一个“周”字确实很好,至于闻赞画所忧之事确实不是什么大问题。”

看到连老板的岳父也投了赞同票,闻人君也就没人说什么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